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

[复制链接]
傻妞翘翘傻y | 2021-5-18 09: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真正的痛苦在于要写的材料实在太多了!要办的屁事太多了!
" i8 |; Q1 b8 |! i: w% K* B- B太多了!太多了!
6 V" I. x4 p- |: v, c: V0 p
9 j* X0 I) E/ p* b5 l  Z+ H& Z大部分材料都认真(yingfu)完成,就是为了上级检查。但是这没办法,唯上不唯下是体制通病。手写备课,政治学习,教育反思,教学反思,安全教育,作业批改,作业杂七杂八七八种,都要干,都要写。更不必说平时的很多不得不干的工作,无论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安全工作,小到收钱收签字,大到组织集体活动。一阵子要搞这个活动,一阵子要搞那个活动。很多事情真正能起多大作用,这轮不到我们自己评判,但是我们必须保证做到。
* X2 o4 a+ f6 X; i% o% `. q6 F这就相当程度挤压了用心教书的精力、时间。) w: W0 {' [( t
你们所谓的那些国外先进理念,根本连实践的机会都没有,完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向往仙境谆 | 2021-5-18 0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父母的言传身教5 _3 F( m% l* x5 K

; H( [/ ?8 M  U6 f7 A: f, z1 F, g
1.
/ h4 w5 q4 g( q* O; J我家庭没有阅读习惯的,从小家里是没有任何书籍,我妈唯一喜欢看的书就是《故事会》,而且是期期不落,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是这里看过最多故事会的人7 N( T4 M" E6 N* X: S

+ H9 I) w, N9 {0 j7 z+ p. k5 D2 b" B* N; i+ F& Z
我还记得,在三年级英语学library的时候,我感到十分陌生,因为我压根不知道中国有图书馆这种东西,一直以为图书馆是外国才存在的东西6 O2 m7 [" r! N+ d+ F
" x1 a" n5 u' s" E, j: V
! M) }  c0 D3 T0 F. T! ]( b
后来,我能养成阅读习惯是因为我两个姐姐,她们特别喜欢看意林,读者之类的书籍,所以那时我经常拿来看。后来上大学每个人都说读书有用,我才慢慢的养成阅读这个习惯. [) S2 c2 |8 L% h% D

8 [3 i. N3 N# g
  X% P: w/ |# O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教育并不是说你想要小孩养成怎样的习惯,他就能养成怎样的习惯。儿童的世界很小,他们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跟父母一样,会在生活点滴中习惯性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 L) e! f( E3 A' G* S6 S( R
1 @; f" q& J4 n0 a5 ^
6 ~" V# H, B2 M6 v- I! V- l. N
而现在很多父母在谈教育的时候,只会让小孩多参加补习班,多报课程,多参加夏令营,好像教育只跟学校、培训机构有关似得,这是非常不对的。我认为教育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你是怎样的人,你的小孩未来很可能就是怎样的人
! |# u% S% K" X8 ?, i
3 N; C6 |1 P9 \% n; C) z& W9 q/ ?# K6 W
记得看过郑亚旗的一个采访,记者问他童年与父亲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他说小时候郑渊洁喜欢抱着将他放在腿上,然后两父子安静的在书房看书,这是他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7 u, C* s+ M0 D& R: o5 W' \3 E
0 x' J, u0 g( q: `: G' K1 O6 U' ^+ M7 U5 S# M! [1 U
试问在这种环境下长大,郑亚旗怎么可能不爱看书?甚至可以说看书对郑亚旗来讲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根本不需要什么养成
7 m6 Z' s5 b8 j8 D7 N7 x; V1 U& N1 }  o; q* c/ v
/ A4 @0 b6 B: J" m+ B6 }% D8 }
2.
- B9 T  N$ g, s! K/ k; W8 t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也想让小孩养成某种习惯,但是他就是不学啊”,这又该怎么解决呢?: g& ]1 L5 J- G$ L+ i- }# F" d5 R

9 P3 x  B. P+ M+ G2 s% \8 H
; K( I2 ]: J3 a, c在我小时候,我爸有两大爱好,书法和健身。他很喜欢炫耀他的书法,例如给我们写家书,讽刺我写字难看,自己用毛笔写对联等等,他那时经常要我跟他学书法,我因为懒,所以拒绝了无数次,字也一如既往的难看0 ~. Y$ t9 @( {; i$ ]

; S( ~5 |3 s$ Y  {
+ D5 x1 X. W0 i1 D% Q那时我爸会带着我去健身,但是我懒不愿意运动,他就每次都给我10块钱,让我去楼下的街机室打游戏,把钱用完了就去健身房找他,然后一起回家/ e+ t+ D( u/ T5 r% R9 j" m
1 z. Y! E5 _* C# S& R# |

. Q, U4 B* f2 @% p4 j* [+ X那时候我体育非常差,从来不运动,基本上每学期的体育考试都是不及格,我妈也经常对亲戚朋友说:“佳炜啊,每年学习手册的分数科科都是优秀,就是体育永远都是不及格。”: [+ d( U- x" _) `; S' h# W

0 Y9 Q6 _' S+ U+ s% y6 i3 j6 G8 f, @/ Z% C/ p6 \
后来,在高中的某一天,我一个同学要去新华书店,问我要不要顺便买点书。我当时并没有阅读的习惯,又不想买练习册,想了很久,就让我同学带两本行书的字帖给我,慢慢的就走上了练字的道路,现在字也写的还可以
8 S! e) C; i$ {( U5 U# H- o
5 t2 r& _& l6 r0 _; x8 W6 n8 X% u; Y# [6 V% C, Q
当时让我同学买字帖纯粹也是因为我实在没啥要买,而被我爸讽刺难看已经太多次了,已经在我脑海根深蒂固了,所以才会想到让同学帮我买字帖
$ \' U- e+ Z  f
2 T* q; h7 o$ C: ?; D8 F! B- X4 s7 u/ r! I+ U; r9 _/ R
在刚上大学时,我想培养一门运动,当时马上就想到了健身,因为健身对我而言非常熟悉,我爸经常带我去健身房,我对里面的器械太了解了,根本没有所谓为陌生感,所以就开始了这么多年的健身之路,现在身材也还可以" ]2 v5 ^$ V/ |. c  D- t" z* w7 J

$ d' U  r! a7 j. ^  m2 D$ z- T) w: M4 d! T# _+ A. u% B  i
很多小孩因为年纪的问题,并不会想着考虑未来的事情,你想让小孩养成什么习惯,他并不一定愿意听。但是当他长大了,懂得为未来着想了,他自然而然会去养成这些习惯
# l& F, v; n, c8 D$ t8 i6 H% B" J( i# Y; u* t
: f8 d% q$ u0 V3 k
正如我刚刚说的,儿童的世界很小,小的只有父母,所以他们已经太熟悉父母的习惯了。当有一天他们需要养成类似习惯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父母的习惯,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的) Q$ c/ u4 \& M9 E, C: ^

3 J" n5 N7 t: A; e: M6 [- U% ^; u- E- S- B& O$ }1 e. Q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的爱好跟我爸很像,并不是因为我与生俱来多喜欢这些爱好,只是因为当我需要养成这类习惯的时候,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我爸的爱好,因为熟悉,所以选择它罢了
8 A+ E! u/ m$ D+ Z
' d) i) c5 i. W' |! l1 s
+ G3 U' D( S4 c% c% S. v5 }3.
% y* k# E) E; U7 K5 ]9 Z另外,每个人的性格与原生家庭的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性格源于基因,是无法改变的,我倒不这么认为。基因肯定也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我们也会习惯性的模仿父母的做法6 ^3 F- M/ t& k: K& H+ W

$ f# q" y6 v$ V! h* _" y6 K* ]
( N. H1 A6 I* \例如:我在工作中长抱着“吃亏是福,和气生财”的想法,这么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从小我爸妈做生意,我从他们对合作伙伴的态度中模仿而来的。所以从小我在学校也是抱着这种态度生活,从来不去得罪别人,也不会主动挑起矛盾' G5 R; ~3 j0 {) M; i- D0 j" ~6 \. I4 c

$ f! O4 v4 T% {+ U& z2 l* D
* [; o5 g$ Q! w9 V' g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现在,所以我也搞不懂是我的基因如此,还是从小受父母影响,也许是两者都有吧8 ?4 |1 j3 `. [3 M
3 `, K+ v" W" [* ^

4 T; d( [6 ]  }: q4.; T2 W9 r. Y1 r
所以,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会比父母花大钱送孩子去名校,名辅导班重要的多。你花钱把孩子送去名校,整去重点班,但是孩子不愿意读书依然成绩会很差;你花钱让孩子学各种生活技能,他无法坚持依然会半途而废
( |: {" ]7 }* R  q* L: p/ X# r: ^; R( v- ~) ?7 U& Y
- s. B8 u4 T) h6 A# P! ?- _
唯有你的性格,为人处事才是真正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情
  i  _9 Q/ D- F/ l- }6 S6 K8 f: M% O
  z/ }' d0 ?% \0 `* @# `' a+ E6 A
在这里,我也不想说自己父母的坏话,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所谓的养儿,就是把孩子养大,给你吃饱喝饱都如此艰难,更别提教育。但是在我们这个年代,或者说我们未来的孩子,教育显得十分关键8 O& J$ l5 }- |

8 O% f# {0 W$ _1 h8 `# T+ y8 u' B% }
自己都无法改变,又怎么能要求几岁的儿童做出改变呢?
# {1 F& Z4 U. q. g4 o7 [3 d# s+ @4 ]0 A3 U- y* q. C+ h4 C
% c( E) w$ ^- ]- M2 U5 E8 |. p. Y# a
就是这样$ c, k- t$ P: i( e$ C8 f
% H) L8 `( T' X: Y, m

, x% F4 x* u2 n0 q6 c) k8 Q4 g4 x" [; u走心
123459436 | 2021-5-18 0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 {4 b( F9 A* k
这根问题的根源. Y$ [) d  H1 z9 \; Z
说出来比较可怕0 K8 U# q) Q9 ?5 w2 w
也是大部分人不愿接受的事实
  R+ T) v1 \4 K) a我来谈谈教育的本质# x. ~7 V9 d4 j" u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 H+ A  J8 B% m) g4 O! z+ g; I
可想教育的担子有多重
. R' t/ B" Y4 R7 \" @8 W* Z# C- w$ R+ N不知道大家在学校
. I7 p1 r. L- ^, t5 J/ D3 ^是不是只看物理化学语文数学英语
$ K) ~( w1 q7 W- a那么教育的问题就来了, N; N% A% }& r; ~8 s4 M" O+ ]( t
家长看成绩学校看升学率! ^" r: w+ H* o9 ^/ X7 e6 O6 P
孩子只能被迫接受% E+ l% h+ L8 k' `* {0 s1 L* A
个人观点9 v. d' J4 V# u/ N: K
教育最需要的是孩子的选择能力
5 o( j5 C/ @7 X: f# z# h1 o不是家长的炫耀资本
6 a8 j- K4 D- s7 T9 X不是学校的工具
, e+ j3 v4 v* A) l; T3 b2 D当孩子自己有选择的时候# B3 r4 ]; q0 H
老师家长
& v0 P& l6 x; L; o不是觉得孩子不务正业1 g- ~  R" s, [- X
就是觉得孩子没出息8 K/ b+ o  e  Q6 F+ W7 X
而从来都是一副1 x; @) j& F( b) S
我为你好的姿态去要求# ^+ C: Z; k3 q1 @
一个人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本能
" W; |) N# b  }" G: `对选择之后的判断力
! }/ n& P, Y: l; ]变成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平凡人; w$ ?6 B+ C  n
人生不过是重复父辈而已
* L+ P- Z0 D3 b. o% P8 R变成个人云亦云的人6 n! S' k& E7 n
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4 N  m  n  l# E( C3 q8 Z- [& I; b1 J不泛名牌大学毕业# R- R3 v( s! h8 L! m
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W4 \" U) H  a! i
即使身价很高
0 D! S7 U; R: ~- q0 h: i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Z; }+ ^& t; P( R; {
无非是别人都是这样的而已7 T+ F9 ?$ I  [# G- ]3 _
教育最需要的是
* {, c$ i" ^, m! m告诉下一代9 f0 z2 Z8 b& {7 q6 ~; V
做个能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已
$ c0 \% n% K, u7 T  g政治因素我们不谈了
" ^, R# P# k7 S( ^$ \都是在塑造6 J' m/ n* F' K/ x
平庸的大众而已
置和浊 | 2021-5-18 0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大幅提高教师队伍的进入门槛,设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实行淘汰制,进而大幅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而不是目前这种情况,认为社会上大把未就业的大学生,用一个仅够温饱的工资靠情怀吸引人才,社会上还一副“爱干干,不干滚”的风气,这是师资方面的观点。) ~3 T3 i9 f8 x, [1 A! M+ o, Z
     多说几句,一说到提高教师待遇,总有大量的人跳出来说你可以用脚投票啊,其实真的很可笑。教师行业其实已经在用脚投票了,当获得的价格收入与他自己付出的价值不符时,优秀教师人才正在不断地流失,也无法吸引到同样优秀的新教师补充队伍,类似于其他行业,给多少钱也只能找到什么级别的人,这导致了教师队伍平均素质逐渐下降,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一件灾难,毕竟大部分人的孩子受教育还是要靠公立学校,而评论里口口声声说用脚投票的人其实都在毁自己孩子的后路,因为培训机构里的课程价格长期下来不是谁都受得了的,希望他们都已经挣够了足够的钱。总是开口闭口“爱干干,不干滚”,却不知道伤害的是自己的利益,公立优秀教师流失的结果就是,优秀的老师在给富人的孩子一对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一群走不了的差老师蹂躏,然后反过来再接着骂公立学校老师光顾拿钱不上课,恶性循环。总是说每年还不是有人进来,请搞清楚一个问题,后面进来的跟前面走掉的不是一个水平的人,千万不要只看到还不是大把人抢着干,人与人之间,差远了呢。优秀的教师流失,伤害的是大众的利益,哪天教育真市场化了,大部分人的孩子也念不起像样的书了。8 `! h5 L( \) N
     另外,教师真的是个良心活,有很多的教师是凭借着一股理想奋斗在这个行业的一线,都是一群优秀的教师,不幸的是,这个社会风气,比如上述提到的“爱干干,不干滚”,正在让这一群人逐渐减少,因为不值得。
真没事干 | 2021-5-18 09: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读书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去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份重磅文件对中小学招生等教育热点话题提出具体要求,其中特别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 e: {% e" W, X% O/ v% p
; p1 J/ J. b5 c2 Z6 M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揽子教育新政逐渐落地,会给教育生态带来积极变化,释放升学焦虑,为“择校热”降温,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勇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上海今年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中小学招生考试、质量评价等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7 r  t5 d# c% {. z! I" |/ b) M. k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 P/ W4 d. H! g$ p! s: b) P3 z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P5 M6 S5 {7 p
今年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的一份提案中预测:本市幼儿园将在2021年迎来入园高峰,入园人数为68.71万人。此后小学将在2026年、初中将在2031年依次迎来入学高峰,届时小学入学人数为113.53万人,初中入学人数为90.79万人。按照2016年幼儿园55.65万人、小学78.97万人、初中41.32万人实际容纳的在校生人数计算,教育资源供给总量明显不足。8 R: \7 t2 k1 \/ V
“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上海人口发展将继续保持自然增长低增长、区域内部高流动、郊区化、居住空间分化等趋势特征,对未来学龄人口增长变动及分布变化带来较大的影响,区域教育配置及均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的前提下,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将更为突出。”市政协委员王珏表示,上海基础教育学龄人口不断增加,现有基础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入学高峰需求。
* v* v2 L. ]2 H% i) c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导致各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也并不均衡。市政协委员徐斌艳介绍,区域内部人口变动,居住分化,对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带来了挑战,核心城区、中心城区边缘区、近郊区及快速城市化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供需的矛盾表现不一。由于各区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区域差异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差异较大。
% p+ p( X; K5 R  Q“为了进一步优化上海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必须做好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徐斌艳委员认为,在完善人口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对上海的公共服务及其资源进行整体把握、规划和调整,建立上海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测与合理配置机制。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任务、推进步骤、基本策略和发展目标,综合多种模式的联盟办学体制改革,包括多校联盟的集团化、学区化和协作体,一对一形式的委托管理、结对子、带分校,打通共享渠道,搭建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
, [0 p/ x- Z9 h' {王珏委员建议,为更好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将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解决区域内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及人口集聚区域的教育财政投入,加快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须与上海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规划相匹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打破按行政区域设置的常规配置路径,扩大覆盖面,要以带动产业发展为目标,优质社会资源向重点发展地区倾斜。$ e* u/ u: G/ `" o& K' e0 b' \" V; J
打造高层次创新型骨干梯队. ]/ V! i% J* B6 ]3 T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一份提案指出,上海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领军人才数量少、年龄老化,上海缺乏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物,缺乏高素质复合型骨干与后备力量,距离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尚有距离。! Y1 j$ O  W: N# \# V- c% l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小学校长队伍是重要保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市政协常委、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中心)总校长卢慧文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出现了一批名校长,比如刘京海、倪谷音、冯恩洪、仇忠海等,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经验,提炼出“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个性+特长”等特色教育,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有广泛影响。“现在‘特级校长’的名单很长,但在行业发展起引领作用的名校长相对少了。”( \9 h) e8 j3 S" G/ Y
代表委员们认为,“名校长”传承项目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成为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导引方式。民进上海市委提出,坚持专业标准的同时,不拘一格选人才。中小学一般规模有限,在当代特定社会背景下,机构行政级别相对较低,也影响了校长薪资等各种报酬标准,成为校长职务岗位标准制定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在坚持专业化管理标准的同时,更要为具备教育管理发展潜力的优秀校长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名校长”成长提供实际支持。如宽松的管理制度倾斜,优先的教学资源供给,年薪制等激励,根据三到五年的实际业绩,给与终身校长荣誉等相应奖励。" v6 t) k! r9 j- g- m
“我们不能把基础教育的‘蓄水池’越做越小。”卢慧文说,国内教育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传统观念和思维。比如有一定的“学段壁垒”,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资源很少打通,与国际趋势不一样。另外,从事学校教育的人才有时自己选择“走出去”,但是其他领域的人才却“走不进来”。“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毕业的优秀学生选择进入教育领域工作,但往往选择在教育培训机构入职,而很少进入全日制学校。还有一些优秀的‘海归’管理人才,也因为职称等原因难以进入基础教育学校领域。”她认为,基础教育领域应该鼓励跨界、跨文化、跨学段交流,储备人才“蓄水池”。
' D5 Z8 G# j5 q8 \% Y. ?; ^ 民进上海市委提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立法与落实过程中要为“名校长”提供“教育特区”。目前的教育管理机制,对于实施教育公平起了效用,而对有明显个性特点的“名校长”苗子而言,会有无形的环境压制。建议本市各区分别选择若干民办学校,或个别公办中小学探索建设“教育特区”,为潜在的“名校长”们,放开机制管束,让他们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自由探索。
1 X! ]- }8 G* h; {9 c: f' `' L) g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建议,要吸引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用动态、开放的机制培育名师名校长,打造高层次创新型骨干梯队,广纳全国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共筑上海教育人才金字塔。
1 H/ t+ H2 }: f6 t5 i( @. |7 q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
( e; n. B' _% l; U  v% h* o6 A目前,上海教育新政相关政策细则还未出台,不少家长陷入两难:“‘摇号’后,到底是选择公办还是民办学校?”相关政策出台前,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宣传导向”引发家长的焦虑。比如,培训机构会向家长推销课程:“你的孩子摇号摇进了好的民办学校,要跟上的话需要课外补一补;摇号没摇上的,更需要在课外‘拔高’。”
/ C4 [9 h% y  a$ r# T0 x; l2 @代表委员们建议家长理性对待新政后的择校问题。卢慧文委员说,“摇号后,学校生源更加均衡,家长不能简单地依靠生源优势来选择,而要看民办学校的理念、课程和培养方式等是否与自己的理念一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课外培训机构不断“诱导”营销课程,我们更需要发出权威、主流的声音,回答家长的疑惑。
  T( N  ~, S5 K' i( s4 N  O“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吴蓓琪委员调查发现,有近四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55.34%的家长认为由于升学压力过大,32.58%的家长认为“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偏多”,课内损失课外补,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0 @% ?# |) }8 x$ q
“要加强顶层设计,改变不合理的‘指挥棒’,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才能改变家长们的焦虑心态。”武俊青、黄鸣等委员表示,尽管上海从2014年起率先在全国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既符合高中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导向,也符合高校根据办学特色选拔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要,迈出了破除“唯分数轮”的重要一步。但是,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并建立一脉相承的中小学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上海市继续努力,继续探究,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成为全国的教育改革的新高地、样板区。! g/ k( f; D2 v# h- P6 E

$ }  S4 R# o" l; d( R+ N
% U" f1 M; L; }$ C教育新政将落地,家长们如何才能不焦虑?代表委员们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观
李军775 | 2021-5-18 09: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行政干预。6 j) F: j3 K4 D5 S
作为一名老师,发现过多的行政任务占据老师乃至学生的时间(各种各样的征文、特色校园、校园安全、各种虚的政治任务)。
8 T% m3 r; V) S9 U* h这进而产生的后果是老师无法花大心思于教学,学校领导大多行政人员而非实干家。
散凡刚象社 | 2021-5-18 0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教育大家讨论了很多,我谈一下各个行业的领导层所受的教育。中国优质员工(听话,愿意加班,愿意付出,专业能力也强)的数量世界顶级,但是优质管理者(领导者)的数量未必顶级。0 T* N2 O  Y) |) Q5 ~! X( ?
6 O. o$ ]8 u1 h9 `( Z
我认为,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大小管理者(领导者),应该在三个领域内合格。
. Z, p$ Q. z# [$ k+ }* z0 J1 价值观和交际合作能力(个人魅力)合格。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和他们交往时感觉很舒服,如沐春风。他们做人做事非常漂亮,让人不自觉的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人人都愿意做他的队友。即使在一个游戏里,大家也愿意推举他为领袖。在水浒传里,宋江在众人眼中,就是这样一个人。这里价值观和个人魅力是并列的,因为有人拥有后者但前者不正,这种人是对社会危害很大的。
1 T8 V; k9 w5 G1 @$ b* z8 L+ y
2 L  q2 O- x. }2.执行力和意志力合格。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在屡次失败中依然坚持。/ d9 ], O$ ]2 b8 Y; N8 K

$ {4 T& ^4 R1 E# \; r3 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合格,也就是管理者(领导者)必须比员工看得远,看得准。如果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大牛指挥一帮博士攻关一个科研项目,是很合理的,反之一个普通博士指挥一帮诺贝尔奖得主员工干一个项目,员工会造反的。表达能力合格的意思是,他不仅专业牛,还能让其他人(上级和客户)知道他很牛。
5 |$ I2 ~  V, ?0 g, @; w7 m4 x# @+ g& p) c% V" i# L' D1 v7 ^
个人认为,三者全部及格,才能做个小的管理者(小公司管理层),而大的管理者必须三者优秀。但是据我所见所闻,中国很多领域的大小管理层,很多都只拥有上述3点中的2点甚至1点。有的甚至某几项严重不合格,给他的公司和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6 K1 m2 p1 V2 E2 ?5 t& |
7 W- v& e& U8 ]2 k6 n
我见过情商极低的领导,只是因为专业能力尚可,所以居其位(例如某些恶劣博导),如果拿走他的地位和专业能力,他一无是处,所有人都不会忍受他。我见过意志力薄弱的管理层,虽然能力和情商都不错,但是最后带着团队输给了前一种领导。我还见过专业能力不如普通员工的管理者,把整个团队搞跨。0 f3 ]* o: B3 S# A

2 C- V( ^1 w" x7 L( Q9 N3 b我一直在想这些不合格的人是如何上位的。除了某些人是靠裙带关系上位,大部分人上位是因为其他人更差。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出很多上述三项都很优秀的人,导致两项优秀甚至单项优秀的人都不够多,导致如今这个结果。
$ K% o( j& m7 t6 x' y
2 \; l: R6 m& c1 z  C+ X- |2 F我们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对第一种和第二种能力的培养是欠缺的。尤其是第一种。我见过的一些第一项优秀的人,大部分都是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父亲或母亲,靠言传身教获得了这项能力。学校教育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这一块是比较缺失的。我自己在18岁之前,第一项做得非常差,而同学里有做得好的,却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进不了好的大学。我们的教育选拔机制目前只能这样,因为“团结同学”这种品质不能像数学物理一样容易量化考核。价值观问题就更不用说了,大公司作恶都是最高领导层价值观不正的原因,别推到中层领导身上。嗯,我说的就是百度。
zhme24 | 2021-5-18 09: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0 y& M8 `" B) W! k. F4 }& F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 在 “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口号满天飞,到处充斥着各种应试教育的今天,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教育总是被曲解,变得有些急功近利。然而,这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应该只立足于高考,只为了去谋得一个好工作,而应当立足于社会,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塑造者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A7 o/ O6 g0 K. e' B' c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是什么呢?在吉利 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每个学生要想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形成一种独立判断的能力。学术自由,思想高远,脚踏实地,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脑子。要拥有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能力,既不骗人,又不能被人家骗。除此之外,在大学学习教育的本质应该本着“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初衷,尽管学校的教学有教学大纲,但是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理想梦想和追求,来规划制定自己的学习大纲,然后通过学习来得以实现。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眼睛要去看看社会今后的产业方向、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己想干什么?
: O# @2 w, N5 y. c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精耕细作。如果禾苗不长,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工作也同样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着结果,要盯住过程,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也与吉利 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关于吉利的“人才森林”教育理论不谋而合。% Z  @- ?4 j2 n5 `6 r
李书福曾经多次在各种场合说道,“吉利旗下的学院优势在哪里?吉利凭什么跟其他汽车品牌竞争?到今天为止,吉利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有强大的教育培训系统”。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空谈,在中国的车企里,吉利汽车对教育领域的布局无疑是最深4 \. N$ C% Q  B# r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1.jpg 事实上,吉利从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题。造汽车的同时,吉利就开始同步创办自己的学校。从最早的浙江 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到北京 吉利学院、三亚学院、再到湖南吉利 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汽车工程学院等。23年来,吉利创办了9所学校,覆盖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培养层次,为社会培养人才超过15万人,而吉利招聘来的员工中超过10%是来自旗下院校。23年来,吉利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模式,更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开辟了新的篇章
, ]3 f& z4 ?2 ]' E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2.jpg 首先,吉利始终将教育定性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吉利自始至终并没有将教育作为主业,而是通过主业来支持教育的发展。这与将“教育”作为主业的一些民办高校的运营模式是不同的。
4 i5 z3 h, c* V: Z其次,吉利致力于研究深度产学研融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李书福董事长的教育观念里,他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只有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而吉利创办教育,是在产学研创新发展的前提下,培养适合市场竞争的各种人才。对于大学而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高层次技师技工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3 I4 c- |9 m+ W" @- s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3.jpg 对于这样的产业人才,吉利汽车每年培养近万名。对于吉利来说,办学模式就是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李书福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吉利办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校园之后更好地走向社会”。而这也正是目前中国教育最缺乏的一面,也是最需要改善的一面。
/ K; C9 D  H3 c& ~5 E) _教育事业是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在吉利 控股集团持续为教育投入高达数十亿的资金基础上,吉利并不满足只做“民办高校标杆”,而是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天空。2020年,“落户”成都的吉利学院开展了跟北大的深度办学合作,探索创新公办、民办高等教育融通发展的新途径,将吉利学院打造成为中国民办高校创新发展的典范。双方不仅将在吉利大学成都校区设立北京大学 西部研究院,将选派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通过到吉利学院任教、开设讲座、开展学术交流、联合科研攻关等多种方式,充实吉利学院教学、科研团队,还将共建国家级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向应用研究型转型升级。* V5 w$ O( `' c' m' L) j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4.jpg 吉利在办学的道路上,一直不停地自由探索。如果把吉利的教育事业看成是一座宝塔,吉利正在努力把塔基做大,把塔尖做高。简单说,本科教育是塔基,它需要一定的规模,进而产生规模优势,规模上的优势就可以在成本上产生一些优势,而成本上的优势为整个塔尖做高提供了财政的支持,师资力量,教学实施以及实训条件随之越来越好,吉利把一切准备好了,就看学生是否努力。
2 T) t% T' L  W# k 中国教育最需要什么?-5.jpg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书福董事长曾经说过,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源在于人才的培养。吉利这么多年的发展,全是靠人才培养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起,吉利控股集团就持续为人才培养付出巨大且持续努力的根本原因。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吉利既是一个企业,又是一所学校,为培养出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继续奋斗着,也为中国的民办高校探索出一条产学研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赶如升 | 2021-5-18 09: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 |7 R% K* X1 T" b8 [) x8 z1 t: b3 c* m/ p
我们教阅读,教写作,但不教怎么说话,怎么演讲,全靠个人发挥。而说话能力,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却非常重要,面试,谈恋爱,见客户都要靠说话,却恰恰没有人教。) {  Q" c: `6 _0 G2 ]
3 s# |, l/ n% o8 Y
对很多有潜力的学生来说,这方面教育的缺失,很大的限制了将来的发展,相当遗憾。
男子汉的执着蒙 | 2021-5-18 09: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以日本为例指出,日本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平等。日本政府就规定,全国的学校设施和师资要尽可能统一标准。在东京,最好的小学人均教育经费也不超过最偏远山区小学人均教育经费的两倍。但是,蔡洪滨指出,目前北京等大城市最好的小学和中国偏远山区的小学,其硬件设施和财政投入的差距绝对不止20倍。”
' B, q! Q0 l: F( V; g
- {- S7 Q( k# w8 @& A8 X% }; v南风窗网 - 寒门子弟离北大清华有多远 - 2012年8期
" p- m( r. i1 y2 w
1 X7 \# j% H+ b3 n————————————————————————————————————. m" j0 {3 y" h. H& q

4 q& n" S7 _7 [) E) v3 O: o; P! H        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学习社会主义国家日本的经验,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地域差别、城乡差别。
缩小之后,北大清华等国立大学模仿社会主义国家日本的国立大学,统一考卷与统一录取标准。
$ T# z( N% _7 Q; x0 W* C! d
0 Q  E& C4 s5 ?0 e8 @很多答案扯什么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对于广大小城市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暂时排在第二位的问题。0 A  t8 \6 X- ~  \( R

% [# s5 C0 z4 r# v, I3 }再说了,如果A地区更穷而且录取率更低,老师家长学生也没心思花太多时间搞素质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