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闵行区公务员招录,要求海外硕士学位的学制最少为 2 年?

[复制链接]
亡心疯i | 2021-12-21 0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说哪里,某些地方。
- E' k" G7 F0 z& a5 \" W& v家里孩子考研没考上,感慨国内读研太难,遂花钱去澳洲or英国水个名不见经传学校的硕士。
9 w' P6 X& N- T% \' W回来就能参加事业编全日制硕士引进。2 O9 k6 ~2 I$ B+ {# E( X8 Y( B( _
很多地方,我不说具体哪里,硕士引进并不正规,不是由随机抽选的专家库组成面试官,而是由单位领导担任面试官。面试者资料也不匿名,所有信息都是可以互相传阅的。  |# j$ @$ }0 f1 B
这就极大增加了可操作性。
. p: C) D. e  e( x私以为,编内工作理当由第三方组织面试,全程匿名化考察。如果单位需要对某方面的专业进行测试,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加大专业层面的测试分数。: m# X2 [* U+ r1 C% c3 P# r
唯有这样,可操作性与不公平性才能被遏制。
' d: ~! a2 K0 M- w9 M关于水硕的问题,其实也没关系,一起参加考试,全程匿名,能者居之即可。6 e3 ~% L) V, Q
但是在专业目录方面,不应该对国外大学给予特权。有些地方,我不说哪里,“国外大学可凭课程去应聘专业类似的岗位,而国内大学专业明明很接近,却因为不在专业目录里而被拒绝”,这种行为非常糟糕。
  I/ y; v( m8 G1 P( I不过咱讲道理,全日制硕士读个两年真的不过分。国内的全日制专硕,尤其是工科类的,已经普遍往三年去靠了。
123460318 | 2021-12-21 18: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嘛 其实很多人一看学制两年就以为是奔着封杀英国去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 u7 s5 Z5 Y& h: V: C
由于本人申请过澳洲和英国 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去美国 所以对这三个国家的学制都有了解。% m7 d. w9 v( g3 l
首先 让大家失望了 美国也是有学制1.5年的硕士,我一个朋友在美国读EE就是1.5年。
1 |/ ^3 m' X3 Z6 M* {以EE行业为例,因为我只关注国内南网的招聘,而且我的信息基本上停留在疫情爆发前了,说的不对还请评论指正。在我印象里,南网普遍要求qs300,然后总部电科院要求高,要前150+两年学制,但是也不是明着说硕士必须两年,而是本加硕学制不少于6年。换言之,你在英国读三年英本加国内三年学硕也符合这个标准,但是我没见过这么做的狠人。
/ v! j7 ~5 `( U1 |% Q/ t$ l3 G7 B其次再说说澳洲吧,当时澳洲八大基本上我都研究过,就EE专业而言,有的是发MEng学位,有的发MSc学位。学制基本也是1.5到2年,有的学校能拿一个澳洲工程师协会的认证,但是想拿认证基本都是MEng学位。记得好像是新南如果读EE的MEng要是做不出一个项目就转MSc(毕竟是两年前看的了,如果没说对欢迎指正)。但是msc的学制是不变的,还是两年。所以本质上来说,上海的政策是在封杀授课型硕士吗?我很怀疑。% K4 w- j" u9 z$ h
最后,说回英国,可能所有人以为英国的硕士都是MSc或者都是一年制的,其实这两个观念都是错的。就我了解的电气专业而言,英国的利物浦大学有两年制msc电气工程硕士,一年授课,一年产教结合,学制两年。诺丁汉大学有msc两年制,一年授课一年研究,这类学位一般叫MSc with research。此外我印象里好像布里斯托也有msc with research 的电气方面的专业(布大偏通讯 当时没有太了解 欢迎指正)。另外,曼彻斯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也有类似的MSc with research。最后还有英国斯克莱德大学(电气强校 综排差)也有类似的with research专业。所以本质上来说,如果真想在英国搞一个两年制的理学硕士学位,并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换言之,上海的这个规定就算真的存在,本质上也不是为了封杀英国。0 K! L+ u2 h! b) U4 K- o, g

3 R0 V% T/ ?# w- G8 `再说一说英国的硕士学制吧,首先英国的硕士有四种。我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如果说的不对还请指正。四种硕士分别是MPhil(哲学硕士),MRes(研究性硕士),MSc(理学硕士),MEng/Mpsychology/Mxxxxx等挂专业名的硕士。
0 o* w, j. d/ d& Z6 g首先先说一下挂专业名这种硕士吧,这类硕士等同于国内本硕连读,一般是在英国读本科,到了第三年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再➕1年,所以在我硕士阶段的很多英国籍的老师都是这个出身。但是貌似不是所有学校都有?有的学校要拿MEng一般都是和澳洲还有新加坡联培。所以四年拿到本加硕够水吧!但是读这个的狠人们一大半会在三四年后拿到Phd或者DEng头衔,所以能说他们水吗?
7 U+ z5 X) E" Y7 G, h5 a其次就是理学硕士,这类硕士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就读的首选。申请制,提供成绩单毕业证和学位证推荐信还有ps和cv即可。学制上面已经说了,大部分是一年制。但是读这个学制水吗?我的一位老师是剑桥本科加一年剑桥MSc再加四年剑桥博士,最骚的是他是个西班牙人,这算狠人了吧……但是这狠人也读了MSc。当然,我不是拿剑桥这种极端案例来给所有的MSc贴金,只是想说明即使是顶级院校的狠人也有读MSc的存在。
6 S1 ^8 N# [7 n& U, w/ S7 f8 f. y第三就是MRes,这类硕士可以看做博士预科,按分类也可以归类到授课型(至少在我研究过的英国院校基本上都是分类在postgraduate taught旗下),学制一年。属于是给跨专业读博的同志们过渡的选择,但是还是要求你本科至少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经验,或者是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这类硕士和授课硕士很多地方高度一致,但是最后的论文考核要求更高。
  H0 I0 R- Z2 c" V% h4 X1 N: W6 {. ?$ A. c' _5 y7 E
第四就是Mphil,这个东西稍微有那么点鸡肋,首先它学制1-3年,其次学费就比msc便宜一些,那么有谁愿意花三倍于msc的钱读它呢?事实上还真有,因为这个是读博的曲线救国的方法,即以mphil入学,通过一年的学习研究后转为PhD。在我有限的人生阅历中,尚未见过拿到mphil头衔的狠人。
- x' }; Y  _- b+ Z所以,综上所述,两年学制真的是针对英国或者是一年制水硕吗?我对此深表怀疑,在我看来,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领导而言,最重要的肯定是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发展带动最快的肯定是资本的投入。那么,是那些攒点钱花个十几万搞个白俄或者马来西亚的一年制硕士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帮助呢?家里咬咬牙砸三十万供出来的一年制英硕能够在落户上海之后带来的经济效应大呢?还是某些不差钱能够砸个七八十万乃至百万啃下澳洲英国两年制硕士的狠人强呢?亦或是那些拿着奖学金啃下美国或者欧陆博士的大佬能够带来的科研支持呢?再不济,那些能够自费啃下英澳加的博士们,就算回国到了上海也比一年制的硕士在科研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支持大吧。
! w/ F, n. p0 D( j! j3 O1 D& a所以,对于地方而言,就算真搞了硕士阶段学历学制的门槛,本质上也是对你的经济能力的限制。其次,对于一直抱怨待遇不公的本土硕士而言,说句比较实在的话,上海这样的地方几十年内都不需要担心吸引不到人才,因此对于上海政府而言,他们更加需要高学历加高经济水平的人才。因此,对于留学生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我想不仅仅是上海,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侧重于这方面。所以,对于学历,学制方面的相互鄙视还是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如果有朝一日,教育部留服中心不再予以海外硕士学位认证了,那个时候再抨击这些问题也未尝不可
恋恋日韩代 | 2021-12-22 02: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制硕士具体啥情况,含金量有多高,难道大家伙自己心里不清楚么?就连2022年国考中都有部分职位开始限制了专业硕士学位报考了,专门注明了专业代码,这是啥意思,我想真的不用多说了。只能说:体制内如今也是更加重视学历的含金量了,花几十万去国外待一年镀个硕士学历回来又或者花大几万读个专硕,就想着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同等去竞争,谁更亏谁心里清楚,公道自在人心啊,别人为了考研那是悬梁刺股的劲都拿的出来,而有钱人花点钱就混个学历照常不误,只能说:
8 Z4 p: y6 u) F6 Q5 O
前几年公务员考试中对此并没啥太多的限制,而如今,国家也开始出手了,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今后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显著特征,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看中你的学历的同时更看重你的能力。
先分享一下我身边的一些情况吧~其实我也觉得也挺不公平' z# L& G" R# T5 j! u
我硕士毕业那会,身边也有一些伙伴就是去英国读了一年硕士毕业的,我26岁才硕士毕业,结果那些伙伴才24岁~25岁,然后在北京市落户政策上偏向于留学生,哪怕你是在国外读了一年的硕士,也比国内三年全日制的硕士毕业生在落户政策上更为吃香。而更为意想不到的是,北京市毕业的学生应届生身份只给保留半年,不像其他省份毕业两年内为落实就业的保留应届生身份为两年,然而在北京,留学生就可以享受两年内未落实就业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最终实现落户。身边几个伙伴就是靠这个政策最终落户的。那会的风向标,的确是:
3 I) e; Z* |8 W8 p0 T5 s
    . C4 r: Y+ c6 C& k5 u- M  b; H2 r+ J
  • 留学生更为吃香啊~~~好政策统统给他们呢,还没有特别去区分说你是国外名牌和非名牌毕业的。: S4 o  x6 A% ~  p
那个时候的我,不只是我,是我身边很多跟我一样的伙伴都觉得很不公平,
' R1 }5 w  _( K
我们考研辛辛苦苦的考,还要读上个三年才能拿到硕士学位,最后在就业上、落户政策上还抵不过一个国外读了一年硕士回来的学生~毕竟,留学花费有多大,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
上海闵行区2022年度定向选调生和储备人才招录公告中明确了区内定向选调的国内高校和国境外高校,其中定向选调生为15人,数量上其实很少了储备人才也不过30人,所以必然是优中选优的节奏,在国境外高校中提及:6 h# ?$ Y% G* B' {. b7 Z
其中,报名储备人才的考生,如最高学历是从国外大学毕业,毕业院校须在QS、U.S.NEWS、ARWU、THE世界大学排名最新榜单中位列前200名。其本科学历必须是国内双一流高校,国外硕士研究生学制需两年及以上。
明确了,如果你国境外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要求你本科学历得是国内双一流高校,且国外的硕士还得是两年制以上的。0 _! M" c$ d) V0 a0 ^3 Z" v9 }2 T
闵行区的储备人才采取的还是企业用工方式,都不是编制内,结果在人才招录门槛上就下了“狠招”,坦白说,对于国内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言真的是利好消息,减少了一大批竞争者,当然,也更表明了,学历的含金量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 g# U  Q* R+ v: [2 `( D其实也不只是上海,2022年的定选公告中,已经有多个省份对于开始对本科学历、国外留学经历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不排除将来会有更多的省份效仿,具体来看,一起公考梳理了以下几个省份,比如:
& u: t5 b6 Q! p/ i) {
$ H' L6 G1 d3 i

    . E2 Y1 ]! N" M9 r
  • 2022年广西定向选调生公告中:要求硕博研究生须取得“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0 t: l  I& b* a* j6 i( `( ]
  • 2022年四川定向选调中:海外院校数量骤减,卡内基梅隆、香港科技大学等名校均无报考资格,而即便是国(境)外高校,还需要满足学历、专业上的一些要求,如下图所示:
    / B: i. e9 o$ Z( ~5 ]

5 y4 X: m/ x2 b& _4 N 如何看待上海闵行区公务员招录,要求海外硕士学位的学制最少为 2 年?-1.jpg
2 ], H" {" i, c% K5 o
      t4 Y# f2 H! r( {
  • 2022年的宁夏定向选调中:要求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本科期间就读院校须为第二批次录取及以上(不含成人、自考专升本)
      Z8 i8 X0 o" S6 ^
随着如今定向选调的红利出现递减,但是报考的门槛却在逐年提升,卡的条件越来越多,比如今年2022年的江苏就定选中都没有覆盖全部的985,反而很多省内高校在列,但是具体资格条件上要求是相当的严格~~~! M' U5 P( l  H8 f% A% K: m
坦白说,所以上海闵行区此番操作其实也没啥,只不过是变相提高了“报考门槛”而已,不是随随便便的国外留学回来你就能报考了。如果伙伴们今后想要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要不然就在国内读个名校,比较稳妥的top10,又或者读国外名校的时候选一些含金量相对高的大学来读吧,毕竟如今的留学生数量也是非常的多,也不是“稀缺人才了”,真正稀缺的都是“优秀人才”,不然搞定选、搞储备,是为了啥?还不是想多抢点优秀人才建设城市经济发展么~~~
深爱苏菲辽 | 2021-12-22 05: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和学制短水不水关系不大,只是现在萝卜多了坑位不够用了。过去确实存在本科出身一般,靠着一年制硕士的海外排名上岸成功的例子。但在考公持续爆火的近几年,热门岗位卡本科出身早就是常规操作了。哪怕初筛都得用最小孔径的筛子,否则挑不过来。
" K( s# t' D& b, i5 E$ _; o# a& r/ f/ c1 ?

( i# X$ o9 D  O4 Y& |; d. ^, q$ c) [像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公务员的招聘要求,本科出身已经缩小到国内的30所高校,早就不是简单的985、211,或者双一流那样的粗筛标准了。难不成那30所高校之外的院校学制不够长吗?真的笑cry。
- T* ^/ D8 b6 P) h4 l0 G' X) x$ w# ^
4 l. V8 s7 E! J6 W
如果你去看这种岗位前两年的招聘要求,今年要求海硕两年学制起步其实还是放宽了。但这只是对储备人才放宽了,能直接报名选调生的还是本科卡死那30所高校。而不论是选调生还是储备人才都要求国内的双一流本科学历,在国内读本科将会是未来公务员报考的必须条件。怎么说呢,考公热真是名不虚传。互联网大厂需要高薪才能抢人,公务员招聘只需要松一松学历和学制要求就能招来一帮储备人才。( K6 ~$ X8 v( S

! Z$ L) u, @% ]1 `* S6 Z0 d- M5 S$ C: `/ f* y
可以预见的趋势:, V7 m+ {5 \$ V+ P

    : N( [/ s$ a* Y; v( Z; T0 g. v
  • 国内人才过剩的前提下,不看学历公平就业是不存在的。要真不计较那就连挑都挑不完。要报考好的公务员岗位,本科学历就得足够卷。绝对通吃的学历搭配是本科C9+QS前50两年以上硕士。这种应届生不仅资质优异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可观,但真有这功夫又何必拘泥在一个选调生的岗位?这么看真有可能是为特定萝卜准备好的坑位……8 J3 h( E6 x  [, G7 Q; {, Z5 s
  • 如果把上海当作风向标的话,国内还在读国际初高中的家庭可能会重新考虑教育路径。海本+海硕走的道路就不是为了考国内公务员岗位的,而陆本+海硕的政策空间正在缩减。换而言之,在留学背景早已无法代表人才价值的今天,热门单位想要筛选的是本身就已经很卓越的人,而不是通过努力和捷径来跃升的普通人。今天的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国内高考和考研竞争压力的泄洪渠道。0 U" L% T/ o, X/ J
  • 别多想了,这种岗位和99%以上的应届生无缘。如果一个岗位的初筛条件就已经足够苛刻,要么它是为了某一类人量身打造的,要么就是这种岗位天然属于竞争空前激烈的,设置这些条件有利于降低筛选成本。从脑力、精力、财力的付出来看,这类岗位的性价比未必就符合预期。该去民营和外资就业的就别来趟这趟浑水了。* U9 U+ [' l+ ?7 {3 N' ^5 v/ F
  • 该读一年制硕士的还是得去读,留学生的就业选项又不是只有公务员。回来考公一年制的硕士是没啥希望,但你不可否认这是资质一般的人性价比最高的途径。需要通过留学来实现公务员梦想的只适合一小撮人:本科双一流但不在更卷的高校名单上(比如这次圈定的30所),同时国内没把握保研/考研到更好的学校的人。7 }% ]* f% }8 D) M5 B- e
结合去年写的一个回答一起食用吧:3 J1 P3 e' p' k" n* v; e5 p
为什么我的好多同学出国后都进入了世界顶尖大学?<hr/>这个问题才在热榜上没待多久就出来一帮蜜汁自媒体胡乱意会:
+ |. P+ l( V+ X/ W1 R" Z9 {
" U! p; T. E, ]2 \8 S* f' u+ ~: H* a$ j# v, \! T
真的逗,一个区政府的招聘要求就能给海外大学分三六九等了。合着闵行区是宇宙中心?教育部都没这么说过,只有认证和不认证的区别。要真论起来,连那几个榜单卡多少名都是招聘单位自己定的。这个标题套到国内的院校也毫无问题:上海一区政府明确不招双非本科生!国内大学也分三六九等!!1 I$ G- O- n, q, e- J! p

" P' o, k( G4 ]1 ^3 o% w1 D: {( m# e2 P
留学圈的卷是第一天?这和上海一区政府认不认有半毛钱关系?国内的教育部自己都说了要推动专硕发展,这个两年学制也不是教育部定的认可标准,真的醉了。一帮人在那儿扯什么官方下场真的不知所谓。要这么说茅台厂和卷烟厂车间里招研究生是因为职高技校的学制太短了?
, B. {" W* W  Z8 C* B水和卷是两码事。在这件事上水是借口,卷是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