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国:学校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制链接]
查看8375 | 回复1 | 2022-3-30 0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校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始终解决不好的问题。就我个人的思考感受体验而言,我强调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真正的走到学生的心里,我以为,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学习,无论表面上运用了怎样的形式,都谈不到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状况,那就是学习的内容,它步入了学生内心深处、头脑深处。第二个方面,是用真实具有思考价值的一种关注,来推动、触动学生对于本学科核心问题的思考。学生真的能够在他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学科的核心问题产生一定的思考度,关注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学生跟一门学科真正的关联才建立起来,这样一种关联的建立,就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知道一门课是什么,研究的是什么,最关心关切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对这门学科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真正的敬意。
8 ~  Q1 w- g( F我觉得之所以老生常谈,但是解决不了的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因素,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对于一个老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Y/ {2 [2 s( ^1 M/ L$ H
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举一个例子,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打鱼的》,其中有一段话,说“这种打鱼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没有很大的,很好的鱼。”其实讲话清楚明了,说到这儿就可以了。实际上就是打鱼的状况很糟。但是汪先生并没有停下来,他后面写道:“大都是不到半斤的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这是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接着说:“连不到二寸的‘罗汉狗子’,薄得无肉的‘猫杀子’,他们也都要……”,这是第二层含义。第三层含义接着还写,“他们时常会打到乌龟。”9 n# S* [8 `7 a; A6 R' F/ G$ e
为什么汪先生在讲这段话的时候,要往后头又说了那样三层含义呢?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轻视语文学科,特别容易觉得语文这个学科好像就是以记和背为主,不能用真实有效的问题来触动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一种内在的关注。从作者的描写上看,“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非常糟糕,够不上一条好鱼的状况,但从名称、名词的状态上看,它毕竟还是鱼,依然是鱼。到了第二层含义,语言当中容易引人联想——估计这些鱼必然是劣质不堪的猫餐狗食。但是马上加了一句话,“他们也都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好像是人的处境跟猫餐狗食有相似之处,甚至还有不如的地方。第三层含义完全不是鱼了,竟然是乌龟。乌龟很好玩,我们见到乌龟以后,就会想到憨态可掬的乌龟,但是乌龟放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就显得特别扎眼,因为乌龟似乎已经构成了对人坎坷悲惨命运深度的戏弄。从表面上看,它好像是对捉襟见肘、窘困的打鱼夫妇生活的打破,但细思之下,这种打破非但不能打破,恰恰是对他们悲苦生活深度的构建。所以这个“乌龟”构成了外在的冲突与本质上的内核,让他们悲苦不堪的生活又平添了一种无奈的苦涩。
) X/ l$ F0 a2 [% S( o- |所以一个学生在他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对于语言关注了,对语言背后作家的传情达意关注了,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对语文学这门学科,他的敬意关注度都会有所增加,渐渐就能觉得这是一门值得学、可学,有真实内容的学科。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得以提升,而且会受到很好的激发。(责任编辑 李孜)
猪猪2017 | 2022-3-30 09: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始终解决不好的问题。就我个人的思考感受体验而言,我强调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真正的走到学生的心里,我以为,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学习,无论表面上运用了怎样的形式,都谈不到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状况,那就是学习的内容,它步入了学生内心深处、头脑深处。第二个方面,是用真实具有思考价值的一种关注,来推动、触动学生对于本学科核心问题的思考。学生真的能够在他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学科的核心问题产生一定的思考度,关注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学生跟一门学科真正的关联才建立起来,这样一种关联的建立,就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知道一门课是什么,研究的是什么,最关心关切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对这门学科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真正的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