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特定的生长轨道,能飞多高走多远,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掌握专业的教育方法,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让养孩子变得简单可靠。人民日报推荐的《父母教育应该知道的9大教育法则》,我们一起学习。
9 _' g) g: L+ f* T2 N, ?
0 r% F1 J4 d1 B' G8 o9 E1.天赋递减法则 9 I3 ]0 V) g9 Q2 u7 G9 G
8 \9 }( V7 A! Y( ^# ^生下来具有100分可能性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了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能具有100分的潜能。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是就会减少到80分,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分,到15岁时就会减少到40分,这就是“天赋递减法则”。所以,孩子的潜能开发越早越好,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辅导。多观察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7 _0 N0 [8 ~( o0 N7 Q) Y3 f1 q8 L( s+ O: J6 q$ P
网上有一份 天赋开发时效表 ,全面又有理有据。
; y) X+ |, f4 w8 b0 v% y$ |1 |3 e. r% U( D5 E
/ R7 u0 W/ e5 G# r u/ A1 e
$ A1 j9 O" U2 z9 \ k- T' J/ ?4 q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但别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征,急于求成只能事倍功半。
. _+ y; x' B8 m9 N7 j8 b- q3 E
" h: L/ q) ~ V" F, B2.自然惩罚原则 8 D) `, x& U K1 w; }( T/ l j
! m1 j5 D0 c0 L# Z& m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孩子受到的惩罚,应当是他犯错带来的自然结果。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样才能汲取教训,知错能改。比如,孩子在饭点不愿意吃饭,那就不给他吃,取消当天的零食,让他饿着。天气变冷孩子不愿意添衣服,那就不添,放他到外面被风吹一吹冻一冻,没准就会自己主动穿上厚衣服。让孩子在自己的过失里,品尝苦果体验惩罚,自然会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
( {& c; b4 e3 Z, E+ v1 `8 d! @$ F6 Z+ b! [. R* s6 T
. D2 l+ I3 Z, ~0 R# Z# x3 D3 E' t: ^' j c' ]' E: V
3.甘地夫人法则 i& w4 J* e7 }1 n2 V
4 b! M' q# t) ?) C- e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要做一场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安慰他。/ w- s& e \. f4 \
3 r/ C5 S V$ \0 B5 ]8 G
可甘地夫人阻止了医生,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手术后有几天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谁也不能替你承受。哭泣、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叫苦,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C( s& l6 a/ F- L" V+ i2 e+ ^
8 m" O% ]( e0 W
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女儿讲过一句话:“不论遇到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的挫折,都不要怜惜自己,而要咬紧牙关挺住,像狮子一样勇猛向前。”给予孩子足够感受挫折、扛过挫折的成长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我察觉和消化情绪”。未来的路,一定是孩子自己走,他必须承受得磨难和痛苦,才能把生活给予的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4 _5 o& x- C9 `
& R% d0 I8 T' [9 v
* T6 ?$ G4 e# K2 D8 S, @$ L$ J H, ~/ V& h3 Z9 B" h; x
4.禁果效应
9 ~3 r4 Z6 ]1 F* H
2 e6 m8 L4 y' y越是禁止的事情,人们越是想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8 K; p- T, D5 F: i. K8 u* m; V- S$ Q7 {" L& p& Y
情感专家张怡筠曾经说过,当孩子有谈恋爱倾向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进行两性教育了。孩子到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感情冲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种感情油然而生,非常纯洁。帮助孩子建立身体、感情的底线,认识到学生身份的义务,然后再去谈和异性相处的技巧。不要禁止孩子去做不对的事,而是要引导他去做对的事。
/ Q2 f/ X( {3 A4 X+ ], x% L# S4 M
6 a3 d+ Y3 B# ^$ T9 `* b# U; m- _4 k* f. v) ]
4 {5 x5 Q$ s9 e2 b% x5 ?3 w3 J
5.手表定律
* C& z- h' u, C% A0 Z! T5 p, E+ j' y8 L
只有一只手表,就可以知道准确时间,两只手表却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以哪个为标准。这说法放到家庭教育中一样奏效,当父母教育理念、方式不一致,孩子在夹缝中求生存,极容易两面三刀。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一个样。) K! L. o( `/ V7 s% c! V3 U
9 e7 n+ ]+ `5 C: H拿破仑说过, 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只军队。家长必须统一战线,在教育孩子前提前沟通好,给孩子一致的态度、要求和目标。即使有内部矛盾,也要避开孩子私下解决,切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爱人。
$ b7 B* I8 x0 C5 C% X! I
) _; Y. }$ r- W
$ H. R% G) t8 |5 j$ m: S" |
4 T, {! f9 [1 A6.路径依赖
Q% }2 M* h/ p* R
8 F7 ]( {( O" J人的习惯就如同走路一样,选择了一条道路,人就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这就是“路径依赖”。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的习惯就如同走路,决定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守时,学着掌握、管理时间,成为靠谱的人;让孩子学会整理和收纳,培养秩序感、专注力、观察能力和自律能力;让孩子保持阅读的习惯,成为有见解、独立有思想的人;让孩子去运动,释放压力,勇敢自信;让孩子做家务,从简单的倒垃圾、择菜、洗内衣物开始,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受付出和回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D5 Q( P+ Y; ?' g ~& s$ D* V
1 }4 S# e, y6 q& b# }# y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你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都不如这些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C' O! V2 P% Z4 _0 d
. I& T# b* X% v/ Y J# f. L' |' S3 V5 _ L' i# h; p% Z* \
: ]1 I; g% M/ V) p7.破窗理论
) l: y" _! ^3 a4 K! @+ S% L: o- s0 i$ d! Y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干净、有秩序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区的那辆汽车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0 c: {/ n$ y+ I. N
, l1 I. b+ _; i! T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会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如果有人随意在某处乱丢垃圾,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会成为“固定”的垃圾堆,恶意就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里,慢慢滋生。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优劣影响,首当其中。教育孩子必须以身作则,别让孩子身处“破窗”的环境里。; K& \5 V7 A2 d" T
2 l0 z4 G* |$ Y1 O5 d) e7 V. g8 L C+ N* F
9 k, i- [( S/ k9 Y( U$ B8.倒U型假说 ! }' {: \5 B N% n2 N/ q. H, m+ R
7 H0 W1 N; o" y; `0 j. H0 T6 x
这个假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罗布特提出的,论证的是成绩和压力之间的水平关系。压力太小,孩子就失去了动力;压力太大,又成了阻力。0 f5 Y( Q% l5 c% S5 a: g
& ?: v' I7 | R" E b4 I0 Q郑渊洁曾在书里这么解释过,他说: . C3 `8 U, N Q7 _- b
5 o5 w* x; T# w' a. p) X- i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翅高飞鹏程万里,作为家长,如果将孩子比喻成飞机,真想让孩子飞行,只能靠推力或者拉力。 ( ~0 R- l8 s4 j/ ~8 k
9 e4 [! ^/ s0 C; b
压力不能让飞机起飞,只会让飞机停在原地,假设压力过大,飞机还会解体。”
( I f* \7 L$ l2 X# u; K5 p& H/ q. w
" E( b# U3 v7 r对孩子来说,缓解压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得到父母的额理解、陪伴、重视和支持。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年轻时候的学习、生活经历,分析孩子眼前困难,给他们加油打气。你的关爱和信任,就是孩子面对挑战的最有力武器。1 I9 @% y5 E5 ?4 ?1 \5 c
% d! a# m- B8 R U8 r8 K
: Y5 E9 H! P! d4 M& u& D( F
) s5 U6 r" n) W% c, r. I6 b9.天鹅效应 ( M7 L; X' f: Z! Q( o' M3 N
% c8 I$ i6 O5 ^. N% e7 D0 A
一对老渔翁和妻子住在天鹅湖中心的小岛上,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从北方飞来过冬,在岛上停歇。渔翁夫妇非常高兴,时不时就拿出喂鸡的饲料和小鱼给天鹅吃,时间久了,天鹅还会随船而行,陪渔翁打渔。冬天来了,天鹅竟然没有选择继续南飞。白天它们在湖面上觅食,晚上就在小岛栖息,湖面冰封它们无法获得食物时,老夫妇就大方喂食,直至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渔翁夫妇就这么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直到因为上了年纪不得不搬出湖心岛。8 U) k5 j8 F% O
. d( y2 O, M v* a K然后,天鹅就消失了。 - \4 s3 q* x* J% l! [4 V* ?
' { l3 g# C# [. P不是飞回了南方,而是在次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孩子也是一样,无原则地满足,只会让他变得软弱、无能、任性。总有一天,社会的残酷规则,会让不懂得独立的人遍体鳞伤。(来源|
# q4 \/ F* S- g8 S: W1 _* y
, P) i4 B+ x8 W4 x3 f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