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

[复制链接]
查看1754 | 回复0 |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瑞典,这个曾与中国互惠互利的北欧国家,为何看我们处处不顺眼?
* z* U& k. A! f- T7 z
' q# A6 w( V1 R1 }7 x. Y8 H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估计都有个问号按照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那份调查,高达85%的瑞典民众对中国是负面看法,这个比例,放全西方,一骑绝尘、登顶了。如果只看这组数字,别说普通人,我们历史专业的都得愣神:两个国家,隔着一整片欧亚大陆,没啥领土纠纷,没啥血海深仇;宜家、H&M在中国年年盘点乐呵,爱立信、沃尔沃在中国“雨露均沾”好几十年,瑞典人咋就“翻脸”比翻书还快?
5 ^" o# s: X( G1 e" `* J2 p
" k- B/ c. s. }5 p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1.jpg
7 U+ F+ \3 U# e! k& w
$ X7 j; L6 o# i  M5 i7 G% E8 W
瑞典对中国的“心结”,其实越攒越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 ~+ D; o$ u$ Y# A; I' B1 v

' D' n0 f1 W7 A# v1 ?- _6 h得从一个不起眼但骨子里毒性极强的人物讲起——卡尔·林奈。正是这位瑞典生物学家,把黄种人贴进了欧洲的分类体系。他那本《自然体系》,今天在课堂上人人会一提,说他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都不冤。但说句实话,他手里那点分类,换成现代话,就是“生物种族歧视系统”——亚洲人,“luridus”,翻译过来有点“掉价”:蜡黄、病态、晦暗,说白了,就是一种暗戳戳的丑化。
/ x- x6 c, \$ N$ `- y
# _5 z8 q8 E! U0 q  }6 _别以为这些学术词藻和普通人没关系。十八世纪的欧洲,刚摆脱黑暗中世纪,搞“地理大发现”,全世界都成了他们的“田野调查地”。中国呢?一边是马可·波罗鼓吹的黄金大国,一边却又高高在上不搭理“野蛮人”——大清铁板一块,闭关锁国。那时候的西方人,对中国,既好奇又怨毒。林奈这一手,给他们提供了学术背书。从此刻起,对中国人的边界和成见,不知不觉深扎瑞典人心底。3 r% }8 i) i7 ~, K( u  }8 a6 s
! B8 Q, z: E) _* E- e0 X4 ^( X) h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2.jpg
7 h) i2 i' I, b7 T# G3 }  D7 f
* z( N, o8 E8 a1 c' b" {8 W
林奈分类的后遗症,绝非一时的“历史误会”。种族等级观、文化傲慢、不自知的优越感,在瑞典社会深根发芽。很多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眼光,都能在他那本书里找到影子。
  p5 F* V" v5 Q. d( e+ s. L) ^1 Y6 A" D5 v3 Y6 j
这一切偏见背后,瑞典其实曾是新中国最早一批“朋友”。1950年,率先承认中国,头也不回地跟我们建交。六七十年代,爱立信、沃尔沃进中国。咱那一代工矿技术,有很大一部分模仿自瑞典,实事求是说,没他们,早期现代化还真“卡壳”。3 Z1 L( A1 {* }& r# d+ x
. Z9 S4 R% c; R2 C0 U
那会儿,瑞典俨然老大哥,知识、资本、设备咔咔输送。中国,就是他们印象里那个勤劳、谦虚、爱学又手脚麻利的“学生”。中国市场,那是捡钱;中国人脉,那是成就感。双赢,但底色却有点“上对下”。这种日子,他们过得习惯。
( f3 @& ~/ v! g, G7 \
) x4 h2 B( \2 `$ L& f! u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3.jpg

) q7 F  s# s3 m0 d1 Q) [
8 w+ X. J7 G! l% x到了这十来年,中国GDP如火箭蹿升,产业升级还反过来挑战他们的“高端制造”。爱立信被华为赶超,H&M、宜家在中国市场早没那种高高在上的“洋品牌气场”——说实话,这才是让瑞典人最难受的点。& P7 c6 K5 J1 C2 E6 W. U( y9 `
4 s( Q$ B. Z$ c( t5 @
背后有个冷冰冰的事实:中国不再是“小弟”,而是一个可能抢他们饭碗的“对手”。本来全球经济分蛋糕,瑞典人吃得津津有味。现在,他们发现,不但有人要分蛋糕,还“厨艺”比自己更绝。
2 R# e0 X0 W6 S# l
5 a% S- d+ d6 R: o8 k# e( l再说说他们国内那些年发生的事。瑞典,一向标榜人道主义,难民政策堪称全欧洲最“宽容”。十多年来,几十万难民涌入,社会治安、福利系统都吃不消了。治安事件上升,社会矛盾、话语撕裂、对移民的不耐烦,越积越重。. o+ B, K2 S7 L7 A+ B' ?+ u# ]( \

' i8 ]" x; T, g: F) F, [9 j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4.jpg

! q7 Y& ~. P7 H: C
# E: ~; \) q) }+ `) z2 i5 K. g普通瑞典人发脾气、找对象咋办?骂中东,政治不正确;抱怨政客,没用。结果,遥远的中国,成了替罪羊——瑞典媒体和政客,逮着一个“大外敌”,好一通甩锅。什么中国人多、经济扩张、技术输出,怎么听怎么像是“全世界吃亏就因为中国”。你问当地老百姓咋想?“中国人太厉害了,把我们全抢了”。: @6 n; a0 E) D0 T/ f
% l+ ]& a& l" H* Z2 Q4 u. h
还有一点别忽视了,瑞典本来就是“小国敏感症”典型代表。人口只有我国一个大城市的零头,福利好,社会稳定感强,对外部变化特别警惕。美国一说“站队”,瑞典分分钟“靠拢”;加入北约,更是贴上不可动摇的标签。+ b1 W" s5 `4 R- C+ Q6 Z) f$ i

+ {7 ^% Y. n7 I* q凡是跟中国沾点边的东西,一夜之间成了“靶心”。
. c2 f# H( N0 I( e; j" x, E: ^) Y* Y# _1 M" M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5.jpg

+ N3 L* c/ @4 L
% [1 `! u* R. T( V2020年,瑞典全国最早一纸令关掉所有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也别想再进校园,一副“你再先进也别来教我们”的高冷。H&M、宜家、沃尔沃这些“吃中国饭”的品牌,风吹草动就转身发表对新疆棉花、供应链的所谓“正义声明”,一副“道德警察”姿态。- |( A3 Z; H9 \: f
- S! t! ]8 N* z" P  S& n! r3 k
这些举动都传递了一个爆棚的信号:历史三百年埋下的优越感、敌意和焦虑,终于找到了最方便合理的发泄出口。
5 z6 I' M! `" O- L; p' H$ b% P+ |1 C. S( x% M" x: I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6.jpg

/ E2 ^# ~, b8 ^3 j2 T5 \6 |* n* J1 k
4 }  e" g4 L6 V* e4 @3 R+ Q* |瑞典对中国的复杂心态,有历史“老账”,也有现实“新愁”。中国主张平等、开放、合作,乐于交朋友,但绝不是跪着“求好感”。 瑞典今天的“看不顺眼”,弄不好,反而会把自己推向自我边缘化。
( `5 E7 P- [- C: r; l1 U% G8 M: w0 _5 V/ [" C1 T/ {
三百年恩怨未解,85%瑞典人缘何集体反华?利益冲突还是历史陷阱-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