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未来价值会不会暴跌?

[复制链接]
Eric158 | 2021-10-17 1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候,一个海外不错的本科毕业生回国可以当个大学系主任,开宗立派那种,有一个算一个。  O) j- D( `* k5 l; l
留学生的价值在本世纪初早已回归正常值,早跌完了。至于你说年薪80万还是8万,对国家整体来说没多大差别,每年还就是那么千八百号人有点儿战略作用。  # c' Y' W" x9 R7 G, f' k$ j
说得直白一点,像我这种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的学渣,国家根本不需要俺。历史上我们本就没有过任何价值,主要作用跟旅游博主差不多,给大家带点儿土特产。回国刷题刷不过同学,加班加不过同事,还和社会脱节了讨不到领导喜欢,整个一生产力累赘。
河北刘欢律师 | 2021-10-17 15: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啥好迷茫的,我觉得留学生价值不会出现暴跌啊,可能会慢慢的更呈现该有的分部,那层镀金薄膜越来越薄。一个国内中游生,没啥实力不想努力,想靠家里砸钱砸出个学位来做遮羞布,会越来越难。这些都是好事,如果有更合理的分辨留学生能力的办法产生了,对于所有留学生都是一件好事。, ?4 A+ D2 n* o; q* T: V: A
但是客观上来说,国外大学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确实是在短时间无法超越的,所以同样的自己,在能适应国外大学教育的前提下,肯定能有更好的出路。
5 h/ c( p1 R& ~) F所谓留学生溢价,无非就是大家带入国内思路,看着一个世界排名碾压清北的大学毕业生,就觉得哦,这个人比国内的某某大学强。你觉得会‘掉价’无非就是,政治或者文化原因,导致留学生在国内的‘口碑’下跌,你学校虽然比清北强,但是人家给你的定位是普通211水平,你觉得你亏了。+ Z( \1 J/ m- X! V% {) a# ~
这里面有两个特别关键的问题:
% y: o! ^! l; ~9 u1 p! Q' V
    你自己觉得你‘配’么?很多留学生出一趟国,上个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其实心里很虚的,因为他们自己依然带着国内的‘阶级感’,打肿脸充胖子,但是心理还是觉得自己‘远不如’清北复交。你觉得社会对你的客观认识正确么?反过来说,你觉得你的实力反映了你学校的排名,你的能力碾压普通985,但是社会对你认知不存在。2 b, ]. R# V  k
<hr/>那么现在我来分析下我自己的感觉。/ N5 Q- J: H4 O+ O5 [" ~+ D$ ], {- }
第一,我配的上学校的排名 - 这个东西其实是相当主观的一个东西。你在大学会学会一套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各个大学,尤其是优秀的大学都有自己的不同的风格。我在大学接受得最重要的两个思维就是,尊重能力质疑权力和学习方法忘掉技巧。你在大学里带走的最重要的不是文凭成绩,而是这个东西。% R7 N6 r; _3 Q. ]/ X0 C" f
言外之意,我在大学整个期间,没有人用‘我是教授’‘我是博士生’‘我是一等生’来作为讨论的基础,讨论的都是实打实的内容。我敢于问,敢于质疑教授的观点,教授也愿意讨论。
/ F2 L6 D2 D0 d7 T我在学习中,从来没有死记硬背思路,而是永远记住解题的‘感觉’。) q" T" O& `* ]5 J
而我觉得,我在大学学习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态度的改变,而不只是我自己的努力。4 A% c* w9 f7 K8 d
所以,走出大学之后,我从来不会用‘我是牛津一等生,你不懂’这种态度来学习和工作,我始终是坚持,对的我就学,不会我就问。在学习中,我也从来不为了一个细节而记住一个方法,而是做宏观思维,发现内部联系。
9 \$ {( C4 X  h2 L我相信,很多名校都有类似的思维方式,所以我经常的感觉就是,越是名校的优等生,他们越尊重能力;越是半吊子大学的普通学生,越喜欢翘着二郎腿装。) _6 D2 h. f+ h7 b! p3 ]1 m+ n
第二,社会对我的认识正确么?在英国,我觉得牛剑毕业生其实很多时候在普通岗位上接受质疑更多,一部分是大家都想给你个‘下马威’,一部分就是自己心里的‘阶级感’作祟。但是,至少在英国,工作3-5年之后,就很少有人关心你大学毕业,硕士毕业的学校了,原因还是,大部分西方社会,西方的公司,讲究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 - 学历带你走进门,能力让你登堂入室。工作5年仍然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出色的项目经历,就说明你的能力有问题,很快就会被‘差大学’的优秀员工拉下马。9 r0 v" ]0 M5 X1 Y) S
我从来没有觉得的这个不公平,或者是我的牛剑学历‘掉价’了,因为在大学里面我学的就是这个,靠能力说话,别的都是假的。
6 ~6 f1 Y; e/ a7 }/ ^- G% ]3 R& I在国内,我觉得我收到的认知是不足的,虽然大学还是不错,但是很多人对在国外的留学生,尤其是能找到工作留下的留学生还是缺少‘尊重’,还是有很多人觉得,牛剑毕业躺着就业,体会不到其中的竞争和社会现实的不同。5 a- }" z4 K# N% J
而在我看来,这正是留学生价值会‘上涨’的原因。因为即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国外工作经验的老留学生回国。拿我来说,国内精算发展状态现在用不上我的技能,但是中国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我也一直关心国内状况,希望能回国用自己的技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我相信像我这么想的人有很多。% a* ?3 C( D" H; y( F! K- y/ X+ c
而我们这些人会给留学生带来什么呢?对国外工作经验的认可,对于留学生的考量也会由学历大学排名,编程能力和经验。我觉得这会让国内看优秀留学生有一个拔高。打个比方,见到一个LSE毕业生,我可能觉得,哦,LSE,学校不错;但是如果这个人在国外有一两年的实习或者就业经验,且对自己的工作叙述十分有条理,对很多国内HR可能就是,哦,有国外经验,但是对我们这种在国外打拼过的留学生来说,我们能更深刻意识到这些人经历的困难,表现出的强大的适应力和能力。
+ K6 _4 v" S" I2 y9 [! [所以我觉得,总体是一个好学生认知提高更加认可国外经验而不仅仅看工作内容;水学生无处遁形,不能拿个好大学的垃圾学位回来装的一个局面。这是我们想看到的,而留学生整体的‘平均’价值,并不会有什么暴跌。) I' q& P6 ?" Z
<hr/>说这么多,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你在大学中也会学到自己大学的这个‘思维方式’,而越好的大学,这个思维方式越注重个人的素养而不是‘客观能力’的对比。所以,你离开大学,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忘记自己是‘top 40美本’,而是拿着一套自己认可的思维,一个不错的成绩,走入工作岗位。
5 B* ^" M' M( S4 V) j# c留学生这是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平均价值,和你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误解’产生的增值和贬值,都是暂时的,而这层误解产生的镀金和抹黑,是可以通过个人的能力轻松摆平的。
2 [0 A+ ]& ~( q. U美本top 40也是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平均价值,和你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误解’产生的增值和贬值,都是暂时的,而这层误解产生的镀金和抹黑,是可以通过个人的能力轻松摆平的。
, J  c, P5 p" {& m至于另一方面,我觉得你反而是有优势的。经济类毕业生感觉在美国没有被打压的理由,你应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比较轻松的有“在美国还是回中国”的选则,这里面你选择一个对事业更有帮助的方式前进就好了。
+ T8 b0 C) z4 F0 X# z  B这方面来说,留学生价值肯定更高的,因为国内学生很少有可以选择出国工作的。
8 N; k8 m& k% w0 q* i我相信,通过信息的提高,国内对留学的看法会慢慢回归的更客观,好的留学生和水的留学生会有更客观的一个衡量机制,而不是完全看学校,专业等等。作为一个留学生,这是一个好事,因为这会让大家更注重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在毕业之后还在自high大学排名。3 G( S. ~4 t$ V0 r4 ]5 d# Z# T
微信公众号:牛津学长
天堂鸟的回忆 | 2021-10-17 17: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生未来整体的价值肯定会降低。原因如下:
: S! |( L& U' E& I/ c, e2 d9 s9 z首先,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质量高的留学项目不会有太大增加,这就导致有更多的人,读了质量没那么高的项目,所以整体的质量被拉了下来。! @5 K8 }, r9 \1 ~1 L8 b6 Z
另外,国内对留学生的认知已经渐渐恢复常态,从“天之骄子”到普通人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下降,你不会像10年前的留学生一样受到重视,也不会像他们一样有强烈的光环。
8 r4 a. C: c2 Z6 V# E但是个人留学价值降不降低,主要是看三个方面
6 v- f5 }: _4 R) o& R  W( b
1 r+ T5 _9 m& Q% ^9 \( V0 |1,学校背景、专业背景,也就是你读的项目的质量。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读的是名校好项目,那不管任何时候你的水平你的价值都不会有影响。甚至,整体的价值降低了,名校好项目反而被重视了,你的价值反而更高了。——潮水褪去,才能看见谁在裸泳。7 A& m/ O& N! y
2,个人技能:以美国商科类硕士为例(我习惯把商科类硕士分为纯商科和交叉学科):纯商科(金融、经济学、会计、管理学、公共管理等)非常看重个人的沟通表达、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等softskill,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这些方面的能力;泛商科(商业分析、金融工程、统计学、数据科学等)非常看重学生的数学统计、计算机编程能力,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去提升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 v. }# c* m5 a* s, b+ q7 X
另外多说一句:我之前带过的学生中,去应聘美国顶尖名企的时候,人家需要你带一份成绩单,而且会详细地跟你聊你的课程,你的作业,你所做过的项目等。所以如果你选了很多水课,混了一个文凭,那很容易被pass掉。所以课程很重要,技能更重要。
3,眼界和见识:我认为出国留学给人最大的帮助就是增长见识,和增加你的选择面。所以在留学期间多多跟别的同学、跟教授、跟别的其他人接触接触,看看大家的状态,看看大家对未来的规划;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在国外实习、工作几年再回国。
8 @- e, |1 I' H* \/ f2 X/ }以上三个条件,决定了你的留学价值,也决定了你是越来越被人认可,还是越来越不受待见。$ t6 N  \: L3 _/ |( P
总而言之,多想想不能改变的事情是没有用的。做你自己是正确的方式。此外,外国学生的身份是一次性的,就像大学的平均绩点一样。它只能在你完成一段人生后决定你下一个平台的高度,然后你将依靠你自己的能力。
hppn4122 | 2021-10-18 03: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在暴跌了。
  J" O9 a% r' T! F2 R) F, h$ D海归博士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八十年代海归当副校长,九十年代当副院长,二十一世纪初当副教授。现在的海归……* R/ a. G/ z- }0 G( K* K/ J
留学的价值主要在于这样几方面:% ~/ y; g! x; f) t2 N0 s  ~
1、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
; y) q& X6 a& k2、熟悉国际学术规则,早期许多国内的学者,就是因为不熟悉国际学术界的一些运作方式,而吃了大亏;4 j+ C9 o9 f. d5 W$ X8 L
3、扩大在业界的人脉资源;! }( l# I% v% S1 I' W
4、开拓视野。0 l% p( G! q: x) i, X
而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内的学术平台和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留学的价值也在不断的下降。
% E3 d4 H# @# o% \# i9 K! L1 p九十年代,海外留学生圈子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陈章良在美国算什么,回去就成了北大副校长!”很多人借此来讽刺国内大学学术水平低。陈章良们在美国时的学术水平,确实不是最高的。但是回国后,陈章良们拥有了当时最好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平台,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术平台和学术资源也在不断提升。这样一来,陈章良们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就,与留在美国的昔日同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o; s- U+ G+ [# E  r' V而今天中国,大多数领域内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减小,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所以,留学的价值下降,甚至暴跌也就成了必然了。
123460257 | 2021-10-18 04: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朋友,你的提问很诚恳,类似的想法我曾经也有过,所以我实话实说一下。' x9 T: M& Z5 {

- d1 |3 C! h7 {! U$ H! C你所说的溢价或者暴跌,一个是从你将来的就业收入来说,另一个是从你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两者挂钩,也有重叠的地方。你提问所说的国际形势,美国的政策风向,那都是短期的,归根到底,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 n3 {! B1 _* w; n
( R3 _  }" [% N. K! w/ i- L# n( V
你担心你从美高一路读上来,花费了家里几百万,结果去到国内人才市场,给你开月薪一万人民币(这个数值是我表弟前年研究生回国拿到的,我感觉是合适的市价),在一线城市你大概率靠自己买房无望,还要继续问父母伸手要钱。或者你留在了美国,我假设你身份没有问题,本科生经济学毕业(我不太了解这个专业的就业,但据我读书时候听到的,这个本科专业略水),找了一份普通工作,年薪5-6万美金,或者你继续读了研究生,如果不是target school的强项目,我假设你拿到7-8万(已经很高了,我母校会计常年前三,研究生毕业拿到return offer的是6.5万起薪),以后慢慢升职加薪,那么你父母的“本”是迟早可以赚回来的,你以后的人生轨迹也很平缓,生活不说奢华,舒适是肯定的。以上假设全部基于你没有转码农,没有读phd做科研,研究生没有去到顶级强校,换而言之,普通人。: u: O$ _; j/ c1 i

5 U+ ~+ I+ f1 `$ k, k$ J再说你的心理落差,你从美高一路读上来,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这点我相信你,我也很为你骄傲,因为留学不单是学,更是人生经历。你充满自信,带着整页的履历去见国内人事部,结果各种质疑,是不是因为在国内混不下去出的国?top40?对不起我们只认哈佛哥大。又或者随着发展,国内的人事也懂行了,人家还要看你的项目水不水,是不是花钱镀金?有没有大公司的实习?你跟她谈成长?没有的,那是你自己的事,人家该给你开一万还是一万。再就是这些年,留学生也确实多了起来,物以稀为贵嘛,很多别的答案也说了,最值钱是公派的时候,现在,年年几十万留学生呢。你也感觉自己不稀有了,那父母的钱都白花了,你心理落差大不大?那几百万要是早买房,现在都涨几倍了!要是你留在美国呢?且不说你自己愿不愿意,大房子俩孩子一狗的日子,你父母的投入,你的读的那些书,最后你做了一名普通中产,生活是舒适,但你是不是有点不甘心,是不是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不仅这些,我参加工作以后,发现普通美国人对学校是没有什么认知的,全国范围你不是大藤校,人家不太知道,除非你读的本州学校然后留在州内。我当年来纽约刚工作的时候,没少跟人家解释我是”高材生“,但实际这个解释很无力,也很无聊。普通美国人也不知道我们留学生的经历,家里贡献了多少,父母牺牲了多少,或者你本人多么努力。最后,现在国内民间,舆论,对华人都很不友好,你还有点背井离乡的悲怆感。这“乡愁”价值,也是“暴跌”。8 F  [' l6 R' i5 K

* `7 \" ?! E3 e7 r; f0 C小朋友,你很懂事,但我劝你少想这些。你已经知道你美高的经历让你成长了很多,说明你也不是只看学校招牌为了拿文凭而留学的。那么就继续拥抱你的经历,充分去利用它,学习知识是肯定的,了解不同的文化,认识各式各样的人,不是为了拓展人脉,就是因为这个人,这人的背景和经历也挺有意思的,你想知道别的人生可以是什么样的。当年的公派确实很厉害,领域里肯定是顶尖的,但是他们没有你现在这样的资源,他们的压力很大,要科研,要经费,要就着紧巴的奖学金助学金买车买菜。他们确实在技术上很“值钱”,但作为留学生,我感觉他们应该缺失了很大部分。但他们值钱的地方,你可以去弥补自己。你才要读大一,你有很多机会如果你想”值钱“,拿高的GPA,实践活动跟上来,大公司实习,领域里的教授套磁,大三结束的时候,你想要赚钱,沃顿商学院的offer在手,读两年,妥妥起薪六位数,回国我也相信哪哪都认,再好一点,美国工作以后外派回去做高管,你说你值不值钱?你要想有名声地位,再辛苦几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phd啃下来,以后留美做tenure,或者人才引进回国做教授也好顾问也好,那不是名利双收?又或者随着你以后的经历,你可能不再纠结于值不值钱这件事了,做个普通人也挺好的,这也是有可能的。你还年轻,世界变化那么快,人也是会变的。  j% Y& C2 _6 f6 N) m8 @) P* ]

4 m  T6 C( J1 m3 j, m很多人说,你要是家里房子若干套,资产如何如何,出来就当玩了,不需要考虑回报,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即使你家境不是大富大贵,父母可能只能在投资房产和供你留学中二选一,而你们都同意选择留学,那就不要太多考虑回报。因为每个人的priority都不同,你和父母都同意留学,说明你们有一个认同,就是经历和学历比固定资产重要。后面房子涨价拆迁,就都与你无关了,没必要拿这个来比较留学的花费。只要你觉得自己学有所得,父母觉得你学有所成,你以后不啃老,或者父母确实也有意向也能力再帮你出个首付什么的,那就是”值钱“的。你不用在应该尽情享受象牙塔的时候去担心”暴跌“。如果你父母在你出国前就已经跟你谈过了,说你留这个学,我们以后是要你”回本“的,那你就两条路,要么算了,你回不了本你留在国内,要么你就是想留学,立志要给爸妈回本,那解决办法我上面也跟你说了。' j  K+ [, o( ?$ L
, U8 Y( P% c- x0 a4 [
我还是那句话,少想国际形势,多做离自己目标更近的事。留学生值不值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个专业领域有所作为,生活经历丰富且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想法的人,无论在哪里,一定值钱。
我有把钉耙先 | 2021-10-18 0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跌,同时更被需要。! x% K$ c" o0 Y& y. V
留学慢慢成为中产的“刚需”,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不再是稀缺身份。* @# f' i- k" V9 g3 ?
出国的目的不仅仅是拿到国外大学学位,而是为了遇见完全不同的人、了解不一样的文化、身处不熟悉的环境,从而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思想更包容、人格更独立
2 V; ~* ]) Q4 d* f' F: }处于文化不同的环境,会看到周围很多人的行为和想法与过去的认知的不太一样。外国多方面的声音也会让自己拥有更辩证性的分析能力。理解自己文化和立场的同时,了解其他文化的为什么会这样想,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 b) A  j/ C$ _; j0 E; s6 x不过每个人留学的所得都会有所不同:& d1 G2 O3 o6 g* B
    一部分人出去简单“混”了一圈,用几十万换了一张含金量一般的文凭后立刻回国。除英语好点外,没有其他特长,这样的留学生价值自然不高;一部分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很好的融入国外环境、明白不同社会体系下做事的规则理解不同文化下与人沟通的技巧积累业内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样的留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价值都很高。
    : w5 ~( R4 R3 L! K& E
之所以未来留学生价值会跌,是因为不优秀留学生基数在变大,而最受影响的永远是金字塔底层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符合社会对留学生的偏见。
9 E6 \; b' l- {! A9 m珍惜留学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挑战自己,努力向塔尖靠近,社会对留学生群体价值的看法就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反而这段经历会成为非常宝贵的财富。
123460144 | 2021-10-18 1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背景从来都不应该有溢价。之前有是因为我国以前还处在较为初级的发展时期,大家的眼光也都比较局限。现在我国已经非常厉害,北上广深已丝毫不输世界上任何大都市,而且整体经济、市场、政策等都已经相当国际化。
$ {8 J$ ^, [' }3 C. m留学背景只是简历上的敲门砖而已,至于是否能拿到工作 offer 还是要看你的学识、能力以及态度等自身拥有的东西。学校的好坏只代表你拿到学校 offer 那一刻的能力,至于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更看重的还是你自己身上的东西。
: m0 B5 Y, W+ B3 f% l: [  I- p- u" E
1 ]& ~+ `+ o8 f2 a: ^与其指望其他外界的东西带给你溢价倒不如练好专业技能,自己用实力说话。前者非常不稳定,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且随时可能会被剥夺,你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正如现在的疫情,美国政策等,你自己也看到很多不确定性;而后者是由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而决定。你在同等人里面的真实能力实际上决定了你将来的价值。
' w( |" o2 n) Z3 u9 p) m* O( ^! H3 E& j" c1 A
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起点,学校很好,人也很年轻,而且已经看到这个问题。这已经超越很多同龄人。如果我是你,我会继续努力,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留学。对『留学生溢价』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好好学好专业技能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水果饿拭 | 2021-10-19 0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带着全家族阶级跃升的希冀去留学,那必然是会失望的。所以说要调整心态,别想着什么留完学之后回国两年把学费和生活费都挣回来,就凭大多数留学生的专业水平,想达成这个目标只能靠诈骗了。
( G: Y1 f* }# d当年我国一朋友考研失败,痛苦万分,我劝他实在不行出国读两年呗。人家把我一顿嘲讽,说什么他没必要出国,你回来几年能把钱挣回来?) _/ O8 A- @- ?2 I
我没接话,其实我寻思出国吃20块一斤的牛肉不香吗,吃一斤你就赚20,一天一斤多,一年光牛肉赚七八千呢,要真想着钱途,那留学其实是个亏本买卖,该去当程序员啊。6 K) P$ d* v1 `6 i" v4 k
所以不用迷茫,再享受几年不这么内卷的生活,多吃点大牛排,等疫情过去出去玩玩,要是以后回了国就踏实过日子,挺好。
123460491 | 2021-10-19 08: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留学早知道# 【毕业年 #伯恩茅斯大学# 小姐姐告诉你10件“早知道就好了”的事儿】又!又!又!马上就要开学了,好开心呀![挤眼]重点来了(敲黑板),到校上课教室怎么找?是不是一定要学会喝酒?上课一定要做笔记吗?没课的日子是拿来浪费的吗?怎么解决想家的问题?过好小日子如何规划预算呢……OGM,干货满满呀[开学季][鼓掌][打call] #英国伯恩茅斯大学# #Bournemouth University# #英国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_NCCA# #留学申请季# #留学申请季# 。
方秋雨 | 2021-10-19 1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过去三十年我兔国运昌隆民生经济科教突飞猛进,但和西方大流氓相比仍有三到五倍差距。1 A  N* @1 q) i" k) s) p; s) e( I. _
前提:除了排外情绪水土不服和信息不对称溢价等因素,留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价值更多的取决于个人水平而不是留学经历本身。
* L, f& Y1 N5 m7 z结论:做为一个整体留学生”平均”价值一直在下滑,但是留学生中精英群体价值一直在上升。
( i, Q" i9 D5 k% P, Q' C- x' ]以美国本科举例,近些年来国内能承担一百至两百万留学费用或者是早早布局死磕名校奖学金的家庭越来越多,对海外大学奖学金折扣的需求变小。二十年前这样的家庭可能是城市人口中的0.5%,现在这样的家庭是城市人口的5%;前者家庭培养出学霸学神职场达人的概率远高于后者。随着更多家庭送子女来读美本, 整体而言美本平均战斗力一年不如一年。具体来说这些年不少美本毕业后甚至会选择一些性价比不高的美国博士项目做廉价劳工,以至于剥夺了部分清北毕业生攀登学术高峰外加肉身翻墙的机会。除了超级土豪,你说哪个有能力去FLAG拿十五万美金起薪的美本愿意去藤校读环材化生博士?对于美本中顶级人才而言,目前中国一线城市中0.5%的家庭若能重视教育尽力在小孩身上积累出人力资本,效果会远强于二十年前的那些前0.5%。仅以美国顶级商学院助理教授招聘举例,近年来更多的牛叉美本在这个游戏中胜出,可谓华人之光。
3 H4 j" Y6 N. W2 ~3 [题主既然在前四十的美本读书,那么你个人努力可以决定你是“精英美本”还是”平均美本“。大部分人自我奋斗的程度不够,远远达不到考虑“历史的进程”的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