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 y# I9 L, ~2 L2 F! E 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 B) E4 s3 |- f* d1 T6 N" c B( V: @
. y% E" v k: O3 i: ?" I8 x
! Q6 W- v3 N8 R$ A- `* f# A4 \: n' i4 g( b" f; H8 [( L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大便的频率、形状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一天三次大便或三天一次大便,是否与肠癌存在关联?哪些异常情况需要引起警惕?本文将从医学角度为读者答疑解惑。
3 M1 X; {& ?# A! k, c正常的大便频率在何处?
1 m( C y. l) ]8 P8 ~. Z& c1 C# K/ m正常的大便频率因人而异,与饮食习惯、消化功能、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排便1-2次或者每两三天排便一次,均属于正常范围。, d: U( J" I2 [, K0 b: k L
0 @. U& v7 w+ M+ P1 q; \" k r3 v
' b+ O$ o( X8 I/ a1 v8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指出,如果大便规律、不伴有明显不适,如腹痛、排便困难、便血等,即便频率略高或略低,也无需过度担忧。, k' V5 d1 e$ R( [/ O3 ^, k
+ k" q% M* I0 Q8 e+ ^
例如,有些人每天排便三次,这可能与摄入的膳食纤维较多有关;而三天一次大便者,则可能是因为肠道蠕动较慢,或者水分摄入不足。, `' K; b' ~; Q5 S5 a/ m
但如若大便频率突然发生显著改变,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例如便血、腹痛、体重下降等,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潜在的肠道疾病,包括肠癌的可能。' r7 V4 y8 i# _' i% _2 `" k. s$ o
0 t. |" h5 q) L5 g; X! V
& K- q: p- H3 Y肠癌与大便的关系 " e7 b6 M7 a1 x5 @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但大便形态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是重要的预警信号。
6 N8 @: B4 }& V& x0 f+ R5 F2 _8 J! z) o, u' X
根据《柳叶刀·肠胃病学》的一项研究,约4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疾病早期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 b6 j) o9 x/ `' E! w! B
大便次数的异常变化
; t5 S+ S: K1 K, g1 I0 f如果一个人原本每天大便1次,但突然变成每天多次或几天才排一次,并持续数周以上,则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的生长导致肠道梗阻或刺激肠道蠕动。
* Q- }) L- x/ M5 \0 |. p! o0 m, B/ g- n7 E5 b) H
+ X( a2 n, k9 i' ~5 |1 A0 P大便形态的异常" _' e m' I4 ~ n3 Z4 C6 ~/ c" d0 ^
正常的大便应呈现软硬适中的“香蕉状”。若大便变细、变扁,或出现黏液和血液,可能提示肠腔受压迫或粘膜受损。9 w9 t2 P7 {4 D- P3 Y% c* j9 O
A' A8 J; s6 p- ]/ e
便血# G1 [# [6 Q6 I8 r
便血是结直肠癌的经典症状之一。鲜红色的血通常提示下段肠道出血,而暗红色或黑色血液则可能是上段肠道问题。
6 q. O" b$ q4 L7 u* d- ^( k伴随其他异常症状
8 @4 O- |2 V7 Z0 g9 \4 J/ n, O5 G: N/ ?腹痛、腹胀、乏力、贫血、体重迅速下降等,也是肠癌的常见表现。
% @* V, M& n2 y; a* k( V: `( _
1 |8 I* X4 Z( M$ z9 d1 _/ {3 W" h% a# O. p, ^4 K0 H5 P
哪些因素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 }3 g6 {, T% Z7 P根据2017年发表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 @' Y9 E0 [4 a4 b( Q
) o8 {1 e O3 U9 ?3 X9 Y l' S! T高脂肪、低纤维饮食
: D/ o6 w6 r/ W# ]( m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胆汁酸分泌,从而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诱发肠道炎症。而膳食纤维的缺乏,则会导致大便干燥、肠道蠕动减慢,增加患癌风险。. }4 ~5 r3 o2 T, b
长期便秘或腹泻6 w. B# P8 G& R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腔内毒素累积,而慢性腹泻则可能反映肠道炎症性疾病。
7 x! @8 v& m4 u5 e m; {5 D" b0 [) i" B/ u
8 ]* u# ~0 Z7 `2 `+ L2 p6 f5 T8 `
* c+ b; h$ a3 M! i
3 n9 O+ L( y5 s; U; o' e8 v
家族史, C1 h, q* S& \# [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7 j3 `2 j8 `: Y0 B
7 L% I9 Y' n1 ?7 ?# [1 ^慢性肠道疾病) n$ ^9 v# o0 G, d& U2 [* [: h. N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增加肠癌的发生率。( q5 ]0 }" {3 v: S, Y$ r
如何预防肠癌?
6 p z$ @! @( V2 m合理饮食8 O9 O" W' i- f/ a. ]- W
每日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包括全谷物、蔬菜和水果,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癌的风险。此外,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减少高脂肪、高糖饮食。
: x. ^- x5 b& q. v( o
9 G) K/ O @. X$ J+ d8 [; u
8 ?, A9 T6 H# s: w定期筛查* j6 V. d% ^9 x9 b/ i
对于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肠癌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肠镜能够直接观察肠道情况,并在发现息肉时及时切除,从而降低癌变风险。; j) j7 @' A9 p$ @! V, K
& Z5 q! c N( w& Q6 N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 o; [* u( j5 R) ]9 {规律运动能够促进消化道健康,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此外,戒烟限酒对于预防肠癌也有积极作用。
) Y+ C" _" ?+ W( y5 D7 O5 d关注排便信号 T$ Y& u4 i& p8 K% a' Y
一旦发现大便异常形态、便血或排便习惯显著改变,应及时就医。! o( v! x0 J7 c7 a
中医视角:肠癌的防治
( _ g- t+ f5 q; F$ y) Y3 L" ?3 z' t! w
) g$ C9 v" a7 s4 Y* o在中医学理论中,肠癌的发生多与脾虚、湿热、瘀血等因素有关。《黄帝内经》提到:“湿热留滞,大肠之气不畅,则易生疮毒。”因此,调理脾胃、祛湿清热是中医防治肠癌的重要思路。4 J3 l& Y; [/ | H0 \
( Z' A5 J W( e
中药如白术、茯苓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黄连、黄芩则可以清热解毒;丹参、三七则可活血化瘀。这些中药常被用于辅助治疗肠癌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G! `& ^' X/ k4 }: T; _, w8 b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应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A7 w ?5 j. q, v/ l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 y0 c3 j9 S" v0 |$ H7 Y
1. 大便形态持续异常,出现细条状、扁状或黏液状。
8 w# c9 q; n+ I4 j$ q
2 ^2 I, Z( b& ~( Y; O1 W/ x# n! r0 Z3 }9 |
2. 持续便血,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 F3 e4 A8 ^, m B6 ~* w1 f
) w9 b; s1 r4 V3.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并持续超过两周。
1 n7 n/ L/ Q+ G' ?% R6 l4. 腹胀、腹痛无法缓解,甚至出现肠梗阻症状。5 Q5 ?* V. w% e" G/ w& t
肠癌的预防与早期发现,关键在于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尤其是大便的频率、形态及排便习惯的异常。规律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预防肠癌,还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0 v" F! s& k/ M b8 H" Q
科学的筛查与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保持对健康的敏锐感知尤为重要。6 R g i: v3 {
参考文献* h8 D5 Y( E# A( @ Z* }# g' K
[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肠癌诊治指南(2023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5): 321-330.3 U2 x% v' l+ F7 W1 M: J
[2]李兆申, 陈红, 张文. 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及筛查现状[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 42(7): 475-480.( w' j& S' S; j9 H( z
[3]钟南山, 王辰. 肺癌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21, 13(4): 241-250., V8 L. A: ]- ?+ t
& F5 c* `6 `( h$ A
: K! N* m5 P0 U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_, y: r6 [/ [# U5 k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