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口+年薪120万人民币 VS 美国绿卡+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如何选择?

[复制链接]
查看7523 | 回复20 | 2021-7-4 07: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国内出身农村的穷二代大学生来说,选择其中哪一个更好?5 n  G6 c) r7 G) R+ o5 C8 X9 n
更具体的,可以假设上海的工作是陆家嘴金融白领,旧金山的工作是大型IT公司码农。/ z$ T. G$ M$ k! F. I$ F' q
-------------------------------------------------------------------------------------------------------------------------------
. a1 ~2 n0 S5 r# h, G) m2015.3.3更新:补充信息如下( E* A$ z: r, Y& F% o
本人是帝都top2大学理科在读本科生,上述两人均为学长,在一次校友活动中相识。
$ e; G3 m0 Q7 w+ s+ m* ?# m- {上海工作的学长,本校硕士毕业后进入基金公司做行业研究员,目前工作8年,已升任基金经理。据该学长说,刚工作前几年很辛苦,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现在没那么累,但业绩压力较大。  k  }9 }( _# X' C: S
美国工作的学长,本科毕业到美国读博士,目前在旧金山某IT巨头公司工作6年。
6 o- Z& ?3 ~" t% k
! X- P3 ~" E7 H6 c0 B7 r以上两人现在的状态是我奋斗的目标。* D7 b& @, K4 \$ ]& z
我想问的是,选择哪种职业和生活方式更好,各自的前景如何?或者什么样的人分别适合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路径。
NpcTY | 2021-7-4 0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突破6w了… ! a% f0 }& O) C1 j# E7 P# t3 `
果然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啊。
/ p% f! S+ D6 @5 T9 n4 K& ?5 `在家休息休息陪陪孩子。
$ y: y+ m$ ~3 u6 k. k' N6 x我家孩子真乖呀☆*:.。. o(≧▽≦)o .。.:*☆+ F* o" E( M, F( G) F9 B  r0 M; d
———3月25日更新————8 ]. X" U0 C3 n! e
咱能不能不攻击我了?我还不够中立么。两边优缺点我都说了,选择原因列出来了,心态转变也讲清楚了。 我招你们惹你们了跑来骂我?我很忙的好么,真的没空一直跟你们胡搅蛮缠。; o5 i0 C' v$ Q; U, ?$ R; C
---------- 以下内容更新为2020/02/06 ----------9 J5 K% B' t, L3 k
这是被哪个大V点赞了吗?突然多了这么多赞? 又过了一年了,我再来更新一下吧。  D8 r; V  c. s3 i9 N3 g
这一年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我老公还是在大公司,工资比较让人满意,工作蛮开心的,做了个新项目,他很喜欢。他说很忙很累,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6点-6:30回家, 偶尔在家加个班,一周在家工作个一到两天。 " c/ t! V8 e% x2 h
我也上班了,找了个兼职,在家门口,工作挺轻松的,没什么钱,纯属有个事儿做。 " Q: A( ]- N1 ]% V; g
我们买了套新房子,2019年年底买的,很大,价格挺满意的。房子我们很喜欢!非常喜欢! 孩子对房子也很满意,毕竟他们玩具房就搞了两个。 老房子还在出租,还是租给美国夫妻,比之前租金高了一些。* i% @* v" f# M& h
孩子学习已经完全适应了,课余活动也不少,一到周末搞的也怪忙的。 小孩精力真是旺盛,一天都不带休息的,周日如果有个一天空闲肯定喊着要约小朋友到家里玩。$ I" m0 Y: h/ L9 g  K5 U  ~0 e# h
我公婆现在在我们这里呢,去年11月来的,完美错开了今年爆点事件,万幸万幸!! 我爸妈还在国内,还好我老家还没病例,我还能安心点,他们天天在家呆着不出门。' M1 V1 r$ A, t) e( H+ O
我本来请了一个月的假计划6月份回国旅旅游玩一玩什么的。 现在看情况不太明亮,不太敢。 到时候看情况吧,不行就明年回。
9 w9 D* _' |0 l% C' h& y; L2 j人生逃不过真香定律,折腾过后反倒更觉得平淡安逸的生活极其珍贵。
9 r9 i( v) r0 m: x' R; s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有满足感,时常会感到很幸福。祝我可以一直这样幸福下去吧。9 y/ U/ f% P3 n# ]. I
------------------------- 我是更新的分割线  以下回答为2019/02/10 ---------------------
% v8 C, B3 X/ T& e! c8 ^' O3 B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我回来更新了。 在国内生活的这么长时间,现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于是乎,我们去年还是决定归海了。 具体原因,如下:6 q; ?3 h; x: r3 [
1, 国内房价15年底--17年这一波涨的太疯狂,我们在14-15年计划回国的时候我认真仔细的研究过房价,看中了二线城市老城区的几个楼盘,那时候我们存款足够买个联排别墅,贷款可以买个独栋别墅。我们回国的时候因为各种忙没着急买房子,等我正经开始跑楼盘看房子的时候发现,当时我看中的房子全部翻了一倍+ 当初可以全款联排,现在变成了首付。 而且国内贷款利率很高,算一算如果美国房子不卖,买一套符合我心意的房子还是很有压力的。 我们美国的房子我是肯定不会卖的,我在原答案里也说了,我们房子租给朋友3500刀,我朋友租了半年自己买房子搬走了,房子空置了一周半,租给了一位美国人,每月租出去了4000刀,很容易出租。 房子的HOA+地税一年也才一万多刀,让我放弃每年这么多的净收入换成一套国内的自住房,实在是做不到啊.  这个角度怎么看湾区的房子都还是比国内现在的房子更具投资价值。加上去年初开始政策变化,房价不稳定,说不定就是为国接盘套在山顶了。
7 X+ L: u9 V2 K3 y2 C+ `+ B1 a3 m2 教育,本来我们想着因为计划生育,国内小孩少了那么多,应该压力小很多,上好学校容易很多。而且我们家孩子不参加高考,理论上跟国内孩子不是一个池子里的,压力不会太大,跟着我们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回去发现根本不是,我做留学行业的,而且是低龄美国留学,主要针对初中,高中想去美国留学的孩子。 出得起这份钱,从初中高中就送孩子到美国留学的家长,绝对算是成功人士了,他们的孩子也从来都不准备参加国内高考,绝对会选择美国留学。即使是这些成功人士,来见我的时候也是带着满满的焦虑而来。 他们跟我述说着国内教育的种种,养育孩子的辛苦,把我带的也很焦虑。 我们海归前也看到过朋友圈里抱怨辅导小孩作业辛苦,但总以为是他们要求太高或者偶尔的过分辛苦。回国以后发现真不只是偶然或高要求家长这样,真的是从幼升小开始就竞争太激烈了。激烈到这个城市50%学生上不了高中。后来我们才发现,虽然全国范围内小孩少了,但是因为太多人口流入大城市,而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又远远跟不上这节奏,所以供需比之前失衡太多。8 `; @: B! t$ E
3 工作生活平衡和公司文化的不认同:; ^6 q* o9 \! R
先说大家更关心的我老公的工作情况吧。 国内确实现在年薪百万,两百万也不少了,但是相对应的要求也很高,996虽然不是明文规定,但也差不多了。就算你决定早回家,那么多人更加拼命,赚的比你还少的多,也很有危机感。而且国内管理还是简单粗暴,基本不怎么考虑可持续性,就是一层层把压力压下去,先压到你扛不住再说。工作不饱和是管理层说的最多的,只要不加班就是不饱和,也不管你效率怎样。 我老公做高管,他尽管不认同加班文化,但是其他高管都明着暗着劝他拼命压下属,鼓励加班,他也没办法。 反观我们在美国工作期间,他每天晚上7点之前绝对会到家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同时每周还有一天在家工作的时间。加班有没有? 有,每年加班次数两只手数的过来。在国内期间还需要“尽力争取” 每周才能陪家人吃个几次晚饭。   
8 m/ l  W9 Z5 o: n/ B; Z再说说我的工作情况,不关心的可以略过,不是很重要。 国内的加班文化不止在软件行业上,像我这种教育行业也很严重。 美国的留学公司是经常要在各种时间回复客户的微信和邮件,但是人是不需要在公司守着的,只要达到自己的业绩要求,上下班时间相对自由,像我这种有孩子要接送的,一般送完孩子再去公司,接孩子之前走。 国内则不同了 。首先上班下班晚一分钟早一分钟都不可以,要打卡。 其次不管你今天有没有事情要忙,有没有客户要见,有没有方案要做,你都必须在公司呆满足够的时间。以上我还觉得正常,管理的一刀切我能理解。我觉得痛苦的是加班这件事! 很多公司明确规定一周上6天班,更有甚者业绩不达标全公司都不放假,这种持续性无意义的加班,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哪里好了。我的运气很好,碰到的大部分同事都是很好的人,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即使我离职了我们朋友关系还在继续延续着。要不是有这群好朋友,我真不知道当时上班我要怎么扛过来。
* P8 g8 X- t) g: M/ g  `4 其他:
$ c; c2 o- G+ w- _+ R气候湾区完爆我们海归的城市。
: o" Y9 ]3 _" G- M( r污染虽然国内可以忍受,但湾区的蓝天白云好太多。
: m5 w; W, A7 S8 ~8 O国内蚊子太多,每年都至少有半年时间孩子两条腿惨不忍睹。
9 z4 b7 B4 b( v, _2 {' v国内中餐吃的是要好些,便宜些,但也都是多油,而且材料经常不是很好,所以会多有吃了不舒服不健康的感觉。而且创新也不怎么多,吃了一年也没什么花头了。要吃好点的西餐又好贵,买块好点的牛排就几百了,而美国十几刀就可以。湾区这几年中餐也是越来越多越好,折换成rmb是贵不少,但是和收入比也就还好,吃个龙虾象拔蚌的话可又比国内便宜了。
2 _3 I' H7 e& ?$ ?6 ^. ^- J( I因为工作时间长其实和朋友家人相聚也不多,而且因为住房普遍不宽裕,搞house party挺少的,有小孩子也只能约个饭,公园这样了,出去一趟挺累的。
3 s0 j' S. _. w) g4 M海归的一个原因也是对国内的发展看好,但这两年的情况看起来这高速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也确实不少,对于一直在国内生活的人来说已经习惯了,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对难以接受。5 X) G( Z( C" J: r! m; N* C
归海的导火索:& i6 Y' r9 L- a6 P
归海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是对我个人来说,导火索是疫苗事件。 长春疫苗问题曝光是在我家老二刚打完疫苗没多久。看到这个新闻犹如晴天霹雳,把我打的不清,几天无法入眠。 批号出来以后很庆幸我们没有中标。信任的崩塌,真的只要一瞬间一个事件。 至此,我决定必须归海了。在此我可以忍受高房价,是因为我租得起别墅。我可以忍受教育的痛苦压力,是因为我们家高学历的人足够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心教育我们家两个宝贝,他们的实力和时间某些程度上可以顶替老师顶替学校。我可以忍受工作的压力和公司文化的不认同,是因为我们对家乡的执念,即使很累我们也要留在故里。  但是我们无法忍受我们的孩子在最应该受保护的年纪里得到了最不应该得到的健康的威胁! $ U$ q' B6 ?" r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选择归海了。 以上的这些,希望对有需要的人看来会有所帮助。 5 E- h, R* O9 F' P. p7 Q

' ?6 @+ ~5 z0 C3 N) I# n--------------------我是更新线    以下回答为2017 大年初一 -----------------------------* Q, w3 Z4 }. |7 Q, D0 Q
这问题好像很适合我回答。我家老公刚刚放弃湾区的30w刀举家搬回国内来拿120w元了。
( h; K* p* o* A% A" y至于哪边比较好这个问题,实话生活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9 Z; ^8 y3 I& v! U- H6 J
国内房租真的很便宜,我们在国内二线省会城市租260平别墅只要14000元,我在湾区同样面积的房子友情超低价租给朋友都要3500刀。" C/ \+ Z' o. e( M  x. j, P
国内吃的有多好就不叙述了大家都懂。真是随随便便路边10平米不到的小店吃碗羊肉汤都那么好吃!!' E* d/ u) k) s3 }( k% n3 q
雾霾暂时对我们生活没产生什么明显影响,回来一个月了没看到很强的雾霾,是因为我们在南方吗?5 n* d1 I# A! M  E% N
国内方便,各种方便。
7 W  X# V6 f* V4 e人工便宜,找保姆不心疼,给我省了很多事情。
, M( h  x. }' H7 c! m我这个回答是大年初一写的,感叹下在国内过年好开心!- c9 ~& W. S+ @# S+ F
我们太多年没在国内过年了,之前每年美国过年都是我三十做六道菜,包一些饺子,等老公下班吃个晚饭,群里发点红包,看看春晚的重播,洗洗睡了,毕竟第二天还得上班。
/ p7 ?& f$ e/ T  k; V" ]今年不一样了,在婆家过年,四室同堂,满满当当两桌人,跟外婆,婆婆,姨妈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的吃年夜饭,喝点小酒。吃完年夜饭一起打牌,打半宿,输输赢赢几百块钱,图个开心,电视里响着的春晚跨年倒数了,我们牌局结束出门象征性的放点鞭炮。在一片噼噼啪啪的炮仗声音之中大家嘻嘻哈哈的跨入新的一年。
  ]" D2 I4 U: o新的一年开启新的生活,新的一年我们回到中国生活了!0 M% \1 Y# }- v6 f; j* `
在美国,每年,就跟前一年一样,没什么太大变化。
3 A! {$ F. |" W+ p/ @: P今年,我对我们家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在乍暖还寒时 | 2021-7-4 13: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答一下,答主背景帝都工作6年,法国1年,米帝工作2年,户口+绿卡,处于传统行业薪资水平远不及IT金融。
- g8 i/ b- F4 n7 F" @机会。毫无疑问,一定是处于发展变化阶段的社会机会更多。可以说之前几年的国内机会巨大,虽然目前正在趋于固化,但仍然比米帝机会多得多。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在国内走向成功(这里成功主要是指大幅跨越阶层),甚至没有道理的成功都存在,但是在米帝,基本只有非常罕见的机遇(而且通常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才会成功。
4 ^4 v9 ~* J+ l5 Q  B5 |$ ~/ `事业。很多答案都说国内好,可能性更大,这倒是不错,但是跟个人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性格活跃,善于交际,情商较高,那的确国内更容易发挥出来,毕竟自己的文化,反而在米帝就发挥不出来,在英语文化里讲段子、开玩笑毕竟还是不如母语自如。但如果不是这样,只是希望得到与自己付出相称的回报,那反而米帝要好一些。比如题目中的师兄做行研,出差、接洽、言语把握、平衡人情关系与工作原则、对待利益关联方的态度和立场、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与性格息息相关的,这些方面是优势的话,在国内得以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大,但在米帝不同的文化下可能用处有限。这也是华人在米帝更多的专注于技术岗位的原因,事业高度也因此受限。可以说,由于性格的原因,在国内有可能用10分的付出博得了20分的回报,也有可能付出了10分却只得到2分的回报;而在米帝,如果付出10分基本回报就是在8分到12分之间,不会远高也不会远低。
* ]( ]; K; w8 f5 o- f心态:正如有些答案提到的,国内好脏好乱好开心,米帝好山好水好寂寞,基本准确,但答主要多说一点,这还是年轻时的体验,对于中年和中老年的心态变化,也是有所不同的。国内比较热衷于攀比,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米帝则更多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国内年轻时混得风声水起,各种有潜力,但随着时间推移,潜力并没有如愿的发展出来,或者并不如预期那样,而身边本来潜力一般的人反而由于某些特殊机遇发展的很好的时候,无形就会面临心态的变化和压力。尤其是名校毕业生,都对自己预期较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叠加,身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同事却升迁为自己的领导,此时心理上如何调整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后续职业甚至后半生的发展。这方面在米帝会好一些,当然也许是本来就存在文化融入和事业天花板的原因,反而心态上会平和很多。
- i& X6 s. x0 w; G5 w; D社会。公平度而言各有优缺,但总体米帝好一些。如果可以做到既得利益阶层,那应该是国内更爽,甚至小有特权;在米帝,大中产小资产,在日常生活中毫无特权感或者优越感,但这也正是社会更公平的体现。如果只是大众阶层,可能两边各有优缺。如果是下层或者底层,妥妥的米帝更好。还有一种考量,就是万一生育的小孩有先天残疾或其他罕见疾病,米帝的保障措施和负担会比国内好一些。
/ ?5 i4 t8 j( q2 s5 N关系。米帝隐性关系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这一点对于草根来讲,在米帝发展要比国内好一些。由于国内隐性关系的复杂性,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草根出身的人要吃亏很多,自身能力和实力带来的回报相对于背后关系带来的回报,可能会让很多草根失望甚至愤恨。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心态。比如,虽然各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都很好,评价也很高,但最终升迁却是另外景象,尤其体制内;或者是自己能力、收入、职业发展都不错,但却买不起房子,找不到关系在医院占到床位,孩子进不去便宜又好的体制内幼儿园,而身边的一个同事能力、收入都逊于自己,但却样样都占。当然,不公是永远存在的,心态调整很重要。0 Y7 Z/ T- H, |- S# a4 s. P
环境。自然环境米帝秒国内,但便利的公共交通、购物、服务等人文环境,国内优势很大。即使是自然环境,米帝也只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好,若论旅行路线那些惊艳的震撼风光,恐怕国内还要更胜一筹,但同时,景点的配套又是另一个问题了,米帝景点的商业配套确实好很多,尽量保持原生态但又会保障住宿、洗漱、水电暖的舒适度。+ ?7 a! q. Q3 v0 G( ^$ s
家庭。米帝稳定很多,应酬少,饮酒相关疾病风险低,出轨机会少,work life balance比较好,陪孩子和配偶的时间相对充足许多。但是与父母亲戚大家庭相距遥远,除非刻意维护,否则与亲戚间的感情可能会疏远。小孩英语不是问题,中文学习却是个问题… 4 O- c; U( n' R" a7 i3 b
转移难度。总体上,海归容易,归海难。海归的同时求得一个更好的职位或者晋升的可能性更大,甚至可以直接进管理层或联合创业,归海更多的只是换个环境,极少有能归海的同时还晋升。当然归海是指的到发达国家,如果是去发展中国家拓展海外市场就是另一回事了。
4 @( W$ ~* v6 `* y+ |6 e虽然蛮怀念在帝都一个人打拼的日子的,但成家之后对家庭而言,确实感觉米帝更舒服一些。帝都小屋88平曾经也那么温馨和满足,米帝house两千多平尺双车位车库加后院草坪,却时常觉得空间有限,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房子小,但生活大部分是在社区里的,比如吃饭、买菜等,米帝虽然房子大,但生活的大部分活动都在自己的家里,包括做饭、修草坪、种花植等,两个不同的生活方式。/ u: f5 p' j1 ~6 [7 g% C8 \
% R+ F- F, T8 @& R4 v1 c
上海户口+年薪120万人民币 VS 美国绿卡+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如何选择?-1.jpg $ U! H$ s, L3 g

' a! Z, A) {9 k 上海户口+年薪120万人民币 VS 美国绿卡+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如何选择?-2.jpg * l  B  `0 S& f3 B
帝都
& d" z* B0 E7 z# y# F& t# C  w+ S$ Z) v

; c& e( s9 e! r3 f& j3 ]0 K. S: a& k6 m. j) I
上海户口+年薪120万人民币 VS 美国绿卡+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如何选择?-3.jpg
! p# }, T  t; c& E  a" n' X2 I/ i* ^. @: z! h; r0 W+ b
上海户口+年薪120万人民币 VS 美国绿卡+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如何选择?-4.jpg
1 l+ L7 r) N2 S) S2 T- S  f; q* S; r: {! x5 U/ q5 `+ M: \5 }- H. a
上海户口+年薪120万人民币 VS 美国绿卡+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如何选择?-5.jpg ( r' [) E1 [+ r4 Q

$ c0 a/ ]0 C  T1 a米帝
傻傻的袋鼠 | 2021-7-4 2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想评价一下到底120万人民币和20万美元的购买力。但是后来一想,这样的评价对你的选择丝毫没有意义。
$ _, x7 _# p7 h2 Q0 v, }因为上海户口年薪120万,并不是你放弃美国绿卡和旧金山年薪20万美元的机会成本。这两个选项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只是你刚好认识这两个人,而其实这两个选项只是你未来可能的10万个选项中的两个。那为什么你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考虑这么多选项中的两个非此即彼选择谁呢?4 ~# ^/ _4 N" q/ ]6 F/ ]+ c7 t6 U
即便是你的两个,这两个学长,他们今天走到这一步,不是很早之前他们就想好了,我要去美国拿20万美元年薪,还是留在陆家嘴干金融。今天的状态是一系列小的决策,小的选择不断的组合成的,我要读什么专业,毕业以后要不要出国,出国要不要留在当地还是回来回来找什么样的工作,我是不是为了a工作放弃b工作…一系列小的决定之后,他们来到了今天的这个状态。让他们自己重新走一遍的话,他们都不一定走得到今天这一步,让你从头选一遍,你为什么要把这个状态作为你的目标来进行比较和选择呢?
' g! ?1 P+ Y/ c* x回到你的问题,这两个选择哪个好?这不是应该问你吗?你想待在美国生活,那美国的选项就好,你想回国内那国内的选项好。好不好是个主观判断,它取决于你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做这个判断。2 G# b; d* c0 U
如果一定要选的话,你走金融的路还是走it的路,其实都可以,但是你要知道,无论你走哪条路,你都不一定能走到他们两个现在的状态。一旦选定了哪一条路,就努力把那条路走好,在你面临的每一个小决定的路口,谨慎决策,这比现在坐着想到底是120万人名币还是20万美元,要有意义的多。
蓬莱小仙女 | 2021-7-5 04: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离你最开始提问已经过去很多年,你应该早已毕业,不过还是分享一下我看到的情况。
9 c9 }' a! g" K  f7 S7 v我的情况和后者类似。很同意高赞答案关于收入的分析,以我了解国内的工作/收入情况来看,国内能做到那个收入的难度和努力程度比湾区 20 万美元高出不止一个档次。2 V" z2 L( Z! O6 D& ~2 a, Y
我想问的是,选择哪种职业和生活方式更好,各自的前景如何?或者什么样的人分别适合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路径。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哪个更为优劣,完全是你自己的倾向。" Y5 K+ m2 G% H6 v1 X, X/ e& k% L; B
上海工作的学长,本校硕士毕业后进入基金公司做行业研究员,目前工作8年,已升任基金经理。据该学长说,刚工作前几年很辛苦,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现在没那么累,但业绩压力较大。
在国内的优势就是好吃好喝好玩,如果你能做到这个收入,那可以承受得起非常高的消费水平,甚至日后买房问题也不大。外加其他大部分人的收入差距巨大,更能享受到国内的人口红利。: f$ V1 ~. v. K/ D+ i
当然劣势也很明显,会非常劳累,整个人可能会被沾满,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h. M4 s/ Z5 p* ^0 J: f
美国工作的学长,本科毕业到美国读博士,目前在旧金山某IT巨头公司工作6年。
我在湾区最大的感觉就是人活着不只是为了工作,即工作不应该沾满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国内如果父母生(小)病,老板几乎是不会准假让你去照看他们;而今天还没到公司就收到同事的群发邮件说要带爸爸去看医生。关键是全组人,从同事到老板都认为家庭是第一位的,所以大家完全理解。几乎成为共识,有时候甚至不用说,先斩后奏即可。, E( z& P9 [, H$ n
而我也会经常跑到不同地方的 office,在那些地方工作几天。一边玩一边工作,只要把活干完即可。这在国内是不敢想象的,老板有时候恨不得连周末的 team building 都把人绑在一起。' B1 E( p' \8 c% t( K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我不能给你答案,我想也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海晴空信 | 2021-7-5 1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我,我会在中国,因为看了很多老一辈科技人员的故事,我已经潜移默化了,我不知道未来这个社会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我大概不会成为世界名人了,平淡一生就可以了,钱也不需要太多,如果我说作为一个年轻人想像老一辈人一样,付出努力为国家贡献一点是不是会被笑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单纯不能再表现因为有些人说这是傻,你的好心别人不会相信而是警惕。这个时代不知道还会有李白,孔子,黄旭华,袁隆平一样的人吗?0 ^% @0 e6 a; l& U3 n# V) ~8 f- N
人各有志,去国外也是自己的选择,但我做不到去国外呆一辈子会觉得内疚。其实不管在哪,是华人还是香蕉人还是华侨不要恶意黑种花家就好了,毕竟我们都是黄皮肤。
又有新消息 | 2021-7-5 1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看了片采访,转过来感受下。
% u1 p; t. F9 @1 _( ~8 ]  ]
2 X# i6 y0 e: g( z5 t4 d记者采访了三位IT男,他们或在美留学,或有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经历。虽然都从事IT行业,他们的选择和目前的境遇却各有不同,有的即将开始在美国的工作,有的正为工作签证发愁,有的选择在跨国公司中国区发展,对“美国梦”也各有感触。
. z& _: l0 ]3 s) E; [; F# W* |* D( ^0 O
  以下为采访实录(Z、C、W为不愿透露姓名的采访对象,就职公司也应要求隐去):
$ Q" b0 s) G! |
* [( Y) t# v7 d6 U  Z,1988年生于四川,2010年毕业于一所985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
8 w1 |6 }$ d# K* S6 d% w, f& P4 F- ~# H4 |
  在上海的几家外企工作后,2014年秋赴美国新泽西市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学霸一枚; " ^1 n) W8 m9 G

$ _# a# v- y8 z4 \% `5 P: {( T( Y  2016年秋毕业,已得到一家美国大型跨国互联网公司的Offer。 , Q+ L( s$ H6 T5 v: z6 g, T4 v) F, l
5 J9 k+ D6 a! Z. l/ A# j$ v
  记者:你现在的工作状态怎样?
: h9 }: \- @" V6 u
  `6 N; i- f& n3 r  Z:已经拿到了公司的offer,大概会在2017年3月初正式入职。这家公司工作强度很大,被批为“血汗工厂”,前段时间还有个华裔因为工作压力跳楼。 . {$ r; j5 z, C9 ]
& f5 [  R; Y2 M1 Z
  记者:找工作困难吗?经历了几轮面试? 3 ?1 C  z2 L6 Q4 T; U3 [
7 c2 g$ ~. {/ x
  Z:我运气比较好,只有两轮,而且都是做题。感觉找工作不是很容易。我找工作的时候不是很上心,没有大量投简历。身边的同学有投上千封简历也没有得到什么面试机会的。最后找到正常工作的也不是很多,只能到这边的consulting公司,就是人力外包公司。
! N" I& X) m% t: U+ ^' S' z; T2 z  I3 X3 R& J$ p1 a% ]" U  Q
  记者:你读研时成绩怎样?比如在本专业大概排名多少? 5 \- k' |) u5 [8 ]0 D( S
/ u# |7 d, U8 R- }0 E0 @- ^7 P# G
  Z:排名是没有,不过成绩还算比较好,10门课,9门A,一门B+。
1 T) f9 m/ J/ G' d4 l
& g. Z( W4 G% A3 b7 x& {" D  a( N  记者:你在国内大学本科毕业前也考上研究生了,但是没有入学。大学时你成绩怎样?
' [* K  E" F4 y) v( o. T) }
  t7 A* d- i% C  Z:大学时候都是以及格为目标啊,那时候也没有想过要出国,不知道本科学分绩点的重要性。 . S9 @1 t7 {! V1 W$ j0 s
8 f- s) p7 C% g5 P# |9 j% k, |! a3 z% R
  记者:找工作时比较不上心是不是因为研究生的成绩比较好?   |: c7 a) u7 D

& [9 q; v: D+ N  Z:性格就是这样,没有特别想去争取,比较随性。很多同学都让我去面Google,Facebook这种公司,说我能力肯定行,但是我觉得能进这家公司已经足够了,不想再费劲去拼了,所以这些顶级公司我都没投简历。 " t9 x5 z. j2 @$ i+ o# c

% N' f' b1 @' h7 S* c; V# y8 X; K! O  记者:你的专业里中国(或亚裔)的同学多吗?大概占比多少?相比来说欧美国家的学生成绩比中国/华裔/亚裔的成绩怎样? & N/ m. M4 z/ _4 `

2 }4 v5 N/ _! Q, [  Z:学计算机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最多,可能各占1/3,印度人稍微多点,剩下才是白人、黑人等。中国人普遍成绩最好是肯定的,其他都差不多吧,也没仔细比较过。
. W9 T8 S  S% h# Y) N
1 g& X* b* {/ o8 e  记者:你觉得美国学生对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或者此行业的热情程度怎样?现在国内很多人创业热情很高,很多都集中于互联网行业。 4 w) L: M  C; b) A3 r, c- X; W- W
* v- u% Y' n0 p
  Z:我在美国东部,纽约这一带,感触不是很深,这边start up的公司比较少,大部分还是老牌公司。创业的应该在湾区一带比较多吧。
4 F% r& M9 Y- N$ r) \4 L( C
- A; o% n5 D& k( [' C5 W6 k  记者:你们专业有多少人?前一段时间美国大选,同学们都关心吗?支持谁的比较多?
! u+ u3 x. ^( a* a
! {$ u& r) |0 p, e, ]3 t8 G; T  Z:专业人数不清楚哦。美国大选同学们还是比较关注的,不过学生都是看个热闹。我在新泽西州是民主党的州,但是感觉身边有投票权的华人都是支持川普的,应该是民主党对拉丁族裔和非法移民特别的照顾,引起了很多华裔的不满。
9 @* s& P. j# t
3 q8 s4 J% z$ J% K+ K  记者:你在学校里参加业余活动多吗?美国或其它国家的学生愿意与你们交流吗? 0 h4 u) ^: R. K+ h$ i0 ~

+ C* R% x. ]% r" C9 q+ e) M  Z:几乎不怎么参加。不过在课堂上,老外一般都很放得开,也愿意交流。但是私下几乎没有。我自己感觉主要是语言文化上有隔阂,毕竟出来的晚,语言上没有那么顺畅。就像在国内遇到会讲中文的老外,平时工作交流没问题,但是私下还能跟上中国人节奏聊天交流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中国人爱抱团一起,我感觉有些已经过来很多年入籍了的而且还混得不错的中国人,社交圈也还是亚裔为主。
" R! L5 j  M! a7 n
: q% N8 [1 I' c8 u1 j5 N  记者:你找到的工作大概年收入是多少?方便讲吗?比如5-10万美元,10-15万美元,15-20万美元,或者更多?
/ z0 C4 r" u2 k* u
1 o; W0 a3 E4 T# a3 @+ m; C  Z:税前10-15万美元一年。我所知道的稍微知名点的公司的新毕业研究生全都是这个范围。身边同学了解到的,差一点的也在7万美元以上。在美国IT行业起薪应该算是挺高的了把。这个不是秘密,很多论坛上都是公开的,上下不会差很多。 $ T- T1 }$ c; V

" o. u( Y# ?) C/ P6 v: G  记者:你之前也在上海的外企工作过,这里的工资肯定没有你那里高,你觉得这主要跟什么有关?   C) {! d6 q8 j( a# n, ?

; y* E6 N' B2 L# `$ J8 H  Z:我肤浅的回答,工资就是和当地的生活水平物价相关吧。亚马逊在加拿大,中国都有分部,但是工资相差也很大。即便是在美国本土,在硅谷,西雅图或者德州纽约的分部,工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啊。 , ]0 J. ?3 Q: y# P9 ~

; _2 \& @/ N7 @7 u, U' p  记者: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很红火,不少人也是在美国的大公司工作后就回国创业,你现在想过今后回国创业吗?
3 D& w5 t% C+ F& Z4 O7 o: N' w
; @3 d! R6 H2 e. M" G0 [8 O+ `7 S, _  Z:现在想的还是就在这边好好工作。创业还是得有路子。也许以后在这边看到合适的门路,也可以带回国尝试。 & s4 @0 ~! p7 h% K1 y

" V# [6 @/ Z: q. u+ R5 s  记者:在国内的前同事和你有联系吗?他们对你的收入怎么看?
5 R$ e  F6 E; A/ S) P( H$ I
6 B- n# ], I0 ^  Z:有联系,如果不问我不主动说,不然会显得太显摆,也就是暂时工资高点,又不是拿了诺贝尔奖。问到了就回答一下,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反应。 0 x+ \" G- ^1 ^2 L# K$ w5 o

: Q* |9 k: i8 b2 J" N6 `" z- |. P  记者:当初你在上海也在几家外企工作过,有一家印度公司I,你觉得印度公司有什么特别的企业文化吗? / l' n# f( s$ t7 j8 y! j

% u/ s1 z8 r- l! ?  Z:到上海第一家公司就是I,就做了一年不到,当时对企业文化没有什么理解,其实现在也没有,不知道企业文化到底是个啥……就觉得一些规定比较奇怪,比如中午不能趴在桌上睡觉,写个代码还穿正装。
1 r) ?" k* L) i9 L& [
& f, |- A/ m2 w% O' v  C,2005年从北京一所211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北京的外企担任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十年;
1 b( ?8 E) {; r1 h* q  \! ?3 ]0 U% n/ Q' x& K
  2015年秋赴美国西雅图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 S' h! [- l; P- P2 O0 Q, ^
2 E( H$ F. [  f- `) v9 g3 D8 O( Y
  现在在一家跨国网络设备供应商任软件工程师。
9 s/ |- p0 k2 C' f, p8 O9 ]* _& m- D0 G0 t5 c0 y3 w
  记者:你同专业的学生裔多吗?毕业后工作好不好找?
  V+ ]  y+ V' j& n- G# e$ B2 M) K5 h, E/ o/ D- b7 ~% Z+ c/ v
  C:我们这届同专业学生大概100个左右,中国学生大概15个,印度学生大概占了70%。感觉今年就业的行情不如我刚来美国时好,毕业时找工作不太容易。 / Z4 _8 V1 D4 ^
2 R. c7 G' a5 F# n* X" l
  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延期申请毕业,因为如果毕业了再找不到工作,就不会有合法身份,不得不回国。所以有些人仍然在学校维持着学生身份找工作。 3 j) ]" s8 B  l5 [; A+ v
3 q% T/ o6 ^4 p0 X
  记者:你现在在国内已经成家,在北京有房有车,考虑在美国定居吗? 7 S' Y6 v9 j1 y" N) M

  {  G" K2 W! f( @' c+ m  {  C:没想太远的事情,只是觉得再多学点东西吧。如果在IT/互联网行业从事开发工作,肯定还是在美国收入高。
; N1 N3 ^2 [3 D/ q+ ?! M
8 k/ V7 i& D# C3 x, M1 C1 Y  记者:你的同学找到工作的,大概收入是在什么区间? 2 m. L4 r- e& R  Z/ J
& C5 h2 O3 T9 `8 T3 v
  C:我在西雅图,这边研究生毕业,起薪都是8万美元(每年,税前)以上。Google给的最高,可能会到13万美元。
- b( n: ?3 }' z5 q  a9 m6 Z" b5 B  j
; j8 _# W6 z& R6 G: [  记者:你觉得在美国读IT的学生努力吗?创业的心态强不强?
, u7 L+ z1 K: b; P5 e6 B; T# T8 x2 b' C6 Z: M! `: ]
  C:如果是从中国来的学生,就要看什么心态。像我来美国是有一定家庭原因,家人觉得我有能力在美国发展,于是我就来美国读书。
- [* t6 P+ d: e5 k* B4 y" B$ W9 S/ {4 t, J) E
  记者:你业余时间和研究生同学交流多吗?他们对中国看法怎样?
3 x4 k' J; l5 |0 M$ j; y$ v6 p3 }# w6 J" ^" N: ]6 l/ O
  C:上学时我与同学们住一个楼,中国留学生之间交流挺频繁的。也会参加一些和国际留学生的聚会。中国学生15%,印度的70%,基本就是两个团体,多数都是在团体内部玩。大家主要关心的,第一是自己的国家,第二是美国,对别的国家关注的不是很多。
& r6 q5 ~$ `+ d6 d8 m
3 a" H# V0 g& `+ G0 y9 y( i  记者:你的同学们对大选关注吗?支持哪个人的多一些?
" |1 P0 _2 W  ^) ^7 ~$ @* ~6 m
+ z$ d1 i2 Z, _& v  C:感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支持希拉里的占绝大多数。这次特朗普胜选我感觉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广大的底层、包括蓝领阶层都支持他,包括亚裔团体。但我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支持特朗普。
4 c) k* ~) P% U/ c" ^  h$ Q# v; e* ?0 ]5 X- o$ W
  我个人来讲就是看个乐子,但我也不太喜欢希拉里。
3 ~6 I( ^% n( z2 r% A& i# A' ^9 N! ~- T- F8 j6 Z/ O+ W5 j
  记者:找工作是怎样的流程? % S7 y: b$ r' x; l

/ h! q6 d" |' u$ Q0 U: d  C:找工作大家肯定首选是大公司,因为能解决身份问题。但是大公司难度大。 8 g( L2 c6 P# S" t/ b0 _! y5 g
! a. R4 K) v# j* c$ E2 ]. B
  大公司首轮就是要做题,算法题,之后面谈。说白了,找工作就是一条路:刷算法题。只要在半小时之内能做出几道算法题,笔试就可以过。 * k4 y9 G7 A) I* E! B, t5 o

9 S& [8 w6 x( x. S# Y  记者:有没有人投了很多简历没有结果? ! d( k6 Z, T- N

- Y! F1 `% w( n- B0 ]  C:有的。有的人成绩不错,做题也很好,但投了很多简历没有音讯。
8 I# g* `9 _( U$ d9 I$ I" z6 `. p0 M, w
  记者:你在美国住在什么地方?自己租的公寓还是校内的学生公寓?
0 o- t- T; x9 e
% Y5 h. T' i' A$ I  h0 ]+ B* d  C:我来的那一年(2015年)学校的学生公寓还没有完全建好,2016年建好的。现在学生公寓价格是1000美元一个月,并且要两人共用,而我自己在校外租房只用980美元/月,面积能有60平左右,这样我家人来了也方便些。
' X" t3 x5 r3 ^4 j3 r: P9 m& z5 r8 X! Z# `
  记者:说说你现在的工作吧。 # M5 v) b4 n( {8 |, k" s  m
3 W1 c- k; v, Y# c  [2 N6 L
  C:这学期是从2016年9月底至2016年12月,我一半在上班,一半上学。2016年9月30日,入职,研发岗位,软件工程师。 + u& o+ s  [5 R7 J* y6 B; h0 z
. V7 k" q& `, Y6 [5 ~
  记者:你收入大概是多少?
) P' g2 S; l. t  P. o- h  l& I# o8 e3 J- C
  C:每年算下来税前接近9万美元,是研发工程师里最低的一档。
" J$ u" l8 r3 ^* o' g( z. b4 ?: i& o$ D
  记者:像这样的外企在中国也有岗位,你在外企工作了10年,也很熟悉,但相比工资会低很多。 . u) _, ~- s# F& X6 W

+ D3 e' y" L- |! C" u4 f8 |% W* L  C:同工不同酬,这也很正常,毕竟美国用人成本贵。 " n/ C0 o' v9 o( k2 e) C1 L; W/ }' d

# d- [: m) V8 }9 k" p  记者:在你那边买房贵吗?均价大概多少? 1 A/ b8 R, c, n7 `7 b2 L

! \) |% i2 E  R: S  C:我不是很了解。我同事里买房的还比较少,都是租房,而且都倾向于离公司近些。有的人月租金2000多美元也要租。买房的主要是已婚的,特别是有小孩的才买。 . u) H% {  ^; h, g6 h) `' b

% ^6 q/ A+ h$ B# z9 }  记者:所得税怎么样? 0 j' A& V6 C1 i6 G6 F

- T: e& F$ @4 ^" ^  C:我在华盛顿州,这个州是美国为数不多的不收州所得税的州。像加州要收9.5%的州所得税,外加23%的联邦所得税,两样一加就是30%多了。10万美元一年算下来,拿到手成6万多了。
: b, r$ ~" u# P3 |( v
* A( k4 |" b  b; q# ]( z( x4 v3 @  像我的收入就是要扣23%的联邦所得税。 3 u) Y8 H; p& `0 F" W
. u# c; e+ Z7 R" ]4 K2 C  `
  记者:医疗保险怎样?
* |4 u0 K+ b: W' s' D" Y( u" M
- ~& c4 a" j/ H" W  @+ G/ Q+ l1 ~  C:留学生肯定学校强制上医疗保险。工作以后公司会给员工上一个有折扣的,自己要交一小部分,能覆盖自己、妻子和小孩。每月医保我不交钱,牙医要交10几美元。
! f: F9 c" @* \8 W0 k4 I$ f$ i$ s$ }9 B- P+ x0 w
  有一定自付金额,超过这个线给报销90%。我这种保险有一定风险。还有一种就是每月大概交500美元,没有免赔额,不管什么病都给报销90%。 ' U# {5 O5 V  V& X6 x5 S
0 M+ F' h3 w* u6 ~6 O5 {( Y0 Y8 E
  记者:在美国有车吗?堵车吗? 5 B9 l$ {# E* p1 r0 Q$ U

' Q& C7 B5 c6 s) z( t+ N& S6 }5 T  C:我刚来美国时(2015年)买了一辆二手车,2009年出厂的。堵车,早晚高峰期时拥堵程度跟北京有一拼。我现在住在距离西雅图51公里的小城市Tacoma,准备今年搬到离公司近一点的地方去。 / P" W5 [( W0 b, S$ a$ ~: c4 G

: K& s( z4 z; @/ q+ ^7 V, A) s; f  记者:准备在美国定居吗?
, d" _, Y& A; a" p: W* Z% m) B0 t; t
  C:我4月份会去申请工作签证,绿卡是更远的事。而且绿卡有排期,在这边排队申请绿卡的人非常多。现在我危机感也很强。
8 ]$ ~8 v& B* z  e/ Z) @, t3 ?* @
9 Q7 F' X2 w7 B  记者:公司里华裔或中国籍的多吗?
: U/ G0 U# y. d  V. _/ M* i* u% a: u8 d
  C:这家公司华人或中国籍员工非常少,有也是在美国很多年的人。不仅是华人(中国籍或已加入美籍的华人),连非美国人都比较少。
. |2 l7 a1 T+ v$ ^
& D# x9 V. x% I" \9 c: s  记者:加班多吗?
" ?0 X9 j. Y& Y( |6 u/ |8 o  O& e5 q
  C:基本不加班,没有加班文化。不仅不加班,感觉上班的人都少……北京是周一与周五最堵车,而这边是周二和周四。感觉美国人不是很爱上班,如果项目不忙,周一或周五会有不少人迟到、早退,甚至不来的也有。
' U" ^0 z! ~  |# _, p
# H' _; ~/ r2 ?# u3 N  感觉大家还是靠自觉,美国人是该休息就休息,前提是不耽误工作。项目紧急的时候也会很忙,但我觉得这边人家庭生活与工作平衡一点。 ( h( e/ [. p* N$ y& v% W

7 }$ h  G5 C' }3 J7 ?: ?, j9 |  加班文化还是国内比较狠。美国这边跟国内有一拼的就是A公司。工作氛围挺像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比一个晚走。
. B1 F) W9 z. v1 h- N$ q+ t5 ^5 l) Z) U5 d) O( ?
  记者:做开发的工程师有没有一干到底的想法?有没有年龄很大的工程师,就爱做研发。 - d) C, C& |1 K1 D' X
! R6 @$ G: n, y; Z* }9 r
  C:有。我亲眼所见,65岁退休的工程师,满头银发。 , Z4 m0 z& @8 Q8 k

" q; q; s8 ^! R+ V9 E+ v8 W  W,2004年,毕业于北京一所211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一家老牌跨国软件公司的北京研发中心工作至今; ' `) N* x8 a" f; P. t9 A( T1 b
8 R$ U* Y$ V, Q0 X: b% S
  现带领一10人技术团队,负责公司一款产品的中国区技术支持。
* ^9 T5 I2 ?& D# D! V! P/ Y
! k! ~/ x! C3 @; L. b4 S" C  记者:能谈谈你的工作内容吗?
' A! B5 ?5 D+ C4 |$ G2 P; M2 H3 K( h
  W:我们公司有一款云产品,我们负责从开发环节到生产环境的技术支持问题。我是团队里的Tech Leader。
  L! E. H# D3 a% O4 l. `3 s9 }) i0 t# m, F! f8 O5 ^
  记者:同职责的团队还有吗? : r+ z& F+ \& x; x6 Q& Z! d

2 Q; \& G; O4 `# ]8 D  W:在全球有很多,我们只负责中国区的产品问题。
, e; d2 u& _9 M. h* H( P* w0 i/ |) p) J3 o" m
  记者:你在这家公司已经服务了12年多,现在你的团队里新人多吗?学历怎样?
3 P* y  z+ ~3 V" Y1 f1 C6 o: K+ g% s
& f+ I. y" A" @2 t8 z3 e. U6 r# U  W:有几名新人。都是本科或硕士,博士还没有。
! j' T) i' D& \7 Z  O8 D" l8 e  Q' O8 M* Y5 H
  记者:你的同事里工作后出国的多吗?都是什么想法?
3 G. U+ ?. `9 @3 g% R* F% ~2 J7 X8 l  o
  W:完全是基于个人和家庭的价值观。回来的不回来的都有。 6 ~& u! }6 E0 P. b) Q

' i; {& a. c4 Z1 M' T5 H  记者:你的同事对在北京买房有压力吗?
$ }1 r% D. ~; H0 I9 ?* ^& W
( a2 u) u( B) T/ M' [  W:有啊,谁没压力。
( V; b+ f4 e3 z) X) |1 |( k/ ?4 L% h
  记者:你做技术支持以及研发的同事里外籍人士多吗?
4 T1 l( i* }7 |6 I  v; N& }
/ k7 V8 o* n, d* k7 k3 r$ k  W:在北京的办公区域都是中国人。 # C0 U( ^! j$ N- ?
: ^) a# m; N' Q" w( ~: w7 Y
  记者:你们是美国老牌的IT企业,你们公司对美国大选关注吗?有没有倾向?同事之间讨论多吗? / o0 ~) U" D0 L- V& @2 ]

( v6 d- m. P$ f  W:稍微纠正你一下,我们公司之前是一家传统的巨型软件公司,从2016年开始转型为认知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云平台提供商。关于美国大选,也关注,但主要是看热闹。今年这么欢乐,黑天鹅这么多。 5 Z/ C/ ?' ?, K6 B) ?* D4 V
# ]% s. B, P( X8 ]4 d7 m! o
  记者:你同事里出来创业的多吗?
1 v* q' G3 j) B7 `& O
; C4 o6 B8 s" p  W:创业的不少。
: m9 c3 m# o' Y% `
7 G7 a. h% D2 o' ^( u  记者:现在对大公司有一种很刻板的印象,好像大公司就不会有创新。 / y7 w% t) q6 p  c* B4 A

- u3 f3 z- N$ |% Z1 h  W: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创新。在公司内部对产品的创新和迭代非常快的,也需要拼命做事。现在互联网思维有两句话:小步快跑,快速试错。我们也是一样的。 ( ]- v( L  q$ z6 ^# ]: O8 m0 f

3 u( A! n4 x+ j) F' t0 v' y1 X  记者:公司里有没有失败的项目?你参与过吗? * ~# ~( o; w  p* i

2 B, R& f7 T! o, V4 |- E! x+ f2 A+ {7 r) k  W:有项目不进行了,很正常。我在公司里这些年换项目组不太多,现在还没有参与过失败的项目。 ) i6 [5 ]9 M0 K

7 }2 v4 {, x2 n7 I9 [  记者:有人说大企业会养闲人,你怎么看? " a- @! B! }8 m( O* k

6 }6 w9 D0 z1 \  ^  W:有一回有个别的公司的人,特别不屑跟我说,“你们公司不是特闲么,我想以后去你们公司养老——当然那时候这公司也不一定在中国有分公司了,跟Adobe一样”。我就笑笑不说话。
" v5 p, S' K! Q& J! A8 q! B' y6 X- q0 k4 ]8 u9 m- n. y- v, ]  S
  企业大了会有自己的毛病,闲人有,忙人也有。就我所看到的,非常拼命的人很多。
$ d8 Y0 o7 r* W: v: v" Z+ @; ^. j& ~# Q) D; e! |
  记者:你们拼命时是怎样的工作状态? - i) Y0 H6 E0 ?. g1 m1 O, g
- S- ?9 w; K3 L# V5 r- C* @
  W:赶项目时到凌晨才回家,通宵也是经常的事。
2 O( z8 T. T( t3 s# Q6 c: U# a* ^2 g) x% J/ ]0 S' {2 {. v" B
  记者:现在加班多吗?
1 x; J' l) A+ \1 H
6 @4 i' c! T1 B# ?" n3 D) `8 g  W:每天9点上班,晚上经常加班。 ' B5 I6 v+ u$ M6 J

( }3 G- M, ~  @7 U' U) g  记者:你在美国的同事加班多吗?好像美国人没有加班文化? ( b0 m  R* R- K+ n3 Z1 g- z

/ A8 [  p4 R" m. L9 D! e' }  W:American Dream听说过吧?就我所知,我们公司在美国的工程师很多也是很拼的。
$ B4 b! }$ {: ~) t# T1 b7 E% [( g, V7 P/ a* C- w& M7 t
  记者:现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这么迅速,你或你的同事有没有选择加入高增长的互联网企业?
' O# y# T0 d5 [8 J1 i* b( z: U6 M7 n/ z. W' n% G+ }
  W: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加入创业公司的打算,大公司里内部创业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另外,一家陌生的创业公司也无法识别出是否就一定是高增长的。不离开原因很多吧,合作的人,做的事,处的圈子,企业文化。况且公司对我还是挺好的。
8 |4 e; _7 f$ v8 F6 B) c  z( I4 Y% q& k6 t8 V- s/ a! w2 w
  记者:你已经在大公司进行研发12年多,有没有考虑过转型做管理岗位?
; Y* L& |# t  Q3 z5 z) U: m7 @, b7 N' u
  W:每个人价值观不一样,阶段也不一样。各种机会都有,到我这个阶段,完全看个人想法,这些都是可以跟老板沟通的。在Lab(实验室)里这点挺好的。我认识的大部分老板都是你提出问题,Ta会真心地帮你想办法。如果有新的工作机会,自己也要努力胜任。 5 O# U* x, ?2 |8 u. R

* h0 v& N8 r& R, f- u7 \& g$ A0 a  记者:感觉到有天花板了吗? : ^# q& d# h5 e$ m
1 k- \) u6 E% k8 r0 _. M6 h9 E3 @
  W:天花板肯定有,不过离我这个级别还很远。 / U: b( W& o- L8 W* ^7 \, ]
0 g+ m2 j2 E: X
  记者:问你个实在的问题,年终奖怎么发? * |& W1 [* O5 j) j/ G. O
8 H! q+ u+ n/ ^
  W:这就涉及到绩效考核了。会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员工也有市场价值的么。我们大概年底会发1-4个月工资。不过从2017年开始,执行新的绩效考核方式,大家都在调整和适应。
双月古波斯曹 | 2021-7-6 0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了一下身边的德国总监这个问题。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是在中国了!美国那种傻逼国家我一分钟都不想多待。中国多好,自由,人善良,美女还多。
影之独步官 | 2021-7-6 0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如果你有30岁左右在上海赚120万的能力,就不要来美国!综合而言,30岁年薪120万在上海肯定是1%的存在,但是湾区30岁20万美元在所有职业里只是20%的存在,而且你还是个Asian。
7 f, D' }, c$ B# U+ @' l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毕业两年多来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因人而异,最主要的是你要问自己,你看重的是什么,生活质量?银行存款?职业前景发展?精神世界?亲朋好友?房子车子?# |0 d! |7 {: u
1。首先是银行存款这个问题
9 Q7 e6 g, X  C- M9 n对于上海的税收成本我不大了解,暂且采用Olivia Qin的回答,至于旧金山的成本问题,我觉得大致上他说的也满准确的,但有几个点需要指出有明显的错误;7 W2 }  r6 w6 D. A+ w- L
a. 医疗保险这一块,这个数据实在是非常不准确的,美国这一块医疗保险不是全部由自己交的,是公司交一大部分,越好的公司自付比例越高,美国主体医疗保险有大概6种,怎么算下来,一年2000的自付比例已经可以拿到最好的保险了;, }- |# l  A+ {" i
b.租房这一块,如果单身的号,在美国是没有人会租一个两室一厅的,自己住一般会租一个studio,最多是一个一室一厅,而且有车大家都不会住在市区,这一块根本用不上4k,一个月2.5K;1 a, v( h6 P3 Q" |( r' y
c. 早午晚餐;如果真的长期生活在美国,我可以放心告诉你,没有人是早午晚餐都在外面吃的;no one!!!!! 早饭大家一般都是自己在家随便做点,或者在公司附近买个sandwich,像DD家的sandwich也就4刀一个,15简直。。。。;美国人的无休不像中国,2个半小时,大家出去大吃一顿或者有时间睡午觉,美国人经常把会议就订在中午,所以午餐一般就是吃个burger, 或者自己带,或者吃点公司的皮萨,沙拉什么的,一般10刀(公司的免费)左右30分钟可以吃完的;晚餐,相信我,中国人是没有办法天天吃牛排,汉堡什么的,基本上一天不吃中餐就不行了;所以一般都是外面吃中餐,或者回家自己做中餐,因人而异,成本不一样,但是天天25刀的各种西餐,别闹了,连续两周就吃吐了;
& i$ |0 b, `% M% E5 R所以一个单身男性,没有特别费钱的喜好的话,不追求几千刀一件的大牌衣服的话,20万年薪一年剩余6万没太大问题;要是马农的话,生活基本上就是公司,家,网络;2 }+ Q8 k! _, H  F
2。房子车子;旧金山房子和上海差不多,区别在于上海1000万买个120平米的房子,而旧金山150万美元买一个4室两厅的小小别墅;不过上海不需要交地税,而旧金山这150万美元的房子每年也要交将近2万美元的地税!!
! c* {4 |( R; v( t# N车子的话,这个美国优势太大,入手一辆普通保时捷,玛莎拉蒂,不过也就8-10万美元左右;2年轻轻松松开一辆保时捷,玛莎拉蒂到处溜达;但是上海同样配置的没个150万左右还是别想了,
$ w8 r8 \5 o; ^1 C& Z! @! `/ c2 t3。网络!这个不说了.....刚刚被建议修改答案了.....# T- C% ]. _3 T
4。购物购物购物;burberry, BV, SF, Gucci,Chanel, LV,SW,TB这些东西在美国真的比国内便宜一半,当然了在欧洲更便宜
7 k  N1 T/ Q/ B) }& R" N6 f( e, T加上环境,空气看到这里可能是美国上海差不多,甚至美国更好;但是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我觉着还是上海更有利;
) w2 W. B% E! @! j5 职业前景发展;& ]7 R! E+ s% W% F  m
在美国,作为亚裔,不得不考虑种族的问题了,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年薪20万已经是一个90%的一代华裔移民的在公司的发展上限了;(这里补充一下,什么样的才可以算是10%,好学校毕业的专业能力很不错的金融从业者和码农好手,非码农的20万真的是90%华裔第一代的天花板了)如果你想赚更多的钱,你要么有那10%的能力,或者你在美国创业(美国创业难度可比国内大多了);在美国,虽然一直在消除种族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华裔基本做到公司Sr Director或者VP以上的极少,连华裔比例1%都没有;所以事实就是即使是一个中国人科技宅24岁在弯区就年薪15万,26岁可以20万,28岁就30万了;但是之后呢,35岁最多也就35万,40岁能保持35万就不错了,即使是在最顶级的科技公司想达到持续的40-50万美元一年你也得第四个级别(也就是staff Eng/DS,Sr manager),可是很多人在第三个级别就上不去了;更新换代很快,不走管理层,很快就被年轻的一代代替了;周围的圈子很小,认识几个同是码农的朋友,娶个老婆,生几个孩子;周末开车出去溜达溜达,欣赏一下自然风景,或者接来父母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享受周末;' W3 i0 o3 h+ b+ N) J, |5 |7 x- a
但是相反,在国内如果能在30岁有赚120万的能力,那他到了40岁估计最差也是公司最核心的那几个人了,年薪好几百万,或者利用自己高层的人脉创立自己的公司,年入数千万;到时候身边的朋友非富即贵,眼见高,生活质量好,社会地位高,不是高管就是创业公司老板;虽然可能每天忙着工作应酬,不过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和优越的社会地位;每天都是给别人安排工作,而不是依然每天被人安排活;而且这个时候移民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是问题了;
" z  Q3 ~1 t1 q3 s! s5 H5 d7 a) Z所以如果有能力在国内年级轻轻就年薪120万,请留在国内,等你40岁的时候你有能力移民世界上任何国家;
星际航行 | 2021-7-6 2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美食+美女任君选择 vs 美帝:便宜的大牌衣服+便宜的豪车
2 ]- E2 f7 I$ H" k0 o; Q+ n: S: n
! \* @" \) U2 m0 c食+色 vs 衣+行; l9 f) r. V4 i% X1 I( i
4 i3 K/ K# V' H( z
劝LZ还是以人为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