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完全复制地普及很难。# R6 R2 O3 s* t5 ~9 {1 Y* P0 j# x
细看华坪女高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偶然性。首先,要有数个张老师那样用信仰发电的老师。其次,要有财政支持(这里面包括被新华社报道之类都有偶然性)。
/ F, w' D8 h( {1 `" S当全国只有一所华坪女高的时候,张老师的梦想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她身体力行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虽然艰难却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8 C6 N' P8 z# s _! l- B但如果你想在全国的贫困地区都这样去搞,就是不可行的。你找不到那么多可以拼命去培养学生的老师,新华社也不可能对每个学校都发一篇报道。财政补贴必定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一股脑地投资到教育上。更何况,填鸭式教育和男女分校也不是我们所主张的。
+ m/ h" j m5 L( O+ k: C! i张校长可以拼命让她的学生在高中补上小学初中的课程再学习高中课程参加高考,但一个国家不可能让偏远地区的学生都这样去搞。长远而来,解决的办法必定是一边普及教育、一边发展经济等,用几代人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巨变。1 p1 [9 Y8 n5 l. ]
对,那也就是我们国家过去做过、现在做着、未来也会继续的。
0 N) R0 x. j+ L+ x最开始,是组织农民上夜校等,简单识几个字。与此同时,妇女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几年后,或许大家的思想就从“种地的人念书有什么用”变成了“去识几个字就够了”,对妇女地位的看法也有所改观。然后,再修建小学、初中,鼓励小孩去读,男女平权的思想进一步普及。再后来,当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和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推进九年义务教育,鼓励学生入读中专高中。与此同时,男女平权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思想。接着,继续普及高中和职高,推进高等教育平民化,男女平权真正深入人心……' X9 l. {- I |; N$ Y" f) t6 x! H
这种渐进的教育普及和观念改变,才是最可持续且不可逆转的。, X# c" ]0 ]# H5 i7 N; G. i! {
但无疑,由于地理因素等众多原因,总有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掉队了。这些地区怎样追上来?最易普及的、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办法,仍然是渐进的办法。前几年国家一直在搞的脱贫攻坚,还有大学生支教等项目,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t( }/ K0 R0 q& d/ G
张桂梅采取的是一种激进的办法,可以让华坪的妇女解放和教育普及搭上快班车。她的办法可以全国普及吗?恐怕很难。即使可以普及,恐怕也会比渐进的办法带来更大的副作用。( m+ N j/ \3 Q, t9 X
最后,虽说没有钱学森邓稼先中国也一样会搞出两弹一星,但他们依旧是为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张桂梅于华坪,同样如此。致敬张老师,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