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育智慧:一切都应适“变”

[复制链接]
查看4588 | 回复0 | 2022-4-28 0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5 ]  x/ t' g
《论语》教育智慧:一切都应适“变”

% E0 e4 B0 z" j) e$ Y
《论语》感悟(一二二)
- m0 H2 d, D4 v8 H" A* `, I% p7 k
文/王营

( o# S4 e# O$ t* T/ A2 p: t  g, |
原文: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1 j1 L1 e2 C6 f! {3 a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e. I5 r) ]( l+ ?& s8 j1 E: o
译文:6.24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0 z0 F; o" ~( ^0 _7 l6 V; j
6.25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9 D" h0 v8 w8 `/ `
感悟:这两章意思基本相通,是孔子对当时时局的慨叹。道,是指先王之道,具体说来就是由周公开创的西周时期的礼制和文明。孔子认为,齐国在保存先王之道方面,不如鲁国。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推进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国力大增,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鲁国是周公之后,本来与先王之道一脉相承,但在春秋时期,由于季氏专权,国势日衰,先王遗留下来的礼乐文明也受到冲击。所以,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5 z$ T- z- s( r# C: H7 @" ~4 j9 D
觚,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上圆下方,有四个棱角,后来改为圆形,没有了棱角。大概孔子在说上面这番话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桌上的酒杯,所以就近取譬,叹息道:“看看桌上这个酒杯吧,已经变得没有了四个棱角,哪里还像个酒杯!”。这是孔子在感叹当时包括齐国和鲁国在内的各诸侯国不按周礼行事,任意胡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礼崩乐坏。
1 ]# ]' Z! T: E- u0 v
2 n: A- H+ Z! P8 j$ e$ L

7 v# F/ k" y$ i) z: g! R
孔子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不反对社会变革,但是孔子所谓的变革,不是往前变,而是往后变,他主张“克己复礼”,提倡恢复周礼、王道,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复古”。这种复古式的变革,是否就应当被认定为“拉历史倒车”,进而受到批判呢?
! k8 F% j1 |5 f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欧洲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替代教会统治,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揭开了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序幕,这样的复古运动实际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孔子的复古主张,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在某种功能诉求上,有相似之处,他主张“仁政”、“王道”,合乎封建统治的秩序,应当被认为是改良性质的复古。但是,其中有些具体内容,如繁琐的周礼、森严的等级制度等,已经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进程,应当扬弃。

4 M4 [& O1 u2 I" M, y: l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倡导改革创新,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因为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变就没有出路,不变就会被时代淘汰。比如在教育教学领域,许多发达地区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多媒体、电子白板已进入教室,如果教师不学会使用电脑和网络,仍然坚守一支粉笔、一本教参打天,迟早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4 V1 ?. `$ D0 Z+ q9 t9 U
但是,无论怎样变,不管是整个社会,还是仅就教育领域而言,总感觉到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可能变,比如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方法等,这些东西非但不能变,而且必须继续坚持下去,它们只有发展的空间,不会有被否定的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机器永远不可能代替人,也代替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任何以改革为名,做出一些违背教育教学的事情,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