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

[复制链接]
查看8814 | 回复0 | 2024-4-19 1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1.jpg
6 F( d, h6 a' G6 V. {" K4 l
浮脉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的脉象。 《 脉经 》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主要主表证,按之感觉有力的为表实证 ;按之感觉无力的属表虚证。 多见于外感风寒 或 风热 ,或某些急性热病初期;也可见于虚阳浮越证,则为浮大无力的脉象。
/ Y1 T& w% {& N! w; k0 r; w: `
小王文:"谢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请教您,关于浮脉的特点。我读过一些经典文献,但还是不太理解其中的细节。"
- ^2 f$ @" @( K
1 `8 H7 H) y0 b& @* }  c6 I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2.jpg
3 H; X( ~6 T% c
第一脉的浮脉,对比散脉、革脉、芤脉
! y; r9 {' D# x( |0 c& }; U; o/ c5 s) `. B7 _' X
谢老师放下手中的医案,微笑着看着小王,说"小王,浮脉的特点可以用几句话概括。首先,浮脉出现的位置比较浅表,但并不仅限于此,还有两句话要记住。一句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另一句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弱’。这里的‘有余’和‘不足’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指轻按时有脉,重按时没有。"% C! l% `0 r. U' z' n
3 R- ?% u8 E* w1 L8 ?# }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3.jpg
# d3 E% c! v! w/ M0 b& n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开始更加专注地听谢老师的解释。
) y& n  Z! I0 \4 J3 u3 _"我们可以用‘浮如木在水中漂’这个形容词来理解浮脉。就像一根木头漂浮在水面上,你轻轻一摸,就能感觉到它在水面上,再稍微用力一点摸,你还是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X: q& `7 y! t2 Z
小王点点头,表示理解了谢老师的解释。
( U7 q9 s3 B- _6 e& |) h( v谢老师接着又说:“小王,你知道吗,我们在临床上还可以见到一些脉象,它们和浮脉是相似的。什么叫相似呢?就是说,它同时也具备了浮脉的特点。浮脉的特点是轻取最明显,这就是它的特点。”( ]6 c: |+ R" \# A( w# H* v1 M% ^
小王好奇地问道:“老师,请您再给我讲讲,感谢老师。”! `9 |5 u# N& P$ H7 B* Y3 A5 R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一般来说,浮脉类包括‘浮洪濡散芤革’。除了浮脉外,其他的五个脉象和浮脉一样都有浮的共同特点,所以是相似脉。而这里只列出了三个:一个是散脉、一个革脉、一个芤脉。因为濡脉、洪脉还有其他的特点,所以就归到其他脉象的相似脉里去了。
- D/ z7 Y1 a5 o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示意谢老师继续讲解。
5 U8 `6 Q4 I9 I3 ~8 x. B& {谢老师接着解释道:“第一个叫做散脉,散脉应该也具有浮的特点我们书上说它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这个浮取散漫就说明它的脉象是浮的特点,中取和沉取都不明显。什么叫散漫呢?散漫就是节律和力度不一致、不整齐。古人用一句话叫做‘散似杨花无定踪’,就是像杨花、芦花,或者很轻的一个东西,落下来的时候,没有一个固定的踪迹。9 v6 k; C' p! e9 W' X, ^

8 k- Y! i% i7 }$ @. a% K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4.jpg
, C8 w1 w: H- w+ B
小王有些迷惑地问道:“怎么理解脉是‘散似杨花无定踪’呢?”
+ `: ^6 m0 r6 c, T* V# J3 E0 t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很简单,就是按脉的时候无法确定脉搏的节律。你无法计算出它一分钟跳动的次数,因为它时快时慢,时有时无,没有明显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比较散乱的脉象,我们就称之为散脉。
$ A" [; K  h: m7 `+ s3 P小王恍然大悟,继续聆听谢老师的讲解。
, v) C9 F4 G4 P, ^+ ~  B4 D6 @谢老师接着说:“散脉的主要病症通常比较严重。书上说它是由于元气离散、脏气衰微或者脏腑精气衰败所导致的。一旦出现散脉,病情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2 p- |% g' {; E6 T
谢老师继续解释:“第二种与浮脉相似的脉象叫做芤脉。‘芤’一词形容的是脉象特点,就像一个中间是空的管子,所以称之为‘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你应该能够想象按压葱管的感觉。! Z. L. B' j& \5 w1 O
5 m( p( I6 U9 H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5.jpg
: C# a( r3 D9 C0 v) m$ N; a
小王眼睛亮起,想象着按压葱管的感觉。
/ M( H2 v. T# u7 W$ \谢老师继续解释:“问题是这种感觉在人的脉象上会是什么样呢?这是我们所关心的。所以我在之前讲脉象基本要素时提到过,有些脉象通过脉象要素可以相对容易地分辨出来,但有一些脉象则需要亲身体会。芤脉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想象就能够体会,但你要知道它既浮又大。什么叫大?就是比较粗。浮而大,同时按下去并不会感到脉搏的消失,而是感觉脉管中间好像是空的,就像一根空管一样。, X; \; t$ W' e7 b. a- o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对于芤脉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8 `0 H' P: M1 k' y( a  X
谢老师继续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书上提到,芤脉是由大量失血伤阴所引起的。失血并不一定都是外部可见的出血,也可以是内部器官或组织的出血。例如,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大量失血,或者内脏发生破裂导致大量出血,我们都称之为失血。如果血液是缓慢消耗的,我们称之为血虚,血虚时脉象通常会细小。但如果血液突然大量丧失,此时脉搏尚未收缩,所以按下去感觉脉管中间是空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根橡皮管里面装满水,那么触感会比较实,但是当管中没有水时,按下去会感觉到中间是空的。这就是芤脉的特征。
/ s* ~; T/ s& D+ Q小王脑海中浮现出橡皮管的形象,恍然大悟。8 c0 v5 N8 @3 o0 C0 \$ H4 U
接着,谢老师介绍了第三种与浮脉相似的脉象——革脉。$ W  F1 S! c- H. p' A
谢老师说:“革脉是指脉搏感觉像鼓皮一样,‘浑如鼓革,按之中空外坚,如按鼓皮,浮而搏指。’浑如鼓革表示它的触感紧绷如同鼓皮,按下去感觉中间是空的,外表坚硬,而且脉搏的跳动感觉明显,所以我们称之为搏指。
/ ~  y  a1 O2 a' J0 H- r) S
' ^! Q3 [+ u: Y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6.jpg

/ I: i. Y+ ^8 p: U小王想象着按压鼓皮的感觉,对于革脉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6 g" S& K8 p0 G( a6 z
谢老师继续解释:“革脉的主要病症与芤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与亡血失津或半产漏下有关。无论是亡血失津还是半产漏下,都会导致阴血、津液突然或长时间的亏虚,因此脉象会呈现出浮大而中空的特征。但按下去并不会感觉到脉搏的存在,这就是革脉的特点。它让人感觉脉搏明显而突出,仿佛在指尖上激烈地搏动着。' R; e. h! K0 t6 p# O: g
小王对于革脉的特点更加理解了一些,他开始思考这些相似脉象背后的含义和临床应用。
, C/ t# K9 ~" Q& k, Q谢老师见小王思考良久,便问道:“小王,你对浮脉及相似脉象的理解有什么想法吗?”7 Y& A  q) U5 ~; H. O. k. |" Q5 L
小王抬起头,思绪清晰地回答道:“我认为浮脉及相似脉象的共同特点是脉搏的浮动明显,脉象中存在一种节律的不规律性。浮脉、散脉、芤脉和革脉都具备这种特点,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而这些脉象的形成与失血、亏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6 I2 N* {! x9 ?% j
谢老师点头赞许道:“很好,小王。你抓住了关键。浮脉及相似脉象的出现,往往与机体内部的失衡和疾病状态有关。当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这些脉象时,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辅以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i( K7 f7 P/ w7 o& a
如水投石的沉脉,对比伏脉、牢脉
+ C  H1 {9 d: M8 u* X" f' Y. _1 \
小王好奇地问道:“谢老师,沉脉具体有什么特点呢?”
. y( I# u) w2 z# d/ p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沉脉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古人说它像是‘如水投石’或‘如石投水’想象一下,轻轻按有没有?没有,因为石头扔到水里肯定是沉到底下。所以只有用力按的时候才能按到这个石头,因此它和浮脉不一样。浮脉是浮着的,但是你按的时候它还有,但是沉脉不一样,轻轻按是没有,重按才有。% @- y. J6 N7 h- F/ V6 N

+ {8 o9 v8 l( l9 |8 W7 J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7.jpg

2 {6 G9 T/ `( J% N小王点了点头,然后谢老师继续解释道:“另外,我们可以用‘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来形容沉脉。也就是说,轻轻按的时候不明显,按之有余,按的时候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轻举不应,重按始得’,轻按没有,重按才有,显现出来就是脉的位置比较深。5 h( Z2 T% W7 U; z: d# c2 d
小王眼前一亮,他渐渐理解了沉脉的特点。
# ]* {% X- r# E/ e9 g& g8 ~& x* f谢老师接着说道:“沉脉通常可以反映病证所在的深度,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情况。如果沉而有力,一般是里实证;沉而无力呢?那就是里虚证这就像是打仗,里实证就是双方都战斗得很激烈,正邪力量激烈交战,脉搏自然有力。而里虚证则是正气无力抵御邪气的入侵,所以脉象显得沉而无力。”* I0 c# {0 j! `% L3 f) W- R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另外,如果沉脉快速而有力,我们称之为里热证。相反地,如果沉脉缓慢而无力,那就是里寒证。所以浮脉和沉脉的对比不仅可以辨别表证和里证,也可以判断病证的热寒属性。”  Q& S9 K4 M. A  C: Q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觉得医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问。
& t& U4 Y9 U/ _3 C7 `8 t0 p谢老师继续说道:“当然,正确地诊断浮沉脉象的前提是要保证患者的手心能够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就是平臂、直腕、仰掌。否则,由于手的位置不同,脉搏的深浅可能会出现误判。此外,一般来说,胖的人或水肿的人的脉象会偏向沉重。( N9 c  H- e7 C( k8 \5 G' ~
小王不禁想起一个问题:“谢老师,如果一个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表证,但身体同时存在其他疾病,那他的脉象会如何呢?”
# C0 |/ k+ g/ Q8 V  L% Y谢老师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这种情况下,虽然可能存在表证,但由于正气无力抵抗邪气,脉象不一定会表现出浮脉的特点。举个例子,患者可能同时患有慢性胃病、肾病或肝病等,由于身体的状况不同,脉象也会有所变化。: p; c' }" ?3 X" t
小王点点头,他逐渐明白了脉象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T0 y# x( @/ ?2 H/ E+ u9 F
谢老师又补充道:“另外,在冬天的时候,脉象也可能偏向沉重,我们称之为冬石。这里的‘石’指的就是脉象的沉重特点。还有一些健康人,平时的脉象就比较沉细,我们称之为六阴脉。这是他们个体体质的特征,不要一看到脉沉就一定判断为里证。  F3 x6 e5 H7 f% I
谢老师抬起头,又说道:“小王啊,除了沉脉,你还可能还要了解一下伏脉和牢脉。”: v4 t, i- m2 L& r. m
小王听后兴趣盎然地问道:“师父,请问伏脉和牢脉是什么样的脉象呢?我想了解更多。”) T/ p6 Q2 F6 m/ W& Y
谢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取过书本,开始向小王解释:“伏脉,就是比沉脉还沉的脉象。它的特征是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显。这意味着你必须用力按压,才能感觉到脉搏的存在。它比较深沉,很难察觉到,只有用力按压才能感知到。伏脉的出现通常表示病情较为严重,病位更深。
: r: A, V' e1 J5 o8 F, A, _8 A; y
. ^- t; `6 |0 v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8.jpg

' E* F( L. r) i; |9 F% ?0 y4 J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追问道:“那伏脉和哪些病有关呢?为什么它会更深?”
2 B1 d  R  ^' L: V6 G. u, c谢老师微笑着回答:“伏脉通常与里证有关,而且是病位更深的里证。当邪气顽固地滞留在体内时,比如所谓的邪闭,就会导致脉搏更加隐匿。而另一个情况是厥病,即痛极。当人突然遭受极度疼痛时,气机逆乱,阳气甚至暴脱,出现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神志不清、呼吸微弱等症状,就是所谓的厥病。邪气深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和阴液等外脱,使得邪气得以内伏。痛极也会引发厥病,就像西医所说的疼痛性休克,当疼痛达到极点时,人们可能会晕厥。总之,伏脉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情较为重大,病位较为深沉。2 R) O9 s- }% [4 R5 z$ X* v! B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满脑子都是关于脉象的知识。他不禁问道:“师父,您刚才提到的牢脉是什么样的呢?它和伏脉有什么不同?”0 K0 \/ @/ \+ f- p) m, I* r
谢老师点头赞许地说:“很好,小王,你的问题很有深度。牢脉的特征就是沉实大弦长。它具有五个特点:沉、实、大、弦、长。所谓沉,指的是脉搏沉重有力;实,代表着脉搏有力有劲;大,指的是脉搏比较粗壮;弦,表示脉搏绷得很紧;长,说明脉搏在三个部位都有。牢脉主要表现为里实证,这里实证指的是阴寒内盛和疝气癥积。阴寒内盛表示里面有阴寒之邪,其实和里实寒证是一个意思。牢脉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寒邪主导了收引和凝滞的过程,所以脉气会向内收缩。至于疝气,是指人体的某些脏器或者腹中的物质通过腹壁的某些部位突出,比如常见的腹股沟斜疝和脐疝。而癥积则指肿块或肿瘤。疝气和癥积的情况通常是虚实夹杂,但实证较为突出。1 N, z; p. v- H. x/ Y/ Y

' `# `% i5 l3 h0 O
中诊入门:浮脉简单对比散、革、芤脉,沉脉对比伏、牢脉-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