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现象级人物,琼瑶女士“翩然”而去,让很多人唏嘘不已。人们总说,除了生死,一切都不是个事。然而,千千万万或骄傲或无奈的生命写照提醒人们,在“来”与“去”之间的漫长岁月里,以什么样的方式“活在当下”,恰恰是人生应该认真对待的。 3 Q- S9 D" i3 [! G. X
7 ]" H) ~$ M/ z/ |8 Y- R" m8 Z
6 J0 t8 }& g% P( S! \6 e从昨天开始,之所以那么多的人关注琼瑶,有人惊诧她的离去方式,更多的人是在缅怀逝去的岁月。
2 G, w4 {( n' H+ m2 b% e什么是最好的 生活方式?这个问题虽然是人生的终极课题,紧要且重要,但一岁一岁成长的我们,却多数时候做不到能主动自觉地提前规划,只能在岁月的磨砺下时有觉醒,而且后知后觉的时候俱多。 ) l4 A9 |9 Z2 C. F) f; d F
当然,后知后觉是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不开窍”或者说迟钝更直接。第一次听说琼瑶,记得好像是高二下学期,日复一日紧张的学习生活,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动静,默契而兴奋,很有些神秘。几天后老师“揭秘”,迟钝的我才知道,原来同学们是在传阅一本“小说”。
" X( F9 L1 S2 r5 f6 T/ i这里把小说打引号,是因为大家传阅的并不是正式出版的书,而是一位同学家里《文汇报》上小说连载的剪贴本。而我的迟钝后来回想起来,真的是很有些极品的味道。那几天,剪贴本在男女同学们中间“紧张而有序”的传阅,我竟然一无所知。这决不是因为当时我是团支部书记的原因,真的就是不开窍。 8 ]% J3 q3 f6 @7 _1 y! D( S
其实,我跟那位有心剪集的同学关系非常好,他家就在我们住读的学校附近,他父亲订的文汇报我也常看,也知道上面正在连载小说《心有千千结》,当时“不开窍”的我,对那种小说完全无感,也没觉得有什么好看的。 * t) m7 @/ Y/ _ \# W6 q
; v- u3 Z8 i6 g: v
3 p9 W1 W6 u: ^7 |9 C% F
而真正“正视”琼瑶,是在大一上学期,当时政法系组织的第一次集体活动,看到黑板上“琼瑶言情小说研讨会”的粉笔标语,才晓得有这么一位“大神”,还有那么多的受人喜爱的小说。于是恶补了好多她的大作。
! F+ @. r7 o/ ^" n/ b回想起来,个人的感情经历,真的要感谢琼瑶女士。真的是在看了那些小说后才“情窦初开”的,雁儿在林梢,月朦胧鸟朦胧,很幸运,开窍了的我,那之后也顺利地收获了爱情和婚姻。 " j, R' ]- X3 V9 }$ B) a
实事求是地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包括根据她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我的读书“生涯”中,仅仅只是昙花一现,更喜欢的仍是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侠小说和武侠剧。现在想来,这除了是男生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感觉,琼瑶的小说只是一时的“快餐”,而“侠之大者”的金庸、梁羽生等更多的是一种家国天下、人生价值的生命思考。
! g% W$ T. O) `# a, V/ I在这几天琼瑶女士离世消息报道后的留言,很多很多。各种说法和议论都有,而在这些留言的背后,还是让人有种“我们该怎样渡过这一生”的疑虑和思索。也有人在纠结我们应该怎样告别此生,是顺其自然,还是极力挽救,还是像琼瑶女士那样“自主”。 $ J' o& y- s4 K% E9 b% |
面对生命的来去,我们选择的余地并不多。但在来去之间的岁月,我们却可以学会用尽量好一些方式生活。
/ Y6 g q r4 @# g看了一下,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最近网上的讨论也很热烈。
# t: r8 G8 o# o5 R' W9 ?有的说最好的方式无非3条,早睡早起,积蓄生命的能量;坚持运动,滋养身体和精神;充实自我,治愈消极情绪。
4 |* N% B" j0 X) u5 a还有的说世界上最好的生活方式是6个字,阅读,早起,运动。 9 E0 v* c1 O1 e: ]
还有的说后半生,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说闲话,不管闲事,不做闲人。 1 ~0 J) A1 J E8 o3 e1 n
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概念,受到个人的 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选择和价值取向。
1 Q4 b% C% @1 `& y0 R
3 c8 N k& u' n2 p* w1 M k( C |7 x; u7 w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 c- s5 M% U# k
人生,是一张单程机票,也是一场摸索的修行。我们不必纠结一些不能左右的选择,对琼瑶印象深刻的人,大多年过半百了,经历不少,也许不是多么沧桑,但足够让我们懂得,过好当下,已经足矣。 0 D* q z! P3 I; ?7 Z0 I
(信息来源:配图来自上班途中手机随手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