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五六千上班排队挤地铁,早上带的鸡蛋都挤碎了也要留在一线城市,又买不起房供不起车,那是为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585 | 回复0 | 2022-4-10 07: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邀。% r% b* e, ?" d5 A7 t5 s& a) @! e
没有岗位、就算有薪资也太低、就算还可以也没有发展前景。
3 ?  ]' }8 v( f0 I2 C: J. V4 c% `; i8 I
反正每年都会有这种嘲讽北上广深漂乃至省会漂的,行文逻辑一般是:
  ?% k1 d4 D) F8 f一,“他们在一线城市贼苦”;
0 q4 l% n# Y4 U- l/ Y, Z0 z6 z3 |! X二,“他们还贼穷”;
* H3 b+ N9 P2 Q# V( p; `) _2 o三,“他们家里可好了,岁月安稳滴”。
: z2 q" r- G7 x4 R: s% F6 ?我每次看到这种文章就会想:这是...非一线城市宣传部门的固定KPI考核?9 f# p7 }0 @5 Q1 `# r5 l
城市化要是真这么弱鸡,各省份何苦拼了老命打造区域中心型城市?0 z3 |+ H- z3 O
: _) N( ?( R, G
首先,一线城市是区域内的资源集中点。
! q# T- k- @) t% v/ L6 J例如北京,整个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心中的耶路撒冷。
" s( q( q& \. F再有钱的山西煤老板,要是北京没有房,那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萎靡。
7 F. H6 W1 p% I( \/ f7 I9 W- d一,一线城市基本都是区域内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成本低是物理上的先决条件;
# {& s  y  k( e6 M" P二,持续涌入的青壮年劳动力可以一方面保证一线城市的劳动生产率,一方面维持人力资源价格的相对稳定,因为不稀缺;5 _6 g1 c- }9 O$ j  ~( J
三,持续涌入的投资可以为一线城市提供更多产业升级与扩展的启动资金。一线城市的企业总体试错机会更丰富,容错率更大;+ V* W- `$ z0 G9 J  ~4 X% O
四,大量宽松的试行政策,可以给一线城市产业更自由的市场准入许可。
3 D7 S: F& C& D2 d2 {* y
" V5 n. |! J6 O8 h; W* ]& R当年形容东北黑土地的一句话:插根筷子能发芽。/ O0 c0 n( R$ H8 s2 e
一线城市就是把区域内的资源集中起来,别的地方相对贫瘠,一线城市相对肥沃,进而成为各种产业的成本洼地。7 q4 {/ e% @! I9 v2 \4 l
深圳当年为什么能起来?因为离香港就一条河,相同的人力成本下,产业转移成本更低。' n: O5 O: }- n
成都为什么当年没起来?因为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都是重工业,外向型轻加工极少;加上又在盆地里,产业基础和迁移成本都很差。
. c4 [$ E  a$ G% I* r) |9 ?后来怎么起来了?政府及全民支付了这个成本:迁移重工,搞大基建,搞招商引资。2 L8 a6 @8 ~; t% E
这里面的前置建设与联合投资,实际上就是用一笔大钱把高门槛挖成低门槛,硬挖出一个成本洼地。。- f4 \" b" X) O. ?7 H9 P. U; E2 i9 s
和一汽配套的工厂为什么要来?因为一汽被成都搞来了,你不来,你和一汽的对接成本就高;
9 s# r5 x0 U" G: ]; F4 J: ^一汽为什么来?因为厂子建好了、路修好了、具有一定担保性质的政府投资也到位了。4 Z% x" b$ \3 U8 n. N& w: J
甚至工人都帮你组织好了,跟当年郑州地方政府帮富士康招人一样。* f& E( e. r% p5 ^8 d* J9 f! x
各种先天后天的资源集中,实际上就是为产业提前支付了大量成本,自然能形成一线城市的产业繁荣。9 U5 M" D' n8 N5 g' N1 ]

: N+ r: O+ G# z- a/ u9 K然后就开始形成丰富的就业。- a$ Z6 t- H: k6 S  V% Z
不仅是老产业能招更多的人,还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9 v% [- q$ l+ u- @0 S5 D0 y% H. L' D
一种是老产业的扩张,例如万恶的房地产,和朴实无华但吸纳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的传统服务业,开个小饭馆之类的;
2 K7 p8 Z6 N7 ^一种是现有产业的分化。因为基数变大,小众需求的绝对数量也能支撑起单独的业态。小城市里杂货店,到大城市里就可能分化出钓具专门店、大学生小家电专门店、胶佬专门店;
8 S' |/ ~( r, [8 b, E最后一种是产业融合产生的新形态岗位,也就是所谓“高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
9 y, m4 B9 M6 d" y# w. L' L( x快递的和敲代码的一合计,智能化物流有了;卖保健品的和卖手环的一合计,新型养生诈骗有了。+ y# g# s9 ^% b7 V; D0 L9 ]; _
不仅仅是就业总量变多,更重要的是“丰富”,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就业结构,区域交易总量可以有复合式的增长。7 |+ i8 `: `2 w

, V! E: k3 e& Y! @5 q. b0 w. P这里回到问题本身。& q+ E6 Y  |# x9 F/ H
漂在一线城市,苦么?
3 h4 {1 ~# R: i1 s& T废话当然苦。$ n) e' v2 ]' s6 t2 C
穷么?) C+ d( `- D3 M8 A
这就未必了。& J% f4 Q2 N# _! ^! N) E/ x
起码对于大量农村乡镇劳动力而言,进城仍然是收益最大的。他们的工资比老家更高,他们并不参与市民阶层的消费,因此他们有更多的工资剩余。
; u3 ~) X5 d9 G8 Q% g4 _# J& p' \他们多数并不指望在一线城市里扎根,成本太高;他们宁愿在自己四五十岁的当口杀回老家,开个小店。
. @/ ]7 w/ R) H  A这就是阶层上移,从单纯的出卖劳动力上移到自雇及小规模雇佣他人。
3 J/ T: l1 P; S4 O$ u至于二三线城市小学生、市民等小有产者家庭,进一线城市也依然是中高收益的(除进体制外)。
3 H5 i6 G. j% u4 d/ ]+ N很多岗位只有一线城市有,钱也比老家给得多。他们现在的抱怨,其实还是因为:
+ `7 G; Y9 k2 i/ E( |1 Q- F" ?一,他们不想回去,想留下,抱怨的是极高的“一线城市身份成本”,如买房和户口;4 A: U2 W" t+ f) j' @/ l
二,他们不愿像农村乡镇劳动力那样压缩自己的消费需求。虽然已经住得不咋地,但要他们住月租800元的平房棚屋,还是有些勉强。  H1 U) e' i! _: q% n4 s
因此尽管收益已经不能和二十年相提并论,但大家还是在涌向一线城市,涌向资源集中的膏腴之地,从边缘的面包屑开始捡起。' r  ?  j$ ^) E. w" g5 U+ `9 Q

$ t/ S5 o7 l) s/ V. \) t其实还有个隐藏的反问:! Z4 l$ i; Z2 o# [/ q, h
非一线城市就真的不累、不穷、不难受么?4 b) n! v1 w1 h4 U. V; q
不累或许能理直气壮点,产业少节奏自然慢。但不穷呢?没有资源集中红利,整体剩余能有多少?
7 p1 h4 K8 J- Z总不能一举一线的例子就是苦逼外来打工人,一举老家的例子就是体制内和搞工程的吧?月薪1500元,你在十八线有房有车也很难积累呀。7 Q% i( p! [6 ]* ?1 V2 g
全国人均月工资性收入也就1600多元,基本可以视作非一线非省会的普遍水平。* S4 W7 E" F3 @1 c
还有不难受。
& v) V: @( a9 G3 l一线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相对是高的,有庞大的社会纠纷量和流动性来倒逼。
, G$ F9 C, u) ^! ~  n! O2 G你老家的人情社会,中县干部式的家族结构。万一你和体制打交道甚至起冲突,你有信心能像一线城市那样基本靠流程解决么?; V6 E5 y% a' O) D3 R4 m1 ^
9 w; m) I! x- u7 j
为了什么?/ E9 j1 H, Y, W% K3 w- w
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