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思考之三—华为的强大
% V6 J& M. X- F
7 G2 y4 Y# E2 F6 O1 F1 ~0 Y2 h2 u1:中国工业产品必然有三个进程。工业化,标准化,科技化。
! P) J/ F8 }# P+ q- z& z! ~. V& H- c k& w0 k6 H" H) S. ]& {9 u
汽车这个产品融合了工业化,标准化,科技化。是最体现国家制造能力的消费品。
- o! ]' c* M" y$ @ w3 _) Q* V4 q
$ S# p( [9 V( k中国现实了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因此中国车企具备了成本优势。中国实现了标准化,因此中国车企制造规模得到大发展。+ n3 l) U F; u8 Y7 a
# B; Y. K- f5 \5 N最难啃的骨头是科技化。油车实现科技化是完全不可能的。这里面最关键的机械架构的响应速度完全不能与电气架构比。只有电车这种电气架构产品才能实现科技化。也是基于这个逻辑,华为介入汽车产业是电车来临之时。
; w: x2 ^* q; A& t9 _( N) |
8 y* ?6 Q' d4 ]0 R) g Z9 y2:华为介入汽车产业是不可能造车的。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必定有机械部件。华为就没有机械底蕴,那么造车这个事情就是吃力不讨好。合作造车是华为必定选择。6 Q8 p* t2 _% P
]6 j" g: l* z; u# g智驾是华为参与汽车的核心原因。也是华为最大底气。从华为各种发布会的核心对标竞品来说,华为是把特斯拉当成最大竞品。而华为产品问界车型智界车型在智驾科技上比肩特斯拉毛豆系列。目前来说,华为智驾与特斯拉智驾是最具科技含量的。中美在汽车上科技较量还将延续。+ ?2 S0 h) {, j, J9 S
9 v9 e- ^3 R! a6 j+ @9 ]1 ]+ w$ I3:华为在汽车上的盈利模式比较特别。华为想挣的钱是科技软硬件的钱。另外就是建立华为汽车系列产品的销售体系。从科技软硬件挣钱,从销售体系中强大。
; |* D" V: \/ ?0 D* A
5 `$ L9 y ]/ {. z0 _那么对于合作的车企来说,传统车企制造环节应该挣的利润依然会是合作车企挣走。) m. t& h" I" T5 `2 e, b) l9 d" l
$ A( e3 [5 ~& U+ t" j( ^
像赛力斯这种车企,因为华为有了几大优势
" w& H! r8 u2 v, h/ ]
9 R# D+ G, n% a; i. R5 S成本优势:对比赛力斯,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这些造车新势力。赛力斯成本最优。8 M5 B& w4 q; u4 ?9 G7 t: i: o) h
) e5 Q2 k+ Q( n4 E' X2 p+ `费用优势:从费用率对比,赛力斯也具备极大的优势。1 D5 z7 N2 {1 X8 U/ s6 ]
0 e+ j D- h) ?+ y
销量优势:有华为科技赋能,那么赛力斯完全不用担忧销量。对比新势力们,占尽先机。" Q, D" o% y% E3 z1 H) r
* F, J/ H5 v3 Y. `6 Y3 R' u
对于赛力斯来说市场最大担忧是,华为会与很多车企合作,会分散华为问界销售潜力这个担忧没有逻辑性。问界车型是SUV,是目前中国市场增长速度最快车型。尤其是C级SUV车型。(问界车型就是C级SUV)。4 {! a: ^ N; c" [1 }
( K! N/ u" j$ v/ w$ a4 f截图- F, [( C( G1 H% a3 ~5 _
h8 q8 \, R! w' }8 U* L; A
截图来源于乘联会数据。# X, j8 f# ]. v
/ [! f. ]- s$ @+ {: V增长速度最高的车型是C级SUV。可以说赛力斯问界也踩在汽车消费风口上。比亚迪踩在MPV消费风口。
8 R9 k8 Z( u" I1 I3 G& H8 P+ c/ D d$ a% p) X1 S
参考特斯拉,最爆款也是SUV毛豆Y。如果华为都没法在问界车型上做为,那么其他车型更加不可能。5 {# N. b5 l. S$ s
/ b z# n& _8 h" \2 n" ~, k7 C
个人思考,供股友阅读。5 j* m# |* y" `1 F" o. H8 x- h
$ s/ S" I9 {7 ^: s, W$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