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傻父母的10个行为,占俩堪称最傻父母,一个不占太厉害,服你
/ i0 X* V2 N+ W* {- g) q当爹妈的,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成为街坊邻居口中的骄傲。但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方法却可能跑偏,最后好心办了坏事。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最傻父母的10个行为,要是占俩,那可就得好好反思了;要是一个不占,那可真得服你!& t& s; |0 Z" [: E5 r9 m! [, N
9 z$ t/ F* G+ c2 ~; M: ~# _2 I8 A _* p6 ]2 ?8 w& F9 o
一、瞎操心型:孩子打个喷嚏,就以为他得了肺炎% Y0 m6 Y( y0 h! N7 N+ h" u
' L/ w: a* j( g“哎呀,宝宝怎么打个喷嚏啊?是不是着凉了要感冒了?赶紧多穿点!”
% m) j2 P3 Z3 u! h这是多少家长看到孩子打个喷嚏的第一反应?其实,孩子打喷嚏很正常,有时候是因为鼻子里有灰尘,有时候就是单纯的鼻子痒。但不少家长就是瞎操心,恨不得孩子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去医院。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可能让孩子从小就形成“我很弱”的心理暗示。
2 L+ L: h8 K! {4 a7 [( s! w9 f7 f- `: a. g
3 H) x' h8 X6 u3 y; t8 ?
金句警示:孩子没那么脆弱,多点糙养,少点精养,孩子反而更皮实。; U9 E/ T. Z6 T6 {
二、过度溺爱型:孩子要星星,恨不得给他摘月亮
+ K3 m. l( M! t( K% P, h7 j& P
# H9 Y( }) W9 ~" B. I& \7 \" a“宝宝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0 N4 n7 P* i! E
这种话是不是经常从咱嘴里冒出来?孩子一哭闹,有的家长就立马妥协,恨不得天上的星星都能摘下来给他。结果呢,孩子变得越来越娇气,也越来越不懂感恩。要知道,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可以的,但过度溺爱只会害了他。
+ n! t8 ]# F& B) N8 X2 h5 M5 [7 \7 J
0 k5 f8 Q- h" q) `$ p5 ^俗话点评:惯子如杀子,这道理得牢记!
2 N6 m6 u( @% |# B, w 三、严厉控制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得按我的规矩来8 N+ `+ W; f9 J& p6 c& k9 ]
, s2 R3 u0 G) @“不行,这个玩具不能买,咱家有的是玩具!”% [2 b9 W! d3 K3 ]* O" X2 N
“你怎么又看电视了?作业写完了吗?”$ A' p! _5 V( {/ \0 G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特别强,生怕他走错一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孩子也不例外。咱们要是管得太多,反而会让他觉得压抑,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 U4 i3 |+ u# x. P/ @' `# y
/ \/ ^; _/ K' {) ?+ u. U$ D- ^9 ~6 M" Q+ L
老人言:树大自然直,孩子也得有他自己的空间。" w7 m5 j Z6 j' t$ e- U8 W
四、比较成瘾型: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 K( ]3 v4 z& F2 e
' z& Q* B ~( F$ k“你看看人家小明,考试又得了100分,你呢?”$ _1 H* X: H- v3 W* D( Z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有礼貌,再看看你!”1 C# i0 }% s: |
孩子要是和别人比,比赢了还好,比输了,有的家长就开始唠叨了。这种比较,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会让他变得自卑,甚至仇视他人。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咱得看到他的闪光点,别总盯着他的不足。/ {& j7 k+ a4 k( p* d( |
% P. B7 {2 z5 T1 r
$ X1 N- d' R" W. H方言提醒:别老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自家的孩子也有值得夸的时候! Q" s0 b0 r4 P# _4 w; @/ u
五、知识灌输型:孩子的脑袋得装满知识,才能赢在起跑线
' z0 ?; r) T4 S1 N/ p6 d% H) f) J7 N; @- C) T3 n
“宝宝,今天咱们来背首诗,将来上学就轻松了!”. ^/ K# [- m+ e2 M' h+ o: P5 x/ n" J
“来,爸爸教你认字,学会了就给你讲故事!”9 p3 E5 A- h2 Y' P, ]
很多家长早早地就开始给孩子灌输知识,生怕他以后上学跟不上。但其实,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过度灌输知识,反而可能让他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咱们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让他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效果才更好。 j! p( j. l* `: K0 Z7 G2 h
& V: R8 O9 B4 f. u1 R P
% r5 v; j/ B$ [5 x% C
金句建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 R) g5 D# i* P6 l0 V 六、过度保护型:孩子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E/ }1 f! W7 x$ Y/ |7 @ ?. D
/ ~7 J* w6 P/ K: I/ B
“别碰,那个东西危险!”
4 p* i$ Q4 g$ Y/ | h A4 A$ Y% l“我帮你做,你还小,不会!”
" e. G- R5 B9 g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伤,什么都想帮他做。但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得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样他才能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 b% T% p n1 Z* r, G$ i5 ^7 R6 O' V* M
" F6 T' S( R R' |6 z$ e0 o; G( ?- N
俗话共勉: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比不上经历风雨的小草。. l7 l; Q7 i' C, A3 ?
七、情绪失控型:心情不好就拿孩子出气
" i( u9 c3 q0 q! E+ {4 Y8 Z& S& r \9 n0 i9 M' W2 d* i0 ?, B2 Y& O8 R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都不会!”
$ ]- m+ z$ _ p0 ~2 j: S“气死我了,今天的工作都被你给耽误了!”) e* S( D0 H& Q6 V0 z2 U p- [
有些家长在心情不好时,容易对孩子发脾气,甚至动手。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还会影响他的性格发展。咱们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让孩子成为咱们的出气筒。* W, R) g1 e: i5 ^9 v2 R5 K! ^
6 V4 u% P2 P O2 `
1 z3 i$ J2 S/ f: u3 z9 n
方言共勉:别把情绪垃圾倒在孩子身上,那样对他不公平。" \1 K/ y) ~% K$ q1 B
八、物质奖励型:做家务、学习好都得给奖励
5 x! Y: B& ~/ P& ] V1 t! U1 ~1 }
9 e3 ^3 l$ S- ~“宝宝,你要是考试得了100分,我就给你买那个玩具!”
( y, u& v1 s; c; v8 q; g5 _0 [“来,帮妈妈干点活,这个零花钱就归你了!”1 w `/ X' w% ]$ L: }1 i, T
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式。但长期这样做,孩子可能会变得功利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得有回报。咱们得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他应该做的,而不是为了奖励才去做。$ u2 V1 ]3 O" x- E3 E
& K! V5 W/ U! K G
% _9 j7 ]& c0 S5 x( i老人言:教育孩子要讲道义,别总用钱来说话。
- q4 e) | G7 t/ t; h% Q 九、过度期望型:孩子的未来已经在我的规划中5 M" X+ k5 W# o/ q4 C! a6 }5 q# H
t: x0 U& f$ R: N( s3 w; _& k
“孩子,将来你一定得考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
4 X% [* M k6 O3 ?“我已经给你规划好人生路了,你就按照我的走就行!”, f- B J% ~! R7 y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着过高的期望,甚至帮他规划好了每一步。但人生是充满变数的,咱们得让孩子学会自己决定人生方向,这样他才能活得更有意义。6 b" ?* N$ ^1 H9 ^$ W0 C% e
: C# g6 h* r' K! W2 J1 Z7 {* q( |6 Z! y6 `
金句警示:别让孩子活在你的期望里,他的人生得由他自己主宰。
2 O; b% q) o0 {, j 十、缺乏陪伴型: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
* Y+ _1 A5 U5 M9 U& [& L& Q0 ~! c. `, i/ `4 `: Q
“宝贝,爸爸今天加班,不能陪你玩了。”
0 K" D5 g! c {“妈妈要出差,你在家乖乖听奶奶的话。”" {4 t, p. Q! s; |% n" p; D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不少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长期缺乏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孤独,甚至影响他的性格发展。咱们得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尽量多陪陪孩子。0 t2 c, O, h1 O; ~9 b& n! L, A
+ A8 i5 m* L, [
* ~& ^6 c) b5 ]* A5 A俗话警醒:有钱难买幼时陪,错过了就补不回来了。. ? ]7 f3 {2 V0 p
总结一下,咱当爹妈的,都希望孩子好,但方法得对。要是占了上面这些傻行为中的两个,那可就得好好反思了;要是一个不占,那可真得服你!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工程,咱们得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