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

[复制链接]
查看7847 | 回复20 | 2021-10-30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关注者
( \  {% x7 q& O/ ]" H1,262" }0 E9 p% E) k# H) ]$ O8 x
; R; ]9 H4 s0 Y
被浏览  I% a3 s# e1 v* e/ h- y6 s
310,952+ Z& D6 j/ b. [$ F

$ @) ]( n: w! @
% q" d3 K) X9 `- d+ j
+ S# ], ~7 M" l6 C
, j' j1 Z0 p* W0 A' C$ b2 `7 r$ C1 L9 B4 z- C2 G& N1 j( }
关注问题​写回答
, {8 T( |5 s3 Q. `9 O' J​邀请回答​好问题 12
9 d8 i6 r% `( I- B3 i2 W​2 条评论/ ?( E2 h7 [4 e2 _
​分享
0 |( Y9 H& f. a! e7 B* i# U) I5 }- o

8 _9 {5 G5 Q) q2 n- e, A/ p! q/ q) `- X6 Q
$ w. ^- l! _  I3 q. e* G* |' W9 {
" _7 C* b* }/ K% M/ N, U& j# D

. i2 U+ M; k5 m! T! c) w' Z0 w
  a/ u; q/ ~' Q# k9 R, S4 G; p% ]: [& r4 s( H) f: x" ]  K

5 J+ V4 ~/ c6 \! C2 K<div class="Question-main"><div class="Question-mainColumn"><div id="QuestionAnswers-answers" class="QuestionAnswers-answers" data-zop-feedlistmap="0,0,1,0"><div class="Card AnswersNavWrapper"><div class="ListShortcut"><div class="List">73 个回答
4 A' S; f. `* j) u( w3 D: t
- m6 u) m# J$ L默认排序
& F! r  P+ w, x( z1 |
$ G, O0 `( j6 ^! l2 B& ]$ l. m9 x5 A- H# i- N0 ^
<div class="" role="list"><div class="List-item" tabindex="0"><div class="ContentItem AnswerItem" data-za-index="0" data-zop="{"authorName":"知乎用户","itemId":75160181,"title":"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type":"answer"}" name="75160181" itemProp="acceptedAnswer" itemType="http://schema.org/Answer" itemscope=""> 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1.jpg 知乎用户# [3 z& P. J7 h5 S8 Y" I  w
6 d2 z1 x8 V8 f7 t# z
4 J6 X# u) q7 ?8 h' |
3 c  I" Y  ^8 B3 L* W. U) d8 b& n, H
7 ^( N5 M) M6 \5 P9 ]# H

( N6 M7 p1 X  a5 M4 ?1 y& O& S191 人赞同了该回答
' i$ Q& p4 o5 L! i5 |' h- C) L) ?* H, d  r8 O; Y( W. a2 f. E' l
<div class="RichContent RichContent--unescapable"><div class="RichContent-inner"><span class="RichText ztext CopyrightRichText-richText css-hnrfcf" options="[object Object]" itemProp="text">从授课型的Professional Master半个学期来的经历谈谈感受,主要有三点不一样导致整个氛围差别很大。
( |! t$ y9 Z" e( H) ]# l1 S3 m" z8 x7 {* K0 `+ d' O! M% G
1、对抄袭(包括作业)的容忍度和态度: a, ^9 A- [' Q0 \
在CMU入学的时候就反复强调绝对不能抄袭,包括代码和论文,代码查重用的斯坦福的MOSS,不了解原理的想逃过检测基本不可能,算法保守而有效,一百行里抄了一行都能检测出来,而且代码检测是把历年所有代码放在一起测。文章查重用啥不知道,反正有人抄了维基百科一句话都被查出来了。; z! B( v  B9 ]# i+ U  B& q
开学前很多人上网课,有的人不注意这一点,还没入学就被退学。要是来了这边抄袭,最轻的降等,很容易就Fail,重的被开除,身份没有了只能灰溜溜回国。
& I6 d" T! n/ S, q/ {国内,就我感觉难一点的作业全班几十个人可能交上去的版本屈指可数。课后作业题?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0 ]. G  f  s( K# Y/ ^3 I# ^, X
0 s4 S( Q: {9 k) M6 j. A5 L" T
2、老师对课程设计和授课的用心程度
2 H) c* u0 G* }( a2 n$ _$ Z1 cCMU同样有不会讲课的老师。国内体现在念PPT,不讲课瞎扯淡,等等,期末要么考试 放水,要么透题保平安。基本上就是平时水水水,考前背背背。“一周一学期”甚至“一天一学期”。
6 @1 v* E  h8 G/ D) c- b/ }  SCMU就算老师讲得渣,课程设计还是很用心,“一周一学期”基本上 要跪。学生的 精力基本上在学期中间是平摊的(就算全挤压在deadline,但是deadline多呀)。
0 W' R( r% M8 q1 `7 Z( g" N7 I& [" v7 V" w, U1 Q6 w0 S0 r; W2 p
3、助教对课程设计(包括作业设计和批改)的参与度和用心程度
# h% T+ }; S; `1 S5 {这是区别非常大的一点。国内的助教都是研究生,老师老板叫过来当助教就来了。很多对课程没有了解,随便批批课后作业,甚至有的一个学期从未见过人影。. Y+ ~9 Z1 \  L" V! f
CMU的助教大多是上过课的学生,对课程了解很深,还参与设计实验、作业。虽然被很多人吐槽,但是我听说CMU有一门课最开始是水课,人人用来凑学分,后来一届届助教(往往是每次作业都排名靠前的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在实验上增加难度,变成现在课程容量和难度都超级大的神课。/ y& H' W) M/ @( ^5 Q2 w3 P+ e4 `

7 J$ _2 w  N7 o3 B5 s- {8 z如果这三点能够提高,我觉得学习氛围 并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国内的环境,师资还有制度和文化差异导致这几点非常难以实现。
4 m* N) _9 Q/ H" g7 _
7 }! k/ O9 y+ y; S) \  M5 \. l9 _当然, 氛围的差距并不妨碍某些国内非常厉害的学生变得优秀,但是平均水平的差距就在这里拉开了。
wckp217 | 2021-10-30 1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授课型的Professional Master半个学期来的经历谈谈感受,主要有三点不一样导致整个氛围差别很大。! H0 r: I0 e, }* X
7 A3 A% n6 }+ k- n  F( B) j) ~+ s
1、对抄袭(包括作业)的容忍度和态度
9 J" \$ V  J: U% C, M在CMU入学的时候就反复强调绝对不能抄袭,包括代码和论文,代码查重用的斯坦福的MOSS,不了解原理的想逃过检测基本不可能,算法保守而有效,一百行里抄了一行都能检测出来,而且代码检测是把历年所有代码放在一起测。文章查重用啥不知道,反正有人抄了维基百科一句话都被查出来了。
3 l# x# W: v# p3 x3 m# z( u开学前很多人上网课,有的人不注意这一点,还没入学就被退学。要是来了这边抄袭,最轻的降等,很容易就Fail,重的被开除,身份没有了只能灰溜溜回国。
/ X( C% f- D" ^* k2 l* _: Z国内,就我感觉难一点的作业全班几十个人可能交上去的版本屈指可数。课后作业题?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8 o/ H4 A7 a! c# E, V

; R. l/ {* D; z! G4 V2、老师对课程设计和授课的用心程度
, j4 E! C! o( |, [! HCMU同样有不会讲课的老师。国内体现在念PPT,不讲课瞎扯淡,等等,期末要么考试 放水,要么透题保平安。基本上就是平时水水水,考前背背背。“一周一学期”甚至“一天一学期”。" Y3 i% ]" i  i" [$ H% E
CMU就算老师讲得渣,课程设计还是很用心,“一周一学期”基本上 要跪。学生的 精力基本上在学期中间是平摊的(就算全挤压在deadline,但是deadline多呀)。
$ _6 s) d9 @% B
- D& V7 u8 V# X9 u: u) O3、助教对课程设计(包括作业设计和批改)的参与度和用心程度6 [  Y4 W4 S' w& A) Y% Z/ t
这是区别非常大的一点。国内的助教都是研究生,老师老板叫过来当助教就来了。很多对课程没有了解,随便批批课后作业,甚至有的一个学期从未见过人影。- Y( c% m1 ]7 t% i: e! {
CMU的助教大多是上过课的学生,对课程了解很深,还参与设计实验、作业。虽然被很多人吐槽,但是我听说CMU有一门课最开始是水课,人人用来凑学分,后来一届届助教(往往是每次作业都排名靠前的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在实验上增加难度,变成现在课程容量和难度都超级大的神课。7 u8 h0 k4 z$ z2 C  S3 l4 g1 \1 L

& h+ m1 R! W: K7 ?; W3 M如果这三点能够提高,我觉得学习氛围 并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国内的环境,师资还有制度和文化差异导致这几点非常难以实现。
7 K3 @8 C. s1 t& w  }0 O: y
% u: R/ I7 |# _8 ]9 n! x3 H当然, 氛围的差距并不妨碍某些国内非常厉害的学生变得优秀,但是平均水平的差距就在这里拉开了。
CXY鑫悦 | 2021-10-30 15: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2021.8.15 原答 ----& [2 v7 U, [: Y) ?6 ^0 y; c, N, i
从国内某个还不错的学校本科毕业,在美国某个还不错的学校读PhD多年。
' s# P" n- J- ]  U% z自认为很爱国,留学期间一直想毕业回国发展,一直积极地向美国人宣传中国的优点、澄清假新闻……' u, u! ^' Q& O8 c7 e& J# B
直到最近联系教职,傻眼了。( E7 \% [' ~5 W8 o% n9 }( t6 F
感觉目前国内的学术氛围,至少在我们学科,差距比我想象得大。
) |7 ]  G- U$ C+ E美国的老师说,找教职,论文数量再多,如果没有成名作,则意义不大;国内的老师说,找教职,很大程度看论文数量,候选人和候选人之间比谁多。
5 a: H1 s  X: M7 Y* g1 ~美国的老师说,灌水容易,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的质量;国内的老师说,大家的文章质量都差不多,除非你得了大奖,否则不要谈质量。
( u* x% h2 x; Z* y美国的老师说,顶尖高校的教授应该有能力判断文章内容是否重要,不依靠外界是否颁奖,不依靠外界评价;国内的老师说,国内(我们学科)没这个氛围。
: [/ _2 S/ ?2 E, S美国的老师说,PhD就是给学生一个包容失败的环境,你不试错、不失败、不浪费时间做很难的事,你就浪费了PhD这个宝贵的经历;国内的老师说,现在国内很卷,去年某个论文很多的学生想来我们学校都没拿到offer,建议你去联系差一些的学校。! ^: {3 k! M6 H6 T% k
就感觉,留学多年一直在向着美国老师描述的“顶尖高校”的目标努力,可到回国找工作之时,才发现这些年都跑错了赛道。
, c5 T' w- b9 e- j; m2 k---- 2021.9.1 更新 ----
3 g0 u1 E, Y' R5 j+ ?  G& [" e评论里学成归国的网友提出质疑。我希望他们描述的变好的趋势是对的,希望我看到的腐朽的地方早日被时代淘汰。/ S/ o, l! q5 j/ h6 f  t; P% w
我又打听了一圈,有点能够理解国内这所学校的难言之隐。
5 `3 U: |+ ]: S% i招聘时,学校的名额并非几位专业老师就能拍板,需要院系通过、学校通过。而其他院系也想招新老师,学校的上层管理者就难免跨院系比较。, _# A$ c( N2 V
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读书的时长不同,积累的履历也不同。其他学院的候选人,可能做了很多年博后、有大量文章,而我刚刚博士毕业、文章不多。那即使我得到专业老师欣赏,也难以使上层的(非我们专业的)管理者信服。为了使上层管理者信服,我们专业的老师不得不搜集外界评价,作为证据,去争取资源。
. w9 B# L# x9 O+ f/ f管理者有自己的管理思路,从我们专业角度看来并不合理,但从外行看来却很自然。: @$ G; @# \% @
我把了解到的国内这所高校的情况转述给美国的导师。4 G( Q3 }. l5 j7 Y  Z% z/ _' W
美国导师像我一样也很爱国(不过他爱的是美国啦),忧国忧民地说:我之前看到美国种种不好的迹象,担心美国衰落,奇怪美国高校为何今天还能保持竞争力?现在懂了,因为其他国家的高校更差!哈哈!% T, G& D; m2 Z6 y- z
---- 2021.9.19 更新 ----8 K+ J+ m( ]0 @/ K/ h8 l
总有网友说我天真,被美国老师“画大饼”骗了、不相信我联系的几位老师的水平。; f0 X. A' f$ b) `6 p5 {9 B
还是多说两句吧。4 Z* B5 G  ^0 D& F1 l
我在国内“还不错”的学校在前3,不能透露更多了,我不忍心公开说母校的坏话。我特别特别希望听闻的这些事只发生在我们院系,学校里相对弱的院系。& `( y" o/ A! x% k
我在美国“还不错”的学校在前5。光是我们实验室这一层楼,就每年都有人PhD毕业直接去了美国综排/专排至少一项前20的高校当AP(某些少数群体基本都前10)。老师们描述的价值观,是我读博多年多次参与教职招聘亲眼所见,他们言行一致,真的不是画大饼。
5 F/ X% B3 W. h) Q5 P* V) I---- 2021.9.29 更新 ----+ [0 ]. i- x' r- M/ {9 L
被网友们称作“画大饼”的美国老师,答应帮我写推荐信啦!大佬博士毕业时我还没出生嘞。开心~
4 R+ [7 J% ^, s$ U9 F2 ]2 o系里办讲座,请几所其他高校负责过招聘的老师来为找教职的毕业生分享建议,他们说几乎所有学校招聘时都看重质量胜过数量,但确实有不少学校会“bean counting”或者用数量去打破平局。( u; p- g. y* H$ d/ H) F& v( b
至于论文的质量如何评定,这几位美国的老师都认为要看论文的思想是否有某种活力,然后说了一些他们判断活力的方法。
% R# g) e8 i0 T8 X% v& I我估摸着可能国内的学校对于论文质量的定义不太一样?* O+ J: x, }. K4 _6 I- u" T0 t
虽然但是我还是想硬着头皮回国……: O4 U( y) h! [' f
---- 2021.10.12 更新 ----
( v2 P7 _* y7 P! |5 R- o被同学认出来了,感谢同学看破不说破。* l4 ]( m  H$ m0 m
---- 2021.10.18 更新 ----
' Q5 I" L8 e# ~# s+ P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q5 c+ Q& f8 W" L, j# k, I明明是很好的学校,可候选人做报告时,评委几乎不抬头看。等报告结束,评委也不怎么问专业内容,而是问:怎么找不到你的google scholar页面?问另一候选人:为什么你有篇文章的引用量是另一篇的两倍?
' N. @. {2 f+ E  a$ m# M有点惊讶。我原以为专业评委“主观评价”时,好歹会对专业内容有点兴趣,但看起来,比起专业内容,他们更关注的是引用数。虽早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如此露骨。, Y  u+ w4 \! }& z
有点失望。之前看了评论区,侥幸希望我联系的那位国内老师也许是特例,但现在看来,这所学校我们学科的大部分老师都这样思考。: Q4 Q, h( W) O5 k$ O) s0 I0 B6 V
有点难过。无法判断,如果与类似的老师成为同事,未来几十年能否快乐?可这已经是国内很好的学校了呀!不知更好的那极少数几所学校,会是什么氛围。
  I& o2 g" k1 a4 {, V" s4 {我不知道,立了多年的回国flag,如果最后却不回国,那我的同学朋友们还敢回吗?
( c/ {0 J5 ]1 F* s( b刚上大学时,我就对当时的老师说,我想留学之后回国来。当时的老师说:做好心理准备,留学后不一定回得来,回来也不一定能适应。这么多年过去,情况依旧。
" ]# {0 W' F3 F网友们啊,不要指责留学生不回国就是他们不爱国,没准其实是国内的人不爱他们呢。
& _/ r9 l) ?+ B6 p---- 2021.10.20 更新 ----: ^5 B& X/ J# Z0 A* r: s
国内的家人表示并不惊讶。虽然岗位是新体制,但管事的仍是同一批人,招聘思路不会变化太大。
+ a4 w: ?* Q7 q8 |* ~4 g& f- |好吧,理解国情,调整心态。
萌萌炫 | 2021-10-30 19: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每个实验室都有一个研究生主要工作不是科研,是负责管财务的吧。。。
老文同志 | 2021-10-31 05: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以我呆了四年的经历 那不是好了一点半点
) f1 A  Y1 W& O4 R& C首先 上课的内容就实际很多 学生积极性也高很多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真的对某一方面有所了解和思考
4 d9 m! S! b/ K其次 大多数人 尤其是本地人 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是真的感兴趣 所以愿意深入了解很多东西 所以很能聊 也确实说得出东西 遇到困难 一般都能收到启发9 x# E0 m; M' x: |6 C
然后 老板更大方 要做什么实验 要用什么设备 只要你要一般老板都会尽力去满足 举个例子 国内一个COD要等好几小时 各种反应很慢很复杂 有一个老师有国外较先进的装置和药品 要去做 他不情愿地答应 然后还一直在旁边说没必要 浪费啊 一罐药品两美元呢 别忘了付钱(那时我大三 我跟的导师付的钱 他也不愿我多做) 在美国我做助教 有学生 同样是大三的来找我他要做COD 我和老师说了他说的是注意安全 随便用 鼓励这种探索行为 对本科生都如此 何况研究生呢 对莫名其妙出现的学生都如此 何况自己学生呢
. b$ ~  r3 D% F" a# o; B1 S接着 各种学术会议 国内的基本上老师讲得多 下面听着 结束后一两个问题算给面子 问题是老师拿着学生的东西讲 未必了解有时漏洞百出 国外的几乎99%以上是学生讲自己做的东西 讲完后至少三五个问题 从各个方面交流 有些问题还比较critical 是真的严肃的科研交流 我在国内参加一个交流时 我就提出了对方选择采样点考虑不全面 可以有更好的分布 那老师就面带菜色说时间有限 我才知道在国内时间有限都是不好好科研的借口
  ]. a. Y0 j( ~4 H" z' W: h) n最后 国内的抄袭造假就不用我详细说了吧* W, f9 R0 @! c! Y/ V8 B
+ [1 L& `  p1 ^; t( M& w; j
强调一句 哪里都有特例 我从不认为国外一切都好 他也有自己的一些问题 我也肯定国内也有比较好的科研人员 值得敬佩. S0 s1 [; ^! _4 w
我回答只是根据整体的氛围和感觉 没有恶意
123460144 | 2021-10-31 12: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提点别人没提但是很实际的。; U, r4 L6 I1 K" l

8 T1 Q; l; F, m% ~/ ^7 ?( b国外的博士生,大部分都有奖学金,奖学金虽然不多,但温饱差不多基本能满足。(理工科的某些专业钱还不少)
; Z  Y$ \3 ^5 Z- h9 W* X6 ?# [( e* V9 ?& X! F! w
这里涉及的不是钱,而是整个学术界。因为我亲身体验看,这样的结果非常良性:
+ ]3 B) ~: O) R% y- O" {2 r% o- w
1. 首先,真正热爱学术的,基本上都不太会因为生活的原因而放弃追求学术道路。不用因为家境、婚姻、子女等问题,被迫赚钱养家糊口。所以,美国的博士项目里,基本上都是真正爱学术的人。而不爱学术的人也不用过来挤。
; }2 i2 ~- w- n3 R' I7 {; ~
8 G( S3 q- ]' q* S# q& y+ [2. 因为博士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温饱生活,博士生也不太用顾虑很多。比如,结婚生子,国外博士生有老婆有孩子的,很不少。而国内很多时候,人们要因为一些压力快毕业早毕业,读博期间压力很大。% z8 m7 R! |& W# b2 r9 ?- W  ^

7 G* \: a7 |- l5 ^% v+ [8 r所以国外读博士,更像是一份走向学术界的“过渡性工作”,需要教课或者需要在实验室工作,同时也要上课,做科研,同时又赚着小钱,很大部分人有家有室。国内的话,更像是继续读书的延伸,住宿舍,吃食堂,不用教课。。。3 M0 `4 d8 p9 |, l- X/ c

+ s( b: `! k  C. k2 ^# ?-------------------------------------------------------------
/ i- m+ L' Z3 U# k没想到提到了钱就会有争议,补充一点点。。。. }7 Q# k6 C' r% J4 a8 c  S% h# ?

, ^' a! B' ?. c1 s1. 确实现在补助提高了很多,但也分学科,人文类比理工类差不少。& g4 L. ?0 {6 p/ y4 m- O9 d; m
- ~. r$ W- j( {% m/ e
2. 但我想说的点不是钱的数量,而是补助对于生活的影响,从而对学术生活的影响。毕竟这里谈的是学术氛围,不是补助数额。我的观点大概用如下的问题可以更好的表述,不涉及钱的数量:' D1 Y+ B% c- }& |

2 f  f+ f3 R4 L  z4 s& y国内补助不管数量如何,无法让博士们的学术不被生活所累。比如,结婚生子,租房买车,白天搞研究做实验,晚上(不管多晚)能回家陪老婆,暖被窝。这样的生活质量保障,是让人可以“以学术为业”的保障,博士作为“以学术为业”的起步阶段,更是如此。我认为这样的生活,对于博士的学术和个人发展,都是良性的。  E$ l/ Q; g+ Q
9 U. L' Y- D# `  _
对于实现这样的生活而言,美国是不是达到了?不一定。美国是不是做的比中国好?是的,而且好不少。就这样。
春风富贵糖 | 2021-10-31 20: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别的意思,就贴个图……两周前,藤校某组发了篇高影响因子文章,内容和目前已知结论完全相反,也和我的课题结论完全相反,因为我们组刚涉足这个领域,老板看到文章给一个在该领域多年的老板邮件:
9 e0 x1 s/ ?' j" e; w/ l. ?4 x 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1.jpg
& E6 K& N' a$ x/ c) s: J7 h2 ~' `8 T1 I: R4 |& q, N8 n! j0 t7 c$ _
下面是这个组的老板回复邮件节选,确实第一次看到语气这样强硬的:( V' ]% v, ?* j( H/ }
2 ^0 o: g+ g% E- s; P6 t. i
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2.jpg
4 `( A- B$ z. Y# A
; H2 p0 H9 p9 l0 K7 ~ 美国的学术氛围和态度真的比国内好吗?-3.jpg
阿军8 | 2021-11-1 06: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从平均水平而言)当然比国内好。而且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人家早发展了百多年,这再正常不过了。4 P) u! e# i9 \" _7 w3 F
我从国外回来,也是希望尽量能在我的同学里对表甚至超越国外的学术环境和条件。现在我还能力有限,也受很多客观环境的制约。但随着发展进步,总有一天能达到。
只性不爱2017 | 2021-11-1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抖机灵:这是美国的学术氛围在知乎上被黑的最厉害的一次。% [, e# O5 ~6 b$ t. N: d! g

( A8 z, r; }! G+ `( c只能说国内学术气氛逐渐在变好,学术水平也在提高,某些领域顶尖的也很多,然而整体跟美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学术圈生态环境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上的事情。利益相关啊,在国内读完研又出来的。两边实验室都经历过。
! ~% z+ i, t$ C% G4 C* X9 z. M; A! N个人见解,国内跟美国的模式是一条道上的,务实性极强,差异在火候上。反而欧洲走得是很任性傲娇的理论研究路线。拜一下。
bwzhm929 | 2021-11-1 1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从学生到教授,从科研环境到科研理念,确实要好很多。
1 ?/ x% U6 q* `7 P/ f1 t9 F5 e7 g# _( e0 b; k' U
1. 学生:这边本科生就可以进实验室做科研,注意,做的真正科研,不是帮前辈整理整理资料,洗洗器材,跑腿取快递报账送材料这种无聊的事情。举个栗子,我们课题组,有个美国本科生大二进入我们课题组,那时候他对于编程几乎为零。半年时间,自学+不停向周围人请教,就掌握的非常熟练。他离开我们组的时候,我接手他的活时候看了他的结果,思路想法都很独特,根本不像一个本科生的样子。6 ~7 w/ ?9 t& S" t, ^
6 l; h: R6 N7 ]/ U  _, S
2. 教授:首先,教学科研两部分都很重视。也就是说,不会因为科研而影响教学,也不会因为教学而耽误科研。更不会因为说,这学期这位教授没有课了,于是他就给自己放假了。其次,每位教授都有office hour,即使没有,也可以发邮件make appointment,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就是请教好机会。即使你是其他系的学生,教授也是很乐意跟你讨论问题的。最后就是教授对于自己学生的指导,不管是年轻教授也好,快退休的教授也好,都是很认真的。举个栗子:我们对面实验室的教授快70岁了,照样来实验室跟学生讨论问题。  i% t1 W6 p$ S  o4 s
6 B  z) Q9 N! ]+ z7 I4 b1 \+ {
3. 科研环境:实验器材很先进,很完备。举个栗子:我们系公共机房有10台3D打印机,谁都可以用。都可以不写申请的。如果你要用其他某个实验室的设备,发个邮件约个时间,自己准备好材料,OK,去用吧。
+ U; j6 d- n7 ]2 [) H8 |  u' Y" d( a4 r* k. T
4. 科研理念: 对科研是真爱,对科研是真爱,对科研是真爱!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爱科研才去读PhD,而不是不想找工作,才去读PhD。还有就是有些教授每周的工作时间惊人。
& s! ^1 r4 I3 ]: B4 r) J3 v3 H! H3 a0 h" J) \6 N( A
5. 其他:科研教学与行政分开不好好科研你就没有工资淘汰率挺高聪明的人太多,而且一个比一个勤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