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15 万套且日挂牌量屡创新高,说明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吗?

[复制链接]
查看9972 | 回复5 | 2023-10-28 21: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15 万套且日挂牌量屡创新高,说明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吗?
加州一客陈 | 2023-10-29 0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这个问题的人多少有点........想看乐子。
; ~. d# k0 I/ |& E1 W6 `, g/ Y合肥二手房突破十五万套,后面紧跟的提问是房地产是不是回暖,哈哈。0 j( k% M  {2 }; W
就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达到总量的5%,就可能是不可逆的踩踏了.....( {' F1 n/ j2 x0 c, W
还是那句话,都这个时间点了,请务必不要调整利率上浮群体的利率上浮部分,请务必坚持到底,特别期待这场:
* S( p- K% N, f利率上浮业主提前还贷+挂牌出售VS银行的桀骜不驯
5 w+ o5 E  {+ G3 C: W. f8 g大战最后的胜负。
  D; `: s' Z: ^" w% j; D, `( J. x+ p# P当然十五万套中,利率上浮群体挂牌出售只占据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的带动效应真的是强悍,因为这一小部分集中出现在LPR下调后的这大半年时间内,在短期内起到了极强的“踩踏”扳机作用。+ }9 i; V* o& w, K" K
其实二手房挂牌量暴涨也不是合肥的问题,现在全国的挂牌量都在激增。  K1 h0 z. Y0 }# E4 k; _
杭州突破17万套
1 @0 W0 o. f/ b4 Q  L6 e1 X' _) a成都突破20万套2 t8 _) E1 I+ ?# z: h: p
重庆突破20万套; [: u& F! T6 w8 v! I
广州突破13万套
5 v1 [' V4 V4 {" Q5 P南京突破15万套+ x5 Z3 x! G/ |8 Z2 R1 g' |1 _3 s& \
沈阳突破13万套+ n' A1 M$ M+ U
.......
& }# B9 e, C6 i% z! ^我之前一直建议,中小城市甚至部分二线如无必要,留一套市区自住,其他的房产全卖了换成现金,别去考虑通胀,这些地域的房子长期来看只会一直跌,整个城市都有可能是通缩。
8 u$ d  B4 Z" F' J如果不买房心里不踏实那就在北上广深南苏杭主城区繁华地段买,哪里限购越严格,就去哪里买。$ U9 `# Q1 K7 H2 X: Y0 d
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暴涨,如果不做任何安抚措施,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供远大于求,然后..........7 X7 R  J! f# V
1.相关部门禁止二手房平台展示二手房套数
$ ]3 G, g/ q! d+ s/ c3 i2.相关部门禁止二手房平台展示成交价格2 P: B) @9 ?- V- Q1 }+ V  L
3.相关部门禁止二手房平台展示挂牌价格
+ T' y* b! C# r& z4 F$ U8 Y- i* b0 x5 M4.相关部门禁止互联网平台讨论二手房信息
" S$ ]1 t/ U6 l) Y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多多婷婷妈 | 2023-10-29 1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挂牌量大增能说明回暖……挂牌量增大难道不是说明大家在抛售,房子很难卖吗?
. G) @! I" Y+ O6 D. S( j房地产数据之怪现状:* k$ O# u# i1 Y3 I
一开始,他们从一堆差数据里挑几个好数据来给你,比如盯着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搞同比环比。
4 d' E3 [3 ^# D5 k6 b* A
" t" E  W6 K" N1 ~7 q 合肥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15 万套且日挂牌量屡创新高,说明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吗?-1.jpg
/ h7 v9 C! g. G; D0 `4 G( J" k2 F, b后来他们把差数据用各种方式包装描述,比如下跌速度从20%到2%,这叫“增速大幅回升18%”。: }$ w$ T% i  H  V

& s- C; E1 `4 I6 @8 x$ r" O 合肥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15 万套且日挂牌量屡创新高,说明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吗?-2.jpg
% _) u( g# B1 Q, K/ F# T  P$ R/ Y2 ]8 m$ R3 z/ n2 Y3 Q
合肥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15 万套且日挂牌量屡创新高,说明房地产市场回暖了吗?-3.jpg
. ?. q$ F. Q' a: t) F$ p( C现在他们直接把一个差数据怼在你脸上,告诉你这是好数据。7 h3 g8 p- Y  B
/ {; e) h2 R3 S7 Q
如果这个问题不是反串的话,我思来想去,只有一个解释。
  a7 R; `. y6 V% R' s+ j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大约是一种客户智商筛选。
# d/ E+ J" P1 ~! ]2 u% z就像诈骗电话都显得很傻,因为只有听了第一句还分辨不出来真假的人,才有可能被骗,把你这种聪明人筛掉了有助于节约成本。' Z+ c+ `  M0 ?/ D% m2 a
房地产的数据想来也是一样。7 q, c8 q  D/ {  h  I5 q' _: c! \
一线城市之外的普通房子实在太没有价值。
$ l5 P/ |& k" d# F& z; u& Q/ X所以是不是最终他们发现,只有连一个数据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的人,才是有可能被忽悠买房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洋芋雾博儿 | 2023-10-29 2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史上最大的抛售潮可能要来了,这个不需要猜测,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i6 M5 H; s, v2 _9 C从23年开年以后,就不断的鼓吹国内楼市回暖,各种媒体或者中介都在卖力的宣传造势,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真相,那就是一线城市比如广州深圳,诸多强二线城市合肥,武汉,杭州这些地方,二手房挂牌量在直线飙升。
; p7 ~: z- U; Z" k! I感觉2月份的所谓楼市回暖,只是为了方便一些炒房客的更快出清,给潜在的购房者制造焦虑,并且达到套现的效果。很多传出来的新闻和回暖,都是制造舆论的一种工具,有些自媒体写的文章,甚至连戏都不敢这么演,比如香港客户狂刷20套,好莱坞明星落户大湾区等等。
0 a" B; ]( s; X这些信息基本上怎么神奇怎么来,还有些中介发朋友圈说,利率要上涨了,要建地铁建机场了,反正就是靠忽悠,怎么样也要营造一种房地产回暖的现象。) f  T/ ^3 {7 f  y9 h& N% l
但是房地产现阶段给人的感觉,不是买入进场以后能大赚一笔,而是趁着这个窗口期跑步离场,而且每个人都很迫切,好像不走或者走晚点,就只能留下做永久房东了。
+ A! Y% [/ n$ x, @房地产行业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多炒房客心里其实已经大致心里有数了。居民收入下降,全球经济环境不行,中美博弈导致外贸下行,人口负增长,未来房地产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机会。
1 \' a5 ~" x0 P$ Z4 ^要搞产业升级,房地产没有机会,要搞内循环,高房价也没有机会。何况,还有即将到来的房产税。! {  `. b# Y0 D: e1 X  y2 ?
去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城投城建兜底拍地,给地方政府套钱发工资,个别套不起的城市,连公交车都要停运了。当土地财政无以为续的时候,房地产从增量转向存量,房地产税就呼之欲出了。2 m6 y1 h( g) l( E* l, @! F
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存在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是一张明牌。再往后到下半年,也不会出现回暖,反而大概率会出现燃油车一样的降价事件。! s$ B* ~/ N1 w/ f, q# Z
至于说为什么各地挂牌量激增,请问此时此刻,炒房客不走等着车门焊死么?
0 |, m. S+ `. w+ M( X
+ U1 J) A0 V+ {) C6 ~% n" y(老铁们点个赞呗,聊天公号:hardy聊一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啊_阿阿阿溪 | 2023-10-30 07: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挤兑”不仅适用于银行,还适用于金融属性高的投资品,你要说15万套都是改善需求,从身边的状况来看都是不现实的,人性的弱点,过热时盲目投机助长资产泡沫,转冷时恐慌,出现踩踏风险。
/ o. Z# Y* J8 Y% N# k' g. Y6 \! e如果说首套房资金流崩断可以通过强而有力的政策强制把成本压在特定的群体身上,比如烂尾的业主,拖欠的货款和未偿付的贷款,这类问题根本是不会受理的,拖一年是拖,十年也是拖,房企可以违约但不能降价,以债养债的继续维系。结果就是居民尽可能的不去参与这个游戏,比如房价同比下降的70个中大型城市已经上升到56个,居民中长期贷款下降到百亿规模,即便如此,配合着利率政策利好,防疫方案调整利好,地方限购门槛利好,以及是比去年疫情冲击的同期同比表现还要差,但媒体又能得到“小阳春”的结论,也是非常的魔幻。
- ~5 p9 H1 M9 n; Q0 Y! x# ^合肥的房价在15-16年印象很深,是领先全球的涨幅,都是按天涨的,肥西肥东都不缺大量的抢房群体,看房排队不说,验资、茶水费、看样板房费用都是常态,越是如此、愿意参加投机的人就越多,高等院校的学生讨论的都是房子,这批投资者除了肥东肥西以及一些偏远的楼盘,即便算上利息,核心区基本是不亏的。惯性思维就是这段时间形成的,以至于在之后的几年依旧深入到房地产的投资中,这时候涨幅可就没那么快了,准确来说,18/19年之后购房者,基本要承担5.88%左右的利息,等额本息来算,前几年100万一个月大概是4500~4800的利息,一年就是五万左右,持有三年不包含各种税费,就15万的资金成本,100万贷款每年涨不到5万以上加上杠杆都是在给银行打工。# e  Q# G5 L0 G! _" M/ a4 c
当房价不说涨多少,现在开始不涨了,且出手越来越困难,不管你挂牌多少,要让利才有可能变现,房地产成了一个不断负收益的资产,除了个别盘,多数的这几年投资的房子都很难覆盖资金成本,100万大额存单一年还保保息的获得3万左右的利息,这也是即便大额存单利息降低后,依旧是这几年抢手的资产。二手房持有者是一个个的家庭,并不是和地方利益深度捆绑的房企存量房子,政策干预起来要难得多,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资产泡沫破裂都是抛售恐慌直接引起的,最低点往往把金融属性剥离以后,比居住属性的定价还要低。+ J; [, l, @8 m9 z  p2 f' N( z3 c
市场现在的需求本身就在收缩,可以理解为池子里面的资金有限,地方和房企想卖新房,二手房还想套现,如果越来越多的投资类房地产冲击供给市场,其实就形成了对市场需求的挤兑,都想尽快把手里的房子兑换成资金,就像储户想尽快把银行的存款提出来一样,早提的是钱,晚一点可能就要割肉了,还得期待市场不出现恐慌情绪。
7 Q( ]$ {7 L# W# |9 U' P4 h. t如果说去年房地产的主要风险在房企庞氏信贷崩断带来的风险传导,比如断供潮问题,出台的是承诺保交楼和信贷输血的应对方式,先稳住市场的情绪,至于保交楼进展如何还得看各地的窟窿填的程度,毕竟承诺这东西只能用一次,大家相信了但不兑现,下次可就没人信了。而今年的风险还要再加一个,就是二手房的抛售恐慌,且比首套房的庞氏信贷风险更大,惯性思维下,让投资者亏损持有一年可以,两年可以,第三年出现了大规模烂尾,第四年还能保证市场不出现抛售恐慌么?+ {7 p& y. }7 }- F
对于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刚需群体来说,手握购买力,前几年的按兵不动换来了更低的利息和更多的优惠,现在又到了二手房的集中变现周期,完全可以选择以不变一个万变,砍到自己心仪的价格,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品,每个投资者也要做好为自己非必要需求抬高资产泡沫承担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菜市口卫 | 2023-10-30 16: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多出去走走,看看关停的店多不多,反正我觉得挺惨的。
" L6 }4 k' q1 c1 l4 k% ~就这还炒房地产。  _) t4 q, Q7 N5 W& J  T4 E
不过,有钱人多花钱,也没坏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