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用一个真实而且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学术声誉在美国学术界的重要性. 在美国读经济或金融方向的博士,在毕业前不要求有文章发表。有些人可能会问, 如果没有发表要求,如何确保博士生的科研水平达到了要求呢?文章是否达到要求,其实是导师说的算。如果导师认为你的论文已经达到了可发表的水平(当然这里说的可发表至少在我读博这个水平的学校并不是随便什么SSCI都能凑数的,也要是还不错的刊物),你的论文就算合格了。这样就可以考虑毕业了。当然在毕业前, 还是要答辩,这时候审批团中不但要有自己的导师,还要有其他教授,而且一定要有不是本系的教授,确保没有内部操作。但一般到了答辩的时候,至少在我们系从来没有不过的。基本上是如果主导师让你答辩,这就是一个信号,就是你肯定能过(这里说的还是经济和金融方面,其他系可能不太一样)。是不是觉得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可放水的地方太多了?毕业不要太容易?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 M% L# I! s1 z. @
5 V; Z" W; Q- v' F那可能有人会问,怎么确保主导师不会放水呢?因为当他把自己的名字签到允许你毕业的那张纸上的时候,他是以自己的学术声誉做保障的。如果以后你的这些论文没有发表,不但你自己愧对恩师,他的学术声誉也会受到损失。这种损失,在美国我了解到的学术圈子里大家都是非常重视的。也是这种重视,导师对学生会非常的负责,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要求都不会放水。这样就产生了良性循环,等真的到了可以答辩的时候,其他的审批员都会同意通过,在答辩之前就会准备好香槟。准备庆祝。这是因为他们对主导师学术声誉的相信。所以在美国,尤其是高端的学术界,academic integrity是排在第一位的。要比自己的学术水平还要重要。当然了,导师的要求力度往往和自己的学术水平成正比。如果导师自己的学术水平不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会相对降低。所以更容易出现“名师出高徒”还有在应届生工作市场上比较重视”师出名门“的表面现象。但是这并不是代表不公平, 因为想当名师的徒弟是要经过层层筛选的,而且名师已经同意徒弟出师,这已经是很有利很可靠的信号了。
& \4 ~+ _, d' U) l& f G. V. I7 W. R" P
有些人可能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比如答辩往往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答辩前系里就准备好香槟。找工作的时候同样没啥发表,但是学校排名高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 等等。很多愿意多思考的人会想到学校的排名是一个有利信号。导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一个有利信号。但往往大家也都止步于此,却不去想想是什么导致某些人可以去名校,有些人可以有大牛导师。尤其是中国学生,你的爸妈是谁在绝大多数美国学术大牛眼里不太重要。我说的大牛都至少指某学术理论奠基人或者有些定理是以他们命名的。你家里多有钱人家也不在乎。你爸妈是部级甚至国家级干部可能会对你进入某学校读本科,读MBA有影响。但是在博士录取这方面影响绝对没有一封学术大牛的推荐信大。对某大牛是否同意做你的导师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甚至不存在。所以到了博士阶段,还是更靠自己。: B/ n+ s: L9 z9 Q" x. y* q
# {- @* S, n6 n+ C- |4 t当然,如果学术声誉没有什么重要性,或者连当事者本人对自己的学术声誉都不太在意的时候,上面说的这个系统就不会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