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把时间还给教师,让教育回归本质

[复制链接]
查看5523 | 回复0 | 2024-3-30 23: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PP答题、网络投票、反诈宣传,隔三差五竞赛、“花样百出”考评……非教学任务让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1 n9 t) H/ q1 c9 O' R) ~- g+ J

- X1 \( u( ^1 X6 F' T( n近日,一名自称教师的博主发布视频,建议学校设置“独立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以减轻任课教师负担,便于专注教学。建议未必可行,但引起不少共鸣,反映着基层教师的急难愁盼。& L" I3 ^( V1 D9 ?0 {( o* g

- ]) p" T9 H1 M/ l9 M怎样让教师潜心教学、静心育人,成为社会共同关切。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g- d* {$ v' I8 m
% L/ J( \& |# g
让教师“轻装上阵”,难在哪?一方面,是教育管理本身的问题,一些形式主义问题,让教师淹没在没完没了的表格、评比、信息采集等事务性工作中。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往往被安排各类教学外任务,甚至在基层治理中承担“补位”的角色。7 b8 b  N& v) b& S# T

5 B4 e, }! V6 Z/ P* }" g
人民日报评论:把时间还给教师,让教育回归本质-1.jpg
* _$ U) q( M+ i! T* V
6 {( w$ J1 o3 w1 C+ c# h3 Z8 c
图片来源:新华社+ x4 ^0 q' o0 f+ ]1 ~6 K; e# S
2 x4 f4 q( v; ^  q% Q
为教师减负,要靠落实。党委、政府要列出具体“减负清单”,是政策明确要求。清单怎么列,是概念模糊、缺乏量化的一般性要求,还是细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硬性举措,反映的是抓落实的力度,关乎的是政策的执行力。有的地方把“开展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列为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有的明确,乡镇、街道社区对教师参与有关活动所提要求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学校有权予以拒绝。政策参考越具体越有效力,学校也更有说“不”的底气。) i  s2 X- H8 I7 t! a+ B
, Q4 Z' U0 \( j: ^8 H" N8 g: V
还要靠监督。为教师减负,是为基层减负的题中应有之义,理应列入地方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工作计划。为避免一些地方用“文件”落实“文件”,用“具体规定”执行“具体规定”,必须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强化问责机制;同时要畅通一线教师反映问题渠道,有的地方已在探索推出教师负担扫码上报小程序,让教师参与到治理中来。6 n/ c+ M8 u4 g1 y+ z5 C  S

8 d3 X; j( Z$ G. ~1 `8 _3 M6 x6 y说到底,办好教育,必须充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理顺现代学校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质。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投入时间,把时间还给教师,他们也必将把宝贵时间和精力更多更好花在孩子们身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1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