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彪接父亲林明卿到北京居住,释怀道:以后就别操心我了

[复制链接]
查看7335 | 回复0 | 2021-12-10 12: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s2 M$ l* C6 [. p+ a
  A- ~( T; k* o
古训“父母在不远游”。林彪早年间就离开了家乡,18岁便报考了黄埔军校,后来更是失去了联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为此,当父亲的林明卿,心中始终惦念着他的这个二儿子。直到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林彪才再次与父亲和家人团聚。此后,林明卿就一直居住在北京,因经常能看到林彪,老人家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
1 u6 s% D7 D( l0 D' H
* s8 p& g3 b1 ~6 M' c
4 y6 Y7 s# ?9 W" d
图 | 林明卿的画像
+ [0 i& ^' M; p: I3 o% Z$ x) X0 E% j
林明卿反对儿子报考黄埔军校,为了拴住儿子,决心给其娶亲
' i- v' v( n& M4 [: t" Z& q1 |& l( p. N4 m5 Q& t' h( w  ~) m: v
林明卿的家乡,早先叫“白羊山村”,后来林姓的人家多了,才顺口叫成了“林家大湾”。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说:林家祖籍是福建的,在《林氏家谱》中记载着,在唐宋时期,林家从福建迁到安徽,宋代末年来到林家大湾,繁衍成为当地望族。在林家的祖辈中,有个非常有名的禁烟英雄,那就是湖广总督林则徐
* b- y, O* Z* ]+ `) l: U8 Y/ {
- k9 |' g" g8 N" @: o* f  K
8 `3 G; h- P5 U
图 | 林则徐
2 L8 J4 d1 Q' L' B' q/ M4 w
林彪生于1907年12月5日,他出生后,林母向丈夫林明卿说:“生他前,我做了个梦,好稀奇!我梦见一只大白虎,盘脚架腿,坐在堂屋上,醒来就生下了这个孩子!”此时,30岁的林明卿沉浸在得子的喜悦中,高兴道:“好兆头。”
9 V9 J8 N4 ~* f+ t3 |孩子出生之时,可以看见门前的清水塘中团团的荷叶,以及晶莹透亮的水珠。林明卿冥思苦想后,给孩子起名为“林育容”,后来他又觉得名字太过脂粉气。于是,为了使孩子增加阳刚之气,他又给儿子取了个学名,单号“林彪”。彪,是小老虎的意思。( _& b% i( m' @
林明卿对林彪是寄予厚望的。在林家堂屋内,挂着一幅木板对联,事过多年,木板上的字迹已经黯然不清,但擦得清洁泛亮。上面写着:
& f/ B; l- [5 ~& {7 z4 F1 [0 B2 i

- [' z  R) A. T' p7 `, `6 k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地。
7 N0 K5 ]3 i# ~1 ^3 F$ k# v+ v1 r' r

/ i, ?( |' Q9 |0 n: Q( W: x7 S; Q9 }
2 b& J4 t( W+ A
图 | 林彪

$ A; l  H: ~; o( g- X, w林家多少代,也没出过几个“一等人”,唯独“两件事”时时在做。林明卿是个有识之士,靠着织布发家,后来还开了织布厂。在经营生意期间,不管家里如何,他始终不忘供子女们读书。林彪兄弟姐妹6人,除了最小的女儿出生不久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外,其余的都读过书。( T  W% t3 R0 v4 ]: E3 h0 O. I" h- K
林彪9岁上私塾,爱学习,除了帮家里干活外,几乎天天在屋里看书。林明卿见状,他便对林彪说:“儿啊,你毕业后就教书吧!”他原本想着林彪会一口应下,没曾想,林彪却说:“我一瓶子不满,不要误人子弟,现在国家不太平,我想去当兵。”. ?& V4 @* o& d( A: _
林明卿被吓了一跳。他心想:一个内向的人,性格完全不像是个当兵的,怎么能去打仗?他认为是儿子的戏言。不过,他转头又想,林彪平时上山砍柴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每次他都要争着当指挥员。在林明卿的眼里,林彪是个要强的主,干什么都不服输,即便是因玩打仗磨破鞋被父亲打,他也要用几块铁皮修好鞋后继续玩。. X3 d3 w3 P) B3 C
1922年3月,林彪考入武昌共进中学,因生活所迫,他决定休学一段时间。堂兄林育南介绍他到粤汉铁路子弟小学教书。1923年,林彪加入共青团,这年林彪16岁。1925年,黄埔军校第四期预招新生3000人,分配在湖北省有155个名额,堂兄林育南决定送林彪报考黄埔军校。
: ?& _1 A5 ]2 C8 m7 m0 p! s( H+ J7 R6 ~" @, j9 F# [
- G6 f' g; z5 B
图 | 青年时期的林彪

0 f" S. w. b5 @8 ~' H8 u% C0 U林育南比林彪大10岁,性子最为刚猛,人称“暴徒”。他笑时声震内外,怒则疾言厉色。当林彪决心要用武力同反动军阀斗争时,林育南给他抄录了一首著名女革命家秋瑾所写的《赤壁怀古》。& Q, Y0 j1 C* A( J5 g7 T$ ]
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8 X3 j# d0 X( t  i$ i7 S5 l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 d8 n1 V4 M4 }: g# U! m林育南语重心长地对林彪说:“秋瑾,一位妇女尚且能够驰骋沙场,为推翻清廷奋斗至死。我们七尺男儿更要奋发图强,有所作为。”林彪听后,热血沸腾,当即就表示要去黄埔,投笔从戎。
7 h- B- I. ^. I
( b9 s4 X* D# K. N8 V; ~9 Z' E  m

  I1 G8 \0 r9 Y9 p& E
图 | 林育南
+ d: y  R; S- w) t- _* I9 {
林明卿得知此事后,极力反对儿子的“冒险行动”。他不止一次地把儿子叫到跟前,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儿子安守本分,做个教书先生即可。不过,这个时候,林彪早就暗下决心:去了黄埔,“不为人龙,便为人虫。”为了把儿子拴在身边,林明卿还一度改了严厉的口吻,一副慈父的形象和林彪讲道理,但效果并不明显。+ ?  V7 a( d, [# E  b" q
1925年冬,林彪走出林家大湾,千里孤行,只身来到广州。尔后,他按照堂兄林育南的吩咐,来找林育南的好友帮助。就这样,林彪顺利地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入步科第2团第3连学习。
7 T+ _' Z% W( c+ g在黄埔军校,林彪经过了从私塾到高中的系统学习,文化基础较好。因此,他的各科成绩在考评时均为“优良”。0 c; a3 r$ l8 G2 ^# ^: U* F
1926年12月,林彪任叶挺独立团的见习排长。1927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林彪向连长请假回家探亲,获得批准后,他匆匆地跨上战马,一路风尘地赶回林家大湾。
* c* S7 {9 m# k+ I; y( ?' ^
' ^/ `  @, L. [8 `$ M9 S/ x5 W

* o- ~( h' I) I  D) a
图 | 叶挺
- }% r6 ?/ g% h9 Y7 ~
此时,林明卿见儿子回来,虽说欣喜,但他始终把不悦之情挂在脸上。林明卿依旧生儿子不听他的话,义无反顾地前去投军的气。虽说没有笑脸,但一家人还是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林明卿很庄重地对儿子说:“育容,过一年大一岁,转眼你也20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和你娘替你挑了个媳妇,是回龙镇王家的姑娘,家境富裕,性情温顺,很有几分人才,阴阳先生说,门当户对,是一门好亲事。就趁这几天过年,把喜事办了吧!”" P/ x. W8 S, d. Y8 ^0 t. r' `; ^/ l
林彪猝不及防,嘟嘟囔囔半天,大家才听出是拒绝的意思。
3 [' Z$ k+ ]7 U林明卿大声一喝:“听我的,成了家,别往外跑了,安安心心地做织布生意。”" H0 _" l- i& h
林彪并未被吓住,他态度强硬反驳:“女方是什么样子,我都没见过,怎么结婚?再说,现在是乱世,男儿志在四方,我不愿过早成亲,让妻室困住手脚,万一要有不测,还会耽误人家青春。”, V1 u+ Z2 p; }( ~% }2 x* q! @
4 v3 h4 t8 t- n: e9 M( o7 ^7 P

; M5 [5 J- k" ?
图 | 林彪的原配

3 o* c8 x; R0 u6 z3 s" i# {话落,林明卿被气得脸色发青,林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林彪见不得母亲伤心,遂违心应了这门婚事。林明卿见林彪答应了这门亲事,脸色才变缓和了一些。大年初一,林明卿为儿子张罗婚筵;大年初二,林彪随父母到女家见岳父岳母;大年初三,林彪执意要回部队。
2 ~+ ^( D2 j; `* o" M/ x8 ~林明卿心想,既然儿子已经有了家室,迟早都要回归家庭。于是,他并没有阻拦林彪的离去。
+ T. s8 w! ^+ {% _" k- D“失踪”十年的林彪,忽然寄回家一封信,林明卿带家人奔波躲避,林母病逝& E% H0 k; q7 G* E: v

: \" I8 {. }( }林彪离家几天后,他从武汉发回一封信,信是给王家姑娘写得,意思简单明了,就是退婚。
0 t4 H1 O: v) J# s# M/ t- p
3 c0 p' t1 R; i" N) \( i- m
“值此国家破裂之时,战事方殷,前途难卜。彪自投身革命,献身共产主义,义无反顾。国民党反动政变,共产党被抓被杀,武汉国民政府已决定第二次北伐。彪决心从军征战,难免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汝青春,此为退婚因由。乞凉。”
) X7 v% ?/ T6 x* T6 d5 Z% [* f
林彪自以为此信一去,婚事可了,万事大吉。哪知王家姑娘是个烈性女子,声称“进了林家的门,就是林家的人”,发誓终身不再嫁!往后,她黎明即起,白日种地,晚上纺纱,侍候公婆,料理家务,成为林家大湾百里挑一的好媳妇。王家姑娘痴心苦等,盼望林彪生还,希望还有转圜的余地。
. ?. I9 b8 j5 j4 G& e5 c& @+ j1 b但是,林彪这一别,竟是10多年都没有音讯,直到1936年底,家里才接到一封林彪从延安寄来的信。来信说了两点,第一,他祝父母花甲大寿;第二,他当上了红军大学的校长,当下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 D7 h" |$ ~$ f  c1 p林明卿看完信后,高兴极了,他想写回信却不通邮。于是,他决定让林彪的弟弟林向荣到延安看看,探个究竟。1937年初,林向荣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延安,终于和哥哥林彪相见。4 f5 ~8 w7 x4 ^

% X" p6 X6 F% q2 e
( F$ Y6 i( `( F% s
图 | 林向荣
7 E2 B2 ]- J8 [* ]( n% C3 l
1937年10月初,报上通报了一则消息“115师师长林彪率部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消息在林家大湾传开后,乡亲们都来向林明卿道贺。但林明卿心里明白,林彪名声大振,惹恼了日本人,日本人早晚会疯狂报复的,决不会放过林家人。
0 K& o- I- Y$ o7 y) n于是,林明卿便带着全家和部分亲友,连同织布厂的设备,一起坐着租来的两艘小船,从林家大湾逃难到了武汉。$ \: h' Q" m5 A+ @: j
1938年10月,日寇逼近武汉,武汉眼看就快守不住了,林明卿只好带着一家老小继续逃难。就这样,经过洪湖、监利,到了沅江的草尾镇。那是个小镇子,他们一家落脚没多久,日寇又快来了,他们一家只好接着逃难。
# e5 w5 @4 o+ r一路艰辛,林明卿带着一家老小,总算是在湖南衡阳乡下安顿了下来。在那里,林明卿利用各种关系,克服了人地生疏的困难,启动织布机,为中国军队生产急需的绑腿带和棉布。3 s7 P2 _+ @; b$ N% b
" {2 ?( l) n6 k3 [  |: m4 w

/ C: c6 G, `. Q( k# w* }, |5 J, n
图 | 林彪一家人
/ W! ~4 o, a# E6 L
3年后,日寇进攻湖南,林明卿只得放弃织布厂,带着全家逃到广西桂林,接着又逃到贵州的独山县,历时两个多月。4 q2 ^2 C4 d9 \# \+ Z
这期间,心底善良的林母看到一位被遗弃的病中妇女十分可怜,她就把仅有的一点稀饭喂给病人。可是她不知道,那个妇女得的是霍乱。就这样,林母被传染上了,又拉又吐得很快死去了。
/ j) K  q7 X! |去世前的林母已经讲不出话了,她泪流满面,艰难地伸出了两只手指。林明卿读懂了爱人的意思,她是想念二儿子林彪了。
5 Z0 g5 b+ S+ T/ I0 l3 F本来一路吃了那么多的苦,就是投奔林彪来的,但以后却再也见不到了。林明卿一家跪在地上哭成一团。" h# Q4 y) d4 H& ?/ S0 P
自此,林明卿一家出来逃难好几年了,一大家人先后死去5人。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仿佛是漆黑一片看不到一点亮光。此时,林明卿召集一家人商量下一步,大家七嘴八舌说还是和延安联系吧。
9 E( V/ u: ~0 B* @7 k' n, }就这样,林明卿让三儿子林育菊到独山县去给林彪拍电报。在延安的朱德看到林彪家人的电报后,立马指示在重庆的周恩来办理。- N" u7 A( r- @8 ]' m* C/ a& X4 ?
1 @5 q8 @8 @2 P( S$ e
) M7 }& d% ]0 g- i: a& J( m, ]
接着,周恩来和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讲了情况,冯玉祥派自己的副官到独山一带找了好多天,终于在独山难民所找到了林明卿等人。2 ~4 m5 _5 O; d) a! y  ?( {/ x
林明卿一生只过了两次生日,一次特别隆重,一次特别俭朴2 {1 e  F- D+ z. F4 [
  M# ]: G: v* n( H  A% s  A% Y
1944年6月,组织安排林明卿等人乘坐大卡车前往延安甘泉。一路上,林明卿心情很是高兴,他终于能见到儿子林彪了。但他又想起逝世的林母,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 {, o$ M5 Y: g% t% P' f
到达目的地后,林彪和爱人叶群早早就在等候了。随后,朱德康克清等人都来看望林彪的家人。朱德还下令:“给林明卿特灶的待遇”。在当时,毛主席吃的还是小灶。由此可见,延安领导人对林明卿是非常敬重的。
" F  \; W& n* e; r3 w3 i$ W+ L) O7 J
) T1 \1 h. N6 O1 j

9 E7 p& ^: q2 w# w' W/ t' ]
图 | 朱德和康克清

# I; e) A' `1 f0 O2 X3 _4 g林明卿在延安落脚后,林彪时常去看望父亲,与老人家一起回想过去的事情。林明卿从林彪走的那天讲起,直到聊到他过60大寿的那天。林彪插嘴道:“那天,我给家里写了信,祝贺您60大寿。”林明卿点点头,他说:“那个时候,除了你在外,其余的孩子们都在身边,能做事的做事,能读书的读书。我多想你回家啊!你母亲也……”
- `3 j8 Y# B5 x5 ~说到这儿,林明卿哽咽了。其实,当时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林彪已是八路军中战绩辉煌的高级将领,且率领115师在平型关打了胜仗不久。所以,做寿那天,尽管林彪未回家乡,还是有不少政府要人前去林家拜寿。林彪见父亲因他未能参加60大寿伤心难过,他便不再说话,静静地陪在父亲的身边。
9 }$ y0 {: U- o' w
  L5 |; u* s" ], k8 |% {3 n6 e0 X

; d$ q- R8 l( |, [2 @
图 | 林明卿
7 A' F  _" Q- w3 j* p4 H. N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林彪把一家人接到了北平生活。林明卿住在北平,林彪每月都会前去“父子团聚”。林彪去时,常常给父亲带一些平常难以吃到的好东西。而林明卿不舍得吃,总是等林彪来的那天,拿出来招待他。要是约定的时间,林彪因工作没来,林明卿就担心地要命。而下次林彪来时,都会说一句:“以后就别操心我了。”" Z& g4 o3 a8 z  H
1950年,中南全境解放,林彪衣锦还乡,膝下已有一对儿女。王家姑娘见到这种场景,可谓是心如刀割,肝胆俱裂。不过,王家姑娘在面对巨大的失望和难言的屈怨时,没骂没闹,只是在叹息自己命苦。此后,她搬回娘家,独守空房,直至撒手人寰。临终之前,她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这辈子真不值得。”林彪没有料到,他的退婚却在事实上造成了王家姑娘空帷寂寞,孤独一生的悲剧。林明卿也曾多次感慨道:“儿媳人很好,这一切都是我林家和育容的错,说回来,他们两人有缘无分啊!”
; ^# |6 \' \" m  h  y( [$ F6 g
% N; @; ~! q  X1 f- U8 A

' W$ O- B3 ?6 K0 E1957年11月间,林明卿80寿辰,林彪把父亲请到家中,全家人为林明卿过生日。那天中午,林明卿心情非常高兴,吃饭的时候,他虽不怎么动筷,但嘴里称赞着桌上的美食。实际上,宴席上只有一两盘带有荤味的菜,其余全都是素的。) o0 I0 _5 D7 Y( v
1962年1月14日,林明卿因脑溢血突然逝世,享年85岁。林彪立即赶到阜外医院向父亲告别。林明卿的丧事由中央组织部主办。墓地选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林彪以林育容的名字为父亲立了墓碑。送葬后,林彪对秘书李德说:“我父亲住院这段期间,阜外医院的大夫护士,费了不少心血,你订几桌饭菜招待一下,表示我的谢意。”
6 E& i0 g. z6 Q) l% n据说,林明卿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但他始终记挂着二儿子林彪,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育容怎么没来?”。或许他也有遗憾,林母生前未能见到儿子,也未能跟着儿子“享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