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带了你的本校同学,说不定你认识,分享录取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 R5 O7 U0 _7 x: F; P
【个人情况】
* I' I5 Q+ x4 `1 x8 nZ同学2 R$ w' @) k. N0 C8 R
GPA:3.27
; i- |" [! ?% H* Y) e6 P# P- [语言成绩:托福112,GRE 322+3.5, j) ?% V2 [7 r, z% S% A/ w& o
本科院校:上海财经大学+ S: f- x8 o2 d: Y' m7 ]) M5 o
本科专业:统计
% g3 J. F7 a+ {- N+ M0 b! N9 T申请学历:硕士
- Y" q9 ~; D! C( y. O1 K硕士入读时间:2021秋
: i" A, ~( n2 w+ ?+ l: n' n# ]
' Z- D- p. ?& j6 I4 \* H【录取院校】
6 e' P4 W+ B5 d! w' V S TOP3 哥伦比亚大学+ A7 X1 e) s% E
TOP12 杜克大学(2500刀奖学金)
+ P$ R9 l( a1 I$ d7 I6 _ TOP14 布朗大学
9 S! H" B+ X& w. W/ B3 ~+ w, o TOP21 埃默里大学/ i) B7 X5 [# P2 R8 a* m9 a
TOP24 密歇根安娜堡分校: y5 k( e5 j S2 a7 o
TOP42 波士顿大学(1万刀奖学金) & }2 q6 Z$ q- ~
TOP43 德州奥斯汀分校
D7 [) G5 p7 A3 N* F" I' W. v* g s0 k0 F
【个人优势】
) k& [2 a% n8 I7 e/ r( W' \" r. ] 1、具备绝对亮眼的托福成绩。
. L) l8 h8 W6 l5 [6 S 2、补充了摩根斯坦利海外实习,获得大摩导师推荐信。% X: s( E6 N, j! |% ~* \
3、补充了藤校耶鲁大学教授的生物统计科研项目。 ?* c6 b( S! Y6 l6 f- e& F& B
4、早规划及丰富的软性背景弥补了不足。- B# E2 t" r! p
3 x7 D9 m; C: C' Z% M$ S E
申请分享* a! X$ x. a f# o7 A U! z
9 I+ S5 g! K: @& y9 N0 ?: f8 t( e5 CQ1:为什么选择美国,并且大一就找机构?
( s3 I4 e9 Z$ q4 N5 m) i 是因为上财保研率太低了!# G a, N3 z% z6 T h" N
选美国是因为眼馋他们的东北角遍地的医药企业,也知道自己这个年龄还不会偏安一隅,也知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选择机构,就可以让自己花更多时间在个人提升方面。
' k* n: l- U/ T4 M0 G
4 j0 a* S5 g; |Q2:申请时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如何补足的?
1 }! [, M Z- J6 S3 E 无疑是标化成绩呀!GPA偏低,当然也与我们系普遍偏低有关。语言成绩也迟迟出不来,边准备语言边怀疑人生啊!TOEFL刷了4次,GRE刷了2次,真的给ETS交钱十分心痛。当然我也有同学GT总共刷了10次的嘿嘿。2 V* ~9 w! Q3 H) q$ o% Y9 J
补足:6 x' c( U( n* P( ^2 n
标化不够,软性来凑。好歹申请的专业没有只靠GPA筛人。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软性背景,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我的标化。
* g# z- D( n+ x1 ?& ]. \$ Y9 M3 V0 e' T+ j0 j* ~* P, s6 P% g" l
Q3:在写文书和面试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经验?3 v( S1 ]' I/ m9 G
写文书,当然是需要整体的逻辑。文书不是CV的详细版,而是自己给未来的老师们讲述一段自己的动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目的是描述为什么你想去这个项目?为什么这个项目适合你?你能带给这个项目什么?写PS是需要契机的,我在疫情宅家期间串起了我的PS。哈哈,因为疫情本来就是点燃我公卫热情的导火线,所以写PS的时候在文书老师的初稿下是一气呵成的。所以,个人认为写PS还是需要一个事件契机的。多走走经历些事情,会让你的PS写的让自己愉悦。
) _+ U6 D3 G4 b$ N+ I0 Y* G, H+ J1 f. Z" l
Q4:如何拿到推荐信的?怎么跟教授培养良好关系?
9 @$ t: A2 w P' K2 V 我在平时上课中喜欢强迫自己往前面坐,因为在后排免不了会有时候掏出手机玩,而在教授眼皮底下就完全不敢了。久而久之,第一排中间就成了我在班级中的固定位置。要知道教授在上课过程中是很期待学生反馈的,比如每次的眼神交流、点头称赞或者ta下来环顾时候看到你的提笔演算。所以就自然而然会成为教授每节课堂中最重视的学生之一,然后之后的推荐信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最后,拿到offer或者节假日,记得和Prof报喜或者祝福!; v3 e m7 i, ?9 y" ]
' R! n! K2 d4 W* W# kQ5: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精力怎么分配的?可以给后辈什么建议呢? |- a: f4 c3 M
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难度不同。我个人感觉我们专业学期中的课程压力还是较大的,给我们专业难度类似的建议就是学期中倾向于硬实力,寒暑假倾向于软实力。比如每个学期,学期前可以报考一些语言考试,学期中后期就可以着手于自己的本专业啦。寒暑假的话,可以做一些长期的志愿者活动或者实习项目。感觉学Stat还是挺吃天赋的,课堂学不通只能课下蹲在lib里到闭馆。(lll¬ω¬)是一段“美好”回忆,单调而丰盈好吧。/ t- C3 }( s+ z! y0 o3 i' O6 U
后辈想说的是,每周的课程当周复习呀!落下的知识是会随着时间滚雪球的,最后就会变成Final的大Bo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