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实验室的组会是怎么开的?

[复制链接]
123461112 | 2021-10-25 0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这位看起来还在摸索阶段,其实除组会外还是有很多其他事情对科研有重要作用的。这个问题我稍微答复杂一点,介绍下我在过的学院常规学术活动。
8 a6 E% E. H0 C( z, B<hr/>我拿博士学位时候在的组,老板半退休状态,学生三两个,没组会没实验啥也没有。( F$ c0 k5 H- Q* x
师姐毕业找工作就几乎不联络。师妹也是两眼一抹黑。2 q) T2 m- w/ f/ k" v
更过分的是老板办公室和我实验室根本在两个地点,他完全不关心我进展如何。唯一的交流就是当我搞出点啥然后发消息给他:"老师您什么时候有空,我可以来讨论下吗?"4 t& }  }3 x* t
……没有交流没有督促的放养式科研,绝对是最恶劣的情况了。我竟然还是拿到了博士学位,说起来都是泪。+ K. e# r+ X# ~
<hr/>我博后老板是超级活跃的大牛,科研和管理都超级厉害,每年休假2.5天,大年初一回办公室干活。我们组鼎盛时期有三十多接近四十人,包括硕士博士生,博后和研究员,以及专职助理三人,超级庞大了。
" n  H  ?8 N( f  T系里学术活动很多,每周几乎都是两次国外专家来作报告,老板要求即使不是自己专业方向的必须也去听。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不同领域的进展和研究方法、作报告的技巧、英语交流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团队凝聚力……能学的太多了!
* z3 N+ T2 W8 T; i' p# O组会经常改,总之很push。比如有段时间在一个月内两次组会。一次是读书报告,全组每个人都要做15分钟以上英文报告,讲文献,总耗时大约8小时左右,一整天。另一次是工作报告,每人半小时左右连讨论,本科生可以用读书报告代替,也会加入一些技术分享之类的讲座。。这个通常耗时两天,马拉松式的折磨。。。我个人觉得这种凶残的组会方式对大家提高非常大,认真点的话且有好的方向绝对光速发文章。
( M( u- }& w6 d8 x5 @  s; S) B# g另外大组内分小组方向,私下的讨论和小会也不少。除了更有针对性讨论科学问题之外,这部分非常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T; j9 s0 e3 d/ `
总之做科研就是熬,有个高压环境好好淬炼,出来的都是真高手。
) y: |# E2 V% ?4 t5 n2 N& n<hr/>我在美帝访问的系,本专业在全美排名前三。导师是智商情商双高,且受教育非常传统家庭条件非常好的美国人(爱尔兰移民)。这个组小,加我这种访学,还有博士后3人博士2-3人。* ?0 g0 Q; u5 f- b3 Q
导师的沟通方式是,每周安排一小时单独沟通。这个好处是可以针对性讨论自己的问题,我个人来说也不用担心害羞不敢提出疑问。当然,美国老板竟然也是个害羞的人,嘻嘻,超级礼貌。# y) K* @! }6 Z* y
组会是三个方向相近的老板合起来开。每次一个学生做报告,一般都是一边讲就一边讨论了,极自由风格,和国内气氛非常不一样。时间大约一小时左右,都在中午。作报告的学生会带一些点心之类的(厨艺好的烤几盒饼干,大家抢光)。0 S0 c$ ]# o( F* }% q4 ^5 W
系里每周会安排一次专家报告。他们很怪,在中午11点午餐时间做报告,提供茶歇。
' g0 X, W. Q, O$ Q' S/ M快期末时候每周开始安排一个博士答辩,类似讲座。讲完后清场教授们讨论。嗯嗯嗯,这种时候的茶歇都超级棒,很多是答辩学生的家人准备的。
: L0 c; p9 `" V0 h' k/ \% J7 u总之美帝整个氛围和国内不一样。我自己的看法是这种自由氛围更有助于做科研。
冰爱人生群 | 2021-10-25 10: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首发知乎,允许规范转载,但转载前务必联系作者,违者必究。& ?# G( p% D& V6 z# T
任何私信或评论前不点赞的,都会被认定为耍流氓:). r% p6 L* `4 R6 M
-------------------------------------------------------------------------------------------( L5 T& [' S7 W0 B& n6 p4 h
博主作为海德堡大学交叉学科计算中心在读博士,自己DIY申请到美国应用数学有奖硕士,后又DIY申请并跳槽到号称欧盟最难申请的玛丽居里项目博士,项目期间在IBM Cplex实习半年,并访问了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半年和巴黎综合理工三个月。
# n2 A- W3 ^/ }9 e1 r- z* s2 ]
" T' A+ {% }( Y7 P8 Z# j4 R由于在三大洲的学校参加过各种不同形式的group meeting,下面浅谈辄止一下。3 G5 x5 d* W0 I
8 u; L4 P* N# C3 v$ q& C
0,国内由于数模竞赛211直研了一年,老板有2个phd+3个硕士左右,由于只呆了一年,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课为主,然后那时已经决定要出国了,所以心思没有在这边的科研上,因此基本没有和导师的单独meeting;group meeting的话,每周一次大家被叫到老板办公室,那时候我们组主要的topic是game theory,所以老板找了几篇paper,我们每个人轮流讲paper。Again,由于没呆太久,不知道组里有没有汇报自己科研进展的seminar。9 h- B: ]1 i! t' E/ u5 ~% ~0 v* r
0 X& o2 {9 f8 \; d  Z" D
1,在美国50左右学校硕博的时候,每周和小老板AP单独meeting三次(有木有很频繁?美国课业和TA duty繁重,因此很多次meeting都是我和老板在一起当场推导证明)。由于master thesis做的是同系我们方向大牛Full Prof(简称大老板)提供的课题,小老板和大老板估计会时不时meeting(由于办公室就在隔壁),然后我们三个每周不定期meeting一次的频率。小老板的组不大,3个phd几个硕士,没有一起meeting的组会。所在的数学系有每周一次的硕士博士生主讲的seminar,主要是讲自己的课题或者看到的paper等等,由于数学系有5个方向,所以talk是比较introductive的(但是我报告的那次忘了这个宗旨,直接把master thesis答辩时候的slide去报告了,听了他们一脸黑线),还有free pizza和drinks吸引你去。然后系里各个组都有自己方向的比较专业的seminar,一般是请外面的人来报告,或者招聘季前来应聘教职的报告,或者是作为phd thesis的预演。补充,小老板很nice,基本随时有问题都可以敲门进去问,会很耐心很细致的给你解答。
& \7 y( w$ ^+ p! A  @+ l
" {7 A- v- J8 A8 T2,在德国海德堡读博的时候,大老板正教授,但是组不大(abnormal),基本1-2个博后,3个博士,几个master thesis学生的样子。和老板单独meeting的频率基本三周一次(由我定,但是需要提前一周预约,要约当周的meeting基本不可能,教授会质疑你为何突然要相见,直接敲门更是一脸蒙蔽状,可见德国人的死板)。最早我建议老板设一个fixed schdule,这样好督促我每周都有新东西,比如每周三meeting一次,老板质疑为何需要这么频繁,然后有需要了再meeting,不必fixed。我来之前没有group meeting,一年半后的圣诞例行的组里远足聚会上,我问老板为何没有组会这件事,组会balabla好。老板回答说,以前提倡过组会这个事情,但是没有人响应,也就不了了之了。弄得我一脸黑线,你可是总boss好么,你发号是令会有人不听?看出我有组织欲望之后,老板便说,如果你想搞,我会很支持的。于是乎,我们组的组会俩周一次,加上提问时间1小时,每人轮流present自己的课题进展或者自己觉得interesting的paper或者topic。不过每次组织大家填doodle schdule的时候,德国人一脸推托相,基本要求个好几次才把date定下,然后还经常有临时变卦的情况,老板也一副与我何干的样子,这也叫很支持我的工作?而且非学期时间被老板厄令不推荐举办seminar,理由是这段时间大家通常在休假:)没办法,欧洲就是这么懒散。这些因素都算上的话,每个人每年也就做俩次报告而已;不过最近我把我们组的seminar扩散到整个机构IWR(交叉学科计算中心),有时也会邀请做相关课题的其他组的人过来报告,也有邀请一些来我组访问的教授作报告。另外IWR有个fellow talk,通识性质,基本是介绍不同领域的人自己的领域比较general的东西,不定期,基本要三个月一次,报告一次可以修一个IWR的学分(加入IWR的研究生院HGS以后,每年会给你1500欧出差经费,但是要求你修一定的credits),听报告几次也可以有学分,另还有free pizza,但感觉比起美国还是要松散很多很多。另外IWR每年有个年会,大家都可以自己present或者做poster,在一个山庄住上一晚好吃好喝,还会请一些毕业的校友回来谈谈工作感受。补充,大老板基本只给大方向的指导,几乎没有细致讨论过,直接敲门进去问问题几乎不可能。6 Q  W) R$ q. _5 U) C: Q' Q+ I5 Z9 ]
由于IWR交叉的本质,规定要有个交叉学科的二老板,二老板是做图像处理的,在HCI(图像处理中心,industry on campus,这个在德国比较牛,5-6个full professor的大专业),二老板是个大牛,组非常庞大,2-3个博后,6个左右phd,还有我这样合作的phd不下5个,硕士就不算了。因此每次和他meeting基本靠在他下课后堵他,email经常发好几封都不回。这么算下来,基本每年和他meeting三次。二老板自己的组貌似没有group meeting,但是偶尔在某个学期会开一个literature review seminar,俩周一次,十几个phd每人找或者老板指定一篇最近的论文做报告,我报告过一次,参加的人还挺多,还会有HCI其他组的人来听。另外HCI每年有自己的年会,again在一个山庄好吃好喝俩晚上,每个人present自己的科研进展,postdoc一般不需要present,然后晚上喝酒打桌球social,增加成员之间的合作。我由于听了一个talk和一个phd合作中一个discrete tomography的医学图像处理项目。此外,我老板每年还会host一个HCI主办的图像处理的workshop,为期两天,规模不大,但是每次请的人都是大牛。
& F* Z% T, U# H/ ^" r
# R7 }/ I( d' M  w  [) v3,由于所在的玛丽居里项目(MINO)有11 Phd+3 Postdoc组成,因此也有所谓的group meeting。项目的三年,每年都会组织一个MINO的spring school,是个一周的workshop,请满满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做报告,主要是tutorial性质,第一年在奥地利Klangenfurt,第二年荷兰Tilburg,第三年法国巴黎;另外每年一月初在法国滑雪胜地Aussois有个组合优化的国际会议,我们MINO的人也悉数被邀请,项目总boss Lodi同志和11个大学的大部分教授都会参加,因此会有个教授+14的informal meeting,主要讨论行政上的事情;除此之外,项目第二年,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有个offical 的meeting,欧盟的相关官员和所有教授phd都有参加,主要向官员们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然后有一个环节是官员们请教授们出去,然后和phd们谈天说地,主要是说我们每个月有1500欧的开会经费,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万一老板说没钱给你开会,那一定是被老板贪污了云云。。最后,今年的10月,在总boss之前所在的意大利Bologna,有个项目closing meeting,预计到时所有教授和欧盟官员还有我们14个researcher都会参加,基本是汇报我们三年的科研成果,然后讨论下一轮玛丽居里MINO的工作开展。
% f+ O" g. o( M% N: ^; J; r% ^
. Q' @, b3 A$ Y0 G6 L% I. S4,因为MINO在博洛尼亚大学&IBM CPlex博士交流7个月的时候,博大优化组(有至少5个教授的大组,在欧洲已经算大组了)每个月有一个由phd组织的seminar,由phd主讲自己的research。但是貌似和德国一样,学期中间才会有。另外优化组还有一个比较专业的seminar,一般邀请国际大牛来present,一般2-3个月一次,暑期会多一点。我访问期间的supervisor,是一个博大本方向大牛教授(3-4个phd一个博后,一大堆欧盟项目在手,IBM Scientist),和一个CPlex的developer,我们基本每周meeting一次,通常是CPlex developer(我会告诉你他每周四天home office就一天过来和我们meeting么)从另一个城市开车过来,然后博大教授和他一起来IBM办公室,我们总共四个因为玛丽居里过来交流的博士博后,他们一一找我们meeting。通常中午会一起下小馆子吃pizza,然后咖啡馆或者楼里简易咖啡机咖啡break三四次,breakr的时候抓住机会各种问问题,意大利人喜欢边和咖啡边聊天,比起德国来形式自由不少。
; Y; [# A5 c) Q* \. v, e+ @3 T* R9 J5 G- [
5,因为MINO在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综合理工交流三个月的时候,整个计算机系LIX有一个由三个Phd自发组织的seminar,属于通识性质,就是向不同领域的人介绍自己领域的东西,不定期,基本一个月一次,我还在里面做了次报告。我所访问的俩个教授是LIX里面唯二的做优化的教授,每个人有3个phd一个博后的样子,有几个联合指导的,我所在的三个月里,貌似没有group meeting。我和他们俩,基本俩周一见的节奏。其中一个大牛(IBM Scientist)比较忙,几乎都在开会,他在的时候,就抓紧和他meeting,还有一次是在他家的咖啡馆和他meeting的,所在三个月就和他meeting了不上4次,但是,收获特别大。(综合理工在巴黎大郊区,因此教授每周基本只来学校俩天,或者有课才来,其余时间在巴黎城区之家楼下咖啡馆办公甚至meeting)。另外LIX是一座新楼,楼里面一派Google的即视感,沙发,咖啡机,白板无数,办公室都是透明的落地门窗,表示时刻有人“监视”你在干啥。研究者们喜欢出办公室,到楼里面随便一处沙发咖啡机旁,喝着咖啡,其中一人在白板上写公式,另外的坐沙发上边喝咖啡边讨论学术。这点也是我回了海德堡新楼Mathematkon后一直念念不忘的。最后补充,法国由于最好的俩所高师综合理工都是规模超级小的学校,没有排名特别高的,因此巴黎最近组建了类似浙大的超大的巴黎萨克雷大学,另外巴黎大区内各个学校研究机构和学者的联系非常紧密,经常一个教授或者研究者身兼数职,到处有办公室,因此- K) l: m6 v7 y& L6 b
% e3 B4 k5 M2 a; ^
由此总结,美国比较拼,欧洲各种懒散适合养老,德国死板,意大利法国自由。* P9 K9 b) l4 p( I; F6 J, L9 M+ c
另外,Phd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个Independent Researcher,老板给你提供一个平台,don't expect your boss too much,修行靠个人。) y8 _  a$ @" s. N* ~' Q
Done。
: K) V2 O2 _% @----------------------------------------------------------------------------------------------------------
; s  O/ L4 o8 g7 j4 p0 ~( [最后按照惯例,三个小广告,如题
1 }6 _( Y+ |( G- q8 b+ e# U欧洲,北美,全球留学深度私人定制咨询 - Ruobing Shen的文章 - 知乎专栏
* [5 P" W7 Z% _- G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 - Ruobing Shen 的回答
" p5 b8 c- h5 V1 eData Science/Analytics 出身,可以在咨询行业做些什么? - Ruobing Shen 的回答
& |. n9 x2 N2 A+ m, g关于欧洲各国留学的综述,参见3 Q$ C% y. d9 v0 w
欧洲的免费留学? - Ruobing Shen 的回答
cyfk2452616 | 2021-10-25 12: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Who has innovations this week? .... “ 7 X! L1 i: f' n
“ I have some thing.”
: I5 b& ^- ?; }" v! F+ |6 {& E“Are the things innovations or just measurements?”* W5 Q+ G4 \) ~; M2 `7 M
“....”9 G5 B6 a3 I6 O6 @; C# H) o

/ o2 k' J) s( g* Z7 V1 _说这个是因为,我们都不喜欢有人开会的时候没话找话拉拉扯扯,就该一副有事讲事没事退朝的会议精神,别浪费大家搞创新的时间。这是我们和大老板的会议,和项目组/小老板还有专门的项目会议,那里可以讲遇到的问题,需要得到哪些支持去解决问题等等,如果有太大的问题那需要和大老板单独约项目会议。其他时候就是上面这样的对话。
翡翠王座 | 2021-10-25 19: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Nju天天邀~
) a( I5 l& d% G9 L0 R/ ]1 v5 U本周刚开完组会做完报告,前来答题。
8 d: F/ i3 s5 w0 c# c9 {- `$ I' A& h
坐标The Kavli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导师Eric Kandel。
: z) D' L/ @8 L9 }! Z3 x* w5 c5 i
" r/ \7 p+ u! |! I
" U7 _  Y& A& S4 LEric组里有postdoc,PhD candidate,student,technician,graphical designer,lab manager,administrative assistant,总共20人左右,像一个大家庭。由于technician的数量比较多,所以有很多繁琐细致的事情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组里暂时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和本科生。
1 q  |6 R" s/ A5 Y. z! Z: m1 N; L" A* ]

% k, v5 |6 T( P3 {3 {7 r7 r组会固定每周二早上9:30开始,会提前一周在楼道里贴出公告,lab manager也会提前群发邮件通知。
, A8 S  }1 L, X; ?# ~$ ?& o; C1 R0 L: _& L' s$ D4 y' e# l$ q

- D  Z7 A1 T9 @( m实验室的组会总是以Eric时令新鲜的段子开场。他笑称自己为Dr. Ribbon (领结博士)。
; n/ l0 t% H3 A
9 s: s+ g% L. y) k( P- Y8 K' _( P! I0 G# G4 D# z) H) T
而我们则津津有味啃着面包喝着茶听着Eric的单口相声。9 |" N5 p9 ?6 x

7 Z4 |: S# A& U9 {. l
( m9 l3 o$ I3 O9 r. z! w我们组没有文献组会(journal club),组会形式是postdoc或PhD candidate汇报各小组(sub-group)的工作。有时还会邀请一些关系较好的教授来介绍他们的工作。与其说是group meeting,不如说是seminar或者symposium。
% x: G4 x2 V" M$ E
$ }7 M/ X2 L! l" w$ d& @- {: Z% N9 a  a1 v' H- p
Eric会简单介绍主讲人的background,然后presenter便开始汇报。各组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我们小组主要研究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而其他小组在做behaviorial studies,所以从introduction部分便有人提问。Eric让我们即刻提问,不用担心打断presenter。
5 Q. i1 h0 s6 A! q
7 B9 F8 N# X& L: D7 ~1 V# Z2 n6 t3 z& Z
有时在presenter汇报的过程中,大家就会展开激烈的讨论(甚至是辩论)。Eric总是在旁边微笑地听我们说讨论,偶尔说几句conclusion remark。Eric的听力下降了,但总会认真的听我们讨论。有时没听清,他会微笑着问”what did you say?",然后让他身边的postdoc转述给他。虽说耳朵不好使,但是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幽默。, i* `  y4 z7 x  P$ ^( I
; R% K9 k+ x+ E

1 l- _; A# k6 N说实话,我见过Eric最严肃的样子,就是在组会上。他对学术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可见一般。曾有一位其他大学的教授在组会上介绍科研成果,Eric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报告中的问题,并与那位教授据理力争,说服那位教授重新检查论文中结论的严谨性。8 _, f$ d( {: l( R

+ ]& e0 w; I4 Y% u& D9 O7 }
* m5 c0 ~& m1 R  h) P平常他的画风一般是这样的:
- O  g$ t& U6 b" W! y
7 e9 R, I# a6 _6 D
  r$ T* R% O1 ]9 z4 E, R  P/ T- h4 n整个组会过程持续1个半小时左右,大概11:00结束,然后大家各自回到bench开始干活。组会很自由,几点来全凭自觉,坐哪儿各凭本事,但几乎没有人迟到早退。
/ j% N4 p$ W" o+ l
0 c. T3 ]8 p! T) M& Y5 @$ S2 ?4 p& r& ^- i9 d) |. ]
偶尔还开开party~' k$ g( N- u2 ~4 }. k. d. _# \4 b
$ F! \" V. \/ H% U# ~3 i8 ]2 n6 a4 R6 t
. i# Q* M2 m( S0 z6 Z
Eric的老婆Denise是我校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教授,有时两人会一起开组会,上演虐狗情节......
3 J6 U+ E0 a+ Y: h# L9 K/ c5 h# r2 N
* p7 r6 `, `$ q, Z" v
" ~4 b7 B  u9 k; j) f! N/ {举案齐眉的教授夫妇,真是十分让人艳羡呢 (๑¯◡¯๑)+ T$ e' Z8 ~5 d9 T

0 @; E+ }; Z1 z) b. A6 c, \! Q. t$ D8 G! j$ L5 E

4 z# _6 u: L+ e9 ^+ s/ Z, N2 L3 b% h' N. V: s
Eric爷爷今年88岁了,如此高龄还奋战在科研一线,每天早上戴着红领结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孩子们”交流,真是很令人敬佩!能在Eric手下工作,我十分有幸,也倍加珍惜。
: `3 d. {/ [  H: h+ {1 V
; x* j% ~) N% W4 J
4 Z5 i% v6 a7 f3 P/ S2 `
6 Q: u7 a2 o! t, z: ^! V最后,猜猜这是什么 〜(T△T〜)(〜T△T)〜/ [- e2 U  ]& l$ ?0 D! B

3 f! ?( P- A( h" e
4 E) y' K6 S0 Q  E9 v* |6 t以上。
3 _" U) _+ E9 Z- x' x/ D# o- {. F+ B# w8 M, Y  w1 H% @
其他回答:
5 J4 j! E) i0 s* }( I( a2 l+ m8 X你给哪些牛人发过邮件?有哪些结果?为什么想脱单这么难?秒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哪些知道后让你震惊的冷知识?还有哪些逆天级的大牛健在?你的祖师爷是谁?传到你传了几代?祖师爷他有多牛?李嘉晖:哪个瞬间让你爱上了生物学?哪个瞬间让你爱上了生物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