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Z- }. u; O x5 o3 g+ c; ]! t
( S( f$ x8 k, M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设计中,“指居”本是一项半羁押措施。但实践中,已异化为一种比羁押更严重的“超羁押措施”。(人民视觉|供图): X5 ]" e4 i/ l5 S _+ [- H
" }6 o* V! C4 h( B5 F3 D3 R* ?
作为执法司法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以下简称“指居”)将受到检察机关进一步监督。
* x9 Z$ E0 S% D _* L, J
: ]) p* s* J! n# i% F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设计中,指居本是强制力大于取保候审,又弱于拘留、逮捕的一项半羁押措施。但实践中,已异化为一种比羁押更严重的“超羁押措施”。
- }2 z: _/ Z$ i0 B* T. V5 g; T; `# \% T# w7 y; O4 ~" D
2025年1月13日,全国检察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在对刑事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中,要加强对指居决定和执行的监督。
* A: i% A3 {+ J {( p) U, I: o. g
全国检察长会议在每年年初召开。此次会议,还对近期热议的地方趋利性执法作出了回应:依法监督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特别是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8 O1 v" F) m3 n2 l
3 f7 s( ]7 |/ ~3 S7 |要深入监督纠正突出问题 }; M$ h$ ^' L* H4 a& A3 r# R
4 L1 q8 R' M0 y6 W( c$ r5 G5 L) [1 D$ D- X
全国检察长会议公布了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一些数据: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纠正侦查活动违法31.1万件,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侦查1627人。3 D. P% [" O4 ?7 n- j: r- e) w
/ p% [6 l x6 i; N+ H1 N会议强调,要深入监督纠正执法司法的突出问题,“指居”就是其中之一。
2 `, J6 @7 C3 Q# a% u" u
2 w# \! V5 }( ]* W$ I3 H2023年以来,多起“指居”期间死亡的案例见诸媒体:河北石家庄人暴钦瑞在“指居”第13天时死亡,尸检报告认定其生前遭受电击、反复机械性损伤;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总经理邢燕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指居期间死亡;湖北某连环盗窃案犯罪嫌疑人袁时宏也死于指居期间。此外,江苏泰州还有一名嫌犯在指居期间被限制饮食和睡眠,患韦尼克脑病后成为植物人。1 f4 C& t) h6 v
2 F3 F8 ~6 @! N9 T) V“指居”的走样变形,早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 `9 c9 U7 i' t, n) c I+ V E5 _# K
% F; b( X/ D0 `! ]2024年7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黄永在《法律适用》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在法学学者、律师中传播开来。 这篇文章围绕刑诉法修改话题展开,“各方面关注的问题”一节中,黄永提到废除“指居”制度。不过,黄永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大家似乎对此有所曲解,他仅对热点话题进行梳理,并非表达他的个人观点。
2 T: V3 l) z$ j8 g, T' H' z; h2 e
' L% z: o3 h! Y当天,由中国刑诉法学会主办的全国刑事司法制度专业论坛2024年度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在研讨会上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召集了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和司法部的相关人员,对“指居”制度进行了专题讨论。/ E5 P; ~ {# d. s* r- d
7 N$ }+ |# P3 |: @4 c1 b
“指居”的异化,与这项制度缺少制约与监督有关。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对指居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不过,实践中,除律师主动进行控告申诉外,检察机关很难主动对指居进行监督。5 N* j8 ^1 Q4 \6 \& x) B R9 e
" h% B7 P% q8 g4 {9 d! i; w) Y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曾在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任挂职副厅长。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由于看守所的地点固定,检察机关可以实行派驻检察和巡回检察,从而能够实现常态化监督。而指居地点并不是固定的,甚至每个案件的指居点都不同,这就导致检察机关很多时候未必能准确掌握指居信息。并且,采取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不需要通过检察机关审批,这也导致了检察机关可能对指居的发生不知情,客观上造成了监督缺位。3 D2 Z6 n1 Z ?4 b# Y
0 k0 M% e g: f8 ~* W4 |. e6 S
除了表示要加强对“指居”的监督,全国检察长会议还指出,在刑事立案方面,要监督纠正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以及刑事“挂案”问题;在侦查活动上,监督纠正侦查取证违法、侦查措施违法、强制措施违法等问题,重点加强侦查活动严重违法监督。) P4 m- b% X6 n2 g
9 a6 K2 m4 Q V/ |& P
4 r, G- r* ?5 u: s6 ^; h
6 f' Z% A: g5 h" e
2025年1月13日,全国检察长会议在京召开。(图片来源:最高检官网)- N: Y9 ~- ^+ y# ]" D. n
7 y/ c! |( D) B* C0 s交办31件重点案件
( z* R' |1 a% m% d4 v# C! k1 O$ a! V
4 H2 ^( V" Q, V: ~
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也是2024年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 {) C) h; T4 k3 S
8 g5 ~% `! p) f2 @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2024年1至11月,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31件重点案件,依法进行监督。" h! Q" j* f# P+ p
9 O! P: N7 T, S& }1 P
全国检察长会议指出,要依法有效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着力依法监督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特别是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6 E2 u# h& ^6 R9 X$ o: K1 q/ x0 w3 L( c3 h# P
在同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也指出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严防趋利性执法司法。$ ^; f. p/ _; ?4 D1 \% |
9 r- K* I1 `8 \" t) F最高法提出,要深刻认识趋利性执法司法的严重危害,严格依法加强对相关案件的审查,聚焦扩张管辖、以轻缓刑威胁诱导认罪认罚等情形,建立健全甄别、处置、防范机制。要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守信践诺,依法监督、纠正违法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问题,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监督。" i2 m4 L+ D" u% f2 R
8 w) t" U- e! E8 p" W/ |0 i$ _! E
此外,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2025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其中亦明令禁止“趋利性执法”。
3 C% k. \" t5 ?% h
) J: l" T( ?1 M' m1 A$ W D这份指引中指出,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 V1 V F! s2 h) Q' R) A
6 C0 E! p [4 I3 b* Q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5 A& y- \7 }/ ?( h
3 |9 H& [% q' ?; r责编 钱昊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