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

[复制链接]
查看9961 | 回复1 | 2021-6-10 15: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1.jpg

/ G% Z5 X# E' R+ c# _3 y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 a: Y+ `1 ^, E, |1 r
燃财经出品
& l  K1 X% n5 B; o( ]
作者 | 曹 杨 张 琳 谢中秀 冯晓亭 郭一梦
- F5 W4 v( n% z7 A; T2 O
编辑 | 饶霞飞
: `7 ~3 I, K# x" g- W
7 w7 y" q' b4 g4 H+ ^- I) G: u9 i$ f

8 O1 W# M& b/ `6 r' n: j5月26日,一家名为“佑杰家政”的家政公司在小红书上发布的一篇“清华-保姆阿姨35K管家”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
) o& z2 e; y* k7 Q" t! D) p! _$ Z- O  Q
6 W) d% W" V. D+ W( Z8 n: Y
帖子内容显示,名为李静的女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擅长早教、英语,在最近的两份工作经历中,分别担任“助理”和“管家”。
! [- M; j% C6 r6 A/ j& q! {# R: @& S% O" ~

1 ^6 L1 Y/ u% C. v( t9 t  e5月28日,话题#清华毕业做家政是人才浪费吗#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截至发稿,该话题阅读量已达3.5亿,讨论2万,网友们在讨论中给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看法。: F, M: ~; |! |. Q( x, U
( x0 X" J- {$ u/ N

/ `5 I+ i" x( Z9 i7 h有网友认为,清华毕业去做家政属于“浪费学历”,但更多网友纷纷表示,“职业无贵贱,各行出精英”。一名网友更是直言,“这个话题明显带有歧视,家政公司的保姆是个正常的职业岗位,只要愿意,哈佛毕业的都可以,清华咋了,清华毕业生也是人啊!”
0 j4 b, `6 x$ R+ q2 Q* z2 [, O& O# ?% U/ N) ?
: i$ g" N; \2 P% B1 m
正如上述网友所言,在回应媒体采访时,“佑杰家政”就表示,公司高端家政业务刚刚起步,很多高学历人才都是最近才加入,有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也有国外留学回来的。
) `7 ]7 W! j+ e" P7 ~0 O& M
, a6 `2 x* `9 d7 R- H0 h! b+ p. A! m* x( b- A
其实,因某种身份、某种职业岗位而被歧视或被议论的事情,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层出不穷。8 F" A$ _) E) Y" Y8 x
$ q& P0 x8 t2 s
6 h2 T% y' U" v' D7 f9 K
其中,就包括“北大毕业的李雪琴拍短视频、做脱口秀火了后被网友热议。”对此,李雪琴曾在综艺节目《有一说一》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李雪琴说:“只要我愿意,你就管不着我,但你绝对躺平了,你就要承担十年后的生活。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选择和决定,只要自己承担就行。”. h2 K5 \4 [. C5 n
) U& ^& ]" H4 [; M4 t0 S

7 q3 U3 l. ?) [就连最近的热门网剧“御赐小仵作”中的主人公也在求职的道路上遇到了职业歧视问题。剧情中,一次外出探案时,出身仵作世家的主人公楚楚被客栈伙计拦住,伙计不仅嫌弃她的职业还要求赔偿。
: _" l  s* i; V: `6 P
5 a7 z0 R$ S$ @9 f0 H* \- R3 X0 {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表示,职业歧视包括同种职业内部的歧视,以及不同工作种类间的职业歧视。前者表现为对性别、民族等的歧视,后者表现为所谓的“职业高低贵贱”歧视。' }) n, b1 }+ ^
1 d3 X7 e0 B; [, [. ?: H
7 [; N. l4 j0 V1 S. a( v" s8 K! F+ x
付建表示,不同职业间的歧视,其外在表现于个人实施的一些歧视行为,比如因职业拒绝提供相应的服务。此时职业的歧视,转变为对消费权益以及人格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民法典》对此类“职业歧视”的行为进行调整约束。
* L& ]# x. S! X  O' Y
, @+ z" o- }8 |& |2 }7 }# B. j4 v/ e# K
虽然为消除同种职业内部的歧视,我国法律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根据《劳动法》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就业促进法》也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 n' c, f7 {9 f
" d0 `) p4 W3 |* g! i1 _$ f6 k% L5 s* t$ z; {/ l* ~
但现实中,种种职场歧视依然存在。本期小酒馆,我们和一些小伙伴聊了聊他们曾经因职业问题而遭受歧视或被另眼看待的故事。他们当中,有人工资都谈好了,却因为是北京户籍而被拒之门外;有人因上班没化妆,被罚了50元;也有人留学归来,却当全职妈妈,因而不被家人理解的;还有人因为是女性而受到性别歧视。  i  w" i& c, Y2 B1 z! e% `
. m0 Q7 x, c- ]  E, h$ t
. l4 w: l* Y% ?* n; S; U4 Q1 F
“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一位因是女性而被多次拒之门外的受访者极为无奈,“都什么年代了,难道不应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 s1 a: Z' k5 f0 @" o  U
8 \. k0 s. g0 f+ |. w) c9 W2 w/ ~) H
工资都谈好了,负责人却说不考虑京籍
- h3 e' K% [8 e. W( a  X' B3 b
4 S6 n+ @' T  q, T* s- }  P* \
孟博 | 市场专员 28岁

5 D2 g9 l" R1 h

. Y* A/ A7 y5 ?( a! Z

# z+ x: C  A- f4 M% Z% K) \我其实不愿意对外说我在应聘时所经历的两回“户籍歧视”,说出来要么人家说我小题大做,要么说我作为北京籍本来就拥有更多优势,偶然经历的一两次“歧视”压根不值得拎出来说。但是,一码归一码,户籍歧视的行为本就严重违反《劳动法》,对这种行为还是该抵制。
$ N5 z4 m+ @  s$ I9 E3 W: k& I# N
; n2 R3 r8 w: M  Y4 Q0 [; g2 ]3 k( A6 @) Z
我第一次经历户籍歧视是在2016年,那时候刚毕业不久,结束第一份实习工作后就去面试了一个单位,面试途中我和HR都聊得挺不错,一面结束后,HR就叫来了部门经理当天和我进行二面,我当时还以为面试这么顺利,这份工作肯定十拿九稳了。' ^) i: D- ^( M) R4 J) K% k- L
7 Z9 Q- S2 x% r! z

3 d$ o6 @5 R3 g8 i$ P+ v# [但没想到,部门经理进来,常规问了几个专业知识的问题,都准备起身结束面试时,突然问了我一句,“你是哪里人?”我回他说我是北京的。没想到听到我回答后对方迟疑了一下,来了句,“我们部门接下来将要面临一次硬战,你们北京人会不会吃不了苦啊。”还没等我回复,对方就开口让我回去等消息。
: X% w5 A$ l6 H6 T" t
& b" z' [+ I" f( d7 b( D- B( `0 a
这份工作最后自然也是没下文,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啥情况,整个人还很懵,说实话当初也没往“户籍歧视”这方面想,只觉得这就是对方在自言自语。直到2018年盒马鲜生发生的那次招聘事故后,看到网友的讨论,我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北京人有钱”、“我们用不起”、“北京人吃不了苦”……这种潜意识,其实早就成了招聘方的偏见。
7 X0 Y" \; U  |0 M0 y; ]
+ F" G6 M) w% J; U* ~9 T# P6 f% f8 }* L7 \

8 M6 l& L; O$ X- Y. g* {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2.jpg

+ Q1 A# |5 t$ F
0 J# N/ O* A, m8 `, E0 K1 Y. L& j. Y8 H! r3 e" z
盒马那事持续发酵后,我个人以为,一些公司尤其是一些正规的公司,在这以后对员工管理应该会有相应改善,起码户籍歧视不应该再出现在台面上,但显然,我还是高估了某些公司的法律意识。& C7 I$ w: [9 \0 r2 a

! {5 k. g. i. C" y; @# s# }; q) k/ y* M# Q
去年下半年,我跳槽去了另一家业内名气更大的公司。前期两轮面试与该公司的交流都很不错,甚至薪酬福利都谈好了,用HR的话来说,按照常规给我安排最后一轮面试,让我与我的直接领导进行一次简单交流,这次面试基本不会对结果发生任何影响。
/ L% x& q/ \5 h$ E# R. p- L) e: u* O+ \0 O; ^4 }6 R2 q
3 L* C5 _) Y$ i4 O5 V1 z0 i" r
最后一轮面试确实如HR所说,就是简单过个场,这一点从负责人手上都没拿我的简历就可看得出来。负责人和我聊了一小会,主要是问我来了公司以后的打算等话题。我一一答复后,该负责人话锋一转,问了我一句,“看你长相,你是北方人吧?”听到这问题我下意识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回答是。
/ s  e/ P  ~1 `; L2 u' g
4 L" L' j" T/ J3 V: r$ K- Z: t5 X$ [( E" V5 O
该负责人听了我回答后,继续追问我,“有北京户口吗?”听到这我就想到我早前的经历,索性直接回答,“我是北京人,身份证11010打头的。”说完之后我看了下对方反应,他眉毛皱了一下说,“我现在不想考虑京籍。”然后拿起手机借言说有个会议要参加,让我听从HR安排。他前脚刚出会议室,后脚HR便进来对我说,让我回去等消息。! q  Q8 }. D( i7 |& E" P% [

- u3 v. B5 z' j; T8 h
6 q+ E4 d6 H$ N7 V我当场自然已经知道结果会是什么,先她一步告知“不好意思,我发现我和贵司现阶段并不合适,希望我们日后还有合作机会。”虽然当时气头上很想将这家公司给举报了,但转眼一想我又没有十足证据,也就不了了之了。; s' r' v: c" p! a" l7 c& E7 Q  i) W
8 _/ n. G7 B, a, Q
/ U( ]: c* E; b# F0 P% n: Y

" c! }$ i( o3 D! N* Y# {7 |. J8 n: z& L( G' d2 L6 W) N6 c
第一学历非名校,“五院四系”硕士也融不进“红圈所”) x8 b! l* b  b0 m8 v8 ]: U" Z% P6 @
* x. t1 M1 Y" k  c% W+ ~  M
金非杜 | 律师助理 26岁

5 _. T* v2 Q# o. {
. `$ ^  ~5 {/ H* z1 c
/ |9 W  l' j0 _0 n基本对于所有法学生来说,“红圈所”都是各自心目中最向往的职业殿堂。我自然也逃离不了“红圈所”的魔力,毕竟“红圈所”是顶尖律所的代名词,代表着业内最一流的业务水平、薪资福利和最优秀的发展平台。
) e7 Z7 \: M; Q& v- ^. R
& j' O2 }7 M9 a' C7 Z& I0 J/ j2 Z% s9 q! h1 I' ^) G/ W! M) R4 K7 Y
我本科就读于中部省会城市一所二本高校,但在大学期间我就切身体会到,要想进好的律所,日后在业内有好的前程,仅仅一个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目标高校就是位于上海的法学豪门“五院四系”之一。
) b/ X3 Z% v  o' }( B- J' v
6 z8 D* @1 g) ~- r1 E
6 |% C. m5 K# u( h) C6 Q经历过研究生考试的自然能理解备考中的苦楚,第一年我没考上,第二年脱产一年备考,总算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高校录取通知书。进了“五院四系”后的我,和人交流时都因自己出身“名门”而倍感神气。但可惜我这种所谓的“骄傲”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次实习招聘就直接让我“原形毕露”。5 @" C- m6 U! K( U; {' d7 G% w: ~! o2 d
* a. n& c# C& }* |* W+ O

- v1 {; b3 d, f- B2 h
  @( F% O" c3 w% s( S# ~# E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3.jpg

5 d6 Z4 Z7 }5 }" p5 i5 Q, ^

/ A/ B- `( o2 ~  ^9 k

! S) h8 u: I8 A5 H$ ]/ M' r众所周知,“红圈所”含金量很高,准入门槛自然也很高,但是要想以应届生身份入职,事先参与他们的实习生计划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按照往届同门的反馈,这类针对实习生的项目留用几率很高。于是我早早便盯着律所官方消息,甚至为了面试中会可能用到的英文问答环节提前做准备,苦练口语。% D( R* @9 g& F* U" G  p8 q! W
! m  f' l" w/ A  ?9 b

8 o1 X0 v/ X4 S8 p' h% g$ m在律所来学校进行宣讲当天,我还添加了多位也来参加宣讲会的校友微信,私下探寻我可能不清楚的“门道”。但显然,我虽抛出橄榄枝,却基本没人接我话茬,甚至还有人将我拉黑了。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只想争取到一个实习生名额。# r8 b' V3 g8 y9 p: g& L

/ ~2 ~; m7 H+ }/ h: r( ^" f
9 R0 b% S( m6 Z9 n; @简历提交不久后我便收到第一轮面试的通知,第一轮面试过程难度并不大,没有问到很专业的问题。现场的合伙人和HR看了我的简历后便开始对我进行提问,一开始问的问题都很宽泛,我回答起来也没多大障碍。
; O$ v+ J: N# o: {& t6 n; P4 `( |# B# Y: {
' Z& d' b+ b2 q7 S7 z9 [, n
在几个简单问题之后,合伙人开始向我了解我当时跟导师做的项目情况,其中还提及,我跟的小老板是他当初在校的同学,我以为这是在“拉近乎”。开始口无遮拦喋喋不休我与小老板平常做的其他项目,直到我看到HR眉头紧锁才终结话题。
; x8 K% K& G* _. A7 K& b8 u/ X8 E" J( E+ u
$ `6 V7 P7 n5 T7 o* y
我话音一落,HR就开始问我本科的情况,问我本科的课程和经历,几门专业课分别是哪些老师授课……而当我刚说出我本科学校名称时,HR抬头笑着问我,“这学校在哪,我之前好像没听说过。”这个问题我还没回答,旁边合伙人又来了句,“当初考研的时候挺难吧,你本科学校应该没你现在学校的保送名额吧?”; A) b" i" g, x0 D4 ~- o8 O

  j! K& q. b- q& E6 ?- t' Q2 Z( N4 k/ z" o4 K$ x/ p# m7 q6 {/ q
接连两个问题,问得我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现在回想,当时也是太年轻,别人一质疑就不敢回话,只知道一昧沉默,甚至还自乱阵脚。最后对方转移话题,让我用英文回答一下过去生活经历中与法律相关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也没把握好,最后磕磕绊绊结束了那次面试。
+ k5 B+ K. i+ ]
0 S# z/ @5 B/ s& P
! Z; y; F4 _/ `1 S4 x) V5 c走出面试现场后,发现不少等候面试或面试结束的同学,都三五成团围着在讨论与面试相关的情况。“太巧了,里头那位合伙人本科也是我们这毕业的……”顺着话音我看过去,发现讲话的这人我还加了微信,他看见我点头示意了一下,并没有邀请我加入对话。: b. S. W" j7 H9 f

9 H, F3 ?( D) p( N7 E% i1 I5 A/ o; Q
我知道,他们都是“五院四系”的原出身,我二本出身,自然和我无话可谈。也是自打那次之后,我才醒悟,法律圈认圈子,除了是认“五院四系”,还认第一学历。出身二本的我,要想进“红圈所”,难于上青天。6 w' t  `. P& d' F

1 }) B4 f* U" h) ]" O6 p/ H4 B+ L! a# x" U* u: `" y( U& |9 j

% Z  x7 M2 u1 d! G! [$ [
2 z1 h+ H; ~% @# f5 [) EHR说:你很好,但我们更想要一个男生
( {) M4 c8 F3 Q8 G8 J" Z1 _; ?2 Z1 f
小米丨27岁 公关
0 C* W1 ~* K& ^7 G! J
7 @; E$ P4 e: r0 d0 D# A# T" d4 g
0 H0 v$ V% e4 |' I0 y* w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通过朋友内推拿到了一个二线大厂的面试机会,职位跟我目前在做的没有太大出入,都是公关口,但是公司比我目前所在的公司名气更大一些。& F2 p1 R: T8 e) g- s+ v
- `/ b& t6 [) h9 L
* c* b' D) m7 Y' [" X* P: T7 r
当时我拿到的职位介绍比较简略,只能大概知道这是品牌公关岗,做相关的工作。面试当天,在了解双方的一些基础信息之后,到面试的后半部分,HR才介绍,这个职位对接政府更多一些,更偏向于政府公关的范畴,并且问了我对于政府公关的理解,以及结合公司情况如何去做政府公关,还有如何处理政府关系等问题。
/ C& ~9 Q: }7 q& A5 ^0 C+ z2 ?- r' g* J$ \
! M3 K+ A5 }* F, t; c
我之前对接媒体,做媒体关系比较多,政府关系则主要是同事在负责,并没有主要经手。但也结合预先了解到的公司情况和行业相关公关做法回答了一些,当时HR对我的表现还算满意,并且对我说:“你说服了我。”
. R- z1 w& ~0 p3 Z, u( G$ V% J6 ]5 H  S& I8 A
+ u+ s9 g/ Q9 V( X: P4 `0 M/ x& ]) s) A
$ |% T; U: r3 `& y6 `+ {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4.jpg
* S( N5 t0 o$ K4 s5 T0 g( z% e
0 Y" H* K4 W& @2 U' L

2 b2 l$ K2 e$ u% p就在我以为可以顺利进入下一步面试的一周后,HR告诉我:“你很好,但是我们这个岗位更倾向于选择一个男生。因为这个职位需要对接政府的人,你知道的,这些人可能更多的是男生,由男生来打交道可能更加合适。而且跟政府的人打交道,可能需要更强势一点的人,这一点男生也更加匹配。”
6 d7 F+ u6 s- ?( i  T2 s8 X" f7 ~& @* `% y5 l
5 c6 L4 `2 v" M) r: u# [! J
我当时没有太过脑子,认为对方的解释还算真实、诚恳,是能接受的,就回复了“好的,希望未来有机会再共事”等体面话。后来跟朋友说,朋友才告诉我这已经违反劳动法,是可以告这个公司的。但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 {, l1 G4 y' ]8 U) a
$ l: I. P% |' |7 T( r2 E' A" _" L2 g0 {9 |
我觉得女性的职场地位真的很好笑、很讽刺。这几天不是有一个网易HR在朋友圈发团队合照,说“看上我哪个女同事……我帮忙撩”,甚至 “可以帮忙下药”,这样来吸引大家投简历吗?先不说这涉嫌侮辱女性,就说这种现状:在招聘时,女性处于鄙视链底端,要视婚育情况录取、甚至优先选择男性,但到了想吸引别人投简历的时候,女同事又成了吸引力……4 l: I% J: L" g' x# }: ^

( j$ Z, Z9 n5 Q$ }: [
, b5 J; h6 o* J7 f3 {0 w什么时候,女性才能脱离性别标签,凭能力在职场中立足?
) H$ m7 E: J4 ~+ G( S3 {
9 K" s+ ^  y, |$ B" ]8 Q
' L6 w% y# e. b3 L$ S
1 b& c( V% C: K* x. {, q/ T9 U% {) ~6 N& }9 ^1 a
上班没化妆,我被罚了50元
3 b3 b5 v& j% ?) h" d. k' Q" }
/ ]1 m1 D  R# Z
木木 | 29岁 媒体从业者

. s! e6 m# b8 C/ @' ?: t* R. n
+ t+ c7 W8 ?! b! A+ g& W  W
; N% ]& Y* l- u/ H' P+ h“公司有必须带妆上班的规定吗?”面试的最后,我的问题让人事经理一愣,“没有硬性规定。”接着她想了一下,又补了一句,“但要得体。”
" K& P# n" U7 p, V4 `/ V* K; I
; _2 _% k7 ?0 J# B  X) w/ ^
, g7 o4 c) ?* C, q* |在职场上不化妆就是不得体,这是我在上一家公司感受到的职场“规则”。
  y  _/ H$ y! v  Z$ ^- s4 M2 G6 J+ h& F+ J! Y: R) n. y- m0 W
/ P& {* i: z4 b- }7 k% ~
“化妆很累,化妆品很贵,卸妆品浪费,护肤品加倍。”这四句话是我对化妆的真实感受,但我并非完全坚持素颜,约会、见客户和重要场合也都精心打扮,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X: M4 ?, o: ^* t& J4 E1 T/ u
3 b# U% S  w% \5 E, l) V
- m6 o8 w. A1 K$ T
大学毕业,我进了一家广告公司,职位是大客户经理,说白了就是卖广告的。日常对接的人员,最低级别也是各大品牌公关部的人,出入的场合也大都是央视、卫视和各大视频平台的招商会,一般都是明星云集、觥筹交错。
! x  s- S) ^7 U9 w: S
+ u# P# P; K( K) C+ s4 ]6 d' Z) s2 W6 V4 D, k" m0 C7 O
4 S& e1 m3 u% L/ E$ ^. F6 e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5.jpg
# ], a( q8 I1 l5 ]3 m. e8 X* F% C

5 x( T0 N$ m8 J: c" U+ j/ u( ]
0 A7 x* d" l/ E5 n9 W
这家公司的福利待遇有点特别:客户经理每月有服装补贴,补贴额度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具体额度跟业绩挂钩;还有手机补贴,客户经理购置IPhone,公司会补贴一半。# b1 Z/ J& J8 y5 |
  o1 M$ x2 t0 y" p3 _

) }/ T- |- {) f* \( l. [& \这些福利政策无一不彰显出公司的“隐形”价值观:包装自己,拿下客户。
, G! I' K9 o; z8 ]+ {' X8 _: J0 g0 @7 u+ a: Z+ F: u

" E( Z8 d5 P  H5 S9 J有奖就有惩,另一条没有被写进规章,但在日常执行的制度便是:上班不化妆,罚款50元。. Z1 n8 j3 U+ ]+ X+ A0 O( j9 |8 S) g

0 r. A+ k* Y# V/ {3 Y$ L
0 T. x: X) y8 l# U! ?1 A! ]0 G这是什么奇葩制度?而且还不平等,没人关注男生是否化妆,注意力都集中在女性身上,我感受到强烈的职场歧视,并且有感觉到被冒犯,女性被物化,这让我非常不舒服。2 C8 O" M* k* Q, a
4 d5 R6 x7 }; l# J2 T  R3 T, e
: J) s0 u0 ]3 D# s  r" H8 D7 B
在我看来,精心打扮或许能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只有出彩的提案才能真的拿下客户。
4 S- d! U7 ?( O7 d+ v8 W, `8 ^0 d/ f- b
$ Z' a0 S$ i! `; x7 g$ s: W4 ]& |
就我来说,上班化不化妆,取决于见不见客户。如果跟客户有约,我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化妆,然后将自己塞进好看但并不舒服的职业装里,再配上能让自己气场全开的高跟鞋。不需要见客户的时候,我基本上是素颜,本着怎么舒服怎么来的原则,T恤和帆布鞋是我的最爱。: r; u* [8 Z2 ~" E, J% ~% _

) O7 v9 {' R7 _. i9 s& J1 ]# T2 V( m7 [  ^' @6 _
对于公司强制带妆上班的制度,我实在无法苟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的包里永远有一支口红,进门前涂下,算是打了制度的擦边球。
( j" Y% s( ?0 `
  X3 Y  M" V, \3 V8 x" Q# \' f' \  [) \/ f5 a' m5 T$ v" K
当然,办公室的抽屉里我会备上一套化妆品,衣柜里也会放一套职业装,以备不时之需。1 O9 r9 X" T5 G8 @7 Y1 V$ G1 S

2 `. p$ m$ t* h3 |! b- R& J. i
( i" l7 X1 G) g3 g1 |4 i很快它们就派上了用场。一天,老板临时决定带我见客户,“给我五分钟。”我快速到卫生间换好了衣服,带上化妆包,在开往客户公司的路上,完成了车内化妆。当天和客户的沟通很顺畅,但在回公司的路上,我还是收到了老板的口头警告,“上班要有效化妆”。
5 J5 u' r# d" r, V! |8 W0 \$ I8 ?- f8 A' i8 x
, Z/ n2 X! Y% v* c
之后,我觉得自己被老板盯上了,强忍着化了一个月的全妆,但最终还是放松了警惕,被罚了50元。
. R1 g5 e- V! T0 z) K* n5 o
  ~7 \! |9 N& f1 F8 p
  W4 N' X7 s6 F, N  ]" }0 l/ s  G巧的是,我被罚钱的第二天刚好试用期满,我也在那天递交了辞职信。人事约谈,问离职原因,我说了一堆:“我觉得公司价值观导向有问题”、“物化女性”、“性别歧视”。人事很诧异,说从来没有人因为这个提离职,也没人跟她反映过这项制度不合理。1 L, X3 @9 {2 T) i6 O# l, ^

0 W8 s+ @6 {  U9 e( l2 u$ C& ?% \" Z6 Q) _) l4 }2 r% G
她说的没错,公司的女生们都默认了这条“不合理”的规定,甚至给自己加码,为了好身材中午只吃沙拉。但那是她们的选择,我的选择是,我不想做“套子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选择是否化妆的权力,有对抗职场歧视的勇气,再就是,遇到这样的公司应该早点离开。% v: N1 T; S9 p, Y) b+ h
1 Y- P, D6 F( c4 j; F
% b# `$ \! F: _3 [: U
留学回来当全职妈妈,我有种被爸爸“放弃”的错觉
+ C9 G& |% v0 `; v: v6 q
1 n, p0 A! _: J
梅干菜 | 30岁 全职妈妈

& G( G, q" s' \- p1 x
2 n3 D" |7 [2 p+ c1 Y& I% d
1 p' g- q5 l7 k5 y+ o
我大一出国留学,在留学期间认识了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2014年,我学成回国。
& W+ q6 z1 h' B7 o' ?
& _/ P6 t7 y5 z! S0 X9 ?# ?; ?1 g  {* t
我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尤其是我爸爸。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把我当男孩儿培养。出国留学也是,他希望我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接受不同的教育5 d( Z% ?9 L, a8 w' N. e" g

) }2 c4 b( K6 x) R. }9 X) Q
) T; I* g# F7 B* S刚回国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找工作,但都不是很合适。后来男朋友也回国了,年龄也到了,我们就计划先结婚,婚后安心找工作。
9 W  Q  }; H2 E' o/ `- q7 v
1 @: F3 }, o; K. X1 \9 i, m6 W! u' I2 W2 m4 l% q1 e0 S6 j! t( O* c& |
结果婚后没多久,我怀孕了。经历过职场的人应该都明白,一个孕妇基本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我也就慢慢地放弃了孕期找工作这件事。
9 H+ a3 w3 @& j
7 J  d" y, B7 U- h
4 w0 k" O0 B8 M0 W+ H" T$ Q孩子出生以后,总需要有人专职照顾。但双方的父母都有各自的工作,照顾孩子的工作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全职妈妈。& J5 S- u1 X% {' C! T8 A

3 \7 U( O) G& a) |8 B# C- A3 f
( x' F8 L8 |9 [1 z我记得在成为全职妈妈的第一年,我爸爸还会经常问我,要不要找个育儿嫂带孩子,然后让我出去找工作。他也多次表示,可以帮我问问朋友,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让我去做。- e3 l1 p% ?/ \7 y  J
' r$ ]. H+ ?$ Q2 g2 n

4 ^5 e# Q; {1 A( c& |, \4 ]
* J# b2 t2 z# u. p* p' c0 G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6.jpg

. Z. A; H3 Q7 T* \( ~5 ]5 [
/ v" |* Q6 D# M; N1 X( Z, v- X( S( @. y4 I, l$ h, z
开始我也考虑过,但后来照顾孩子的时间久了,这种想法也就慢慢地淡了。我爸爸肯定也看出了我态度的转变,久而久之,也就不再问我。0 U7 e  |) h% ^. V0 E
# \7 D! [' ?+ j- {5 U: J

* }0 A) G5 u4 A7 B$ W; h2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和我说,孩子上学后,我也该上班了。我爸说,她上不了了。还会补上一句“我本来想让她去什么公司上班”这类的。
7 x5 R5 d' j! R' m9 L; a8 i
- Y/ M& @1 o  h* c/ X0 F+ U3 _) N, e6 |
直到现在,我爸爸偶尔还会说说,“你看看别人家谁谁谁,只是本科毕业,在公司都是一位小领导了。而你呢,留学回来当全职妈妈。”3 S  d# k' u8 Q  k! a/ E1 W5 K

: U1 G. r. [* K0 g: i3 t* H5 n, e+ k# L0 ~
我知道他一直欣赏在职场能有一番作为的人,对于我目前做全职太太这个事儿,虽然从来没有在嘴上说过不好,但却表现出一种放弃我了的感觉,也从不认为全职妈妈是一种职业,需要什么技能。! U; r+ g( y, {5 q; O" x; X# A
1 x, H4 W& ?& j. C! ]& U

$ H, {$ o: H# @$ ?原来我不是白衣天使,而是“服务员”
5 d! o' |) o1 d4 ]; R3 F9 F( C6 |/ C8 Z4 W8 m: H
可可 | 24岁 护士

# \" {+ B- `$ o, N; r1 [, M. y

+ c; Q" ?0 N- a7 ^
" F9 g. y2 i+ s. d
在我的心目中,护士一直是一门很高尚的职业,“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士这个专业。但没想到白衣天使的称号,也有所谓的鄙视链。
8 k8 U9 [2 ]# R/ j7 I
7 [7 c* o: h2 w- ~$ y
$ S/ S2 k' t7 L" g刚刚毕业时,我选择进入了一家肿瘤医院,原本以为,终于有机会可以接触到患者,用我自己在大学和实习时学到的医学知识去真正的实践,去医治好每一位我负责的患者。, i' O+ X; f1 ], ?) S+ `
8 i0 ~- {1 n1 C7 l) d7 |

0 |" ], @/ x8 s8 s即使不是医生,但我也是个有着专业医学素养的护士,有些医学常识我也可以帮助患者解答。但在我上班的第一天,我跟着医生一起巡房时,一个患者脱口而出的一句“服务员”,让我愣了半天,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
  c8 ^# I# M- c8 U$ ~) A1 M' q; ^5 i: ~0 i

4 O4 j! K- ?4 Q- X- Y# ?$ Y, l* ?, |" a0 k' N
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挤。2021年了,这些职场歧视居然还在-7.jpg
& C: j/ T3 A2 ^& V+ W
7 F6 O+ S+ r  h( \# w
' J1 f5 X7 y1 c5 F0 E, m6 S
后来我才明白,他嘴中的“服务员”到底是什么意思,除了基本的打针、拔针、换药,我还要学会修马桶、打扫卫生,甚至给病人洗涮、端尿盆等等。& v$ r8 [& ?# C* X+ ^. b+ H% w" s
6 `- F/ G6 l/ L) G" Y

1 p) J- S! w  _0 b$ K/ C& l7 P' l2 d其实在工作中,我们护士基本很难得到尊重,我们是接触患者最多的人,有些患者因为病情,导致情绪不好,他们就会发泄在我们身上,挨骂是经常的事,“你们不就一护士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是我听到最多的话。
9 C" t! g5 ~9 x6 N# Q
. n) [- l7 g/ K+ [1 y# d( ~3 I
* P2 d0 e+ d* A虽然有时候也会委屈,但我还是劝自己,为患者服务,这些都是应该的,不该有怨言。0 a6 z3 H: N5 Z& x% a/ N0 b5 R; X
! T4 M% ^. `/ n1 n5 d3 ^

& A2 M. R  P! U6 ?# q7 c* S+ _可后来的一件事,让我越发的怀疑,当护士就不配让人尊重吗?. r$ E+ }, [( R& L
9 b. Z. \& r% y+ R9 {% J/ }7 n
# Y4 j) o8 I" ~% L" v
那是刚入科室的那段时间,我恰巧被分到一个医院VIP病房的患者,因为患者和院长关系比较不错,所以在医治过程中,我也是处处小心。4 F9 U% C4 L& X( H$ n" v

1 S& t: C# r0 x/ W( d+ p/ \. x- I
) \# F! x* h" j! d这位患者每天都在打针。起初在扎针的时候,她还跟我唠家常,问我许多事情,一时间觉得这个人很好相处。但因为是第一次自己给患者拔针,由于过度紧张,在拔针的时候,粘在肌肤上的胶布没有揭好,让她有了些疼痛感,拔针的时候,又不小心滑到了她。我及时道歉,她还笑着对我说:“没事没事,下次注意就行,不要放在心上。”5 f, t$ f: _' C
* h: x' R8 K9 z7 m, ~+ D
3 @0 x( p) H3 i' y
可临到中午休息的时间,主任特别生气走进科室,问谁给患者拔的针?我站起来说是我,主任特别生气的说:“新来的护士,怎么什么都不懂,扎针不会,拔针还不会吗?赶紧去给患者道歉。”原来那位患者嘴上说没关系,实际上把伤口处拍了照片,发给主任,在背后告了我的状,并说我不专业,态度还特别恶劣。
* N5 h9 b- U* P4 a, U+ H2 C
9 a: d' g9 a9 |) n+ j# ]* K5 L. S4 F3 p8 g5 S: Q
我心里特别委屈,平时对这位患者,我都是极为尽心,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而且,拔针的时候,我已经道过歉了。当时我的眼睛就红了,带我的护士长姐姐跟我说,“可可,算了吧,这种委屈以后是经常的事情,忍忍就过去了。我带你去道歉。”我只好又和护士长一起,去给那位患者再次道歉。
( w8 r1 m% }0 H: W+ d7 j% L- g8 ~' H, `1 F
3 B0 K( I& O% C8 w$ ^
到现在,我已经工作一年半了,这件事依旧是心中的一个坎,但我也确实像护士长姐姐说的,已经习以为常,不管患者怎么看我,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护士,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 {& ^8 N, q  K. }* A4 K% q
. h9 n$ }8 [+ o9 s8 ]
" }2 O0 }7 k" l*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文中孟博、梅干菜、木木、小米、金非杜、可可均为化名. e6 O. [8 e6 Q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无畏2017 | 2021-6-10 17: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就如同大城市的大龄剩女,高不成,低不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