四川四姑娘山凭着绝美的雪山、森林风光,成了很多户外爱好者的目标地,但景区门口、官网反复提醒的安全公告,却总有人不当回事。: w0 L- k' `$ [2 Y0 N
2025年10月的川西山区,早就没了盛夏的温和,白天可能飘雨,夜里温度能降到零下,这种天气里,哪怕走开发成熟的路线都得绷紧神经。老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有人偏觉得“经验能当保护伞”,非要往没开放的区域闯,真出了意外,谁能扛得住后果?4 j1 G: c0 a5 H, e1 f( ?0 R: ^0 N
" T! ] [6 @7 N7 F/ D8 f* r
3 a+ _8 v, X1 x- c' {去年10月26日,一位25岁的年轻人在四姑娘山失联,后来被确认不幸遇难。据景区官方通报,这位年轻人此前刚参加完一场户外比赛,身体本就处于疲劳状态,换作多数人,赛后都会先休息调整,可他却坚持要走“长穿毕”的反向路线。 z8 i$ B5 R- ]0 t( L
! Z3 R! E- n$ H, D* y; k7 m! K) _: i6 v( D9 s) F2 E
熟悉这条路线的人都知道,“长穿毕”正穿时还有清晰步道和安全提示,反穿则要进入完全未开发的区域——那里全是陡峭的山坡、茂密的灌木丛,手机信号根本覆盖不到,就算是常年在山里走的向导,也得结伴而行、步步观察。当时身边有人劝他,说天气不好、路线太险,可他没听,还是独自进了山。
& X: ^6 Z! a# G* p i5 z- e0 {9 \; f4 i2 y3 B$ Q4 h
/ ?1 W; M+ d! d/ j0 P: |% H( I( U' F5 ]* ?" q: k3 ?. c, z
没过多久,同伴发现联系不上他,赶紧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说明他的外貌特征和穿着的蓝色外套,希望能得到帮助。信息传开后,当地景区立刻组织了15人的专业救援队进山搜救。但山里的条件比预想中更恶劣:连续几天下雨,路面又滑又泥泞,夜里的低温能冻得人手指发麻,能见度不足5米,救援队只能靠手电筒一点点摸索,两天下来,连一点线索都没找到。直到第三天中午,才有搜救队员在一处陡坡下方,发现了几片蓝色布料——正是那位年轻人外套的碎片,搜救方向这才明确。
8 N" Q9 d6 O, t" \: |% U
2 U r a% j$ G) W r6 H/ c5 O7 T: s1 w$ I+ c3 c! z: F8 l! P9 i
+ v& Z) y6 ]+ i/ Q# p( I第四天天气转晴,救援队顺着陡坡往下排查,最终在坡底找到了他的遗体。后续根据景区公开信息,早在2025年9月,景区就通过官网、公众号发布过公告,明确未开放区域禁止进入,违规进入若发生意外,不仅要自行承担后果,还需支付救援费用。也就是说,这位年轻人其实清楚违规进入的风险,却还是抱着侥幸心理闯了进去。
% @" L N M& u& a- ]
/ }! R1 Q. p* k8 U9 @/ o+ y5 q
, h9 q: ]" `8 ?# }这事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有网友觉得可惜,25岁正是人生好时候,一条生命就这么没了;也有网友认为,明知规则却故意违反,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还浪费了公共救援资源——15人的救援队连续多日搜救,携带的卫星电话、保暖睡袋、救援绳索等装备,以及向导的人力成本,都是不小的投入。
2 Z( L4 l* i6 i4 F( z3 A! H5 y! C# A" b" \ w _
* T ~6 W4 o* n# @* y3 s0 y当地一位有十几年经验的向导也提到,那片未开发区域地形复杂,就算是他们,也得提前规划路线、准备应急物资,独自进去太冒险。如今,逝者的家人肯定悲痛万分,但根据之前的公告,这次搜救产生的费用,还需要家属承担,可谓“人财两空”。
) o5 ]7 |& }% J/ k9 E6 Z: p- |# S& Y7 U- g: ^ c, v( [
' y# r" p% j8 L4 o, i
其实四姑娘山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违规进山事件,可总有人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说到底,户外冒险的意义,从来不是“突破规则”,而是在尊重自然、遵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感受山野的美好。大自然的风光再动人,也比不上活着欣赏风景的机会;一时的“挑战欲”再强烈,也不该拿生命当赌注。规则从来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我们的“安全线”——对自然多一分敬畏,对规则多一分遵守,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基本的负责。希望这起悲剧能让更多人明白,户外出行,安全永远该放在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