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offer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在别人看来幸福,自己却实实在在感觉到烦恼。我之前碰到一个学生绞尽脑汁也没做出决定,后来真的发烧了好几天……
& J& J7 s& Y0 p5 Z: ] J很多人觉得,选择哪所学校要看个人,没有定论,但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信息需要先行了解。所以,我们可以在择校时结合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理性上分析投入产出比,感性上分析个人喜好。这样做出来的选择虽无对错之分,但更可知,也更从容。
7 d4 H2 f f6 F' f, L$ q0 A' T ~5 z7 n0 O
在分析投入上,大部分人会在乎是否容易读下来(但有的申请者会希望项目更难读哈哈),是否能更便宜的读下来。
( h( ^- z/ r3 t* d. N哥大的EE硕士,需要修满30个学分,其中至少要有15个学分的EE课程,前24个学分中至少有一半的学分是EE课程。另外,至少要有15学分来自于6000 level以上的课程,不能有任何一门3000 level以下的课程(本科课程难度为3000 level,硕士一般从4000 level开始)。选修课程时,有很多同学会倾向于选择同一领域的课程(下文会介绍到EE下面有哪些concentration),以期能更“专”一点,但广泛选择课程也是可以的。GPA要在2.5以上,5年内修完,大部分是1.5-2年毕业的。
9 B [: l; m$ U; k另外,有的人会考虑入学后申请转CS。这个可能性很小,哥大的规定是入学后提交全套文书,且只能申请CS的春季项目。曾经有个申请成功的学生谈到,一共有100多个人申请,只给了3个名额,他是其中一个,所以说难度确实很高。还有的人这么干:硕士期间尽量选CS的课程,掌握以后毕业直接找CS的工作。EE项目限制了选修课的学分,最多只能修15学分的CS课,还是要加强自学。; T+ v/ T5 G, G7 Q
哥大EE硕士每学分$1,782 ,30个学分就是$53460,约为35.6万人民币,加上纽约的生活费大约每月$1500,如果按照1年半读完来计算,算下来要53.6万。保险等杂费等没包含在内。
A8 x% x4 z5 L- \! i& g新加坡国立大学的EE PHD包括课程和研究两部分。课程的部分需要修满24学分(每门课4学分,约6门课),最好的6门课的GPA需达到3.5。另外还有doctoral seminar,博士生要求参加讨论,做presentation来讲自己的研究,这部分也计入成绩考评。2 O2 Y4 N) y0 Y* I! V5 H& i3 B
另外,所有PHD的学生都需要在入学1-2年内通过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ination),该考试针对博士论文proposal,包含笔试和答辩两个环节。原文如下:# P& \' [# Q; w! n
The comprehensive written examination tests the general competence of the candidate in his/her discipline(s), while the oral defence ensures that the candidate is prepared to embark on his/her thesis research.
- l0 A. b. o. N两项全部通过才可以继续攻读PHD学位。- _$ h3 I) n9 N ?8 M
PHD学位要求提交40000字的论文并完成答辩,通常需要4年读完甚至更久,但从第五年开始,很多奖学金都不能申请了,只能靠老板提供生活费。$ C5 S1 v0 e7 s5 [2 Q( m9 C
& S2 W7 R: J0 K+ l0 c" Y
PHD是免学费的,生活费部分通常靠申请奖学金来实现,常见的有:# b# x2 R+ ~3 ^) k7 n E$ B6 [! P
1、NUS research% y j* Y+ s: X; v% d
scholarship,发给优秀学生,本科平均分80以上,国际生每个月2000新币,过了Qualifying Exam (QE) 每个月2500新币& P5 e4 [" o( p( E- A6 m- [+ X
2、President's Graduate
4 W, M9 c! ^: cFellowship,发给有研究成就的人。本科平均分80以上,国际生每个月有3000新币,未入学、已入学和已通过QE的都可以申请% {0 \* u9 H) K! s0 j1 ?% H1 k V
3、李光前奖学金,只给新生,每月3500新币,免学杂费,还有一些书本费和机票费
* t1 i W4 Y# W0 v% Y1 O4、Singapore International Graduate Award (SINGA),给理工科和药学学院的学生,一年24000新币,通过QE后一年30000新币
3 j5 p& q3 Y4 p0 u G& X这些奖学金平均起来每月也有一万多人民币了,完成可以覆盖生活费。相应的,学校会要求你完成一定工作时长的工作,比如做教学助理,实验室助理或者其他任务,详见:http://www.nus.edu.sg/registrar/info/gd/NUS-Research-Scholarship-Terms-Conditions.pdf
, k6 c+ w6 A/ I# \, h7 a) m/ W- R+ j2 w2 u9 j, d4 M
短评:$ t, f& Y. k1 m" ]+ W
哥大时间短,NUS时间长。通常更加明确目标的人们倾向于希望一步到位,所以对明确将来走学术道路的人来说,nus几年的环境和遇到的人群更适合这个目标,而那些不想把自己4年以上时间交代出去、更喜欢工业界工作环境的人就不适合NUS PHD这个选择。+ ~ _$ J( P/ o6 a! l% S
哥大是花费一笔巨资,新加坡是有的学有的赚。在这一点每个人感受到的差异很大。有的人不是很在乎,有的人非常看重。* \. G; b& X* Y
2 e- F+ i8 n8 s( j5 E
扩展思考:8 {, \9 E: s7 p# N6 V
我更想进工业界还是进学术圈?这是两个差异非常大的选择。所以如果我们能尽早想明白这一点,那么有很多规划都可以立即开展。提前多感受工业界和学术圈的差异并参与其中进行尝试是特别必要的。. r9 A/ t$ s# A- S7 R( M! _2 Y- G
- p9 t7 o( u) @; Z: f
在分析产出时,很多申请者会考虑通过学业我会有哪些收获,将来出路如何
0 B9 @ [8 E' J9 Y8 H哥大EE开设8个concentration(EE下的分支方向),分别是Systems Biology and Neuroengineer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Lightwave (Photonics) Engineering,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Multimedia Networking,还有个今年新开的Data-Drive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每个concentration都会配有2-9名不等的advisers,在每个方向下,都有各类难度的课程,如果你觉得课程偏简单,只要有advisers的允许就可以直接修更难的课程。( g. L& l3 t# l8 l- V
新加坡EE在工学院下面,里面有四个研究中心:近海研究工程中心,防护技术中心,能源研究和技术中心,先进机器人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先进制造与工程,先进机器人,能源,制药工程,海洋和近海工程,水资源。9 L( X' X' X6 T9 f
其中先进机器人研究下有六个研究方向:Embodied Perception,Human-Robot Interfaces,Model Learning and
' f$ ^, p1 P: R" h* |0 B! gPlanning,Planning and Control,Intelligent Mechanics,Electronics and
) @- f9 s' r% B& F/ {Communications
+ j% m. q: R2 M# j3 e _ Q# U4 k能看得出方向上有交集,但哥大提供的是这些方向进阶课程的修读机会,NUS提供的是研究平台。& H- q. d( x5 T9 O
$ i8 g! u+ S+ R" R7 j. |1 G求职方面,哥大EE提供了以下支持:
, ]0 b. {1 S+ ^- \1 i! o: h1、就业指导服务,包括跟指导老师一对一沟通职业目标和要做的准备(一入学就可以,提前约时间就行),修改简历和cover letter。
7 O8 O+ w, z$ g7 I2、求职平台,从官网上能看到,今年的9.18有研究生专场招聘会,10.23有工程类招聘会,有包括Coursera, Khanacademy, Youtube等的公司来招聘。
9 m4 | r0 [# K/ O3、招聘信息。会提前收集EE方面的招聘信息,发布到校内网站上,比如2014-2015年的实习和工作招聘企业部分名单包括:
# h F) J# }( b3 h& b) V% ^! F/ z" P+ v% i3 H
; X n. z% [+ x& K( U3 c
: P# B. {% K( q2 Y7 i. f. h4 V; W
# o& J! L, }9 g3 y我只截取了约半数的企业招聘信息,能看出EE专业将来的就业出路非常广,除半导体公司、通信、电力类公司外,还有互联网公司、银行、学校、媒体、航空等各个行业。另外,表格里列出的只是职位种类,并不是招聘数量,通常一个职位都会招聘若干在读和应届申请者。- K8 T7 O# z. w- v `
详见http://www.ee.columbia.edu/files/seasdepts/electrical-engineering/pdf-files/Wiki_Posts_FAQ_1_0.pdf( }9 {, d* u' Q& _* [9 N3 y
+ Z. I$ Y" N" C) ]9 I根据payscale的数据,EE在各专业里薪资排到第四位. I/ X0 P, s1 h# V
* W8 p& u+ P0 h3 s
, B- s. ]) p, g b9 D0 ~/ Q; S(其中early career pay指的是0-5年工作经验,Mid-career指10年以上工作经验)+ ~. c0 R8 r" z5 f" p6 P+ m
0 A5 X3 {7 @- N# z
来自美国劳工部的数据,EE在纽约的薪资也不错/ s) a; G" t. r+ \8 _6 e
. a5 P$ d2 @- U/ O8 H$ m
$ D2 s% m# ^6 q/ R, x
而博士显得稍清贫一些,新加坡博士毕业后基本上都能在当地找到工作,薪水一般在4000新币以上,但政府要求企业要优先招聘本地人。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PR,至于喜不喜欢长期待在新加坡生活,就看个人喜好了。* d, r& ^1 t- k& Q
如果想寻找教职,就非常看博士期间的个人积累,包括是否在做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否有重要成果。NUS在新加坡是最好的学校,比南洋理工大学的名气更高,能拿到phd学位也是不水的。目前国内的高校招聘海归博士时并没有严格区分获得学位的国家,大多更看重研究成果和论文数量。% j& l* L) u: y2 U9 @
7 y9 s* h6 y3 F短评:' n# \+ I; }$ |6 [
哥大的平台好,有很多就业机会,提前想好喜欢的行业并network到重要的人脉有助于找到工作,纽约平均6万刀的年薪,减去生活费,也能在2-3年内赚回学费。
; O! H0 {6 a2 o4 l新加坡没有大赚的机会,但比较平稳,基本上能留下来。
) G2 k( I$ U5 o; U1 i9 w如果考虑长期发展的话,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想进国内高校做教职的申请者通常会选择NUS PHD并且多攒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想回国进企业做研发人员的,通常一个哥大master+美国1-2年项目经验就会很有竞争力。其中包含很多个人选择的成分,要具体分析不同情况所需的条件,然后再比较。
9 b5 h- [4 C0 }$ J3 w+ N* a& F2 u
扩展思考:
$ y" d7 u8 T4 a: J* x0 M; z3 eNUS PHD是个很好的博士平台,如果申请时直接够不到美国TOP EE PHD项目时,可以由此就读并申请去美国读博后;哥大的master毕业后也可以继续申请PHD,只不过不够顺理成章,需要硕士期间争取研究项目的机会。
9 b! }6 D; ]' q美国的phd要至少读5年,而新加坡的phd只需要4年就毕业了,这两个选择的差异在于培养方式不同,新加坡phd的申请通常希望申请者能对博士期间的研究更有想法,能提交较为完整的research
6 e4 A3 E# `4 B7 F5 zproposal,这一点上跟美国差异很大。
) y) i- m) j S9 M2 J- A& Q: ~2 F% P有具体的目标时,才能谈性价比和含金量。因为每个人想要的含金量的“金”是不同的。
$ h% I# t! e' P* ?" T5 b x8 f4 ?+ S/ O p+ |
最后说:' r: g9 I. _( U/ y C
& `/ x2 _( \% }. j! v
我通常辅导申请者做最终选择的时候,会借用咨询公司里的决策平衡单”(decision-making- k* X! j. ^5 h+ C
balance sheet),这是一个做选择时的辅助分析工具,挺好用的。决策平衡单能帮我们理清个人思路,理出来之后,还是建议要多跟有经验的人聊,看看我们考量和所赋的权重是否有调整余地。修建了一个留学申请交流群,分享备考资料、顶级名校申请经验、答疑等,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3 M2 w" R( `# R8 O6 S8 K ?
那些靠感性就能立刻做决定的人,真是完全不能体会纠结的感受哇!(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啊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