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纪东谈公文启示157:生活是:人生适意即为之,醉死愁生君自择
( m. G' \+ O" L$ [4 _我和茗泰同学听《三国演义》故事启示系列之一百二十六
9 _, _' p6 a3 J+ b( I" @( s寇纪东 2 U% k6 w9 I: d% L
0 [' D/ i7 H, ?1 h$ H
7 Q7 B e! @) C* z7 m9 C) u" m
我和茗泰同学听《三国演义》,主持人讲,《三国演义》是在讲述“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故事,陈宫先投曹操、后奔吕布,但吕布没有听从陈宫的建议,陈宫空有忠君之心,徒有报国热血,但缺乏选择君主的智慧,书写自己的悲剧;荀彧和郭嘉离袁绍投曹操,在曹操麾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诸葛亮剖析当时局势、分析各方人物,确定舞台,演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 q* N# d3 P5 |, F9 \茗泰同学说,东汉末年是乱世,谋臣存在于各个政治集团中,他们依附于豪强,为其出谋划策;他们身怀智慧和谋略,并不是每一位谋士都能够一帆风顺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有的名垂千史,有的身败名裂……为什么?因为选择,不同的谋臣做出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结局。为什么?因为正确的择主是谋臣成功的首要条件,更是他们发挥才智,发挥不同作用的前提。
J2 [' }: x% Y& ]) f8 P与其说是选择太多,不如说是欲望太多。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面临选择终有舍弃,岂能面面俱到?有所得必有所失,顾此就会失彼。翻开三国史书,曹操以“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为原则,选择青州军并为其所用,“每攻下城池,缴获的金银、珠宝、名画、古董,不管多名贵,曹操全部封赏将士,毫不含糊”,成就曹魏政权……最勇猛的武将当属吕布,他勇冠三军,天下无双,却在历史的洪流中一步步功败垂成,命丧白门楼。用一车珠宝和一匹好马,吕布背叛义父丁原,转投董卓门下;用一美女貂蝉,吕布杀戮董卓,又投王允……正如李肃点评,“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可以利驱之,以财驭之。” 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一个人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曹操的选择演绎历史的经典,吕布的选择成为历史的笑资。# G- \8 D0 t7 w) |. s/ ?9 z
记得一个故事,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梁先生笑着说,这个是我的最爱,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配额留给最爱。其实选择根本没有对错之分,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你的自由,外人无从评判,只需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好。只是选择却常常伴随着后悔,只要做出的一个选择没有特别美满,就会忍不住的在心里想,如果当时没有这样做就好了。或许,我们没有梁实秋先生的先见之明,没办法预知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选择无对错之分,但是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做最大的权衡,切不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做出某一个决定,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吕布“三姓家奴”的选择为历史耻笑,刘备“三顾茅庐”成为事业经典。这就是选择!& ]! Z0 G; L! i8 g! G/ e
现实中,万事不会随着自己的心意,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并不是自己最热爱的,为了生活,时常会顺着生活的河流去选择要走的路,也许那条路根本不是自己想要走的,但是既然走在了这条路上,那就尽力去爱上它,学会发现路上的风光,学会观赏沿途的风景。曹操的选择成就曹魏历史,选择杀掉陈宫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既成全陈宫忠义之心,又提升其尊才爱才之意;选择保留徐庶,既彰显“唯才是举”的口号,又扩大其名声和政治号召力。吕布选择杀丁原投董卓是因为自身的利益和冲动;选择杀董卓投王允是历为自身的欲望和短期的利益满足。! n( S3 M4 c0 h& {" i2 C. | P" v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选择自己有热情的,一件事如果自己对它保持着永久的热情,那么这样也会很容易做好,不厌其烦地尝试,收获是理所当然。选择之后,就用心去经营,就竭尽全力。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让平淡的日子过得开心幸福,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0 b+ h$ s, ~; c
或许,人生适意即为之,醉死愁生君自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