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

[复制链接]
查看9350 | 回复0 | 2024-3-27 2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jpg

7 d' }. O1 ]! z1 a& i9 u前言/ q/ }; O) H! z+ o, q2 u
( w0 s/ j3 v% ^& u+ j6 f
空城计在三国之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计策,也让诸葛亮这个谋士在三国时期再创辉煌,无论是草船借箭还是空城计,都尽显诸葛亮这个谋士的聪明才智。3 `& |: K# p8 H* o% P+ s
空城计顾名思义就是诸葛亮以一座空城为计,使得司马懿退兵,但有人说司马懿已经看破此计,那为何还要退兵?在当时诸葛亮坐守城墙之上,身边还有两个童子。
/ e% z$ H. A9 w4 \5 t' r6 L! [1 s& w' R4 K1 W/ w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2.jpg

! a) p5 o3 F2 p3 L2 W+ ~这两名童子也成为空城计中最大的疑点,司马懿最终也难怪就此撤兵,那么在这两个童子身上有着怎样的疑点呢?
2 K+ h7 \9 F7 a& X' i一、空城计的背景# U# b6 S; S+ T( |, y

" z+ l6 v; D3 A当时正是蜀国第一次北伐期间,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在北伐前曾给作为蜀国后主的刘禅写了一封出师表谏言。
' V# f2 E! e0 |, r+ c- w! n+ Z% ~5 B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3.jpg
% I' |" n' d, t% b9 }3 J
蜀国也正是有诸葛亮这样的辅政大臣的存在才得以稳定,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时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和魏国之间是刘备和曹操的对决。
1 M. d( D" p3 T: K- z如今两人都离世,有他们的下一代继位,但幸好身边都有能够辅政的大臣,能够让蜀国和魏国这两艘大船继续在历史的长流中再航行一段时间。
; I6 w) P5 r  r! _
1 z4 L+ s% F$ e6 P2 T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4.jpg
0 r* `4 w7 R! p3 V' n5 _2 R$ E
魏国在曹丕去世后,十五岁的太子曹睿继位,辅政大臣则是司马懿,而辅政大臣这个位置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8 j9 G2 T2 P* v) x4 b, r3 l只要他想,有野心,甚至都能取代了曹睿的位置,当然还要考虑民心等因素,虽然司马懿没有做到,但是他的孙子司马炎可是做到了,不仅将魏国握在手中,就连蜀国和吴国也打了下来,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5 A6 n' X1 g! O2 A* {) V
) k0 w, X' }: M; L$ ^1 ^4 e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5.jpg
, i3 d6 m+ a& j* }
魏国新君曹睿彼时年幼,再加上身边有权臣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这对于魏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S: W" J" C* Y
此时曹操刚刚去世,所以他们也希望通过一场胜仗来振奋人心,而此时的蜀国虽然依靠着天险休养生息,国内也呈现一片稳定的趋势,看似安于现状,实则诸葛亮准备完成刘备的意愿,准备北伐
6 j" T6 y1 n2 C: Y8 D7 v. ~+ l6 F! B
: G' Z3 ?+ T! p7 ~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6.jpg

- R& {( _! p7 O# v9 Z. C于是在公元227年,孟达私通诸葛亮,秘密的向蜀国投降,这个时候魏国对蜀国没有防备,这个时候对魏国发起进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H& @4 {$ c# I* D8 J
在公元228年,诸葛亮认为眼下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三十万大军开始北伐,并且诸葛亮也没有选择用魏延“子午谷奇谋”,虽然可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还是有一定风险。2 n9 N- X- o- q, M/ p- T# ^
8 D9 y* u. i6 D. ]4 S+ \& j! k: ~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7.jpg

8 G$ h7 i: d) R) y于是还是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这样打下来还是比较扎实,并且还利用了马稷所使用的“反间计”,以此激化了魏国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魏国君臣之间离心,朝廷内部呈现混乱的局势。& b3 S: J' J8 U* S( p
显然这个计策是奏效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曹睿对司马懿起了疑心,并且罢免了司马懿的军权,将他削职,并让其回到家乡
  P1 q; ^  f& u6 ^+ K& d
6 C$ @: p! `9 [5 H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8.jpg
6 s: t  `& ?8 ~; {
这对于蜀国来说,没有了司马懿这强大的对手,无疑是一件好事,于是诸葛亮就率兵开始北伐,并任命赵云芝作为主将,占领了汉中以北的地方,从西面向魏国突袭,占领了祁山等地。
$ \! f) S( z+ K+ f" S+ ]. q相较于蜀国此时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魏国这边则焦急万分,不仅朝堂之上非常的混乱,就连士兵面对这连战连败的局面,都灰心丧气。6 p8 n: C' H3 @5 Y3 _

+ U* G  q5 |( W6 U! v$ Q6 B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9.jpg
9 l8 W7 @8 n) ^2 i
二、街亭失守3 w% y( b3 d( `+ S+ ]
- ]6 T  c" \+ @. l
当魏国得知对面诸葛亮率兵三十万前来攻打,十分震惊,于是曹睿便立马召集群臣上殿问道:“你们认为谁有能力同诸葛亮对战?”# V% z* I- o4 P1 s# s4 X1 @
众人皆不敢应,最终曹睿不得已只能将削职回乡的司马懿请回来,司马懿这个人在三国时期也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1 G" ]* t2 o+ ]% V9 v

3 r7 B: \. D8 y1 K9 Y" D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0.jpg

- x& P$ G/ Y4 u' j/ f司马懿最高的成就也是从开始率军抵抗诸葛亮的北伐开始的,而司马懿和诸葛亮也是老对手了,对于彼此之间还是多少有些了解。, J# y7 y4 p5 u' f
诸葛亮当时放出豪言将要从斜谷夺取曹魏的城池, 并且让赵云、邓芝充当疑兵,在箕谷这个地方进行据守,而诸葛亮则亲自率领大军向祁山方向进攻,并且军队阵势整齐划一,号令十分严明。1 N# v% ~; H* B; G' w6 L; X
% J  n3 S' q) w+ \, g8 h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1.jpg

, r& W4 h9 B9 Y但司马懿按照以往对诸葛亮的了解,认为诸葛亮进攻祁山只是一个幌子,也猜测诸葛亮是想从街亭这个地方直接进入魏国腹地,从而将魏军一举击溃。
/ m/ f7 T9 ?+ h  B, b4 Y所以司马懿并没有准备从正面同诸葛亮的军队在祁山方向进行交锋,反而将重点放在了街亭这个地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街亭这个地方会成为蜀国北伐的转折点。
+ U9 C: X8 I8 ]4 T9 B9 V/ f6 Q* z. R, b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2.jpg

; f: i1 @2 X, S0 B, I2 Y当时曹魏派张郃率领五万大军向祁山方向进攻,蜀国方面看着来势汹汹的张郃,便让马谡镇守街亭重地,抵御来势汹汹的张郃大军。
' i  b" |. M. ~然而这却铸就了一个大错,马谡这个人刚愎自用,就是有些小的谋略和抱负,但是又比较自负,这次就是在镇守街亭要道的时候,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指挥
$ e/ J- Q- m* V" N8 @7 v/ f  C  U' q8 P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3.jpg

+ h9 f2 Q' U5 n) H  t3 B: H诸葛亮同他说:“街亭是通往曹魏的关塞要道,一定要守住。”但是马谡却不以为意,认为自己有谋略,不逊色于诸葛亮,但却一直笼罩在诸葛亮的光环下,所以对于诸葛亮所嘱托的完全不听。
# {# n( M- H+ ]* a! B就连当时刘备在临终前都曾对马谡进行点评,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语上比较浮夸,但他的才能却远远不及,不堪重用,还须多加考察。”/ G% a% k2 s# w. m- |( V5 [: p

- h8 N, i5 ?; Q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4.jpg

* Z, q: I  N/ ?; M7 j' t& D" }但是诸葛亮并不这样认为,还让马谡担任参军,并且时常同马谡进行商议,但在街亭之战中,由于马谡的自负,不听诸葛亮的命令,最终导致军事行动上不按章法进行8 i5 q4 D0 t( N7 L
并且放弃了山下的水源,没有在山下据守城池,让张郃将山下的水源拦截,这样一来困在山上的马谡没水喝,张郃趁机大举进攻马谡,最终打败马谡,诸葛亮也没有据点可守# o/ n! K; n3 Z& t8 D
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同样这次大败对蜀军影响巨大,诸葛亮在得知街亭失守后,便退回到汉中,驻扎在西城。
0 n% |! h4 _; {9 Y$ K8 ]% E9 M7 s$ S2 B* W6 A! |  G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5.jpg
, r7 I+ i# B$ J' u7 W; c8 N
三、空城计的疑点
% V$ f4 @: O" ]0 Y) Z' l8 U* W9 [/ q3 M9 f
司马懿当即看穿诸葛亮的意图,便率领十五万大军准备攻打诸葛亮,然而当时诸葛亮虽然驻扎在西城,但是西城内除了一些老弱妇孺之外,还有上千残兵。  ~& Z% @' p. s4 _+ L- N' o/ V
城中的士兵听到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诸葛亮手下的人纷纷建议弃城而逃,但是在这危机时刻,诸葛亮却非常的沉稳,让大家不要惊慌失措,他已经想好妙计来应对7 s' d) l, c" [6 y# S' _

: X+ K4 N8 j0 a2 i" V) K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6.jpg
4 x  V9 n, {" n  s( B3 |4 ^4 e
于是就有了空城计的出现,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将旌旗藏起来,并派20名士兵在城楼之上扮演百姓的模样在街上撒水
1 i5 T  F- z5 v& h2 g. B. n诸葛亮则带领两个童子和一张琴,坐在城墙之上谈笑风生司马懿看到眼前的这副景象,城门不关到敞开着,料定城中有诈,而且撒水的人也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底下的士兵
* T! L/ I. T2 W. L5 f3 W' V9 Q7 d0 |  u$ S) [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7.jpg
! c  u/ `0 g0 ^9 A9 N+ @
所以司马懿下令撤军,自此西城的危机就此解除,但是长久以来,关于空城计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司马懿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另一种则是真的没有看出来。9 M! e3 O$ D" q+ i
这是因为两个门童身上有着疑点,他们表现的面若春风,丝毫没有如临大敌的畏惧之色,所以司马懿断定城中有埋伏,故撤兵
) a" ^' Z# ]6 z3 E/ H# t% O' I, [5 H0 j( w- O  U1 s: Q) ]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8.jpg

$ J2 }8 R9 Q, H9 k但其实,两个门童根本是在状况之外,他们只能听诸葛亮的吩咐,对于城中的虚实倒是并不知晓,所以表面上自是淡定自若。8 n% b1 T/ Z  H  Y/ {
司马懿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没有选择攻打,则是怕曹魏失去了他的价值,若是真的打败了诸葛亮,结局就可能是卸磨杀驴,惨遭杀戮" M5 o  a3 ?  [  Y/ e( H

- n, Z/ @4 l  z* N- F5 ]; C  M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19.jpg
  P- A5 X: X0 Y5 H5 X
结语
# g, J7 d. p' M9 w0 t
# G0 R* S( R( k+ X1 t从反间计中就能看出,曹魏之中对司马懿的猜忌致使他削职回乡,若是他灭了蜀汉,立下大功,更印证了要夺权的猜测,朝中之人对他更是多加猜忌,最终自然会落得惨遭杀戮的结局,所以这个时候退兵实为上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