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妹说法 | 掉入网贷漩涡的年轻人该如何“上岸”?

[复制链接]
查看9823 | 回复0 | 2024-7-6 22: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妹说法 | 掉入网贷漩涡的年轻人该如何“上岸”?-1.jpg
2 X, h0 x; G( o* i- z8 A
近一半的年轻人

, m8 P' u* M7 Z* [/ P- R& G
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
, S8 g3 u9 [) A& P- E
无处不在网贷广告围绕着他们

: W7 S9 V0 l" V2 m* e
一时的不慎就有可能让他们深陷漩涡

; y0 P& Z0 t8 ?
他们该如何远离深渊、摆脱困境?

7 A0 B8 u& u: Q4 h
一起来看

# V2 U9 u1 S( C% w) z/ M/ Q/ G+ w
四川法治报《法妹说法》栏目
2 U, E6 M3 l7 A) ^- ~2 Q
今日报道
7 }7 p* O1 F  |3 X2 r

* j5 Y8 W) ?5 [! {* m( s8 }9 B2 Z& ^7 |; F6 g. m
视频加载中...
1 B2 `- o  y& p6 S0 |( J5 O, z5 U0 h3 o
随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一批网贷平台应运而生。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网贷平台的门槛更低、放款更快、可贷款额度更高。这些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但因为网贷套路多难清偿、隐私泄露及暴力催收等问题,也让不少年轻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2 D/ [/ o* }9 r7 q+ @
& ?! m) V( {6 y/ K
) p  z2 x9 N* O6 ~# \  @0 m
花着“明天的钱”的年轻人
" g6 p: f6 W4 w0 l( P' H0 K' q. }

2 m$ V7 D" }) U2 E; V8 ]* Z5 q* _. @
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1 P: j9 [2 d9 ]" H2 E
8 G% t5 f, z7 Z" ^4 s: _' F

$ V/ g: `. I+ V. G# M/ L" J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他们中有人是为了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有人是为了买化妆品,有的人是为了买游戏装备,有人是为了交房租,有的人是为了创业……那些深陷网贷泥潭的年轻人,生活因此变得举步维艰。面对高额债务,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甚至拆东墙补西墙,从更多的平台借款以偿还旧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 ]7 U. `) s# H0 I
8 K" Q2 M: {- S/ x# H% G8 r: m
' F$ h5 ?9 r" U6 J' @
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止因为自身没有清醒、理性的判断,还有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 i% i7 m- e. |. O
: }* v. G7 v4 P, X5 R8 n$ o" [
$ ]0 s/ p9 I" h8 |  R+ E9 K
对于初入社会、还没有稳定收入与存款的年轻人来说,逾期危机往往一触即发。危机之下,一些还不起网贷的年轻人往往会选择以贷养贷,结果越陷越深,个人信息也不再是隐私,最后可能遭遇暴力催收。
$ {3 c1 o2 D! r! k- S  L2 L7 m# W, b& C  l

. h7 O3 C0 q& M: L  q' n来自江苏的小睿(化名),起初仅仅是感觉钱不够花,想先借用一下慢慢还。一开始,她还能按时还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逐渐增加,为了填补漏洞,江睿开始不断申请新的贷款,短短一年时间便先后在9个网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余元,陷入了恶性循环。类似的经历,还发生在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身上。
# _' ~8 r$ X/ J5 A4 @$ k3 P2 o& T
% R2 {+ N( x2 o  I7 h" |9 X1 x+ `; q' ~
为什么网贷广告会精准找上他们?
9 ^4 f# Q. ]6 |$ l) [% y
+ H. [' p, `- B

9 z+ e. j/ I6 y网贷广告几乎无处不在。线下,地铁里、电梯内到处张贴着各类网贷平台的广告;线上,各种App都可能内嵌网贷广告,比如美颜软件、充电软件、游戏界面等等。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称,无孔不入、关又关不掉的网贷广告推送让他们甚是烦恼。
; M5 I' [0 f9 B  t! ?  w! H6 o! r" x: V8 t  |- ^6 |8 F3 a

4 s' [8 L6 x$ {) T: L有的网贷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那些急需用钱但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人群。这些客户往往包括因各种原因暂时陷入资金困境的个体,如需要应急资金的大学生等。非法网贷公司大多利用客户的心理弱点,通过社交平台、论坛等渠道,以“快速放款”“无抵押”等诱饵吸引他们上钩。
  R: ]+ F7 j! K0 R6 u% K5 X; `, r+ L& g

* b: H- ]! B3 G5 t8 D根据规定,在申请网贷的过程中,放贷机构必须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对借贷产品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但一些网贷平台会利用专业知识不对称,通过设置多样的利率名称,如基础利率、放款利率、罚息利率等来掩盖可能的高利率费用。
, e4 _. u1 f) T! |
; S& G; w' q2 y$ }2 O& O, \( E; V9 g7 d2 v5 q" K
掉入漩涡的年轻人该如何“上岸”?
" ~5 R, B. A9 A# y! m. {- X
; _; p$ k1 P4 }6 }

5 t  f' r3 Y0 W  z" F2 I" Q年轻人在触碰网贷前要知道自己是否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而且要擦亮双眼,不要觉得网贷容易得到钱,不去思考和仔细查看相关的风险提示。要注意,对于利息,在减息福利、会员制的掩盖之下而掉进网贷的漩涡。正规的借贷广告通常会提供详细的贷款条件和利率说明,而虚假广告往往使用“低利率”“无门槛”等吸引眼球的词语。
2 i2 ]3 ^: ]! i, {* E' n# K3 k! u
. k  a) C7 U2 M, ?# E! ~
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要更加严格,去年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提到,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对利用其信息服务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监测、排查,发现违法广告的,应当采取通知改正、删除、屏蔽、断开发布链接等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保留相关记录”。
# C% v' x3 P& j0 }. L7 e0 s/ b8 h2 w4 m) p7 q
9 b  O& Q0 G- v, W4 w
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应在相关页面醒目位置充分披露合作机构信息、产品信息、权力责任分配,并揭示合作业务风险,防止用户产生品牌混同的错误判断。! F3 M$ F  C5 b% M8 ]

6 J/ p' _! P. w6 h8 d% n/ ^6 d$ R! G
9 _, W; Z2 x) a0 j' a# `9 Y《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也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消费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披露产品和服务信息,包括产品性质、利息、收益、费用、费率、主要风险、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特别是贷款类产品应明确标出年化利率。" m+ \3 T  V$ L& `* M7 W& k8 q

# q7 C( k% s+ R% k
/ p& T( f. {) z
法妹温馨提醒

$ d+ c( n1 g7 ~) Q2 Y
如果没有还款能力

# w& I) n! ?: h3 j: u
永远不要步入那个“开端”

) S7 P& L- y/ d3 l# C1 Z1 R
如果选择网贷
* \( }1 R. ]. x8 R# s
一定要擦亮眼睛

' g, Q) e9 \, l5 a& i: H

4 |! D" \0 [" [9 X% X9 S( Z/ h3 h
+ X! _$ J: |8 r

    3 [4 @: |6 @9 B0 T% N
  • 视频:四川法治报
    ) @2 }  \- _7 p. r) r) [4 R3 T
  • 文字:法治日报
    8 k) M" F+ z) j0 W" T0 N! f; n$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9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