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房产税,持有高价房产没有任何成本。8 |; B r" K8 X
7 l) R# x: [; Y# u8 Q+ y, M这样的结果是已经入住城区的人根本不会往外迁移:有条件的人只会想着换更大的更靠近市中心的,没条件的人就牢牢占据以前低价占领的位置不挪窝了。而北京五环内上海外环内的地皮早已利用殆尽,每年市中心的新建住宅量根本赶不上清北复交常春藤毕业生的数量。# ?; I; c# R. K9 M0 _: @; ^
# o% Y- x! x; r* F
一个只上客不下客的公交车,终究有一个人都塞不进去的那天。1 D' y+ y3 B7 j0 m3 N
$ n" P& X- X P7 f' b3 M! R精英们觉得我不管是学历还是收入在上海都是百里挑一,为何却连上海的中环都住不进去?一个在上海两千五百万人口中排名前百分之一的精英却住不进上海中环,这种让精英们觉得荒诞的现象,其本质是因为精英们的分母根本就不是上海的两千五百万,而是精英群体自己。就像某个大V说的一样,京沪就是个蛊盒:取天下最毒的几个毒虫扔到盒子里,几日以后再看,最终活下来的那唯一一只才可以称为蛊。而只有这一只,才能在早已拥挤不堪的中环争得一席之地。! s/ W( D8 B& X% ?- r. [* h
. H1 H3 S, L' @# i; G3 H
所以说,你是哥大的又怎么样?想上车,先打败边上那个哈佛的吧。 u3 C# V; M4 ~- d- _
; C7 e, C) F0 N9 e6 [/ w等哪天这车开始逐段收费了,可能车就没这么挤了。
. H2 O6 G0 r$ \6 {5 H, b6 A1 p, @
% m8 X( {( T+ r———3月20日更新———/ Y. z' L# l: e8 }8 Q" u2 d& E
# ]6 V# J% D+ ~
评论里不少人提到浦东,说浦东的外环内还有好多空地。那就从浦东说起吧。* g5 X; Z6 b' n% K5 Y. m' a$ D- t
1 a$ `0 t* J6 H$ \8 b% h2 l: s
如上文所说,如今的房价实际上是增量需求与增量房屋供给之间的PK:假设每年有一万人进入上海,而上海每年新建房屋只有一千套的话,再考虑到存量人口的改善型和投资型需求,那么上海的房价只由上海总收入排名靠前的一千人来决定,与上海市平均工资并无相干。/ V% e% }6 c# Y
/ `, p8 t4 @* k2 F
要缓解这种情况,可能有两条路可以走:
& G4 j% j- l, M1 e/ p
7 @2 K% h; s: p9 h: P( l& V9 b其一就是盘活存量房屋,让存量房屋进入市场,把那些已经“不配”住在市中心的人赶出去。" f6 C3 q, D) q1 Z3 A) w5 b
. M) k! P2 t7 P6 h9 f D
可参考的样本是美国房产税模式:每年按房屋时价的比例收入房产税,等房价高到一定程度,早年低价入住中央城区而收入并未增长的人会因为承受不住年年涨的税收而衡量是否继续在此居住,然后把市区宝地让给资产新贵们。
& V( ]3 A" S! H# ?' _% M1 O, ~, x' [% j5 y7 e
另一条路则是开发新城,再造一个市中心。
. R* m! f, W7 ?1 A! l, L4 b- A6 D
. B. @" m F4 ~大家评论里说的还空着很多地方的浦东即是如此。浦东在20多年前实际上就是乡下,那个时候的上海有句俗语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但在国家意志的支持下,陆家嘴,张江高科等金融高科技产业群在一片荒滩上拔地而起,世纪公园,碧云等地也逐渐成了很多新上海人眼中的市中心。近十年来,更是有世博会,迪士尼等重大项目落户浦东,引发周浦唐镇等地的房价飞涨。
7 ?2 Y. t' d B# h5 D. L
3 O6 t% B3 Z/ q: j, ?5 L可以说,市中心外再造中心,是扶植新产业,安置新人口的最有效利器。+ G: G" ^8 `2 C4 R; U" _/ P, Z S
; `1 F* H& w& u b1 j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上海已经太大了。从西边的青浦到东边的浦东机场,从北面的宝山到南面的奉贤,单从交通时间来看已经远超过两个高铁城市之间的通勤。
, d( V+ }) ]8 a1 j4 V
5 W0 T; {1 h* k1 }; X( x% p g对市民来说,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我在新城园区附近购房,但我家人很可能并不在这个园区工作。可能是你在张江写软件,我在嘉定造汽车;或者是我今年在嘉定大众造汽车,但我明年跳槽去了浦东的通用,该怎么办?造成的后果就是上海的地铁不停修,公路不停修,但是地铁还是越来越挤,路上越来越堵,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城市病越来越凸显,市中心的房价也越来越高不可攀。
. B4 M2 o- l0 Q$ u- P: d% C2 E
1 b0 M! C4 Q3 t5 v& }. N2 [对政府而言,开发越来越远的荒郊野外也已经越来越不划算。因为盖居民小区远远不止找开发商盖几个楼那么简单,所有的配套都需要跟上:公路,地铁,医院,学校,绿地,商业,治安等等等等。这些钱只能从政府卖地的收入里出来,后果就是土地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再加上管理导入远郊的大量人口也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但住远郊的居民也还是怨声载道:上海的9号线,11号线,16号线等远郊线路在早晚高峰时宛如人间炼狱,恶性治安事件也在远郊时有发生。
, {2 ^3 m0 |: U7 ?( ^! [) A# F: @5 X3 x
不知道是不是基于这个原因,上海市出台了2040年规划,到2040年上海上海的人口也要控制在2500万(基本零增长),建设用地甚至负增长(靠拆违来用地)。也就是说,上海已经不会再无限制扩大下去了。我前几年有个回答说上海对年轻人抬高了门槛,到了2017年,上海对外地人口的门相当于只开一个地铁闸机一样的小缝了:出去一个才能进来一个。
8 Z$ _3 ?8 |3 g$ ^5 k% _
! Y# {8 l5 K; @1 H* b所以说,2017年以后还成功进入京沪的朋友们,你们进城的名额是用被政府强制赶走的在北京动物园批发服装,在上海九星市场卖建材的老板们换来的,又岂能不贵?) ^8 j, j$ y" O7 x6 Z* }
7 `1 H% c+ y# W; `' P
就算你是哥大,清华毕业,如果你一年创造的价值还比不上卖建材卖服装的老板,京沪又怎么会有什么好脸色给你看?' o5 c0 c2 c, T7 \* i8 T4 `; ^4 H
- ?! Z& t$ k, ~( E
当然,哥大清华毕业生也很委屈:清北复交等一流高校全在京沪,北京一城有几百个高校几十个211,再加上中科院各种所,各种国企民企IT银行总部。可以说,能让清北哥大毕业生们一展所长的地方全部集中在京沪深(杭?)三城。如果不是这样,凭什么一个靠拆迁拿了两套房的出租车司机就能大言不惭地教训我们这些本来该是国家栋梁的人眼里只有房子?; f" r+ b' S8 U$ w: J7 _3 P
# r+ F/ f. P1 n6 v2 ?$ k2 O# ?, d
让精英们胸无大志终日只为稻粱谋,让京沪两地年轻人进不来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自然不是可持续之道。只是不知道等待哥大精英们的,到底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波士顿硅谷西雅图群星闪耀模式;还是穷人强制搬迁,人才打分留京沪模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