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

[复制链接]
查看9522 | 回复0 | 2024-3-24 22: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林福投稿,整理时为阅读顺畅个别内容虚构处理。头条改版,文中广告点开静置15秒,可正常阅读文章。
" k1 W" o. {5 u" W6 B1974年11月,我们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千里拉练,途中,我们连宿营山上,干部战士用工兵撬简单整理了下地坪,就地找来树枝干草伪装,第二天早上大伙起来一看全都很惊讶。
/ l. k9 t. c8 D, b' t7 S
2 r! |2 [8 t" n! n) H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1.jpg

# v" u0 x: S5 ?& d9 t& P9 @5 M4 C' f
50年前,我参加的长江附近千里野营拉练,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2 i# \# _' B' k$ j" E- D7 |$ Y1974年11月8日夜,团部通信班曹班长,奉命派出了班里的1辆三轮摩托,2辆两轮摩托,和2匹通信军马,向团属3个工兵营、1个技术营和团直各单位发布前指的演习命令。
) u/ F: ?/ K- W, p11月9日凌晨1时,夜幕正浓,我们连宿舍门前,响起了紧急信号短促有力的哨音:嗖嗖嗖……嗖嗖嗖……
* d* P) O6 `. g9 b- e连长扎着人造革腰带,肩挎手枪,站在操场上,不一会儿,侦察排长跑步过来报告:“报告连长,侦察排集合完毕”,之后,“报告连长,警卫排集合完毕” ……短短几分钟,通信排、八一型3个电台,还七一型电台以及炊事班全部整装集合到位,连长一声令下,部队迅速赶往集结地域。7 D7 i, U9 u2 Z) f  g
然而,我连执行特别任务,除三分之二人员随大部队行军外,另外还有尖兵排在前面开路,指导员带领我们收容班的人员,则负责断后,主要任务是收容掉队人员,销毁路标等。# u3 v3 Q+ Y! S1 D

: v! R8 l8 y( O( [. a2 l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2.jpg

  Q9 k9 ?6 j4 {/ j$ Q) v: ^全团夜行军,料行灯光管制,每名战士身负40多斤的装备,一个跟一个,摸黑前进,经过一段公路的行军后,部队转入宝华至下蜀的一片山地。
* r$ P5 e0 S3 V0 Y3 i2 S
1 e: d7 L1 V  v$ s+ O- Z忽然队伍乱了起来,只听前方传下的口令是“成三路,跟上!”部队在山间小道夜行军,怎么能“成三路”呢?
  t  E3 L1 Z% s4 I: Z0 S指导员立即命令我去核实,我跑步赶到前面向连长报告情况,连长听完报告后,竟严厉地批评道有人瞎传命令,我的命令是:“走山路,跟上”,随即连长命令,重新传令!行军秩序迅速调整了过来。
5 P" B4 s  D: o* p原来通信班战士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新同志普通话不标准,把“走山路”传成了“成三路”。
% x/ I. F  i4 J( {经过4个小时的急行军,我连到了预定位置-----亭子村,这个村后山是大茅山的东鹿,战争年代,我们这支老部队,就在这里打战备坑道,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部队到达时不到6点,当地人大都还没有起床,为了不惊动群众休息,部队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待命。1 Q2 y! j0 q7 l/ k
# N6 I4 b3 a, R8 R" g) u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3.jpg

! ]5 G. Z! ~/ q+ U5 m% _9 E0 U一会,八一台架起了天线,开始嘀嗒嘀嗒地沟通训练,七一型电台呼叫配备到各营的电台联络,通信排架设好总机,通信兵按驻训位置,身背放拐线把司令部与各营连的电话接通,炊事班在山边挖灶开始做早饭,一切紧张有序。. h$ n6 u1 `; V  p0 M/ ~! K; ?+ G& B

3 U( d: ^3 X3 C4 w- u" R然而,让我意外的是,还不到一个小时,司令部机关在村大队部就地展开,司政后三个机关分列前指的两旁,井然有序,上下的指挥通讯联络正常运转起来,首长的一道道命令迅速传向各营连。
9 j: w+ a% w8 K) b; Q我们在预定地域完成战术科目的两天训练后,部队又开进到佘村,据考证,佘村是杨家将中佘老太君的故乡,一踏入这片土地,我们就感受到当地群众不一样的爱国拥军热情。+ z( W: z4 e9 }0 u# B2 W
看到军队到来,杨氏族人立刻为拉练部队积极寻找宿营地,而我们连则被热情的族人请进了佘氏词堂,群众自发地为部队送粮送菜,尽管我们一再推辞,解释部队有炊事班,不缺吃的,可群众还是把米面油肉菜放到部队门前。
% @- e& A( J9 l1 y; ]1 j/ s4 y! }* o0 E/ F0 Q( B4 ?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4.jpg
  x: R- E- x, k+ T6 ?4 @
人民群众的一片拥军之情,深深感动和激励着部队官兵。+ [, L; c+ E' ?  K2 J! E
部队同志注意到,佘村地处丘陵山区,村庄离公路还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山路不能通车,村民进出很不方便,当地群众一直想修路,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 |: g: R3 C; N! f) c# t团前指决定,把修建公路佘村作为一个驻训项目,协商江宁县交通部门和当地公社大队,依规定和政策,确定道路走线和土地问题,我连侦察排实地勘测,绘制施工图。! C* ~8 f* T, ]7 ]6 V
6 G; a. \, h7 M0 C% f4 C! S
工兵营接到施工命令后像实战那样,全员投入战斗,划线清基、砌勘开沟,技术营派出大型机械,3台推土机分头作业,齐头并进,“西亚巴”刮路机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一路开过去就把路基刮平,几个来回,使整条路就可通行车辆了。运输连拉来沙石铺路面,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3天时间,佘村一条长2.5公里与公路的连接线就修通了。2 b: @3 p! |0 o8 d
- I: T' ?0 S4 j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5.jpg

( U' C- v' T, U. K我们离开的那天,当地群众全部拥到道路上,敲锣打鼓欢送部队,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R. w3 g2 e2 r% I# N. i8 A8 y" K) R
然而,我们出发没有多久,长江天堑横亘在拉练部队的前方。
2 a/ a7 b0 S4 f不一会儿的功夫,渡江临时指挥部在岸边的高台上开设,舟桥连的官兵打桩建码头,不时发出嗨唷嗨唷的号子声。“嘟——”一声急促的哨声刺破水面,一时间江面上波起浪涌,一艘艘汽艇与冲锋舟快速穿梭……7 _) h! F9 c. Q& f2 ^( I8 a
“汽艇顶推门桥抵达架设地点,将第一节门桥对准桥轴线”,浪花中指挥长站在舟桥上镇定指挥,在最短的时间内,舟桥连的官兵一举将门桥稳稳当当地结合在了一起。8 j/ I4 f  e2 A9 N8 O

* X) X7 e# ~7 B站在舟桥上我思绪万千,当年我百万雄狮过长江解放南京时,用的都是些小船小帆,如今我军的装备迅速发展,战斗力大为提高,不可同言而语。) h7 S! C# e; B; A) D1 @

+ Q  s  ^* E5 \6 Z5 Z& C, h" H5 `& O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6.jpg

- n# m3 B. h5 n, n. r半个多小时后,部队到对岸的南垄。经过一个小的行营军,到达宿营地—江浦农场,这是我团自己办的农场。' `; b' A1 L% M1 M& m  u6 n
每年生产季节,全团官兵都要到这里来帮助收割粮食,这次,我们拉练的一项任务,就是打场脱落大豆。在晒场上以连为单位分别打场,有的拉着碾子转场,有的在后面掀翻归堆,然后把脱落出来的大豆收垅扬净。8 U9 ~; ~, J+ X, j- J' O
劳累了一天,本想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大伙竟赶上了一场美味。
$ u+ V) _; V+ J0 P1 E. X. F晚上,我们到岸边的芦苇丛里拣螃蟹,螃蟹都是野生的,很多,我们很快就拣到了两大麻袋,每个螃蟹有3两重,体型硕大,炊事班把螃蟹蒸好后,每名战士分了两只,大伙基本上第一次吃这里的螃蟹,个个腮帮子抡圆了猛吃,很快便消灭了所有的美味。
; _1 f2 J' M; u# z( E& @. T$ J+ K: h( O& D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7.jpg
1 T  `. K$ J1 }; }* \6 r% K
在农场驻了两天,部队继续拉练,相继经过滁州市南谯、来安县的半塔集、江苏盱眙县的桂五公社。5 k7 r# d# l. V; G  B

! k/ u, s7 Y5 ^$ Q! }然而,行军计划预定我们连在江苏盱眙县的桂五公社宿营,我们连也按照原定计划住宿到大队礼堂里,但到了晚上9点,上级命令我们连到紧急转到后山宿营。: ]2 B) k# r6 i
大家收拾好装备迅速赶到指定新的宿营地点,是一片荒草坡,战士们用工兵撬,简单向下挖一个半人深的坑,再找些树枝杂草在上面搭个架做好伪装,人抱着枪蹲在里面休息。; o9 C3 J0 J! }1 N. g0 I6 S7 F+ k
虽然比较劳累,但露营时大家的警惕性都很高,蹲在伪装的树枝下,精神不敢有懈怠,警惕地注意着四周的动情。为了安全起见,连队同样安排了明暗岗哨。- G+ K6 H5 j; e% C! u5 h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大家沉默了,原来晚上全连干部战士的宿营地,竟是山坡上的一大片荒凉的墓地,尽管当地晚上没人敢到坟地,也有多种传言,都说不吉利,但在豪情满怀的战士们面前,也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
; ]; Q! T: G& P' l  ?8 T4 u; r3 i0 l! s! J4 ?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8.jpg
  p  o- y& J& v

* N) [5 r3 p$ r4 d! E, A; _行军中,最紧张的是野炊做饭,部队在黄桥附近部队就地休息,要求半个小时能吃上热饭热汤。这里是当年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古代的兵书上也有“增兵减灶”和“减兵增灶”的战术思想,意思是通过“灶”的数量来判定部队兵员的数量,于是用“兵灶”的增减来迷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的胜利。' `% |. M0 b0 ]# ^& }. Z0 ~
接到埋锅做饭的命令后,炊事班迅速选好取水较近位置开始挖灶,连队学着古人“减兵增灶”的思想,故意多挖了3个灶。行军锅洗刷好后迅速架上,灶口架好鼓风机,那时没有煤气,用的就地干柴,连部的通信员,卫生员也分别到班排收米袋,待米袋收回来,锅里的水已烧开了,米下锅,另一只锅开始钞菜,不到半个小时,饭菜全部分发战士们的手中。
9 F; j8 ^+ b; P0 G5 H' r  l: O在这此拉练途中,我们还进行了防空疏散,短途袭击,抢占高地等训练,带着敌情一路演练。
" F& F! y7 i% Y/ T) Y2 W12月15日上午,天空出现了三颗信号弹,蓝色的信号弹带着尾巴升在空中,这是部队过桥的信号,我们有序上了舟桥,江面比上次江宁段过河的地方要宽一些,小汽艇拖着舟桥行了40多分钟把我们送上岸,而团运输连的汽车,早已整齐列队在等着我们归来。3 J6 C3 j4 ^4 K4 g

+ s) b3 \1 A) K% E2 R/ ~
1974年部队千里拉练,我们连夜住荒草坡,早上环顾四周都很惊讶-9.jpg

8 g* d; Z  a& n历时38天,经过句容、江宁等11个县市,行程500多公里的千里野营拉练,锻炼队伍,传承作风,更见证了战士的成长,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了50年,往事如同昨日,一直温暖着我们的不再年轻的人生记忆。
9 w/ `- d% O4 A* i/ F" m7 a生命里有过一段当兵的岁月,一辈子都光彩!4 m6 P8 a* K! g$ k- b5 q. T3 O
拉练是淬火,一次次的淬火中,军人百炼成钢!& w1 t$ S9 U2 U7 T
#文章首发挑战赛##精品长文创作季#
/ [+ @6 Q5 G" z. n【原创作品,头条首发,网络监控。图片选自网络,联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