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本科普通双非,研究生英国G5,后在国内top2读二硕,所以感觉在这个话题上,我很有资格说一说我的体会。! s i! X: C8 [+ p, Z P& G
" ~7 q8 t4 r( h- ~$ H1 J" O: ^: \( ~
首先,如果你真的真的真的真的介意双非,又有深深的名校情结,职业目标又是定在名企上,那么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是的。
4 E% i8 G! j% ?7 g& Y: d. f一个好的硕士可以帮助你很多,985或者世界前50给你的加持,当然可以弥补你高考失利的遗憾。比起找工作时迈上一步的台阶,更重要的是,可以填平你心理上的不安全感。3 O& y9 R1 O) v, o2 j" S
只有真正到了985或者TOP50的平台,你才有资格说“其实不过如此,双非并不一定比985211的学生差”,不然只会被人说是酸柠檬,心里的不安全感加了个更字。
* d, @, P: }# i' \, A$ q. S8 P
! p+ {! _; e i和我一样,大部分本科双非的同学都感受过鄙视链的残酷吧?: ~0 G0 ]9 o5 c8 p X
有时是参加某个全国性比赛,来自“名校”的同学自动收获了大家殷羡的目光,而自己自我介绍时却总有点怯懦;
) p0 @, q3 ^" N7 r% S有时是某个实习的简历筛选中,自己的简历第一关就被踢出去;% e s: r& i* b
有时是面试官直截了当地问,“我们有多少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来抢位置,请问你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胜过他们?”. w/ O4 q2 ]* M; p: n* e
4 a& S5 q) I6 x8 Y
985211名校的title最明显的作用是什么?求职时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
# }+ _* D/ {9 `2 r& V U985211的学生,不必为了双非这两个字,再去跟企业解释、争取、证明自己。
: C1 E) l' m/ A而当你跨过这个“我不如985211”的心理门槛后,就可以往下面走了。% V* c! {( v, i% }6 L* a: N( C: \
3 `: x7 G, }. Q* \3 c除了心理效应,校友效应也是名校带来的隐形助推力之一。学长学姐毕业后去了哪里,同班同学在准备什么,自习室里谁和你一起模case,别人对你的期待,这些还是潜移默化的成为激励你的因素之一。+ M" A. L: g! Z8 ^
有时候,所有人都相信你能成功,你就很有可能可以成功。1 t5 w, W+ m W
& _( ]1 `+ x0 y* E0 \+ K" g
我自己毕业是在金融经济咨询行业工作的。
" U: M; K1 p3 Z O4 w这个行业非!常!看!牌!子!7 u! C/ |, M0 a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想要去500强企业、或一线的基金VC/PE、咨询等,名校这块牌子基本是刚需。$ X' y" S" N3 A' e* \+ c
首先这个行业的入门竞争就很激烈,而且国内又一直有一种“金融咨询行业特别香”的光环效应,不仅是专业学金融经济的,各种学计算机、小语种的也都斜杠加入这个行业。% u+ d" o/ m& t8 t0 M
简历纷飞,HR先按学校背景筛选一轮也是合情合理的操作,所以极大可能,第一关走的就是「双非」的学生。- `: k" h4 o: k9 u" |
也许筛出去的这批学生中,有一些特别优秀、有能力的。但是,那些名校里拔尖一样也能满足HR的招聘指标。
& o9 r7 o, M8 a1 \( ~' v3 j) Z& A+ Z2 h
更何况这个行业里很多工作还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大部分应届生的水平大致相似,无论在学校里学了多少,入行之后很多东西还是需要重新学习的。
0 b8 h m: z N- g+ _6 J1 \. @所以,比起知识储备,HR乃至企业更看中的是学生的可塑性,即性格、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 O" S+ n) y/ M, i% d3 U! W虽然很多双非的尖子生也拥有这些品质,但HR会想啊:& S1 R0 w3 B; w, u
「顶尖学校的学生,他们既然可以通过重重选拔考试冲到前面,这些品质说不定要更强呢?」。7 }/ u: k3 d" I5 c" L
所以在这种认知下,双非学生不由分说的被筛选掉了。然后一部分不服气的双非优秀生呢,就一鼓作气去考研/出国了。+ l8 W+ _( V( O+ R
; N8 d* F, ~% s
我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 C: }, _* k4 ~! p
我本科就读于一个双非学校,主修金融。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案例中,榜样学长学姐是去四大做审计,然后再在进入四大后的两年内尽快考出CPA以备跳槽或升职。很多学长学姐有的已经从四大离职选择去别的行业了。' K5 O7 G9 \2 D, K2 e
但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准备出国读硕士。因为大家都认清了四大在行业中基础且压力大的事实,很多人也意识到硕士深造可能是三步并作一步迈上台阶的捷径。
+ T2 l/ x3 N% U. @很多从四大离职后出国深造回国后,进入了华为财经,或者埃森哲类咨询公司工作,薪资有一步提升,上升通道也明朗一些。
, ~( e4 n5 T, ~" B2 X3 H% z5 |- l9 T! J9 F. x* X# W6 k
「学历学位至上」的理论并不是覆盖所有案例,双非直接毕业就业中,也有很多人非常厉害,但就需要你有很好的眼光和运气。
4 ~+ T! v w5 ]$ k我的一个同级同学,在17年毕业后加入了当时还其貌不扬的字节跳动,当时做运营和广告策划。在随后的一年内,字节跳动一跃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独角兽,后来也成为五道口学子争先加入的阵营,在今天,字节跳动成为了海归学子都要竞争才能拿到实习的公司。当然这也归功于字节跳动比较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不以学历论英雄的特征。
- [* ]. q. f% F: W1 C+ Y5 x$ j. g但不得不说,选择一个潜力股,在它发迹前加入,还是很需要眼光和运气的。
" G' k+ f I: \2 X% W% w8 G ]6 I& x! m. \% [* Z
而不同于我们这种文商科专业,对于理工科、尤其是计算机来说,似乎读研读博都算不得选项,而是标配。
$ P3 }& m# B+ ~6 B' h毕竟这是一个可以定量标准衡量的学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程序跑得通和跑不通是立竿见影、可量可测的事情。很多在本科阶段发现自己并不太适合这个专业的同学,早早就选择放弃这条路的深造,转而去金融、公务员或其他出路。5 ^; P; q& c: h ~; z
而决心在这条路上深造的,特别优秀的也拿全奖去美国、德国读博士,或是去国内顶尖的学校深造。对于大部分理工科来说,要么早早换路子,要么就一直钻研到底。; f2 W/ H# d/ H) [0 s% T2 w) E
无论是国内985,还是海外top 100,好的学校里师资都要更强一些,培养出拔尖人才的几率也更高。所以很多500强企业也直接从国内外的顶尖学校里选拔学生。所以如果是双非学校的学生,能去更高平台的学校读硕士,那是绝对有很大很大的益处的。: f0 O, {+ I+ m+ [( p
: Q @! n4 [% a# |鄙视链和阶级一样,也许是人类最难以克服的群体特征之一。6 c. N4 `+ |3 E5 b+ L
它时常撩拨着每个人内心隐藏着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却又不可否认的激励着大家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精致”,更积极的参加生产劳动。
N y/ w# m% W6 b我经历过双非被歧视,也痛恨很多鄙视链,但也无奈这些链条不可能被立刻拉平,也的确自己在经历“逆袭”的路上收获了很多,也精进了自己很多技能。; d0 N& {" B" Q- U' \ w
平台并不能定义你是谁,但向上走、向上看、向上享受是每个奋斗者通用的信条。
2 H; @' C) \; b( }5 l& a8 Y作者:Sue,棕榈大道专业导师。" z0 C' E0 s' X! j0 @# J
双非逆袭名校,可咨询微信 ZLdan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