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下)

[复制链接]
查看1115 | 回复1 | 2014-2-19 0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职场快速升值经验$ x9 i- k, w; M/ \9 H
呵呵,打拼音,变成了“升值”。将错就错吧,因为其实“升值”和“升职”都差不多,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已。
8 G* c7 n1 f% H  F* Z8 z下面的这些经验其实都是我前面“成功法则”的具体体现而已。先谈回第一点,积极正面的看待一切事情。
  \* ~" n( M0 |; k* A一,毕业找到好工作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5 @7 f- G% Q# v& Q2 v6 l9 W/ O在中国呆久了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想法:幸苦这么多年读大学、找工作,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享受日子了。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随之引申的有另外一种想法,就是上班跟别人一起上,甚至攀比谁更晚;下班了跟别人一起下,甚至攀比谁更早;还有就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滥用”公司的病假制度,没病装病、无病呻吟,看多了你也可能觉得不公平,跃跃欲试。这个还不是问题,问题是,下次加薪升职没你的份,有人就开始不满了:“凭什么Johnson升值了,我反而没升?”我相信你可以找出N个理由你更好,但是,我相信Johnson也可以找出N个理由他更好。然后,主管出来平衡,说你工作其实哪儿哪儿也挺不错,但是Johnson升职是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啊,嗯,之类的。
. K" C# o; c. H* y7 X4 B9 x等等,这里有个误区。你在学校的时候,如果要想拿A的成绩,你通常是不是肯定要比别人学习更多的小时数?而当你拿到比别人更高的成绩时,你也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你付出了更多时间嘛。别人再怎么觉得不公平也没用,你成绩好就是好,铁板钉钉的事实。工作之后,你就开始不再想比别人工作更多的小时数了,为什么?
; `! O, P5 l  V+ B. m  h: p在我看来,跟别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你要是还期待更快升职、或者是跳槽的时候新的老板会给的更多,那基本上是做梦。请原谅我的直言和武断,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我的看法是,工作和学习是一样的原理。你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才能有好成绩,你也只有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工作才可能有更高的职位或薪水的机会。 这里面唯一的区别就是,多花时间学习、最慢4个月后你就可以看到回报:高GPA。但是多花时间工作,最快2~3年你才能看到回报:升职、或者加薪,如果一样都没有,那就跳槽。 我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我如果觉得我的市场价比我的收入高10%,只要我工作的环境还可以,我就不会跳槽,尝试都不会,那只会浪费时间。但是如果我的市场价高至少20%,我就会跳,毫不犹豫。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市场价需要有个很清楚的估计。而我的这种估计,基本全部来自于我平时比别人多工作多长时间估算出来的。7 ?$ @, x2 p* y" Z5 U6 `1 b* O, N
只有在你自己的老板不给你加薪升职、而且同时你觉得你的价值和本事拿到市场上去“再评估”的时候会有至少20%更高的卖价,你才可能尝试去跳槽。否则,我相信尝试跳槽是浪费时间、自寻烦恼。% j0 b& B5 S) i4 m7 M% G
很多人喜欢看表象,以为跳槽才会升值,其实这里的因和果正好反了,自己先升值了、才会想着跳槽。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老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你在升值,所以及时的给你加薪升职,你也就用不着跳槽了。 但是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只有一些很牛的公司才有及时有效的人才评估制度、以及相应的快速调薪制度来留住人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像我这种,我老板意识到我的升值,大约9个月前就打报告力挺让我升职,无赖有决定权的管理层找各种理由给驳回来了。我的老板也很无奈,说尽了挽留的话之后、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走、并祝福我有更好的未来。' I# l% m1 p+ r5 Z3 @8 [% b
我过去的两年10个月里,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从来没有老板要求过。我所在的大部门50来个同事当中,我经常看到还有两个医生也在加班,一个半年前就跳槽了,收入大涨。另一个上个月也拿到了一个报酬更高的offer,但他正在考虑钱之外的问题。还有第三个人,他家庭负担重,有两个幼子需要照顾,但他也尽一切所能加班。他最近也私下告诉我,今年6月将是他开始活动的时候了。因为我们医院的激励制度确实很差劲,有很多大锅饭和包容后进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医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个regional leading hospital的原因,留不住人才。4 }3 S9 C6 x) L; C; q# ?% p8 [
总之,我这辈子没见过不比别人更加刻苦用功可以拿高分的学生,也没有见过不超时工作可以更快升职的雇员。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是做临床的,大多数时候需要回到医院加班。而一个IT人才,则可能每个周末在家里自己加班,你看不见而已。' a+ H0 @. o( j) @# l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 这些是我一辈子坚信不疑的人生信条。 当然,这里我不讨论个别智商至少120以上的天才,我见到过一个,同班的,不太用功,成绩特好,只有羡慕的份儿,没法学习和效仿。" L6 R: I& o- S  s. b& o
二 把你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多传授给你的同事。7 Q9 W5 j5 v+ U8 R. d/ Y
一定有人奇怪我的论调,这样岂不是让别人升职更快。且听我分解。
7 ^* R& \3 P1 V: C是的,要想你自己升值更快,就不要吝啬分享。我刚到这家医院的时候,大家都不怎么愿意分享。这很正常,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想法:自己花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习得的经验,凭什么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一天就学会?那是因为你呆在二流的公司,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世界一流公司呆过的人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为什么?& o" C3 t  f9 E9 t% d) D
我是这么给我的同事解释的。我说,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愿意跟我做朋友的人,我跟他分享,他用一天学会我一个星期的成果,但是,下一次,他就会也给我分享,我也只用一天就学会他一个星期的成果,这不是双赢吗?8 B7 T) d% r* Y
第二种情况,不确定愿意跟我做朋友、或者天生自私的人,我跟他分享了,他也不愿意跟我分享他的临床经验。没问题,包容和爱才是化敌为友的唯一武器,继续跟他分享,此数多了,一部分人也会慢慢跟你分享经验的。你如果也争取到了这一部分人,你的学习不是更快了吗?你跟越多的人分享,你得到分享的机会就会比别人越多,最后你就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你跟每个人都学习,而他们只是某几个人跟另外某几个人学习,当然赶不上你了。, k" Y" {; p# V, a5 Y
此外,我还会跟我的同事再从反面分析。如果你是个学习很快的人,而别人学习都很慢,那样的话,表面看起来,不分享可以让你跟别人拉开更大的差距。你是对的,但是,且慢。那是因为你只考虑了在你的公司这个范围之内。假如你展开你的视野,看看这个世界,你就立刻会发现,你并不对。你确实是把同公司的别人甩的更远了,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20%的优秀公司都有这样的分享文化的话,那些公司所有的人都会比你进步更加快,对吧?你也会被优秀公司的雇员越甩越远!等到你哪天想跳槽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与优秀公司永远无缘,自己这辈子的成就自然也有限。而一旦你在自己的公司或者团队也建立分享的氛围,你就把自己和你周围的同事都在同时推进。你还是赢家!而且,如果你真的学习很快、也乐于分享,你的同事也会更喜欢你,利人利己,何乐不为?% t* }- w% F! r* u
我就是在我的这家医院在两年前就很快的建立起来了一个分享的氛围,为我未来可能的跳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从同事那里学到了非常多、无比宝贵的临床经验。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高效的。7 |4 t0 N3 N& k* ^$ b
宝妈 | 2014-2-19 04: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国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下)

我想,这也是我的一个典型的积极正面的去思考我身边一切事物的例子。其他例子不再枚举,原理一样。
4 g" a; b. \  Q/ s& V* X5 r现在说回成功法则的第二点:给你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它。
$ [! e$ h- T$ k8 ~- Q' u. b* \我刚去这家医院的时候,一上任开始就主动自觉的给老板每周发一份“Weekly Report”,总共很简短的两段,一段是Jobs done in the past week,另一段是Jobs to be done next week。而且,我还告诉我老板,你若没时间不一定要每周都看,但是我会每周都写,不仅让您可以监督和指导我的工作,也当作我自己给自己设一个 weekly target to meet。3 t! i! U+ ^; @% t$ S! v! ]/ ^4 M
老板在部门大会上自然是大加赞赏。其实,我说的那几点都是真心话。我刚去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刚开始肯定什么都不熟悉,老板想要我干什么、希望我干什么、对我干活的效率和质量的期望值多高、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我只不过是把自己喜欢订目标、并坚持执行目标的习惯通过一种“广告”的方式宣布出来而已,方便老板了解我,方便老板纠正我工作的方向性问题。也因为我把自己的下周目标公布了,我不能食言,这是我最好的工作动力和压力的来源。8 k3 J5 T, w) N
如果你养成了制定目标的习惯,下回去一个新公司如法炮制,保证你老板喜欢,也能保证你刚去一家公司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因为万一有什么方向性的问题,老板一定会及时纠正你的。我一直觉得,方向性问题是去一家新公司最重要的问题,你得尽快适应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7 ^& C6 e2 d. }1 y" i
此外,从事医疗这一行的,有很多的license考试,就是类似于医生的行医执照之类的考试。大多数医院也把你通过了什么执照考试与你的收入挂钩。我这过去两年多参加了四场考试,美国的、加拿大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费了不少钱,也用掉了我不少的假期。让我意外的是,新的这家医院竟然把我IAEA的这家考试结果看的很重要,而我原以为这是最不重要的。
( e6 O5 p1 r2 p) T" Z当然,你如果跟大多数在医疗界的人一样,只是把“通过”考试作为目标,那你也就只能等着跟大多数人一样的慢慢升职、慢慢加薪吧。我从来没有把“通过”作为目标,因为我基本可以肯定我每次都能通过,不管是80%的通过率、还是60%的通过率。
# Y3 t6 P! B& U我从来都是把考试作为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考试可以逼你非常高效率的学习,考完了你就不太想学了,要么积极性不高、要么效率不高。所以,我每次考试都尽量充分地把所要考的内容学通学透,自然也都是高分通过。也就是说,我也在利用考试的机会、来制定我的“跳一跳才够得着” 的目标。
5 S; Y: |# g% j. K! y你也许会想,分数再高也没人知道,那可不是,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你是怎么都掩饰不了的。也许你去一家二流的医院应聘、高分确实作用不太大,很多二流医院看你有license,人不傻,有推荐人推荐就差不多了,甚至有可能专业问题都不问。 但是我这次去的这家national leading hospital,我必须去当着所有职员的面做一场45分钟的presentation (combining clinical and academic content),然后接受一大堆博士的提问,你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想混过去是不可能的。 这个之后就是接受由三个内行专家组成的interview panel面试,又是一个小时,20分钟personality的,40分钟专业的。我专业的问题几乎50%的都不会回答、或者回答错误。让我很受刺激,也就是说,我平时的高分还远远不够,好在他们也知道我只有不到三年的经验、情有可原,而且我presentation和personality两部分做的都不错,才可能最终得倒这个机会的。
% P4 J/ ]% M$ N4 b& a* t最后,扯回第三点:重复第二步。在重复了至少3~5次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
" j: R# F+ `  K  U" j是的,成功就是一种习惯。我深信。你有过N次成功的“突破自己”的经验之后,那第N+1次,或者N+M次,都只是你的习惯而已。- ^  Z% K0 P! U' w) E, N0 d# b6 `
我想读者最难以接受的、也最想不通的,可能就是“每周工作60个小时”。是的,辛苦读书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之后,按时下班,回家享受天伦之乐,那是你的选择和你的自由,也是很多人想要过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国家,你更没有必要去在乎谁成功了,谁贫困了,谁吸毒了,谁还在奋斗。
- ]! P- @, v# S5 X4 H/ ^: J这里的关键是,在中国,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一个“从众”的文化里长大的,跟西方的“多元化”的文化几乎相反。 中国文化就像物理学里面的熵,熵值越大证明这个世界越混乱,多元化是不好的。而北美文化就像生物学里的物种,物种越多这个世界就越稳定、越和谐,所以多元文化是被鼓励的。 而从“从众”的中国文化来到“多元化”的加拿大,很多中国人就迷失了自己。
$ f4 A8 I# i" ~2 i& }; X我的意思是说,我并没有任何鼓吹你去成功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两点:
- m5 \' P! ~+ z) o—如果你想选择成功,好样的!我很愿意帮你一把,分享我几年来的历程和经验,大家切磋共勉。% I! J8 \! n6 q8 ~8 ?
—如果你选择满足,恭喜你。那你就没有必要去为别人的成功而心动,用心去体会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吧,你甚至都没有必要再回来看我的帖子。
9 \2 R" R& y& t  j; I说真的,我太太都几乎不看我的帖子。因为她就是选择满足,而且从不后悔,所以她不觉得我的帖子有趣。 但是,她很尊敬我的选择,她也为我改变了很多;我也很尊敬她,因为她活得快乐。她把她享受生活的快乐带给我:热门的电影、电视、音乐、资讯、旅游、历史、人文等等;我把我享受成功的快乐带给她,她喜欢听我每一个成功小故事里人际互动的细节,病人的感受,和我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的见闻、例如布鲁塞尔、苏黎士、拉斯维加斯、纽约。/ t; Y! r9 `* i5 T& p" m
最后,我还想说,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你不管想做任何样的人,只要不伤害别人,都没有必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期待别人的喝彩。 你就是你,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坚定的走下去。 拿我作比方,我年轻的时候玩过很多,例如每天看香港明珠台六个小时、持续了半年,直到我看到片头就可以预测结局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看电视了。例如我曾经连续10天吃开水泡方便面,每天玩儿推箱子的游戏大约16个小时,一直到把一百多关全部打通关。例如我女儿2~4岁的时候,我觉得小孩子太有趣了,那个时候我几乎从来不加班,一下班就往家跑,谁也拉不住我。又例如我还跟我哥哥一起在中山大学里开过公司,一年之后公司搞起来了,我就甩手跑了。后来做了5年的销售,更是走遍广州的大街小巷,也包括众多的娱乐场所,靠着自己的收入旅游过北京、济南、青岛、曲阜、西安、临潼、洛阳、上海、苏州、海口、武汉、韶关、肇庆等等等等。
, {* X: o5 q3 y6 ~9 q但是,在32岁的时候,我终于无怨无悔的选择了成功,并把它作为我下半辈子的主题,因为成功的快乐让我最满足。它让我妈自豪、让我哥欣赏、让我太太骄傲;它让我自己衣食无忧、在工作中有治病救人的成就感、被同事尊敬的满足感;它让我女儿去Disney、上最好的私校;它让我岳父岳母不再担心老了生什么大病付不起医疗费;它让我可以有能力借钱给我的表姐创业、表弟上大学、舅舅去医院做手术;我还可以有能力每年捐钱给McGill大学帮助那些我想帮助的穷学生,我给他们保证每年都捐。一句话,成功的感觉真好,比起我的付出,它太值得了!7 [& M9 c+ u2 {0 q
有时候有同事笑我“工作狂”,我会面带自信而自豪的笑容回复说“yes, I am a workaholic”。偶尔也有同事说我为钱工作,我也会优雅、缓慢、带着满足的笑容说“I love money, and I love my work”。这就是加拿大,这就是多元化,扯下你的遮羞布,做个真实的你自己吧!如果想成功,挺直了腰杆大胆的去追求,大声的去宣告。成功是件很光荣的事儿,如果想,就去做!9 T* h9 ]- J' P( `0 p7 a& I
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8

金钱

0

收听

1

听众
性别

版主

金钱
46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