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

[复制链接]
查看2752 | 回复0 | 2025-7-2 17: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1.jpg

# j, b. L9 k' ]+ O4 ]2 D0 ^! N* w/ z- ~6 @2 D8 B; _3 F; A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2.jpg
4 R; T+ x% `* W
40度的高温天,他只是骑车去买瓶水,回来就倒在了客厅地板上,120来时已经没有了呼吸。这不是夸张的段子,是现实里活生生的悲剧。% P8 I* k$ {& H+ \" {- l
热射病,不是什么听起来神秘的病名,它其实是“中暑”的终极形态,直接要命的那种。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它。
( I$ R8 R4 i9 E, `9 i8 {+ ^# K' m% y: s& J: z7 {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3.jpg

4 O- `! z9 l1 B5 K" y3 _5 s& b: i; d- J$ Z4 b

- j% t3 M2 Y: q3 S5 q& F! ]+ n( _中暑不是一瞬间的爆发,而是一个极其隐蔽的过程。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头晕乏力,接着恶心胸闷心跳加快,最后可能直接昏迷,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高温下还坚持锻炼、在户外暴晒、不开空调睡觉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在跟命运对掐。
2 B% n4 e5 T, ?* W! s; W) O你以为热射病离你很远?那你可能不认识这个词的真面目。它不是“热得难受”,而是体温飙破40℃,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器官开始“罢工”,全身内环境崩溃。简单粗暴说,就是身体被“煮熟”了。
3 f& e7 q' [' Y( U
' c/ n7 F1 K0 [+ j; k+ c3 c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4.jpg
. {; `, F  u* V3 ?& @* ^
& Q3 l( I' V' I( P9 _* _: T3 ~+ i1 s
  L, a. s  e; {. f+ F$ u% E0 \
有个年轻小伙子,在健身房练得满身大汗,觉得出汗就是排毒,硬是练了两个小时。回家后开始发热、抽搐,然后被送进了ICU。CT显示脑部已经有水肿迹象,肝功能指标爆表,肌酐飙升。最终医生判断为热射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没能抢救回来。2 m& t+ l: c: e
很多人一听“中暑”,脑子里浮现的还是小时候大人说的“喝点绿豆汤就好了”。但在医学上,这种想法早就过时了。热射病不治,死亡率高达50%以上。别说绿豆汤,连十瓶藿香正气水都救不回你。
9 c- X1 e4 `9 P: I
5 I; X3 B4 L5 q, _7 v8 X6 x3 U/ i  b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5.jpg

; Y) P" q0 p' s- m- T5 [( `- C/ J. L4 @/ e- W

" H* a8 v: s8 W, x藿香正气水,说到它不得不吐槽一句,太多人把它当万能药。头晕喝,肚子胀喝,出汗喝,一热就喝。结果呢?有的人一边中暑一边灌藿香正气水,最后被送进急诊,因为里面有酒精含量,反而导致脱水更严重,加速病情恶化。
: f' D' y5 o" ], Y, U; }! U热射病的“隐身术”还体现在很多看似健康的习惯上。比如有人夏天跑步,坚持“汗流浃背才有效果”,殊不知高温下跑步,汗液蒸发受阻,身体无法散热,反而会导致核心体温失控。也有老年人怕开空调“受寒”,结果在闷热的房间里中暑了还以为是感冒
8 `6 P" ?2 I0 q# w
" {0 W( L6 D9 T8 h  \3 `& W1 M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6.jpg
" c4 X; M5 E5 l( M# x
. c/ _: O" a7 Z3 ~6 w  t- g' _! _

7 M8 l* W8 Z1 }- R发热意识模糊肌肉痉挛,这些表现一旦出现,就不是“扇扇子吹风”能解决的事。真正科学的做法是,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物理降温、补水、立刻送医。拖延一分钟,风险就增加一分。
9 D; L. V2 _. Q* P+ ?( T- x1 f中国有句老话叫“热在三伏,防在初伏”。农历的三伏天,不仅是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热射病最多发的时期。古人讲“伏天不出门,胜过吃补药”,讲的就是顺应气候,别跟天时作对。现在很多人反其道而行之,非要大中午出门遛弯、晾被子、晒衣服,说是“杀菌”,可你连自己都快被“杀”了。
# h2 M+ V# j* b( a; u5 W. X
. @& q' w) A* a( j2 v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7.jpg
3 t- W/ G' M! t- A$ ^, k8 y  q6 w$ B
3 T& [8 p% e4 Y4 d0 G0 a  ~
% p7 M" Z+ m$ Y1 Z% ~
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2023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因为热浪,单月就有超过200人死于热射病。日本每年夏天,政府都会发布“高温警报”,建议老人白天待在有空调的公共图书馆或超市。人家是政府出面提醒,我们这边却还有人在高温天坚持“养生泡脚”。6 h1 H! j, v) a8 I& m
说句不好听的,很多人是被自己的“认知惯性”害死的。以为年轻就能扛,以为流汗是排毒,以为开空调会伤身,这些说法早该进垃圾桶。
9 Z6 A2 H$ v- o4 c& ~7 t. A  X  N1 i+ @5 l8 ~8 X1 p  w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8.jpg

. _- n8 m8 u% x0 k1 C9 D  j/ B% S. w0 A7 J% v

) @3 l" w' T, M4 ]5 O雪糕西瓜绿豆汤,这些清凉解暑的东西,不是非得等发烧了才吃。预防热射病,远比治疗更重要。吃雪糕不长寿,但在高温天能让你不出事。尤其是独居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一旦中暑无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 g# B; T* e( @4 R! i% H还有一种人特别危险,就是在户外工作的工人师傅们。他们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烈日下搬砖、焊接、修路。中暑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可能”,而是“常态”。有研究表明,户外作业中热射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以上。体力劳动者的命,也值得被保护。
( G. B* i8 r& |* n/ ?
. |& ?! A8 A  e4 c  v/ i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9.jpg

. b, K/ s4 P' J, E' l8 e6 T9 t% m0 k$ q/ v0 N; t" }) O" `
7 C% K  X6 I7 ]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体温过高会死人?其实我们人体的酶系统非常“娇气”,它们只能在37℃左右正常工作。超过40℃,大多数酶就会“罢工”,细胞开始凋亡,器官一个接一个出问题。肝衰竭肾衰竭脑水肿,这些字眼不是吓人,而是现实。
6 X4 t3 |7 p5 P; p  U' S8 s" }- c有个细节特别让人唏嘘:热射病的患者,在去世前往往是“无声的”。没有尖叫,没有剧痛,只是突然倒下,再也没起来。就像那个骑车去买水的大哥,他只是走了10分钟的路,就回不来了。& E( p5 g/ p, y& {

! e+ w8 B9 B+ q) A0 V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10.jpg

& n& e9 A1 x5 A) U/ Q) f; w; ]7 B0 t0 X4 R! ]9 \8 c, X

: T! Y0 ]8 {0 r5 X头痛皮肤干热无汗神志不清,这三大信号一旦叠加,就别再犹豫了,马上拨打120。别想着“再歇会儿看看”,很多人就是死在这个“再等等”上。紧急处理的黄金时间只有30分钟,错过了,医生也难回天。' }& q  r1 z4 `( {, s3 r# f( y
我们常说“天人合一”,但现代人越来越不懂得和自然对话,高温天照常暴走、暴晒、暴食,结果就是身体抗议。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输了,而是你根本不该上场。( ^! `+ u3 U$ q. H

( u. u  e" V) }- w. s, g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11.jpg

! {1 W* t1 s# _9 x- M
3 L6 Z0 R4 o9 f- I  `" f! I6 d* ]7 q% ^
说到底,热射病不是“热得难受”,而是“热得致命”。预防,从来不是矫情,而是理智的自我保护。高温天少出门,出门戴帽子、备水,室内开空调,保持通风。别拿命赌“我还能撑一会儿”,身体不是耐力游戏
: r/ w( a" i! D6 l如果真想养生,不如在家啃个冰西瓜,躺着吹空调,看着窗外的热浪,庆幸自己没走出去。别觉得丢人,真正丢人的,是因为不懂得保护自己,而被送进急诊室。
# Q2 g! E9 V' G  x) f. V! v% {5 B6 M  Y$ @
男子因热射病不幸走了!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12.jpg
1 p" L' b9 A, r) {1 |

8 ]% c( j8 N/ D2 M! n
5 y1 w. A- ]) V8 X最后再说一句:高温天,“硬刚”的人,基本都输了。
% Y/ S: e' H2 `4 P( x5 p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9 Y4 J7 [' d5 J. u. h- l
参考文献:* V% c% z; b& W" Z, c
[1]李娟,刘海平,张莉.热射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识别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33(05):601-605.
" a8 b7 s2 f; j% ~% u3 W, U- H[2]王宝成,陈晓峰.热射病与中暑的鉴别及处理进展[J].实用内科杂志,2023,43(03):239-242.5 t6 G; e+ d! o" C( |& y
[3]陈玉兰,郭丽丽,王建军.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中暑风险与防控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04):421-425.
1 w1 o/ g3 H5 L* y3 M9 w;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6

金钱

0

收听

2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