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大华科学生大都去top50的英美高校,同济却流行去性价比低的德国大学留学?

[复制链接]
wendayang | 2021-8-16 01: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渊源不一样。
  L8 V* R: ~3 M' K# y. b- _同济最早是德国人开的,得名于德语单词Deutsch,也就是德意志。所以历史上和德国渊源很深厚,解放前也是用德语教学的。5 {8 ]% T6 O' a' M  a; s. f4 @8 l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并与德国在德语中的发音Deutsch相似。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解放前,同济大学的工科学生在德国享有和德国大学毕业学生同等的声誉和待遇。
同理,某留美预备学校这真的是留美预备学校。唐山交大也曾因茅以升的优异成绩被康奈尔给予了当时的唐山交大学生免试就读研究生的政策。还有厦门大学,由于最开始是南洋著名华侨陈嘉庚筹办的,所以在东南亚地区很有影响力,分校都开到马来西亚去了。# b0 H, T# f7 @$ D8 ]5 C: Z% {
武大的历史源流与同济不一样,最开始是洋务派大佬张之洞办的自强学堂,并不是某个列强办的,后来又合并了其他几个国立学校才正式成为学大汉武立国,可以说是纯国产血统。但是1980年武大成为和法国对接的国内高校,因此法语系很强大,你去武大医院就会发现,各个病区的外语标识有两个,一英一法,法语在前。
! t, ]0 }! W. ~4 A! u! h4 ^' L; A+ v至于华科,那就是老武大打断肋骨捏出来的(大雾)。1953年筹建华中工学院的时候,是由武大直接支援,并抽调师生参与组建,首任校长来自武大。当然,华科不止武大的肋骨,还有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工学院等院校的肋骨,不过武大的肋骨更重要一些。. \) g: ]0 M+ A- x& i& X# w
从留学角度来说,武大华科与很多学校一样,与列强没有历史包袱的,当然是首选英美。毕竟留学是一种投资,要考虑投入产出,自然是去往大家认可度更高更热门的地区。
! y6 l+ q) @" f+ d3 L/ f另外,德国性价比不低,很高,特别是工科。
deep3936 | 2021-8-16 12: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德十年的老学姐表示,十分理解同学的苦恼
6 I+ S: T  _7 Q1 t, _4 @: K  K! H见过一批批同济,西安交大,上交,清华过来的学生,真的聪明刻苦又努力,但是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多少都对自己的选择提出了质疑,来德国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专业选择,语言困难,时间成本等等,以及有不少同学回答过了,不再重复
* d4 @3 y; c2 W如果把留学当成一种消费来看的话,无所谓去哪个国家学什么专业,自己喜欢就好
; r; ]& B& z5 T如果把留学当作投资,对家境一般和学历双非的同学来说,性价比不要太高,免学费,生活成本低,留学生120天工签,minijob时薪最低8.5欧,世界领先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学历QS排名直接跳几个level,友好的18个月找工作签证,外国人一视同仁的福利待遇等等,都对留学生充满友好" X) q0 ?6 d  [
性价比高,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喜社交乐于钻研技术的同学的来说,投资性价比简直超高,我身边大多数这样的同学都留在德国结婚生子,不算大富大贵,但是生活悠闲工作也体面,远超他们在国内可以获得的生活质量
9 ?, T) N1 ?$ {4 D' F性价比极低,是对于乐于社交交朋友一群人热热闹闹喜欢社团和大都市生活并且去英美没有经济压力的同学,德国绝对不是好的选择,德国学业的难度,学校认可度,学时长,回国德语除德企的无用武之地,英语的荒废,以及德国强势专业在国内大环境下就业的冷清,对于家境好成绩也好的同学,非常不适合,这些孩子确实更适合去英美或者新加坡香港
2 v( [9 t% N0 C1 C但是既然已经来了德国,也不要只看负面案例怨天尤人啦,调整心态和战术,不要荒废这几年  f( w$ a, N; T3 P2 R7 Q
1 看看怎么利用好身边资源,德国民族的踏实认真,专业严谨,客观理性,可以打磨国内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性格,这是受益一辈子的事情 6 d8 ]2 A) b9 Q; x/ ~: l- ?2 M
2 打工实习的机会,这是德国非常难得的好资源,那么多世界500强总部,奔驰宝马戴姆勒BOSH拜耳汉莎德意志银行实习找起来,抓紧机会给未来职业发展增值啊* o3 w1 H3 z# Y6 R) X; L
3 假期多利用申根签证去其他国家走走,读书旅行开拓眼界一个都不能少
) u/ |. `( g& h/ A2 I/ A7 ~4 车辆工程,机械类回国申请证券,咨询,机械类相关的研究岗位是非常有优势的哦,以后也容易往金融方向转,职业前景没有那么糟糕,一切皆有可能* v1 F7 C! m5 m% ], k" d! x3 g
人生是长跑,调整心态,利用好这段时光,留德绝对会让你收益终身的
啊哦饿有我勤 | 2021-8-16 18: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同济有预备留德部: }4 L7 T2 O' w
且和德国很多高校都有合作- u" S0 ?, S: n( ]4 @4 E
有双学位项目,交换项目
喀耳刻唾 | 2021-8-17 02: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认真的提问让人感受到真诚,也侧面反映出题主的迷茫,作为一个身处汽车行业的人简单来聊一聊:0 r" p1 _: j9 e$ f7 d
首先我非常理解题主的那种不甘心,看到昔日同自己水平相当甚至还不如自己的高中同学由于高校或专业的选择现在混得比自己好,最气人的是自己这些年也一点儿没有放松,拼命的再努力,结果还是被对手落下了。这确实是一种比较难受的心理,不满,不甘,还有委屈!
4 q# ^, u( u; m+ _, P1 M首先我想说说汽车这个行业,本人是学内燃机专业的,也算是半个汽车专业,这几年内燃机专业真可谓是江河日下,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很多车企已经公然表明不再招内燃机专业的学生了。可是我08年上本科的时候,天大内燃机还是王牌,12年直博,内燃机还是蒸蒸日上,怎么我读完博士这专业就完了呢,这不是耍我呢嘛。反观CS专业,08年就是天大最低录取分数线,一大堆服从调剂的,12年也就还好,到了14年后怎么就成了香饽饽,工资开到那么高,一直保持到现在。想想那些当年高考分数不如我的人现在反而拿到比我高出很多的薪水,那心里真叫一个不平衡啊!我想题主可能也有这样的感受。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想法:
5 c3 ]6 x' n! h# D9 V5 L咬定青山不放松,耐得住寂寞,风水轮流转: T" ^( L3 s( s) V

) \5 D: S0 s1 W) U) @3 h我个人觉得没有一个专业可以长盛不衰,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我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拿身边的专业举例:第一,汽车这个专业08年报考的时候绝对是热门专业,12年本科毕业,热动专业发动机方向可以说是随便找工作,挂科的都能找到工作,鼎盛时期大概是7-8年,16年开始就可是有点儿走下坡路了,18年开始有点儿急转而下,19年就开始有些企业不招发动机专业了,到现在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发动机被推到了悬崖边缘;第二我想说建筑这个专业,2008-2015年建筑行业风声水起,2016年后开始急转而下,我老婆就是建筑专业,出现了越干工资越少的尴尬现象;第三我想说说CS专业,2008年上本科的时候,确实是垫底专业,2012年毕业的时候也没见有什么动静,但是读了2年半研究生后,2016年年初毕业的时候那可以说是大开杀戒,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三个身边的实例证明一点,专业好不好与国家的大势紧密相关,你要是赶上了你就赶上了,你没赶上其实也没赶上,只要你咬定青山不放松,耐得住寂寞,坚守这个专业,你放心,风水轮流转,经过7-8年的低谷后就一定会迎来巅峰!- ^4 ]- o5 A9 P& N0 b  Q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 R/ @3 L! \* k9 @; q3 f) G) J# P- r. _6 P, z) J
想当年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放到现在,我举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博士导师也跟我抱怨过,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并且很难招到优质生源。难道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一届学生不如一届了?那肯定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这个专业每况愈下,根本吸引不到优质生源。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我也明显可以感觉到,新入职的硕士生能力确实一般。而我们当年是在这个专业处于鼎盛时期进入的,周围人的水平确实比现在的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是要高一些,即使是随波逐流,你只要在跟住大部队,浸染其中,你会发现你确实要强于这些后辈,这就造成了你虽然在同专业同龄人中间不强,但由于后辈们能力的陪衬,导致你会脱颖而出,即“廖化当先锋”,后辈给你的压迫感并没有很大。5 y6 G$ O: [% R4 y/ Q# ^
反之,这件事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你是在这个专业并不鼎盛的时期入行的,你真的能吃到这个行业有衰转胜的那个阶段的红利,可是可怕的是,随着这个专业的不断走红,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会涌入这个行业,甚至是跨专业涌入。当这个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时,竞争就会异常激烈,所谓的内卷。作为前辈你能否顶得住后辈的疯狂进攻,这是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考验。
7 B  D4 U# R: ?& V4 V; l说到这里,你可以想想近几年来饱受诟病的生化环材专业,你如果来个逆向思维,说不定会有奇效!
+ z" g; P/ r! |1 F, N7 ]2 p你这辈子能赚多少钱,跟专业无关,只跟能力有关
7 @! X$ W, w/ }4 x
! p1 a7 y: U/ I$ K& Q任何专业都不可能一直长时间的挣得多,我们姑且认为我们65岁退休,25岁参加工作,工作40年。有些工作可能你的薪水是一直增长的,越老越吃香;有些工作可能你的薪水是先增后减的。有的工作你可以轻松工作40年,有的工作由于身体原因你只能干30年。年轻人往往比的就是65岁退休前所赚的钱。但是有一点可能被忽略了,就是你退休后赚的钱,如果你身体健康,你活到90岁,你可以拿25年的养老金,并且是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万一你只活到了66岁,那你就是为其他老人做贡献了。退休之后赚的钱跟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子女省心程度息息相关,身体不好,赚的钱都给了医院,子女培养的不好,还需要啃老,赚的钱都给了子女,而这一部分的财富是年轻人常常忽略的。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忽略了对子女的培养。( \6 y" w. Y! c. r. }! I! A
此外,一个专业如果一直被认为是不挣钱的专业,那这个专业终将会被淘汰,因为优秀的人才都会远离这个专业,那这个专业只会越来越差。而目前为止,没有哪个专业是消失了,那就说明没有一直差的专业,只有一个时间段中的比较差的专业,这跟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 T- V7 H/ s: C2 W0 L% f
所以我说你这辈子赚钱的多少,跟专业没有关系,只跟能力有关,包括自身能力和家庭能力!
+ ~. I7 J  H  w. ?; S2 A" O  B最后总结一下,虽然没有完全回答题主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宽慰一下题主,其实并不需要那么焦虑,只有焦躁不安、盲目跟风、反复横跳的人,所谓的学校和专业选择才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
, W  D$ X' J# G) j6 `5 r. M5 O9 c咬定青山不放松,耐得住寂寞,风水轮流转,总有轮到你的一天;专业越差,越走下坡路,我自己的能力却不断提升,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儿,廖化都能当先锋,你为什么不能是这个领域的弄潮儿;与其焦虑,不如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家庭能力我们决定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赚到更多的钱,才能提高我们下一代的家庭能力,保重好身体,教育好孩子,除了眼前收益外,还有更长远的收益!  q/ U* a# c( R0 ?, h
希望回答对题主有所帮助,祝你一切顺利!
) c+ Q/ p  B9 p; W0 z% h0 N<hr/>我是正男,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专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们下个回答再见!微信号:gongtengzhengnan,有需要咨询的小伙伴可以加微信!
秦二十八世嫌 | 2021-8-17 12: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非要对比英美留学
6 [0 ?3 P1 H% A3 o" g事实上如果汽院去英美留学至少不会多耗费两年时间,其次高排名带来的学校光环可以进投行,最次英美转码农专业比德国简单的多,不用学一堆奇怪的课程。8 z) M/ O1 `9 h% ^  H1 D' P0 w9 P4 Q4 F
本质上 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为啥要搞的这么复杂?
- ^; K- r( @8 X: t<hr/>. A# c( `5 T, w5 h( |5 b3 g! ^
在如今行业下行背景下,同济依然大量输送学生去德国留学,这确实是不太合理的。  m! `3 w1 I1 L6 M7 d
当年在我见过很多同济中德学院过来的学生,他们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年从零突击德语过了德福。语言学习能力叹为观止,但是上课听不懂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0 R4 a$ A& v% @8 K9 C  P4 }4 d
进入KIT机械或者机电类学习,大类授课,接着进Lab写毕业设计,然后再把这篇论文拿回国内换国内的学位证。因为各种时间节点问题,硕士时间被拖到了四年甚至更长。
2 Y! u9 U8 ]/ H% @而毕业了之后的出路甚至比不上当年同济的本科毕业生。
/ V  M: `- @2 M' g6 `& ?是这些同学不努力吗?当然不是,我见过的同济的对绩点的要求比我高得多,我甚至听说过为了考高绩点直接第一次考试fail同学。
# H$ o, s. P. \9 o想当年我本科时也非常向往的同济中德,竟然成了如此鸡肋的一个项目。3 ^& {" a8 D, h9 y8 j/ f4 V! V
* a/ j( l7 y# X/ H$ S
为何?% a7 H$ j3 p# j. F* R7 T. G
无非是大部分中国人很难发自内心喜欢德国的生活; Y( \+ j& j+ [5 l0 y' ?' u; L) T: z
其次是德国学校对学生的放养对中国学生来说其实很难适应
! g+ D# C4 i+ K; F! ?, i最后如果转码,也都是自学,这跟在不在德国毫无关系。
( ?: q$ M4 G% A7 O+ d! T4 i0 U8 U
# [: C) ?/ }! O9 u<hr/>但是题主,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德国的专业,想要转码,还是建议放下对课程绩点的要求,找几个项目好好做一做。同济本科德国硕士,其实国内找码农的门槛肯定够了。
) t( T: Z8 z; E* N) j到时候毕业欢迎砸简历给我。
母笔波长致 | 2021-8-17 1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穷的自费生留学德法。* j2 `% z" p& G# i1 R2 N! {
至少过去二十年都是这样。
绵绵唐 | 2021-8-18 05: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月经问题,怎么描述得在德国念书多摧残人似的,我身边的同学,吐槽归吐槽,也都身体健康、心情开朗、头发茂盛地毕业了啊。另外,问题描述看完,通篇的"我老师告诉我" ,"我同学怎样怎样" ,"我随了大流念了德语来了德国,同学你自己的想法呢?成年人了,起码该在做选择前自己做一些功课权衡利弊吧?
珺公主 | 2021-8-18 06: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车辆的去德国留学很正常啊 TUM 斯图加特的非常多
秋室些常弄 | 2021-8-18 08: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和题主有些类似,回答一下。
/ J% a. ]2 l  e我的背景:国内Top2本科的理工科专业,女生,因为从小对法国有些憧憬,所以从大二开始在课外学法语,本科毕业后来法国先是读了一学期的法语,然后读了2年的研究生,法语授课的,研一和研二分别在巴黎六大(如今的索邦大学)和巴黎综合理工,算是法国最好的2所学校。毕业回国进了外企做管培,工作内容和本专业已经没有关系,而且工作中用不到法语。% j" s- g$ \$ k" j. D
首先:题主说的困扰是绝对存在的。1.更长的毕业年限。我一学期语言+2年硕士,从本科毕业到硕士毕业花了3年,比现在遍地都是的英美港1年水硕多花了1-2年时间,所以同期入职的小伙伴基本比我小2岁左右,会有一些年龄上的担忧,总觉得慢了一步;2.没有优势的大学排名。这一点上我倒没有困扰,一是我的本科是top2,在就业时不会有任何学历上的担忧,二是我在法国念的学校在世界排名怎么也是前50,但知名度确实很低,除了也去过法国留学的,或者是法企的hr,不然其他人一般是没有听说过的;3.语言劣势。说实在话,法语也好,德语也罢,除非你回国进了法企/德企,不然就是没有机会应用,我现在偶尔还学学法语就是为了不彻底落下法语水平,不然总觉得当年花了如此之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一门二外就浪费掉了,再说实话,就算你去了德企,用到德语的机会估计还是渺茫,在就业上,英语的重要性是碾压小语种的;4.专业。这个其实和留德没有关系,是在高考学专业时就决定了的,当你回国就业的时候,起码头几年,汽车专业的薪资肯定是远低于计算机的。- X  j% Q3 b7 q" `8 U7 d4 v: X
以上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情况,但我和你不同的是,我是主动选择的留法,而不是因为学校/学院/专业的原因随大流选择留德,我珍视我这一路走来,从课外学习法语,到DIY留法,到在法国接近3年时间的所有经历。所以虽然我偶尔也会有上述毕业年限/外语水平的忧虑,说真的我在留法过程中完全没想这些,因为愿意在法国/德国深造的,往往可能年龄偏大,对于时间的投入不那么焦虑,而且留法的同伴通常比我年纪大,20大几甚至30岁还在读研的比比皆是,但当我以外企管培身份入职后,发现周围的小伙伴年纪比我小,英语比我好之后,才开始逐渐有了这些焦虑,但我不后悔我在法国渡过的时光,所以也还好。此外,我的一位本科室友,选择了留德,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才硕士毕业,现在开始在英国读博,所以如果你享受这个过程,留法留德反而会是一个不错的历程。
; k7 ^6 [1 |8 R至于职业发展:1.专业。为什么我没有选择继续本专业,其实我一点不讨厌我的本专业,秋招时也拿到了国内法企的不错的offer,但考虑到薪资/落户/未来发展等种种因素,最终选择了一个和本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目前工作两年多,还比较满意这个选择。工作说白了是一场马拉松,我觉得不进互联网我也可以有不错的发展和薪水,那么我会继续我的选择。但如果你相信在汽车行业完全得不到足够的发展,或者完全无法接受这个行业的薪资水平,只能说,转行要趁早。但转行前也要评估后续面临的竞争和个人的兴趣能力,现在互联网如此之卷,没有匹配的专业/代码能力/大厂实习经历,你能不能得到合适的机会是一个问题;以及,你是不是对互联网有兴趣,能否接受996写代码的生活,是另一个问题。2.语言。在职场中,英语》》》其他小语种。提高以及保持英语水平,比你的德语水平要重要得多。所以我在工作后,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提供我的英语水平,但同时也不希望彻底放下法语,如果未来有机会拿到满意的法企offer,我相信语言水平还是一个plus。, ^( C' Z9 J, l; w
总之,心态要放平,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否则不管你未来选择哪条路,都会抑郁不平。
somwkq4296738 | 2021-8-18 18: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一年学费生活费撑死10万人民比搞定,读硕士英语即可,硕士简单平均三年毕业问题不大,30万人民币开支 , 但至少实习半年,月薪算800欧,又省回来至少4万人民币,如果你会编程找学生工很容易,一年120天打工,6* 11euro 120 * 7.8 = 6万多人民币一年,算一年半打工就是9万收入, 30-4-9 = 17万,还是分期付款。
- O; J/ I# m! \; F- f# K- t: S也就是说你三年留学可以做到成本17-25万,要不旅游15万足以,拼命打工最多能几乎0成本(但不推荐)。4 P5 A& @- {! m+ e$ C6 ?% h
毕业工科找工作想对英国很容易,拿永居只需要熬2年,入籍再熬6年,- C) _. Y3 N- q+ t# E
德国大企入职六万欧平均水平吊打英国, 只是跟硅谷没法比,但德国毕业去任何国家读博去硅谷做程序员都可有无数先例 。
8 S* ]( ~) ?! p7 \7 z8 X, o( Q+ k不到20来万的投入第四年开始月入45万人民币(税前扣除养老医保前),回国找个30保底年新轻轻松松,不用996,旱涝保收性价比极高。
6 j' B2 ?, C5 M你只喜欢看排名?可以啊,你去搜搜德国这几所Uni各个专业排名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