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

[复制链接]
查看7691 | 回复0 | 2024-4-29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 a$ a3 Y+ d
1、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在城内外连天烽火中,崇祯帝朱由检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在皇宫中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7 b/ o6 u* y1 }. K! s$ o
城破当晚,崇祯帝将太子朱慈烺以及其他几个儿子分别送走,并命周皇后自缢,又刺死幼女昭仁公主,砍伤长女长平公主后,当时的朱由检已经处于癫狂的状态。

1 g; T; M, V; c
次日凌晨,李自成自彰义门杀入内城,情急之下,崇祯帝带着十几个太监意图逃亡,但在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在朝阳门时,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逃到安定门却打不开,最终只得重返皇宫。
! ?( E4 [% A! J% N5 w
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无果后,崇祯帝放弃了所有的希望,最后,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跌跌撞撞地来到了煤山(景山)之上,自缢身亡,时年34岁,大明延续了两百七十七年的江山,就此终结。

! j. a. D$ {. r+ }
崇祯帝自缢时,身旁还有一人陪同,那就是提督太监王承恩,在崇祯帝身亡之后,王承恩对着朱由检的遗体行三叩九拜大礼,之后,在旁边的一棵树上,选择了与朱由检一样,自缢而亡。

! W- A/ x' o# x! F
2、纵观整个明朝,有名的太监着实不少,往远了说,有明英宗朱祁镇时的王振,再近点有刘瑾,更近的,还有魏忠贤,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当时,权倾朝野的风云人物。
3 x9 _9 B  E  Y+ k% i7 O& j+ k
反观王承恩,在历史上他并没有出现类似于魏忠贤等人那样权势滔天,在其生前,最高的职位也就是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控朝政,但最终陪着朱由检上路的,却是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监。

$ N" w+ S2 L1 B$ X8 ]$ O; C. i3 `$ r+ f% p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2.jpg
/ `7 v# L' C$ D3 W
多年前,还十分年轻的王承恩,经人介绍来到了信王府,去侍奉明光宗的第五子,而在他踏入信王府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与还是皇子的朱由检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7 z% Y+ a* w( o: m! O, D
王承恩是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本身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在他很小的时候,因家中变故,被迫流落街头,之后为了生计,净身入宫当了太监。

2 W+ p/ Y2 G# k3 U8 N: K
起初,王承恩是大太监曹化淳的手下,但由于魏忠贤当道,曹化淳因牵连进一桩案件,被贬往南京,而王承恩,则归了东厂管理。
* p  L% D9 Y. C6 G; \
随着信王朱由检的逐渐长大,王承恩被东厂派往信王府,名为侍奉朱由检,实则是东厂用来监视朱由检举动的眼线,但随着王承恩与朱由检长时间的相处,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王承恩也逐渐对朱由检越发忠心。

/ c3 L1 d% e* T- ~& a1 I; g9 M. F8 U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由于他没有子嗣,因此,根据“兄终弟及”的祖宗之法,信王朱由检在同年继承皇位,是为明思宗,年号崇祯,那一年,他十七岁。
: Y7 f* v4 J6 u3 F% B+ c
/ n' L9 h% k6 w' ^1 {) u: r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3.jpg

6 D% Y6 ]& {4 k% y3 g! a9 r! ~
* N' E/ i$ B# d  d

0 E" d+ m. T+ ]* O1 |
3、崇祯帝登基后,先是将还在南京的曹化淳召回,并委以重任,同时,跟随他多年的王承恩,也成为了崇祯帝极为信任的人之一,地位水涨船高。

& }5 H1 u' k5 n, ]) L1 U8 N
在此期间,王承恩所表现出来的机警聪明、办事周到,让曹化淳和崇祯帝都十分赞许,同时,他极为低调,对待王公大臣以及皇宫内外人员都恭敬有加,更是为他赢得了不少好评,这也为他日后能已接替曹化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 V3 j) t7 P3 N: g
因此,在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曹化淳在告老还乡之前,向崇祯帝举荐王承恩接任司礼秉笔太监,得到了崇祯帝的同意,同时,崇祯帝还委任王承恩为东厂提督。

, q5 N3 [. X' G6 J0 ~& t
东厂提督,是明朝后期节制将领和军队的一个重要职位,之所以这个职位权力如此之大,还是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天启帝和崇祯帝对太监极为信任有关,再加上崇祯帝对大臣们的不信任,因此,在铲除了魏忠贤之后,崇祯帝依然没能摆脱重用太监的路,而是选择了自己信任的王承恩。
* n$ H: C! u4 O& r0 W- N& j

- O# i/ q. ?- _& q0 t. P5 R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4.jpg
( ]$ H; Q; p0 G+ U( ~; P
此时的大明,已经是江河日下,一派亡国之相了,虽然崇祯帝算是一个比较勤政的君王,但依然还是没能阻挡大明走下坡路。

" q, m' W) v' @* V/ v2 q4 ?
后金不断入侵,李自成越来越近,让内忧外患的大明摇摇欲坠,而崇祯帝出的几个昏招,更把大明往万丈深渊里推近了一步。
* X- c/ ]1 a- S9 R; s; V
先是杀袁崇焕,后又因为偷偷与后金议和被发现,碍于面子杀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而在崇祯一朝,前后换了14个兵部尚书,一个都没得到好下场。
* k2 x6 M  o$ n1 H
而内阁走马观花似的换了54个,也是发生在崇祯帝在位时的事情,这种操作,可谓是古今罕有。

/ c0 k4 y! b# I
这个时期的朱由检,可以说是对任何人的信任度都极低,都怀疑他们别有用心,因此,大小事情,只有自己来,但他这么瞎折腾,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进度。

' I4 u' ?1 c$ ^! t, e9 D7 F8 ~! W
% F5 y3 X. @! r& `' B$ @: C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5.jpg
4 S; B; m* e. K6 @: k
不过,他对王承恩,却是无条件的信任,这也是后来让王承恩负责北京城的城防事务主要原因。

9 `6 ^3 j6 t* t$ H% |& j
4、崇祯帝的一系列操作,大明终于等来了灭亡的那一刻,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之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大同、宣府等地,并在当年三月,顺利的打到了北京城下。

7 P2 p, H5 y2 X* ]  d
兵临北京后,李自成曾向朱由检上疏,奏请议和,要求封他为陕西王,并由朝廷拨付三百万银两的军费作为犒劳,如果崇祯帝答应,他就退守河南,并协助明军消灭“建虏”。

3 D/ Z8 W$ @1 W& [& M* R' E
但这个条件,被固执的崇祯帝拒绝了,最终,在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发起了对北京城的进攻。

/ N; J3 a* O. C+ o4 v
2 P4 v( W; |3 C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6.jpg

) C0 `- M$ Q& H
三月十八,李自成亲自指挥攻城,而王承恩被崇祯帝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提督北京城防,但当时的守城士兵大多已经逃走,仍在城墙上的寥寥无几,而李自成的部队则驾起云梯,开始攻打西直门、平则门以及德胜门。
: Z! W: G: ?; Y8 T
“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明史》
1 K' i5 A+ y6 `. n# I1 X/ y$ G, y
要说王承恩确实对崇祯帝忠心耿耿,纵然是形势不利,但他还是亲自指挥战斗,还身先士卒,指挥炮兵击杀登上墙头的敌军数名。
0 p" U+ W: f9 B8 E: Q# x- n
但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之下,一个王承恩又能如何呢?同时,在他奋勇抗敌的同时,其他官兵却在玩忽职守,因此最终,城墙陷落。

( o2 }& j1 t; }% }7 l5 c& s+ F+ g
“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夜分,内城陷”---《明史》
3 L( y! m3 R0 F" N7 M: ?- j( a
城陷之后,崇祯帝曾试图逃跑,但正如前文所说,跑了几个门,要不有敌军把守,要不就是打不开,最可恨的,身为大明的成国公朱纯臣,竟然闭门不纳,任凭崇祯帝逃出生天的愿望破灭。
; U9 h# J: U+ t7 B  T
在这期间,一直守候在崇祯帝身边的,还是王承恩,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逃跑,而是陪着崇祯帝前后奔走,最后,在突围无望后,又陪着崇祯帝回到了皇宫。
, @' R9 _6 A/ H! u
次日凌晨,内城已经大部分陷落,崇祯帝自知大势已去,将皇子安置妥当,之后将皇后、嫔妃、公主等人刺死砍伤,随后,与王承恩一起,来到了煤山之上。
: c2 C& H- Z8 Q  N4 V; v# j
& _* n  w# i+ L5 k% p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7.jpg

# h3 S  l2 \1 }& X5 m
望着紫禁城内连绵不断的大火,以及此起彼伏的哭喊声,崇祯帝是悲从中来,说了句“诸臣误朕也!”,随后被发跣足,自缢于歪脖树上。

/ ~* H# h! S5 I3 p; n* X9 J
而一直守在一旁的王承恩,看到皇帝身亡后,对着崇祯帝行三叩九拜大礼,之后在不远处,也自缢而亡。

4 ?9 W* |* k9 u  Y
“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明史》

4 |. m5 d: d/ ~( z4 P1 E/ i* {
自此,这个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在两百七十七年后,宣告灭亡。
. N- h# q5 r& S
而自缢的崇祯帝和王承恩,直到三日后,才被发现,但因为他忠心殉国的壮举,让他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唯一能陪葬皇陵的太监。
* r* S3 S" t( k- u* S- n
5 k! W( s. Y$ `; m7 h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8.jpg

4 g, c* D. H9 Y
5、公元1644年九月,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自正阳门进入北京,正式迁都北京,顺治也成为清朝首位入关后的皇帝。
6 P: M2 l: E0 u  g, B
在顺治帝到达北京之前,睿亲王多尔衮就先行一步,在武英殿处理朝政,对于崇祯帝的身后事,多尔衮就曾下令,按照帝礼为崇祯帝发丧,同时还按照相应规制,依礼将周皇后等若干嫔妃逐一进行了安葬。
. M6 S( Y9 l  b/ P
而到了顺治二年,已经入关一年有余的顺治帝,特意下诏,拨出土地六十亩,将为国殉难的太监王承恩安葬在崇祯帝陵墓旁边。

. X: n5 h2 c- P, o! J+ Q& j5 Q
“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 e+ i5 |# V) I( B' o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帝还重新为王承恩修墓立碑,让他永远地“守护”在故主身旁。
% v# w- P* z) P, o
清朝统治者这番举动,自然不是单纯地被王承恩的义举感动,更多的是为了笼络人心,毕竟清朝在入关时,打的旗号就是“仰承天命,吊民伐罪”,而殉国的王承恩,正是可以借助宣传的最好对象。
0 C$ z0 E) V' s# H! @8 G# r
不过无论如何,王承恩也算是死得其所,相对于刘瑾、魏忠贤等人而言,王承恩的死,显得更为壮烈,在大明朝危难之际,无数将士”卸甲“,唯独他挺身而出,守候在崇祯帝身边,并以死来明志,称得上壮烈。
% w) i+ V! U, F6 R) i# G% m: t) w
+ r. n% K* p  i* o6 A
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他又是谁?-9.jpg

' |2 f& I* Z6 V! G
因此,我们如今在明十三陵中,所看到除了十三座明朝皇帝的陵墓之外,还有一座太监的陵墓,这正是当年以身殉国的王承恩埋身之所,这座有别于帝陵的坟墓,静静的矗立在明十三陵之中,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国破家亡的那一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