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

[复制链接]
遇见未知2017 | 2021-7-13 05: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石石来讲一个学业方面的吧,最近有好几个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留学的学生和同事都有提到这个事情:话语权真的很重要。1 B5 I' W. E; o! q5 f- s+ Q
在语言课、小组作业中、课堂讨论或者与导师的交流,甚至是讲座中的讨论,都会涉及到话语权这个问题,没话语权的人,总是被有话语权的人操控着。# B5 @4 N& i6 s: K. k; R0 d4 p
对于大多数国内的同学从小到大已经养成了“习惯性被动”的行为习惯,等待接受指令,不爱采取主动。走出国门以后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会导致很多在生活学业上的问题,这里以在皇艺的话语权为例,来聊聊不出国,可能并不会体验到的这种问题:
- l' {8 z( f  O一、话语权的争夺从语言班开始
( m3 O* [; F" z0 I8 _" C  v" }: v! |
2 ^) m& ~# k# [/ {* O( L语言是意识的体现,辩论是意识形态间的交锋,败者需要遵循胜者的意识,服从胜者的安排。- N; q# j- s" h3 z
这其实放在学校之中就是,你和你的同学被安排进了一个小组,现在小组作业来了,到底这个作业项目该朝着什么方向做,怎么做,应该谁听谁的,会出现许多意见上的分歧。
$ A# P4 E& [1 n! U# o) Z而话语权的重要性是从同学们入读各大学校的语言班开始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语言班阶段,你会遇到来自各个专业的同学,可能你本身的专业是视觉传达,但你的同学可能来自服务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面料设计各个学科,大家专业不同、各自背景、文化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大相径庭,所以很多学校给大家布置的第一个课堂作业就是Team Work。
3 h6 r3 J- ^" L4 I举个例子来说,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是以“伦敦”为主题的小组作品,可以用任意形式呈现。但问题来了,小组会产生分歧,因为在纯艺的学生眼里是纯艺的项目,可以自由随性一点,但在设计类学生的眼里,这个项目要搜集数据,做大量调研,因此“到底该听谁的”就使得原本简单的项目复杂起来。2 X2 Q- G9 d+ C$ x' J
不过大多数学校的学术氛围很好,在创作初期的大量交流讨论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放心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即便是不成熟的小建议,也不用担心别人会觉得不耐烦,更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够好而被嘲笑。在这个时候,就是大家把握好自己话语权的时间,因为这个项目有属于你的一部分。7 X' c: R% b" l. @1 l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康石石看来,才是学校想给大家上的第一课。
5 g+ C3 s+ ^' X: m  p( t$ A4 P二、另类的纯艺课堂与导师争夺话语权
- Y. N: v0 o6 Z+ x  q5 j: W( @: T) z- x8 e$ Z: U0 H

3 N3 S6 g( }6 p- S$ {在语言班结束正课开始之后,同学们会明显感觉课变少了,便不再存在教室听课这种现象了,取而代之的是你和个人导师的一对一tutorial。(由于设计类的team work形式与上文基本类似,所以不再赘述)2 b# |0 s; c  b+ d
大家都知道,国外上课的频率和国内是不一样的, 你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你导师十回,所以tutorial的时间变得非常宝贵,各位需要统筹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因为这能够让大家更好的为自己把控话语权。
8 B- \6 l% O! J详细来讲,在下个月见导师tutorial之前,你需要听讲座,试材料,泡图书馆,看展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寻找到更贴切的话语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作品。这种话语权的存在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大家心里需要明确自己想要和导师交流哪些想法,围绕着自己的创作思路,目前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帮助,想从导师那得到什么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Z3 d7 e* ~' L( ?
若不这样,一方面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帮你,另一方面老师想帮你但只说了几句,你只是听着有道理就顺着思路进行下去了,但仔细一想就发现,这个思路可能会背离自己的创作初衷,就将之前的努力推倒重来。! W+ G* x2 J- k! Q0 G. E
三、争夺课下话语权
9 _' H- ?) w, i0 @% q3 l/ H2 x3 p  z* x; K
有些名校的讲座不仅多,而且场场爆满,尽管对于留学生而言,很多讲座学术性极强,很不接地气,张口就是一段哈贝马斯,黑格尔等哲学先贤们的名言警句。
9 i! I+ v% \' _1 l5 _这绝不是普通人一下子能理解的内容,一场讲座听下来,只能听懂一些零碎的概念,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英文换成中文的艺术哲学课也不是谁都能很快就吸收的,所以课后提问(Q&A)环节的话语权,就变得尤为关键了。/ W$ g( P- ^2 J" c! u
对于一名学者而言,课堂以及学术研讨会是发表学术观点的舞台。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课上内容需要专八的英语水平才能理解,下课之后的提问需要英语四级的水平就能明白,因为教授们在解答同学们问题的时候,通常都会用简单易懂的词语去解释晦涩难懂的大道理,所以课后的提问环节才是一场讲座的精华部分。
- r: i" \9 m) |% ]: h但许多同学羞于提问,特别害怕自己说错或者羞于自己口语的表达。相比之下,来自印度的同学就勇敢的多,尽管他们口音更严重,但乐于提问的他们总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T9 o$ @* @' Y8 c
国外老师真的不会在意这些小事,就像在国内大家听老外讲中文一样,虽然操着一口奇怪的口音,但做事认真的他们,其实非常的可爱,相应的大家也是一样的,外国人也会非常喜欢与你一起相处的。
, v6 A9 N9 X& G最后,康石石认为既然大家选择了出国学习,时间、金钱这些成本都花出去了,那就没有藏着掖着的理由。大胆一点,多问问题,多去讨论,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作品上, 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话语权,让留学经历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收益,一定足够你受用终身。
; w* l, \& Y8 O# F$ T7 o以上,望有启发。
2 z9 O" z7 P# m4 D! i" O1 x0 b—————————————————5 x: d( N- V; X5 v& j
更多干货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kang-shishi)
  ^6 J: q/ c: m! U8 z( `如对艺术留学、保研、院校、专业、作品集有更多问题,可私信康石石咨询。
化纤市场负 | 2021-7-13 16: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读了4年本科,加拿大2年研究生,毕业后又工作了两年,这8年的时间给我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如楼主说的,三观微调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
# p, d& \5 G3 z8 \# r. G$ K1、心态更开放,愿意倾听和接受不同的观点3 n; N1 [: K* k4 w6 r) m
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有不同人生经历的有意思的朋友和同学,了解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对同样的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反应,才知道原来世界那么大,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只能代表自己。! G. P4 _( z- h% S
虽然对听到看到的事情未必能有很深刻的理解,但至少知道有这些事情的存在,某些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可能是真的。
1 V5 s' t) ^5 s3 {$ R曾经有一个非洲的室友,具体哪个国家忘记了,跟我说过他在非洲跟女友谈恋爱是不能接吻的。。。3 F! x0 o9 N/ D* f" o; V
一个印度哥们跟我分享了他如何跨越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自己未婚妻订婚的故事。。。
/ w+ {; i; f( w' i我的白人室友对中国一无所知,看到我的鞋码很小,竟然问我是不是绑小脚绑的。。。$ n5 e' x% F7 D+ ?7 I" P- u) K
和加拿大财政部长的儿子同组做项目,被他的演讲能力深深折服,惊叹于出生于这种政治家庭的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d* x% x8 O" u6 R2 ]2 L
2、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
2 X6 P+ E5 N4 P7 Q8 ]7 Y9 s" C了解到外国人对大麻的看法并不是像我之前对大麻的认知,发现其实任何有争议的话题都会有多方面的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 h8 W0 [/ _/ d8 P3 V女性学习的课上面,教授引导我们对女权和男女平等的话题展开讨论。很多都是被曾经的我忽略掉或者习以为常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没有所谓完全正确的观点,每个人的声音都可以被听见,但你需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2 I9 K$ N5 f0 D" O' b1 k' Pcritical writing课上面教授让我们去看不同时期各个国家的宣传海报,去分析判断这些宣传物料上面想要引导舆论的方向,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
5 Z) ^7 U/ ]& R& E3 K3、深刻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4 c! S- p- y1 s& C( [/ m( F    a、谦虚vs.自我推销
1 p+ l0 }$ o$ j' J: a5 p从小就被中国文化熏陶成一个懂谦虚的好孩子,到了北美非常奔放外向甚至高竞争性的商学院中,会觉得非常不适应。当你默默在思考时,别人已经在滔滔不绝的发表演讲了。在这种环境里面,没有人会欣赏“谦虚”这种美德,现象be aggressive 才是主流。自我推销成了我但是走出舒适圈的一个难题。从学校踏入社会,才更加意识到自我推销和邀功的重要性2 w: q8 {9 J7 x
    b、集权vs.平等" Z8 o  ^' \8 Y# c" W/ ~" _+ e
在国内的教育,更多地是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接受所谓“标准”答案。尊重更多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父母的尊重,下级对上级的尊重,权利低的服从权利高的。在国外更多地接收到平等的概念,那种平等是尊重每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权威提出的观点都可以去提出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无论身份地位年纪,尊重是相互的,存在于每个个体之间。6 _7 `- Y4 s: C# p7 F
    c、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 w5 H" x- {& l# p) S" O/ u在小学中学的时候,我更多地是被教育成一个中庸的人,不会在集体中有任何突兀的行为或表现。最好是于集体融为一体。这种要求会体现在服装、发型、行为上面。被接受标准有且仅有一种。" a) a( S- L  a8 r; q: y" u& p# h. W
后来我进入国际学校,老师都变成了外教,再到后来出国,我发现身边的这些要求和评判真的一下子没了,整个氛围是非常自由开放的。每个人都通过服饰、发型或者独特的兴趣爱好和行为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没有人再会说你穿的是奇装异服了。8 V4 ?" v0 G0 ~
在北美,相比国内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更被推崇的。整个环境也更多地鼓励个人表现自我。6 _- |. ~* J4 [& q4 i: n
4、出国后更爱国" O  c# p( d4 j7 A8 I% b: @  x- T5 {8 n
出国后更爱国,相信这个很多留学生都深有体会。祖国一天一天在强大起来,在课堂中,任何话题三句离不开‘China’,中国学生可以更多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向外国同学解释某些国内特有的现象或者国内现状。人在海外才知道,只有国家强大了,自己的腰杆才能挺得直。9 C4 J& A0 r% n+ }- u; C
这个其实跟个人的'identity'也有很大关系。我接触到一些从小出生在北美的华裔,在他们从小长大的环境中,有些人会故意抹去自己身上来自华人家庭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标签,想让自己更加地向一个白人一样生活。1 f" B: [/ C3 |
而对我来说,我在留学的时候,中国已经走上世界舞台了。我不曾为我自己的中国口音或者经历感到过自卑,相反我觉得我对自己的identity是很认可的。
* A9 a# t" \1 C! y: Y5. 意识到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 q' g9 ^  q6 _' h国外是有非常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有些方面我非常习惯也很喜欢。朝九晚五,下班遛狗,周末烧烤划船。诚然,如果单纯考虑生活质量的话,那在国外工作拿薪水的整体性价比是要高于国内的。整体的work life balance会比较好,各种制度都更人性化,工作环境也更为友好。国内的话,快速发展,日星月异,在一线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比国外要大很多。
$ ^- f# u- O; l生活久了,我慢慢发现其实国外安逸的生活带给我的像想空间并不大。人生需要探索,我也不想停在原地。有时候跟朋友开玩笑说,回国三年,现在再回到加拿大可能一切都还和三年前一样未曾有什么改变。
123460142 | 2021-7-14 04: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所谓的三观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 N7 W* f3 y没出国之前很难理解什么是不同的三观。$ R& t/ A! {/ n( }( @
我在日本遇到过一个日本志愿者,家里面开医院的,当时她有50多岁,没结婚,早年间在日本的麦肯锡工作,后来在可口可乐,收入很高,但是这个日本阿姨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志愿者,除了工作就是跑去语言学校帮助外国留学生,从学习日语,到生活的很多方面。3 }% j6 r* D3 v' u
我跟很多国内的朋友讲过这个日本阿姨,大部分的人表示无法理解,有人理解了也会说,可能是精神有问题,性格有问题,家里有问题。
0 R! N/ E8 r6 w5 b1 s但是我跟她接触一段时间,真的是什么问题都没有,非常健康,只是她的爱好是做志愿者。* H1 w# ~* K8 a4 R# b
我还在日本发传单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国人,会讲汉语,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家里面父母是银行家之类的,然后他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跑到中国四川去旅游,结果发现熊猫好可爱,就留在四川待了2年,然后跑来东京继续看大熊猫。
$ w6 ?1 m+ ]1 L4 Y& k我也跟很多国内的朋友聊过这个美国大熊猫爱好者,大部分表示理解,人家家里有钱嘛,正常。
: F* A- x  i$ f& H4 ^; N6 G我跟这个美国人喝过几次酒,还都是我请的。一起打工过,那是真的穷,好像真的没有用家里的钱,就靠平时教教英语打工过日子。- n2 i+ D$ l9 p6 N2 C% z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是同学里面年龄最小的(当然留学生除外),虽然当时已经27岁了。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日本人,记得第一次上课,有个同学拖了一个行李箱,满头白发,还以为是教授呢,结果发现真是跟我一届的同学。! K% {* W. c7 m! R9 s# G5 Q  r' k
后来熟悉了之后,发现这些同学是真的对我们的专业,国际政治感兴趣。有的是退休了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干,就专门来读这个专业学习的。0 H; c- Y* g  I# h7 ?0 [# [/ B& b
我呀,让我爸报个那种老年大学都感觉是逼他做什么坏事儿一样。
/ T6 Q5 ^- Q, P( E. S* ~6 N( f2 V. o$ C- H# a4 \! e
我觉得留学之后,或者再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真的见到了跟原来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制度和不一样的人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包容性会大很多,能接受就是很多人跟我们三观不一样吧。
wckp217 | 2021-7-14 0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图:
3 o0 V# @) ]1 M+ I3 G( j: T# I
2 s" H' C% L) V' j* ^& U, O, w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1.jpg
* n) B6 R4 |9 k/ W. n开个玩笑,现在说正经的(但是头秃不是玩笑,是真的!, x( |+ ~5 ]# d1 S! {3 {
1.比想象中恋家,也比想象中独立
! D0 k9 }# F1 Z% j% w, T7 o三年前我去英国留学,刚到剑桥的某个晚上,我打开messenger想约同学一起吃饭,可能同学都还不熟吧,得到的回答是None of my business,当我自己坐在食堂吃着土豆沙拉和冷冰冰的三明治时,想起了我爷爷做的土豆烧牛肉。那一个晚上我感觉无比孤独,非常想家,头一次那么深刻的理解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含义。后来情况也没有变得多好,外国人注重自己空间,很少看到在国内上大学时做什么事都三三两两一起去的景象。1 F3 U1 N' m/ Z
不过呆久了也就习惯了,还让我练就了一身本领:东西不好吃?我自己做。灯泡坏了?我马上换。发烧晕倒?就一个要求,别打急诊电话,让我缓缓,我可以起来。% V( C+ f, l2 h* p( h
在英国留学的一年,我隔三差五就要和家人视频聊天,频率超过了大学;也在异国他乡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拥有了把我放到任何陌生国家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o5 N( |7 f6 p0 k
至于经常会被问道的问题“一个人在国外会不会孤独?”,这里也想告诉大家,会,只要你一直在成长,孤独是无法避免的。
) |9 A* j7 R0 w& |5 z' B" V8 d2.比想象中辛苦,更比想象中快乐
& g4 ?/ o/ O! S7 a1 J出国留学后,好像别人总是对我存在误解,看见我朋友圈晒几张博物馆,几张下午茶打卡,几张室友做的甜点,就以为我不是独自求学在异国他乡,而是在诗和远方的田野;看见几张和来剑桥演讲或做交流的大牛们的合照、参加formal dinner时穿着晚礼服的照片,就以为我不是学Real Estate Finance而是天天学习交朋友。殊不知朋友圈就是我所谓光鲜生活的全部了,国外的留学生活是被pre和essay充实的。通宵写paper ,被ddl追赶,头发日益稀薄,早上冲麦片、中午三明治、晚上自己随意发挥才是日常。
" U2 ?! l4 x7 ^# {不过痛并快乐着。举个例子,我其实一直都认为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在学生时代的英语考试都是轻松拿下,雅思首考也是7.5,但第一次和班里同学就某个专业上的问题交流的时候,因为我的母语不是英语,所以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在讨论中很多时候跟不太上其他同学的节奏,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考试分数改变不了我英语说得磕磕绊绊的事实。后来重新记单词练口语,不断的和同学交谈,短时间内有了高强度的输入和输出后,你会发现你也能积极地参与课题讨论,举手打断教授、直接提出疑惑或者质疑,和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侃侃而谈,整个人都自信升华了(口语不好更要多和人去交谈,我班里有带一嘴咖喱味的印度同学也有带奇怪口音的韩国同学,但其他同学都很乐意一起交谈。英国如果语言成绩不达标可以先读语言班,但其实语言班上并没有很多international students,还是得要自己多练习,不要换个地方说中文)。熬夜写的论文也是,在看到成果时,心里的成就感早就盖过付出的辛苦。
9 F+ h  R6 d4 }8 N& S6 l; f3.世界比想象中大,自己比想象中渺小,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1 c; ]2 J# R0 f+ T4 x/ ^: @1 T* {
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大更广的世界,我们一生的时间很短,靠双眼和双脚触碰到的东西太少太少了,去接触不同的人,通过他们去了解不一样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8 _1 N% K5 w2 y; x8 T$ D% g剑桥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校园非常美,有时候我在校园骑车时会故意骑得慢一些,让自己能好好看看这些古老的建筑,看看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遇到下坡一路飞驰的时候,会觉得天大地大,自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在校园里的Fitzwilliam Museum参观那些曾在纪录片里才能看到的古埃及、苏丹、希腊和罗马的展品,也是美妙又奇妙的感受。$ M' }. x. e! ~6 D( F
国外对某一事情某一职业的定义不是单一的,我们学院有一个老师在德国教过书,喜欢用自己create的model预测棒球比赛的胜负,关注宗教问题,为此还去过以色列。/ |$ `( g/ |/ e/ K9 P# I
很多大牛也经常会来剑桥做讲座、上公开课、Lecture、seminar、workshop......和大牛交流的机会多得不得了。我有过两周听了9个讲座的经历,这些guest lecture能让你视野飞升,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 ?' H/ f; u  S* Y& L& [) \
周围同学也都是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同学,每个人的优秀都是多维度的。曾经我也听信网络上某些洗脑包,认为富二代大都不学无术,但留学后发现,大多家境优渥的同学都绝不挥霍自己的资本,女生长得都还挺不错,男生都比较有气质。努力让成绩漂亮、极度自律。专业第二是个白富美,每天必须有两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课程很重,自己的时间其实很少),吃的少,逢假必须旅游;会钢琴、会芭蕾、会小提琴、会骑马、会滑雪,并且不止是稍稍涉猎的程度,大都拿过国家级奖项....../ N* I! E' c% B% D
我很幸运,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选择了出国留学,去打开自己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留学的所见所闻、异国的文化习俗、不断的将我原本的价值观击碎又重建,每一次我都觉得是洗礼重生,我的人生也变得更加丰沛充盈。/ F' d( d/ o- T* F
<hr/>准备留学的朋友
2 F! y  G6 P' ]可以关注我的专栏,全实战干货:
8 H! V' v4 b7 g! A: Z8 ]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申请美国的同学,可以关注哥大学姐的专栏,超级系统:) N! l* f% a4 u" O, l4 s: e
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蓬莱小仙女 | 2021-7-14 15: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讲,我想说的其实可能看起来有点不符合价值观,但是真的是我的感触:5 Z! ?( g: q, F# Z7 {
你来自哪里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你周围的人来自哪里可能也并没有那么重要,大家都可以是一分钟的朋友,可以坐下来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国家”之间的界限在“个体”的流动中就渐渐淡化了。
& V& q- m0 y# a% [0 `尤其是如果你在欧洲留学,你会发现周围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你都不会在乎他是从哪个国家来的。之前我还会好奇,但是现在完全不在意这个了,地球就是个村,我们都是地球人,无所谓你是从那个国家来的。去别的国家旅游也是,以前还会觉得“是出国游玩了”,现在完全就是感觉“是去了一个风光不同的地方”而已。1 T) g/ D9 q* g$ ^, ~( g
另外我接触过一些来自香港、台湾的学生,其中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有的时候字里行间表达出“香港、台湾是独立的国家”的态度。但是抛却这些政治上的观点,他们也不是坏人,他们很多也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起早贪黑,也有很多很酷的人、很懂生活的人。我有时候和这样的朋友聊天还挺高兴的。怎么说呢,这些x独分子,在政治上我们是要反对的,但是作为独立的人,他们并没有什么错,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可能看起来特别不正确,但是我现在感触就是这样的。
思思思念宋 | 2021-7-14 23: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独立的重要性
) s9 W' c% q5 _1 ~1 T& Z+ O* X# c在国外上学和在国内上学区别还是蛮大的。首先是地理环境、语言、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0 z  [2 h; Y2 i5 x
初来乍到,身边缺少父母朋友的帮助,你必须自己把自己照顾好。你不能再像在国内一样专心埋头读书就好了,你需要学会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购置生活用品......必要时你还要学会打工赚钱。
2 U; _& d" E  O# k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意识到独立的重要性,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8 c' W# ?2 ^$ B4 R
2.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c9 m6 `1 x: y9 Z
中国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京剧汉服旗袍,也不是简单的武侠国学泡茶,而是根植于我们心中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价值观。
( k" J; O/ @$ Y. N留学带给人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 E% U: u: o* o( v受大环境的影响,在国内,我们很难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留学深造后再回来看同一问题,大部分人都会有新的思考。
) h, Q# t7 n1 h" s' [3.包容的重要性
# V1 Z3 \) n9 V在国外生活和求学,我们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生活在一起,由于地位环境、文化习俗等原因,生活习性、表达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争吵不满只会加深矛盾,唯有包容才能化解矛盾。% Q, l1 d  b) W; {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和大家一样”,对于“与众不同”的人总是避而远之,缺少理解和包容。
6 z" U" z( o- q7 X5 Y0 t包容也不是一味忍让,学会包容有尺度,忍让有底线才是留学的收获之一。. @6 V9 J5 M' U  O! R5 e
4.有些国家可能没有温水
& y- ~* _, Y, F: a- k在国内,我们最常喝的应该就是温水了,但是在国外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是没有温水这种东西的,他们只有带有咖啡味的开水和冰水,就算在产房也是。. j& x: O' O- d% w  [7 r
所以在国外,“多喝热水”不会被说成是直男直女。4 L( T: q# R% J
5.国外不一定就发达
$ u1 \* Y4 s4 I( ^$ N  s可以说在中国生活便利度是最高的,因为除去极度贫困的地区以外,中国的快递、移动支付、外卖等都要比国外方便。# S! _( X1 e- @( w- G9 N  K
国外的首都不一定都是大城市,比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就是一个小城市。
3 D0 B- g8 }6 J/ C- k# K# k6.回国不一定就是选择安逸+ k3 [5 _0 v+ y+ a7 G
在以前,国内经济状况没那么好的时候,条件好些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出国去留学深造,不管什么学校,回国之后一般都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6 @5 B+ f$ X& V- C% l' g8 F
但是今日不同往日,那些有能力的同学选择回国就业反而是选择了挑战,选择移民的反而是选择了安逸生活。0 D  ~/ A+ H4 F6 H0 l: Z
这不是说留学没有用,而是说国内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个人只有更努力、更精尖才能适应社会,选择一所好的国外大学深造,只会是有益无害。
玖就旧i | 2021-7-15 06: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后我认真的学习了:遇到熊应该怎么让自己活下来。# p# f7 g9 l1 q5 A0 }  X' K$ ^
* w4 T8 A" B) F9 `# c& V
当然,我不在俄罗斯。, V1 W9 Z% u$ N6 y% D) z0 F  E5 K
要是在俄罗斯的话,我都不用学,熊来了都不够战斗民族分的。# Y; j! Q. P) e5 E/ [" z, [, I
我在日本的金泽大学。是一个很原生态的地方,学校就在山上,自然环境相当好。这一小块区域目击到熊的地方就有这么多:
% i1 R/ `& U2 a7 ?& y  U+ j7 }8 o" q$ ^2 M' n: k# I" d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1.jpg ; N% X5 Z" X2 O

  O3 ]5 |" @: ?+ q" r2 }2 c, P这个黑熊啊,视力不好,但听力非常好,也能嗅出人的气息。" m" l- r8 u) c+ c9 R+ |$ {
夏天一般在一早一晚出没,春秋天白天会出没。
9 o9 O# y1 [9 u3 ^# J6 \  l5 V9 V万一你和熊狭路相逢四目相对了2 N/ n  H5 [- ?8 p# u' T. [' J
第一!一定要冷静!
/ Z- L7 N# p3 |* B: k不慌不忙的离开
# v9 g* ?' ?+ H. T0 C千万不要跑哦,熊有追逐猎物的习惯。而且你也跑不过黑熊,别说你了,博尔特都跑不过。, G7 |3 z3 D5 b% f

* f, z) f7 ~* s( Y* j0 p你可能还会遇到小熊仔
" K5 _* k; b; m- f. g千万别觉得“哎呀好可爱啊,我去摸摸吧,我还能打不过一个小熊仔吗”
& A0 O8 g" h! T' z* V熊仔他妈就在附近看着你。# R) O% y1 L( w4 H
看到小熊,赶紧离开,谁知道他妈什么时候会窜出来!
" }) c8 t1 y1 Q8 H% \$ T0 ], ^  }& n6 |/ [$ Y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2.jpg
# @4 @, m0 R/ B4 `% J' k如果黑熊主动朝你靠近了,那就别出声,慢慢向后退吧
" k; @, f" S2 t% s万一,熊还是袭击你了( A0 g$ s. U% Q# G: N. e
那就一直趴在地上,保护脸和肚子,用手护住后颈。
2 f( |9 |9 V: i6 Y: k直到熊离开。. }& |2 W1 d3 W" v& q7 [0 e
如果有背包的话,可以戴在头上或者脖子上,尽量保护自己
7 F- N# I& ^) ]) T9 G. j6 R9 e0 |* ~
4 r* j. h7 c2 s5 V( \5 x9 S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3.jpg
5 P9 j& Y3 c, z( K6 o* M# E石川县官网专门有个版块就是更新【熊出没】以及【熊伤人】的最新信息
+ z6 W6 A! Z$ [" O6 K所以危机感还是挺重的
) r! t. O( \( _9 l4 |
* F$ K* y' j$ }1 [# u/ {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4.jpg
4 A: x* G! }/ Z( @& S) \& V( x% X
在金泽大学附近,不仅有熊,还有野猪,还有人骑摩托撞到了野猪。
0 t; V" E4 g% ~; w0 f这片土地,谁才是原住民呢
3 u+ g7 s( V4 F& F1 e+ Q希望人和动物能和谐共存吧
; U2 \& E" A! X2 @9 |1 ~% J9 Z7 q2 @
. q1 ^  b3 w! [( c4 f$ F8 w  [7 d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5.jpg ) U9 b4 V! H: s- d
我是小花,日本留学干货持续输出 @木子小花留学工作室
复春 | 2021-7-15 0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你只能靠自己. F* ]& y" c  e
1 D/ Q6 E9 w1 @: p% ]% c) W
1、不论你在出国是个多么挑剔的“美食家”。不好意思,出国后只能有啥吃啥,还得掌握做饭这个必备的生存技能...原来觉得厨房离你遥不可及,其实只是一个国家之隔...- j4 L" K! m+ E) M; n3 ^

4 [  v" |) I% l- X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1.jpg
: ?% `2 s+ j2 O8 }  n
5 D& ^7 C) W+ y( H" v出国前:
- Q* [8 w3 [2 v; ^/ M
每天不用担心吃什么,妈妈总能安排得妥妥当当,实在不行下馆子啊~( c$ V, y* q: s+ {* U6 V
自己做饭,怕是厨房都会炸。
出国后:5 S9 B$ d+ h* @) g* c$ h  J' b
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能难倒我的料理了:  k8 d3 b! h+ j( C$ @0 p5 E
川、鲁、粤、苏、湘、徽、浙江菜、闽南菜精通;美式的手艺人人夸,都是得学校食堂大师傅真传。* ^3 K1 v" N6 {) r; n' O
要是给我几万的创业资金,我能杀出一条小吃街!
8 a7 N" p% O4 w1 o2 B2 r" j* p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2.jpg $ o( F9 x" k6 d% _
2、会长胖......俗称“留学胖”,少则三五斤,多则三十斤...
6 k. _7 W# j. x; w! m
. d* [0 \& O# W- P1 |2 d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3.jpg ( |% p. K- C# I: H$ Z
3、会因为语言不通而感到窘迫不堪。不论出国前你的英语考试分数有多高,刚到国外的那段时间,不论是上课听讲,还是跟同学交流,都会怀疑自己之前到底有没有学过英语。
# F0 x: N7 N6 o7 @
. O1 @" x  G4 l8 `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4.jpg
& @9 L/ L" v0 P, u0 t; S4、翘课一时爽,考试火葬场。如果不想自己和家人之前的努力打水漂,就别有翘课的想法,并且离怂恿自己翘课的人越远越好。
, Z* @9 d. j+ R8 D0 e, s$ m7 P/ z  ^7 h. f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5.jpg
; J4 P+ c  M2 K9 g# t5 s5 B5、国外没有那么多主流思想去影响自己的判断,就连台上站着的牛津剑桥的lecturer都总会嘴上说一句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w6 Y* h4 ?! i) K7 V7 L# y% K
6、国外的书教材真的好贵!一本书,少则RMB300多则RMB几千,原来这些书都是宝贵的财富...) T: [+ ~4 v. q4 }1 j" p" R3 ~

/ v$ M0 z3 T1 f" ?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6.jpg 3 o: Q: N: I3 L+ i) h$ L1 v
7、懂得思考,独立思考:从出国前的迷茫,到清晰认识,从毫无想法,到有了自己的思想,为之后的事情做规划,改变就在慢慢的体现。对世界视野更加开阔,认识更加深入一点点,并且人的思维也更加成熟了。
' ]5 ]) @0 h6 h) f; b抛开学术、学历不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这一切收获,已经值得去推进留学这段人生经历了。
/ O. R( V$ D6 y  V3 k2 P0 P8、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出国就像出柜,不出憋屈,出了后悔。但是不远离家,你也并不会知道家的好处。虽然结果可能还是回到原点,但也是更高层次的原点了。
! `; p5 K) v2 H: e3 m, Z8 M0 J9 r) d# V/ l  y) y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7.jpg , l* H4 T7 u% v+ G+ O; [
其实,最想送大家一句话:"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1 A( l, b# R* s

" B8 A& Q# u" ?7 r- e  _' S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8.jpg ! l3 Z& @+ V6 n( Q$ Q5 D/ O
5 O$ `, M  C1 B
这里是彬彬英国留学,有任何关于英国留学的问题,都可以留言哦~
dj冷静 | 2021-7-15 15: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资质平平,甚至老师给我的定位都是“二本生”,喜欢待在自己舒适圈里面,高考发挥超常考入了国内一所TOP5的高校,后顺利进入哥大读研,从此改变了我的性格和人生轨迹。' ?0 I- @0 P$ }1 d9 x" Q: r2 l
记得才上大学的时候,同寝的室友就在讨论到底是哥大好还是剑桥好,我听着感觉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出国,优秀的室友真的可以让人进步飞快,在她们的激励下,参加各种活动,听牛人讲座、做校外兼职、去金融公司做量化实习、甚至还参加了肯尼亚的海外义工,我想大学期间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室友的相互鼓励,应该也不会有国外留学的打算,最后能去哥大读研,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也很幸运,就像一场梦。
9 D8 Y0 g. h( Q8 |& W记得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我爸怕我迷路(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特意叫他的朋友在美国呆了20多年的第一代华人,马叔叔来机场接我,坐在他的车上,他放的歌居然是刘德华的冰雨,我就好奇的问了一下,他说他和太太平时都听这些歌,我当时有一点点的懵,这跟我想象中的完全西化都听碧昂斯和Taylor Swift歌的华人形象差的实在是有点远……我甚至有种还在中国的错觉。2 u5 x  m; ^2 _1 l2 [3 R$ U8 L
后来呆久了,才发现这非常很正常。美国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大熔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圈子,每个国家的移民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各个圈子之间的交集很少,也没有谁的文化是主流文化谁的文化是亚文化这一区别,不用刻意去迎合所谓的主流,要是你英语不好,都可以在这里活得很精彩,这不,在中国城里随时可以看见很多华人大妈,在美国呆了几十年,还是只会用粤语交流,生活一样很悠闲。
  D; J% n$ y' B我之所以分享这个感受是想告诉大家别以为来了美国英语自然好,学习自然会,身体自然倍儿棒,尤其是当你去到黑压压一片全是中国留学生的院校,你如果不尝试跨出自己的舒适区,你的生活可能和中国没太大区别,只是变了一个微信朋友圈打卡的坐标,这也是为啥很多留学生在美国呆了一两年英语还说不利索,你别笑,这还很常见,因为除了日常上课,你照样可以在网上刷着抖音看着优酷,腻了就找个中国朋友去中国城吃吃火锅。
$ i' B& `5 B' W, a! R; g, L% O选择美国留学,就千万不要指望美国的环境可以让你自然进步,它只会让你始终原地踏步,甚至和在国内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睡大觉。
5 l) J6 S  h' _4 Y2 W% ^相信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在异国他乡遇到困难,孤独无助,又不想要父母担心,只能硬着头皮把问题解决的悲惨经历,你会发现在国内真的是被父母保护的太好,在国外会经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也更加了解了生活的不易,父母的不易。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恰恰能够激发出自己更多的潜质,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 a% T; n% b) S+ ^# _# k" r6 i: \我又仔细想了想,留学还给我带来了什么呢,可以把这些都明确的表达出来吗,我尝试着理清了一下思路,一条一条的总结吧。, V# a- v4 Y* h2 E% `
创造了更多可能
0 c8 D4 ?9 @( p( s$ h9 K9 L我从小和我妈妈一起长大,父亲在外地打工,这也为我预设了一条固定的人生路线:学习,高考,找好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即使是留学,也被很多的人当做是找到好工作的一个手段罢了,直到我在哥大的校园里面,看见形形色色的个体,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追求,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有这么多的活法,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如此的不平凡,以前预设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可以被改写,这也影响了我现在的职业选择,我在纽约工作一年后,辞掉了年薪10万美金的工作,加入了一家发展五年的创业公司,成为了北美区的负责人,管理北美区的留学业务,这对于以前的我是怎么也不敢想的,通过这一年近乎疯狂的努力工作,体会了太多的内心起伏,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渐入佳境。试想要是没有哥大开放式的环境给我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改变以及名校光环,我是很难有这样的勇气,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在短期内实现如此大的职业改变。
& j/ M% X5 \- z* L( \独立思考的魅力- g. N. a5 Y  A1 [1 C0 Y# m
在去美国之前,我是很难想象到自己居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如此之深,在美国大学的课堂,老师经常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尤其是人文学科的课)。常常听到教授说:“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这也是应试教育下的我们来说并不擅长。倒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大脑一片空白,而是因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没有“立场”去思考,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是“非标准”的,总觉得任何问题都是应该给一个标准答案的,只需要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来思考就可以了。' ?1 P2 X& b; P0 \- J8 ^" ~9 l
我发现这样思考问题的好处就是为啥创新的事物绝大多数都出现在美国,如果美国人一想到造车就直觉的认为必须有发动机,就不会出现特斯拉,一想到出租车公司,就一定要有很多出租车,就不会出现Uber这个连一辆汽车都没有的公司居然会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调度公司,这些思考方式都极大的影响到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活力,这种在教育上的思考方式,也影响到了现在的我,使我会经常的迸发出好的点子来指导我现在的创业事业,并快速发展,要是没有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创新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5 C3 E4 U; K. c# K, D$ F* \* }1 H# A对不同观点的包容
7 Z6 k! z# u4 \7 Q! h0 R1 @对于别人观点的包容不仅让我变得更加的宽容,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变为更好的自己, K1 `# Y$ K2 y1 b
大家都在追求进步,但是经常迷茫,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想尽办法找出可以使得自己进步的方法,但是真正成功的又很少,后面我渐渐的发现这个方法可能就是坚持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只是有些人坚持了下来,而有些人在怀疑自己坚持的东西的时候转移了方向,以至于最终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刻。但是往往更为颠覆三观的认知是这个方法其实早有人告诉了你,但是你觉得这个东西太反直觉了,以至于没有引起你的足够重视,你视而不见,以至于你从来就没有尝试过,活生生的把正确的方法拒之门外了。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在上千年以前,直觉上谁又会觉得地球会是圆的。而美国课堂上这种对于所有观点都给予包容的心态,潜移默化的让我变得更加的包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更愿意接纳很多新的事物和观点,这个不仅让我和别人相处时更加的融洽,也让我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解答路径,而更多的解答路径的思考方式往往又经常需要用在处理各种棘手的攻坚难题上面,而这些难题往往会拉开人与人乃至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差距。  _7 `( L2 S/ O0 F$ p
所以要是问我美国教育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可能不像特效药那么一针见效,但是如果你拉长兑现的期限,我才发现在这几年里,它已经改变了我很多,我从一个哥大的毕业生,到一个纽约职场新人,再到创业公司管理层。花了4年多的时间,不能说这样的路径多么的梦幻,但是对我来说每一步都走得如此坚实,如果非要评价美国的教育那我觉得它更多的在强调“道”,也就是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可以迁移到你做任何事情和任何决策当中去, 而非“术”也就是学习知识本身,那掌握的就只是技能本事,而掌握的技能本事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往往是没有长期持续价值的。
渐行渐远139 | 2021-7-16 0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想说的是,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健康
, I) c0 ]. v& X$ C% z我刚出去的时候各种不适应,班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所以一个星期可能说的话不超过十句,然后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有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当我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倒霉…就这样我感觉我情绪快到达崩溃的临界点,家人朋友都远在天边,自己孤立无援……甚至想过是不是自己就这样消失了也没人知道……然后会经常莫名其妙的大哭。
* b0 y+ m# [1 Q$ ]8 D% M% o( I后来我有一次我终于决定打破自己现在的状态,下课的时候找了一位外国同学借笔记,然后我们在FB上聊起来,后来她就经常邀请我参加聚会,这样我的生活状态才慢慢好起来。
; U  T  c6 b4 D' B$ H所以我想说的是,留学可能是一件很孤独的事儿,不管你在国内有多少朋友,到了国外,你就会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只有一个人…但是不要沉浸在这种孤独中,要像解决问题一样的去解决孤独,跳出来看看你就会发现,生死之外都是小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