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

[复制链接]
查看2025 | 回复0 | 2024-12-19 0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1.jpg
* n0 p' I2 `; o. v2 z

- B8 h. I  I" h, }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 y$ |+ N# U' r

. y* e  t8 K. E- p海报制作 朱睿怡
' q) k; ]6 ]5 F5 h: A: u) }3 H. _5 \8 E/ D% M
【开栏的话】
+ p: _0 ~! ?& y5 ^7 Z# B. l
4 \! l7 j9 D: J3 ^1 O1 h  E/ M6 _! q2025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 c' x  o: c7 ~% e% J7 `$ a' c+ A) X
站在岁末年初的时空坐标上,回望这风云激荡的2024年,极目新闻用报道为历史存底。% ]9 s  M0 D- @! ^1 N) ~& y$ N

/ K, S9 S: [! \$ v/ k这一年,新闻报道中被时光照拂过的人和城,在我们的记忆里依然清晰,他们的故事如此动人,一批城市的爆红如此引人关注。1 Z* I8 C/ y( h# d0 `' F2 f" m/ n
9 ^# ~' k6 c- [2 n$ ]' Y* O2 Z
今起,极目新闻推出“年度回访·回声2024”系列报道,带您看看我们曾关注的那些城的变迁。8 A; f* a9 W7 T! k) R. L

. }/ @2 a  o1 v) C' ?9 |  K0 g今年夏天,跳水小将全红婵闪耀巴黎奥运会赛场,连夺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双人、单人项目冠军,成为最受关注的体育明星之一。
1 k% ^) F: x7 s: H
/ \, i" E/ R6 |- G7 T/ G& h她在巴黎摘金的第二天,远在万里之外,她的家乡,位于广东湛江市的迈合村,瞬间涌入了大量游客,最高峰时一天接待三万多人。8 s" R2 m* e/ l" w+ M0 s' M7 O

6 I# q, M- e4 W+ l直到国庆假期过去,村里摩肩接踵的人群才渐渐散去。现在,村里每天仍由旅游团带来固定的客流,但相较之前的火热,如今的流量仿佛也随着季节变更渐渐“入冬”。未来如何谋求新的发展?这是村干部正在思考的问题。; z6 t5 v6 f! s4 i
7 F+ ^) r$ j8 J! ~* L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2.jpg

9 A- [$ i. g3 @/ k5 S, X  S2 R5 U4 t# v
迈合村村牌
* F% r6 x; I) z: l2 R/ s  F) B3 p
$ G0 W6 ~( Z8 E3 |: A: \两度“爆红”,人潮涌入迈合村. g6 I" I* s: t3 _0 b- |3 a

8 m. z' t) ^+ _, ~0 m5 P; b2024年8月,17岁的全红婵再次站上奥运舞台,连续拿下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双人、单人项目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即将成年的女孩身上。* n  j3 W* j, K' F3 d/ l' W

9 d  d; ~0 V$ R7 H全红婵夺冠的第二天,人潮涌入她的家乡,位于广东湛江市麻章区的迈合村。这是一个土地面积8.6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四周有广阔的水稻田和甘蔗、火龙果园。如今,“冠军村”成为村子的新标签。
* B- A, @# I5 O6 [2 C* M( R* m0 K6 V$ r. l. K
来自天南海北的小轿车和大巴车填满了村道,大排长龙;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拥挤在全爷爷家门口打卡拍照,不分昼夜。“人潮最高峰时,村里的游客数达到3万多人次。”迈合村村干部全自华说。
* @" \" U% e/ @$ k( F! F. K: W+ u$ C5 _
为了接待如此大量的游客,村里铲掉了一片荒草地来做停车场;修缮了全爷爷家门口的马路;出动了大批人手指挥交通、维持秩序。
, B7 c+ X" s5 b* d
0 ^6 q6 B. Y( \: C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3.jpg
- L5 b7 }& r4 E1 Z2 B8 C
( k3 Q$ ^" Q" V0 \) D0 w
村子新开辟的停车场: x7 M6 ~1 T/ [
- D' X, H" D0 t* j
这不是迈合村第一次迎接“游客潮”。三年前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演“水花消失术”后,周边市民、网络主播蜂拥而至。全自华回忆,纵使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当时每天仍有五六百辆车驶入村子。喧闹持续了五六天,以“封村”告终。
1 J0 G' ^! Q. }  z. l) Y+ M$ b' P  `7 ?3 O2 t0 T$ h2 A; u
而时隔三年,再次迎接四方来客,村民们仍然感到意外,意外于规模远超从前的人流量,也意外于村里的热闹持续时间之长。, h, F: s7 ^5 R- l

" v  X; D6 t) m% x1 Y' t爆棚的人气一度为村民带来了苦恼——有一段时间村口进行了限行,连本地村民也只能绕路回家,颇为影响正常工作。
+ k4 d' p$ ~; ]6 \
% k( _. O- t3 [0 p/ i% M( T除此之外,全红婵爷爷家门口有网红日夜直播、飞无人机的现象也曾引发争议。全自华表示,村子容量有限,自治能力也有限,因此一开始确实存在管理不周之处,所幸镇里、区里都给予支持,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处置。渐渐地,游客们都形成自律,村里的秩序也越发井然。
! r) {; S8 C) K* G3 A4 t# v" R1 U# f( |# B1 m  i3 a8 S% H. l
“摆摊经济”火热时,有村民日进万元4 S+ {9 ~1 Z& t: X5 x

0 B. l% q( l- M* E“冠军热”的长尾效应持续了整个夏天。从8月初到国庆假期,迈合村内游人络绎不绝。在村民伍月花看来,游客们为迈合村带来了人气,也为一些村民带来了来自“家门口”的收入。
$ i  a' T! o0 w. `! d0 n$ F- T# N! |5 v1 Z
“游客潮”爆发后,全爷爷家门口很快形成了“小吃一条街”,挤挨着小吃摊、饮料摊、土特产摊……摊位多时,花花绿绿的雨棚可沿路绵延到村口。伍月花告诉记者,摆摊的不少是村里的老人,和原来无业的年轻人。有本职工作或生意的村民则少有参与,因时值农忙,大家走不开身。
, M# L9 n; x: Y5 }+ m6 p
: L0 O8 T0 _! x; \( C# ~6 S“我们村400户人,高峰期时参与摆摊的有六七十户。”全自华介绍,一开始嗅到商机开始摆摊的,实际上是外村的村民;看到他们生意火热,本村村民才逐渐加入了摆摊的队伍,他们有的购置了食材和设备做餐饮生意,有的将自家的农产品拿出来卖。
7 \1 @# ]. ?! c; [" }" G
4 z% T( t- B8 o0 y6 f& v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4.jpg
; p2 g- O' W6 M! R0 f  X

0 c, q- I8 e8 j5 C, f5 p迈合村“小吃一条街”
# N8 n- b+ D3 h' w7 s* w  B9 t7 f
全养明是最早一批开始在迈合村里摆摊的村民。他今年37岁,此前一直和妻子、弟弟在外地卖烧烤羊蹄。看到迈合村“游客潮”的盛况后,他将装着烧烤架的三轮车开回了家里,再摆上一个“我在迈合村卖羊蹄很想你”的kt板,在自家门口开卖。3 ]& w0 M* \9 T

. V5 W/ U( y) U因全养明家靠近全红婵爷爷家,又赶上了游客到来的高峰期,他的羊蹄生意一度走旺,相比之前在外地摆摊,收入要高很多。也正是趁着这个机会,他留在了家里继续摆摊,弥补了此前不能照顾孩子的缺憾。
, \( y7 D, M! y& C. K/ P0 |% }3 Y& k; D4 N: o9 Q; a
全文胜也是在“风口”从外地回到迈合村创业的村民之一。他家的三层自建房就在全红婵爷爷家斜对面,今年8月下旬经过临时筹备,摇身一变为“全记鸡饭店”。因他之前曾做过餐饮生意,起步并不难,人工也多由自家人拼凑。饭店一楼大门两面敞开,摆着十来张饭桌,二楼也设有饭厅。游客多时,前厅里坐得满满当当;厨房里专程请来的师傅忙得热火朝天;后院里洗碗涮筷的帮工双手离不开水里。
" W- v  E# q5 Q/ q9 R( ^) _
1 h1 E) b$ F, K. o  G. O, l“生意好时,一天的流水能达到一万元。”全文胜说,“前两个月就回本了。”
. X2 T& C1 g% W
! k. P9 H/ s# K! V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5.jpg

0 W' {- y9 |9 d' k* ]  O# `! @0 a4 D% y/ {# K6 d) P- Y4 y. P
村里新开的鸡饭店: J! O3 D' ^; p3 e7 C! H/ Y

( ~1 z0 l3 _( U. q) ?3 d9 W“淡季”之后,旅游团成访客主流
3 J+ o, z) H) Y2 E! f/ N8 L
* [  j4 @# u9 |  A不过,10月之后,随着今年最后一个长假的落幕,迈合村也很快迎来了淡季。游客数量逐渐减少,“小吃街”的摊位数量也从一百来家萎缩到十几家,目前主要由迈合村民经营。
; ?7 G: h  x3 C  o" Z* y
1 i7 F3 Q7 e( c+ S' U) g" w. V全文胜的饭店变得门庭冷清,但他已决定继续在村里扎根开店,“反正成本都出在自己家,先做着呗。”
) M0 q4 N7 T0 @9 L
9 w9 l+ d4 y" @5 o$ T3 t! d但与3年前的彻底沉寂不同,即使在淡季,迈合村每天仍会迎来1000人至2000人的游客量。其中大部分是旅游团客,由大巴车载着从千里之外汇聚到这个小小的村庄。6 {  _( U/ j" R( x% G  q
: d! ~% r' q* R) m. B
12月13日是星期五,湛江迎来该月第一次降温。冷风并未吹熄游客的热情,中午时分,三四个旅游团接连进村,游客们在全爷爷家门口合影,到“小吃街”挑拣特产,为了御寒买下一个煮红薯或炸虾饼。1 O1 Z/ @) V& l! D

4 E# J1 d$ O9 S2 h& p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6.jpg

" M6 U. U+ x: d3 L7 E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7.jpg

$ T( z0 H& {% M# {+ X
3 d$ U5 i/ t$ T+ q/ t3 |游客在小摊上挑拣特产
" p( c7 m- \+ }" B' m' C" D; z4 `0 k0 k* e
游客林生来自宁夏,和妻子一起跟团到广东避寒,他们乘坐四天三夜的巴士南下,先到了阳江海陵岛,又南下到湛江游玩。迈合村是湛江行程中的一个小点,他们在这里停留了不到半小时,在全爷爷家门口浅转一圈,便准备返程。
# Q8 Y/ M, N& b/ ]9 e9 U5 ^
; o4 j/ v2 S" P/ `# \像他们这样南下避寒的北方游客并不少见。“夏天的时候来这的省内团多,从12月到年前,就是东北冬休团多。”导游张瑜说。据其介绍,迈合村是今年全红婵夺冠后新加入旅游路线的一个景点,设点后人气很旺,人多时,旅游车能从村口往外排出几公里的长队。入秋之后游客减少,但每个月他仍能往村里带七到八个团。* }) B- ~: q+ `

) V! h$ Z6 h; Z5 I, v  I& _% ]. @相比工作日,周末的迈合村人气回暖,自驾游人数增加。12月14日,记者在村口看到,进入停车场的私家车明显增多。其中家庭游客占比不小,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全爷爷家门口,为他们讲述全红婵的榜样故事。
3 b' j* ^9 L! C4 J+ [8 r4 t% L) a" @4 w1 W9 ?2 r
村里的摊贩数量也有所增加,还有人特意从外村赶来摆摊。陈勇住在几公里外的麻章镇上,平时在镇上卖鲜榨橙汁,但每逢周末,便会把摆摊阵地转移到迈合村,从八月到现在周周如此。
  b1 {- A& [, x# m' n  m% o: w6 b
因为14日气温继续走低,陈勇当天的生意不是太好。他有些怀念之前生意火爆的时光。
3 f, r1 n7 v- t& @
4 G8 ]8 K- J$ Q+ \3 T
年度回访·回声2024|全红婵老家迈合村流量“入冬”:每天约有千名游客,小吃街只剩十几个摊位-8.jpg

. w6 G' D9 x# S5 x" o7 Z) e  |
) @% M6 i) Y5 m5 W5 M. Z) m远道而来的旅游巴士% Q, A4 q/ M) r
3 c% e0 q4 X; J4 T. e2 ^2 e
盼发展文化旅游,带动全村致富
& m4 l, b+ z5 Y. Z3 B
3 o. k3 q' U# U  l相比怀念过去,全自华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眼下的流量可持续发展。他向记者剖析了迈合村2024年“翻红”的原因:除全红婵的明星效应外,迈合村还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坐落于湛江城市主干道西城快线路口,同时靠近湛江西高铁站。“所以我们村很适合作为一个打卡点,很多游客可能不会将我们作为一个目的地,但因为便利,也不介意在路上顺便来一趟。”全自华说。/ G2 n* x8 Z% w! {2 K$ e! x
  b2 n* }9 |; C% c
但与此同时,村子的短板也很明显:缺乏除了“全红婵家乡”之外的卖点,参观场景有限,游乐资源不足,不能吸引游客停留或成为回头客。现在的迈合村,仍很难定义为一个真正的景点,最多只能说是打卡地。8 V3 A6 \, ~! `+ r( p

/ _. u$ Y% }7 D% q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迈合村被写进了旅游团的路线规划之中,但双方没有任何合作,村集体并不获利。也就是说,除了部分摆摊的村民外,其他村民并不会借此增收,而对于摆摊的村民来说,由于旅游团到访时间短,消费也相对少,带来的收益也有所下降。% C. J! F' F2 l; W! l

( L$ V: w; `) ]: F0 e全自华正在思考的,正是如何更好发展村里的旅游资源,实现全村共富。1 p; ^6 Y# W8 M$ l  ]1 W$ C
6 q$ ?, s6 z0 j1 p8 r/ U* s1 J0 N$ Z
“我们之前其实有过规划,希望在迈合村发展‘跳水文化旅游’,建设度假、教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但因为资金不足等种种原因,暂时搁置了。”全自华说。
; |, ~* |# G2 G! v. ^& ?/ o* S3 n( \3 }
今年村子翻红之后,发展文化旅游的想法再次浮出水面。目前,全自华已在接触一些企业,希望能将想象落地为现实。
% \1 S0 h) Q3 [" h+ o5 Y  ?6 P( ]& B; H% e6 k9 N. N" m' K2 E: {
对于村长的美好设想,伍月花既怀抱希望,又觉得这希望尚还遥远。“很多问题感觉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但如果村里可以发展起来,那当然很欢迎啦!只要有机会,我们肯定也希望参与其中。”
1 \$ G  N" }. Z
; ]+ I, V' ]9 n! P9 `: j' Q# j(文中伍月花、林生、张瑜为化名)
1 G( b( F: A0 O. w7 N: I; P3 z- ~
(来源:极目新闻)& g1 |- g* V6 F
8 d' K$ |1 D+ x3 o8 U8 _( D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