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翔 李瑞/ q$ E1 M* F! n
6 @/ ^% P- k3 p) T4 A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陕西,用普查员的方式打开记者的一天,记录浸润着泥土的艰辛与收获。
9 k2 E4 B7 Z7 p
$ i2 N' \7 C9 f+ l秋雨如丝落下,风起时便在空中细密地斜织。拨开朦胧的雨雾,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往今天的第一站——陕西省胜利机械厂旧址。
$ b, K: @4 Y9 H4 x5 @; i
7 A0 B/ U$ F2 G% @
3 c8 ]' J8 @$ l0 H
% l( ^! I/ U* W! ?& e m4 Z u) U眼前,是一座“窑洞里的军工厂”。斑驳的外墙、空荡的厂房,无声地诉说着老厂的厚重与沧桑。
! m. h! G; e/ Y& f9 o& B: B6 u
L1 I1 p" d! \) K; H8 g% Y窑洞工厂创立于“三线建设”时期,曾为巩固我国国防力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研究我国工业史有重要历史价值。1983年至2003年随生产设备搬迁报废处理,生产窑洞闲置至今。
$ Z8 W$ D; Q' w" ~) g' [9 M7 `% a" B# h) U) _! A7 I( a
宝鸡普查队队长王颢向大家介绍,他们这支普查队伍中,最年长的是53岁的“老陈”,最年轻的是一位“00后”。文物普查工作,既需要丰富经验的引领,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传承。
& I, `9 B0 q! _
' p5 X, y6 A$ G1 x2 }6 n0 {$ _6 x我们这组“新队员”由女将郑丽娟带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她已麻利地为大家分好工。“我来测量,你记录数据,你拍标本照片,你拍工作照……”
9 H2 _+ m4 G, U! {3 h& @
+ M/ V1 S( y5 R3 S! i }, A8 }- @“高度3米1!”“宽度2米3!”郑丽娟使用测距仪,将红外线的光点对准,洪亮地报数,身旁的“新队员”认真记下。 n+ k( [+ `/ D, m" P3 u4 B8 y; R
8 Y3 S" d: Y# E4 r“这些数据越详细,画图就越清晰。”跟随郑丽娟的脚步,大家在幽深昏暗的洞内穿行。沿途目及之处,配电箱、通风口、接水管、标语、废料与钢刷……都在关联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n! Q' B7 A* B8 K+ o; F& W
0 u9 B5 k5 t% `. |3 h0 V
她在一处残损的配电箱前停下脚步,举起手机后退几步,将镜头对准,“咔嚓”拍下一张。“先拍张‘有天有地’的大场景。”随后,她娴熟地滑动屏幕,打开指南针,记下拍照的方位,“这样方便回去做图”。8 {1 b7 [' G. X. ^! O, R7 d2 Q8 G
3 ?/ O- l6 ?, P- `
她又走近配电箱,“再拍一张细节图。”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幽深的洞内回荡。“抱歉啊,我说话嗓门大,在野外工作,习惯了!”8 m+ ?1 b/ V. ^- n5 w
& ?. I s5 M) |+ |
手电的一束光照亮墙上的一个红色的字样,隐约可见数字的形态,再定睛一看,数字依次排列。“这是当年工人们的工位。”+ R+ C! Z3 S5 A# a+ {' s% [
0 B# [# F7 d7 N% l8 _
那些年,车工、钳工们埋头生产的画面,仿佛重回眼前。正如郑丽娟所言:“这些留下的遗迹,在为历史画像。”
* I, c0 V3 o( {. \- Y2 \# a$ x
8 t. m2 l8 r6 i2 M, e8 o. O: Z3 h6 ]做完这些身体已有些疲累,但郑丽娟已开始准备下一步的工作,“今天这个点算是条件很好的,昨天我们在太白县,跋山涉水,山上没有路,河上没有桥。过河时有队员滚到了河里,有队员被蚂蝗叮咬。”说起这些她的面部表情并无太多的变化,彷佛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 `8 T- V7 C1 t$ F1 A
D3 Y$ A) V2 o1 F: Q5 i/ m8 J会有人退缩吗?“没有!我们没有人摆烂,大家都想把自己那份工作做完,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前些天有人扭伤,他就转做内业,没有人愿意当闲人。”郑丽娟说,“其实这也是人生很宝贵的财富,困苦中结下的战友情,很难得。”2 u( F( O) R+ g9 ?' B* g3 P- H" F
- C! I4 n; i, y/ x
& P) h7 B/ q- d' Q
6 O4 I5 i( ]! ~当天下午,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岐阳遗址。这是“三普”发现的遗址,而“四普”工作进一步确定了其边界。
. O7 |, f$ k3 a/ @0 L
" s. G; n: A# q* o众人在田野间穿行,双脚因沾满了湿润的泥土变得沉甸甸的,每一步都迈得格外有分量。“咱们平时的工作,要走完四至。”同为女队员的侯骁秦介绍说,四至范围指遗址在地理空间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边界。
6 o, l8 T9 M" W; ~; m5 I V
; }0 A5 F- h7 K7 e' U$ K! }* {“看!”侯骁秦从地表拾起一块陶片,为大家介绍起来。“根据它的特征,可以推断是仰韶文化的陶罐,今天大家很幸运,一到这儿就有收获。”
" k6 H) |# U; g7 M$ _
$ i" A6 x* I9 J8 [) I3 F: [夜幕降临,普查队的工作并未按下“停止键”,而是转入内业。+ ?6 D$ C# \2 t& A- u0 v
: ?7 |* x5 V1 p, l" Q' y( P6 g5 W9 v房间内,队员三三两两各自安坐,忙活了起来。洗净、晾干拣选、标记、拍照、上传,经过复杂的程序,标本的工作才算完成。一旁的侯骁秦开始录入数据,熟练地将岐阳遗址的相关资料一项项填入“四普”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g2 t( h; P1 T) O0 z t
0 ~# l8 U6 x6 _
绘图的小伙子庄东奇来自测绘院,只见他安稳的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鼠标上来回点击,眼睛紧盯屏幕,开始绘制今天的文物图。“绘制文物图其实比较难,幸亏有测绘队员的帮助。”王颢说。
' w1 H3 E) ?3 X/ k0 z V# V) m' k
当前,陕西正在探索“文物定性、测绘定量”普查工作模式,绘制“陕西文物一张图”,针对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在遥感、地理信息等方面技术应用和工作要求,确定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标准体系、统一空间基准的总体要求。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建立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技术优势,有效提高了普查效率和质量。
3 Y6 ^1 G. n4 T8 `* S3 m8 H) { Z# x; g' X
“四普”工作,正如一个个点汇聚而成中华文明的巨流河,绵延在中华大地,长存于历史星空。1 H" p5 S& @- z
3 p. [4 D r! M6 K3 j' G告别时,我想起侯骁秦在回答“平时累不累”时,她笑靥如花,眼里有光:“干什么都免不了辛苦,有开心的辛苦和不开心的辛苦,而我是开心的辛苦呀!”) [+ v2 B: [1 |7 Y- e
' ~6 d# P6 |: i0 z, t
责编:李瑞 王朝阳
7 Q2 A/ _. u6 Z u
$ M9 d$ l8 B6 ?1 t! k6 A审核:徐秀丽
2 I6 C h5 Z- h: b4 S- \; y0 b& P% j% _+ I" N: l" ?% T
监制:李学良 L! i" T5 r" T5 Q
8 g& q; f) l" R1 E来源:中国文物报2 n4 K `: P" Y4 Q" n
* I% {8 W8 T+ c% e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