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9 v( r1 G) }9 L9 c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正月,南京城虽已有了几分初春的意味,但依旧清冷。
5 T; o% G9 D E# O1 I丞相胡惟庸向皇帝朱元璋发出了邀请,说自家老宅子里出现了“祥瑞”,想请皇上过府观瞧。
7 \" b$ o' e: p$ P2 G# T祥瑞,就是不合常理的好事,古人多认为是上苍赞许天下出了圣明君主的征兆。0 C8 ~. r% A8 ?; M6 q# {7 Y
胡惟庸家的这个“祥瑞”,据说被称作“枯井醴泉”,是他家一所荒废多年老宅子里的一口枯井突然冒出了清泉,令人惊叹。
0 Q0 U6 y( |. F5 Q4 d- K. n这时朱元璋刚开国不久,当朝丞相家里出了这样的祥瑞,令他大喜过望。& V: Y4 y8 r- U" A1 I4 Z, m: f
当天,他就兴冲冲地从皇宫出发,直奔胡惟庸家的老宅而去。
; l2 U2 }5 O1 O" N这次朱元璋选择了轻车简从,御林军、锦衣卫这样的随从谁都没带,只自己骑了一匹马,由小太监牵着,好似闲庭信步般地出了皇宫。
$ X/ y0 b* P3 t _. }+ t没想到,两人刚走到西华门,小太监突然就拽住了缰绳,死活不肯再向前一步。
8 K% u; j5 R9 ]1 k
8 }1 X1 ~7 o" m. y
- c3 R4 d: O5 Q6 o& e. l* X( R/ L! R朱元璋甚为恼怒,刚想责骂这个奴才,突然抬头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h% h/ E9 @; A" |
原来,胡惟庸的老宅中人影绰绰,隐隐发出金戈之声!; o0 X, l. N: \7 ^1 Y* I9 p
胡惟庸根本不是要请朱元璋来看什么“祥瑞”,他是想设计引皇帝入彀,直接将他杀死在老宅中!1 _( E! N% a. `( t8 ]4 o" p
朱元璋拨马边跑,一溜烟地就逃回了皇宫之中!
) H( v3 c+ P$ o* }, t2 ?. ]他一边跑,一边心里乐开了花:胡惟庸这个老小子,终于要谋反啦!
* V1 \. t. V9 X3 d) P* t臣子谋反皇帝却开心得不行,朱元璋是不是疯了?
z9 l n+ h) u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_$ R9 h' g! N, U9 j: K. w我是阅然文创,专注分享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陈年往事……& T j( {5 e! I, ~0 i8 a# u; T5 H6 D
胡惟庸:由无名小卒钻营到权倾朝野1 o/ n: ]1 @3 l7 J6 W" H& s# L
9 z1 C2 w6 z' W! Y: a
% O5 d z* m. n$ r1 y* ~1 {9 Y胡惟庸是谁?
, s2 T- ~2 ?( e; B& J/ [他是大明皇朝的当朝丞相,在洪武年间,胡惟庸可是南京城内炙手可热的大人物。9 y8 V+ g% M' a* j7 v# ?
他有多大的权势?, x. j: j3 m/ L% X
开国大将徐达据说与他不和,他就暗中派人想要搞刺杀,后来阴谋败露,他才悻悻作罢。
% \( l3 C+ A1 N/ r' S7 A8 I刘伯温大家都知道吧?
" v7 n x x$ f( g# f据传说这位算无遗策的神人也是被胡惟庸派人给毒死的!( w2 t. b; X) X5 \0 E
这么说吧,当时天下各地的奏折和六部主官的报告,得先让胡惟庸看一眼,再决定给不给皇帝看。
, J7 z1 b2 b: ?" L6 g# M朱元璋能看见的奏章,都是胡惟庸事先安排过的,你就说他牛不牛吧!% h9 Y+ i: C; r# g' |
2 Y, O$ W! V2 Y; O+ l/ u! s# N( @& w/ W+ H* [, _- r
然而,现今权势滔天的胡惟庸,最初在朱元璋的手下也不过只是个刀笔小吏而已。
7 D# O8 t5 E0 G- Q1 [0 Z& N% y胡惟庸是朱元璋的老乡,但是有关他的祖上和身世一直都是一团迷,谁都搞不清他在投奔朱元璋之前都干过些什么。
* h3 B' y F; |+ n; @1 T+ ^朱元璋于公元1352年举旗起义,胡惟庸在1355年就投入了朱元璋的阵营。# a- p) ~* l, O/ e( c
胡惟庸刚加入的时候,只能干一些写写画画的普通文职工作。6 s& F7 H) v$ K
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打天下,他更看重的手下武将的勇猛和谋士的韬略。
( |0 ?' {' ?! {8 v4 d; {0 y" \/ H. h论战场杀敌,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人,根本用不着让文人出身的胡惟庸上阵杀敌。7 _" Z) B7 H5 a1 k
论运筹帷幄,他又有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神人,胡惟庸更是不值一提。
@6 g' |; e' b/ r; J8 P1 w胡惟庸的优势就是他与朱元璋是老乡,加入的比较早而已。但是这些资本并不足以让他能够独当一面,其实他本身也并没有能够担当大任的能力。9 }% t6 z7 \' O3 u1 D/ G* D+ _
但是,胡惟庸这个人还是比较有韧劲的,他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别人,但只要肯用心做事、好好表现,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 F' Q& E! m. ~% M% s9 {& Y当然,机会除了需要等待,也需要自己的争取。- s6 A- ~( r: G
许多年后,朱元璋基本上已经平定了天下,登基做皇帝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9 {. i- S( a# M6 D$ }" S. p8 N' X a: z
' Z+ }/ g, B+ w5 C& r; p8 Q胡惟庸这时意识到,他必须要出手了!
: c l0 `( i- T, q* I当时,胡惟庸只是湖广地区的一个小官儿。如果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挤不进南京的核心圈,他就彻底没机会了!
$ h1 ^$ `6 _! D @5 C6 F于是,胡惟庸开始四处跑门路,终于让他搭上了李善长这条线。! h: E$ c* S% L
为了能让李善长替他说话,胡惟庸一出手就是二百两黄金!0 j, {) A. Y4 H( D; @+ k
所谓“钱能通神”,在李善长的帮衬下,胡惟庸得以被调回了南京,当上了太常寺卿。& y- s9 \/ N+ t; l6 X7 s
自此之后,胡惟庸可谓是官运亨通,几年功夫,就从太常寺卿升到了参知政事,后来又升到了中书左丞。+ E5 H1 N7 F" M- g
直至洪武十年,胡惟庸终于爬上了权力巅峰,在朝中担任了左丞相一职!
- J3 U3 D8 d& L9 N }! d% }5 y, n1 _" K6 D权力的诱惑:胡惟庸的堕落
& x2 u. M- C3 j; e5 K0 I0 [3 S0 i2 w- I) f; P5 F0 k: A3 i
# u6 O, |5 f( ~5 W/ I
陡然平步青云胡惟庸并未知足,他开始大肆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K W* o( ^# S
尝到了权力滋味的胡惟庸简直欲罢不能,他看中的人,说升官就能升官。他看不上的人,说打压就会被打压,胡惟庸简直成了朝堂之上的“二皇帝”!
( V8 e/ k7 O2 [1 t9 \ H" _更离谱的是,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不仅不加惩治,反而还不停地给胡惟庸封官进爵。
* ~' l: Z x+ Y( |$ b( U3 [这下子,胡惟庸更得意了!他在朝堂上恣意妄为,引得诸位大臣们怨声载道。
2 T; \8 z- V5 \0 j徐达就看不惯胡惟庸,直接向朱元璋上书弹劾。
# Y: R# G c6 S- x: } j' N2 W3 `' p7 I7 A& s
r [: E: Y+ E4 k
然而,朱元璋一笑而过,啥都没说。
# [( E% `' E+ W2 C9 K但是胡惟庸却记恨了上了徐达,几次想要派人暗杀徐达,幸好都没成功。& e$ w; o8 s* S2 h1 }' q
还有一位叫吴伯宗的大学士,冒死闯殿面见朱元璋,当面揭发他的罪行。, n' W+ W, u% h0 w9 A
朱元璋却只说了句“知道了!”,就没有了任何下文……6 V" }: [2 Z- v& x- f% P! O6 Z
满朝文武都被朱元璋的作法给弄懵了!
1 O9 `: c, j; B1 B难道是胡惟庸给皇上吃了迷魂药不成?朱元璋咋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胡惟庸胡作非为?
. X w& @8 U2 y3 r9 B6 }6 `& @* O( ]这还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个朱元璋吗?
4 B4 v6 o; f3 N$ H朱元璋的棋局
q$ z" d9 N0 [" V& {% o% G! h$ F) M& w
! @+ e4 Q$ T0 J a1 n$ X
别着急,其实朱元璋明白着呢!
! y: S! ?7 c$ H: O) w这位从要饭的叫花子一路逆袭当上皇帝的主儿,可不是只会宠信谄臣的昏君。
, Q. o0 V0 }" C0 w, M+ s朱元璋此时在下一盘大棋:作为皇帝,他想废除了已经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
; X& b+ i3 m6 j* g, Z自古君权臣权对立,君明则臣弱,臣强则君昏。
$ E3 _+ Z" E9 E: `; H' x明君时代出能臣,昏君时期出权臣。
/ p; c) D6 b' v. N8 e# l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但是替皇帝管理天下的却是臣子们。
& Y4 [ g& b6 D/ `$ H君权不抑制臣权,皇帝就会被大臣们架空。君权如果过分削弱臣权,臣子们就会造反干掉皇帝!/ ]' V" r$ W0 W* @
这其中的尺寸,对于皇帝来说可不太好拿捏。* n, A' d2 f5 b$ A, t" @
丞相是百官之首,若是贸然废除了这个职位,势必会引起群臣们的激烈反弹。
3 r% D( b* c* e2 G8 t/ s想要废掉丞相这个职位,必须得让一个人在丞相的职位与百官结怨,这样一来,废除丞相的制度就名正言顺了。
5 J- f3 m: t; h6 O; l8 C" n' l7 v; i# P0 K7 e$ l
" F0 y7 C3 p0 X2 g z这就是朱元璋精心布置的棋局,而棋局中的这枚弃子,便是胡惟庸!
/ I* m* M) b- j3 B所以,朱元璋极力地纵容胡惟庸的胡作非为。: |1 C2 F3 _* W& u7 ]4 ]
他充分地赋予胡惟庸极大的权力,就是要诱导他得罪更多的人,犯下更大的错误,好为日后能清算他凑足罪证。2 Z7 x) P8 j3 z+ g6 _- E
朱元璋对胡惟庸,看似是恩宠,其实是在他脖子上套下了一层又一层绞索。
& r7 i1 u$ f w1 b$ r- ^ {只待机会一到,朱元璋就会收紧绳结,直接要了胡惟庸的命!3 _1 i9 {0 h: O8 [; X
还在洋洋得意的胡惟庸根本不知道,他的死期已经日益迫近了!0 a& K1 W( N' F8 z% ]
博弈的终局:胡惟庸的末日与丞相位的终结
7 S& {- k7 S0 |% ^# @! |$ ^* F* l* _$ }+ @& o: T0 `' |6 L/ I
1 v. K* j% _7 p5 o/ T& s6 a终于,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二这一天,朱元璋等到了收紧绳套的机会! J( n- x( a" ]6 l( i
前文说道,胡惟庸的老宅里出了“祥瑞”,但他却并不认为是老天在赞许朱元璋。" q- F. B4 L" Q
“祥瑞”出现在他的家中,他认为是老天选择了他。6 C' ?$ F% t! K& {3 R3 r
胡惟庸竟认为自己是天命之选,在朝中把持一切的他早已有了不臣之心。
+ O0 V% X3 ?/ v3 c2 |: O他请朱元璋来老宅,就是在这里暗设了伏兵,想要一举杀死朱元璋!: n: L. T( q1 n( u4 K; d: L: ~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做局,朱元璋也在做局:等着胡惟庸自发地造反,朱元璋已经等待好久了!
8 D: r5 w2 O7 E: L% B7 G) Q- W
) v! Y$ E: i) m- D, h
$ L; g8 a) T. A朱元璋返回宫城后,居高临下指着胡惟庸老宅里的伏兵向文武百官宣布:
; m* T" k3 W3 i' o* m胡惟庸犯上作乱,要刺王杀驾!0 S* H/ `- S0 A8 s2 z2 O( F
皇城内的大军立即出动,将还在做“皇帝梦”的胡惟庸直接给拿下!5 q6 F1 ^& o( H' w( O
朱元璋向天下宣布了胡惟庸的种种罪行:犯上谋反、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专权乱政……
% e* [* ?+ Z2 C4 J胡惟庸这时才惊悟:原来他一直都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8 K: p; f" ~ R9 i7 C+ J3 p
尘埃落定:丞相制度的终结& `$ s+ t" |9 l
G$ Q) D3 p+ A2 ?; }7 y( B
3 k/ _: m* S; m1 C3 O- p$ V1 E处死胡惟庸,百官们暗自称快: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不容!$ Q Y+ @8 p: y1 l# ]5 {* q
然而,朱元璋随后就宣布了要废除丞相制度,他向百官下诏:今后谁都不许再提设立丞相一事,违者将受到严惩。
2 M* _6 \5 a8 l: Y4 K: d2 U4 K群臣大哗,虽然胡惟庸罪该万死,但因此而废黜丞相的职位,似乎有些严重了。% l. i2 k$ X0 Z9 a
但是,朝堂之上却没有任何人敢出声反驳。- a5 q3 y! {- Q# w h2 m
胡惟庸造反,铁证如山。此时反对朱元璋废黜丞相位,就是在替胡惟庸开脱,谁敢出声?0 P! h8 w' u3 K; t5 n
就这样,延续了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在朱元璋的精心布局之下,彻底被终结。
3 l l6 u1 h( P9 R8 j百官之首的丞相,这个对君权存在着巨大威胁的臣子之位,就这样被废黜掉了……. x, o% T, Z, q9 U) A, w
+ z0 F( e0 D/ ?9 ]( t a
9 Q& {3 E; g L! j% C) \. J朱元璋借胡惟庸的人头巩固了自己的君权,不可不谓是深谋远虑。
" I5 r8 u/ D$ Q" H+ f V& N* O: P一个时代的终结,代表着另一个崭新时代的诞生。
8 t5 z2 t. ^9 Y( C自此,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皇朝新模式,在大明王朝开始迅速崛起!
$ r. W/ J* u: p$ W) n文字│阅然文创
% t- A8 I! l) z# U$ p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犯,通知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