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5 e( n; G( L* D: J: C" H) y( G( J- c+ _5 d ^. x! ]& _
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为了重现当年这位意大利旅行家的奇迹之旅,7月5日,“马可·波罗奇迹之旅:探索与求知”数字沉浸互动体验展将在上图东馆正式拉开帷幕。
$ n: t8 a6 ]0 l+ Z, E E. i
' W; k! N0 Y5 }8 f4 y9 w) P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让我们在开幕之前跟着镜头去展览现场探访,看看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对话首次亮相的马可·波罗数字人形象。
% l1 t7 Y( `3 x1 d6 V, |% G, p: Q' @1 n; S
视频加载中...
" V& T4 A( L& ?+ H+ R/ O9 m: ^( y8 d! H; t
《上海会客厅》节目
. X" R) {1 _: Y0 g8 ?/ ^& v: c, m3 f! A: t1 w% \; v; i
此次展览以《马可波罗行纪》为灵感,主题为“从书中来,到未来去”,以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性地展示探险家马可·波罗的“东方奇迹之旅”。展览由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福建创智联盟数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0 G! |/ f" L1 q, w0 b4 R
b6 B( ]5 @. @+ c$ v7 I" ]5 k3 b2 x" o7 o5 q! @" `$ A' v
# c& c- ]$ \0 p" J* D" A" r- T
' Z! \1 O, o5 m8 {. d“马可·波罗奇迹之旅”现场展墙
; M+ F; W2 b# p* Z/ ?+ A
( d+ A; @1 A5 J1 P" X8 ]
9 ]' z: k; {. k此次展览向观众展示了马可·波罗这位威尼斯商人和旅行家的奇幻人生。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大约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启程前往中东,开始了他的东方探索之旅。经过长达四年的旅程,马可·波罗一行最终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上都,后进入了元朝皇宫,并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和优待,在元朝宫廷任职长达17年。他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写在其著作中得到了详细的记录,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i5 i9 } [3 U/ j
' c! g0 l$ U$ W8 b1 W8 ?9 @( f- b1 L2 G, ] R5 s
" e, A! z0 y6 O7 Q- u. V1287年,马可·波罗在扬州任职和居住。1292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经过印度洋,返回意大利。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
3 e3 t2 ]9 \7 X* d
4 K$ l- ~+ Q3 ]8 j, g* d9 }1297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斯蒂谦,两人合作将马可·波罗的旅行故事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该书描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探险经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1298年,马可·波罗获得释放,完成《马可波罗行纪》。1324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去世,享年70岁。8 y' q- {7 o" g) s) S' @ T
5 k$ V% L3 h) t o
$ d2 u3 [5 j- @" R7 C* u
7 Q. T6 R8 c" x
马可·波罗数字人形象亮相现场
G0 r1 D6 E* h# h+ ?0 z& i! u+ S8 v, u8 I% }$ Y4 @
) d* A6 V' k+ q+ `0 b+ E7 y“马可·波罗奇迹之旅”不仅是对这段伟大旅程的回顾,更是一次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150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30多件珍贵图书馆馆藏实物展品,本次展览还创新运用了AI、MR、光影等多媒体数字互动装置,独家打造的马可·波罗数字人形象亮相现场,记者在现场与数字人的马可·波罗进行了实时问答对话。展览现场还有混合现实技术(MR)体验,将古代丝路风光、东方运河港口、元代宫殿城池,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传奇之旅沿途风景的震撼。
" N/ N4 {5 L% V9 ^. u) X; B l7 F& u: |* Q: R3 c* x; F
1 o* C# E+ M) f" R0 P* |' }7 Z9 N! v E9 t
$ r# v5 `9 }, K2 Z
- G$ F9 P, A1 A) g2 U3 \4 N0 C( n4 ?
展览现场(部分)
# l1 b4 }: f3 B8 \6 F. E
2 M3 U. T* o q+ d6 p
/ h; R0 f$ j0 m* T( M _8 m( a4 P: |$ F0 ^《马可波罗行纪》自13世纪末初次亮相以来,已被译为119种语言,传播范围之广,充分反映了该著作深远的影响力。书中描绘了遥远东方的文化、地理和风俗,成为当时欧洲人对东方理想国的想象之源。. Y- l& K2 w% X& }( D" j
+ Y# g6 w) \6 i# L9 p, q* V中文版本出版情况方面,最早的中文译本是魏易译马斯登(Marsden) 本《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中译本,由梁启超题字,正蒙书局于1913年7月印行。
: v7 \& n B+ t3 E% U* u8 B
, o1 O* L; \" ~- X重要的中文译本当中,张星烺译亨利·玉尔(Henry Ynle)编订、亨利·科迪埃(Henry Cordier )增订补注的《马哥孛罗游记》,是中华印书局1923年印行。这部译本的优点在于其编订和补注工作,使得译本内容更为完整和准确,对学术研究有很大价值,但没有译完。
) G# S+ Y$ Q- Y! m/ h1 ?: d' f0 A
冯承钧译沙海昂注释本《马可波罗行纪》,由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冯承钧的译本在学术界颇受好评,其译文质量较高,注释详尽,对于理解原著内容有很大帮助。张星烺译Z抄本(编者按:指从红衣主教泽拉达所藏的一种抄本抄下来的)《马哥孛罗游记》,商务印书馆于1937年出版,为当时最新的版本,比老法文本及其他肖似的版本都好。% S" \& i& H( z0 W. g6 N
. i1 \( z9 Q) i
; H5 P8 Q. {- e# H, `4 z; Q9 J' z
/ S3 c- S h3 _; Y; ?, h
, C- p9 O3 C) {5 `; l
! [7 I1 v5 d% H& B* N4 R9 C7 _
展览现场馆藏书籍
+ o: Q; ]$ o& R. J0 h9 T
' @, `) p J4 k) c7 j4 M: H/ n# z- x4 U# v
现代译本方面,陈开俊等译科姆罗夫(Komrov) 本《马可波罗游记》,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初版。这个译本在语言上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现代译本规范,纠正了旧译本的部分错误,同时在注释和考证方面也有所提升。
) e% J' w8 O7 n8 r1 ~# ^+ K! J$ ]3 r/ o' e w
从这些不同的译本来看,书中对于这位旅行家人名的翻译也有变化,从马哥博罗、马哥孛罗到马可波罗。
! h" _# N6 y' x& R5 h3 Q
" m1 \5 i/ ~+ P! S! N* v这次展览是互联网3.0时代下“出版内容+科技赋能+公共文化空间”合力打造的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为未来图书出版、图书馆服务打造了新范式。“从书中来,到未来去”的全新沉浸式阅读体验场景,让每一位读者从视觉、听觉、触觉乃至更多维度感受阅读“新”魅力。记者注意到,这次展览时间包括了晚上时段。对于市民来说,在夏夜可以带孩子来参观打卡。8 Q, v# Y- a% ^: E' q( i
1 l y6 {: Z6 ^' W3 k
上海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站在图书馆角度,我们更希望推广一个大阅读概念。去年我们围绕《环游地球80天》这样一个书的元素开设展览。今年我们围绕《马可波罗行纪》推出展览,而这次展览的受众群体也是以全年龄段覆盖为主,展览当中有大量多媒体交互体验,能够让年轻人和孩子们体验到一个不同场景的游历过程。”
3 a4 A* ]! |0 S: }: O3 Z7 D
. Q8 M& a# |- d% H据悉,此次展览还得到了来自中国图片社、扬州博物馆(马可·波罗纪念馆)以及威尼斯圣马可国家图书馆的支持,并被列入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官方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期间将举办多场主题研学、特别活动等,进一步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 `: S- G- @2 D( I0 m& A
3 N' f9 v4 T- S; B“马可·波罗奇迹之旅”数字沉浸互动体验展:展览时间从7月5日到10月7日,周一至周日9:00~19:00,展览地点为上海图书馆东馆1、2展厅,需要购票参观。
) N! V' a8 E$ [: W5 M6 I7 k. C0 G7 Q6 o1 D- T! k
# I5 W5 h$ u) t& n! ?
6 `) v S/ f5 p- R7 h+ m
# N. p" s* f7 A. L
L" @( S6 ]! \$ h }
. @) z9 J/ P1 W8 B' C/ W
* L4 K% \. t) Q& D8 z! _! r+ f0 U. m5 u' t# M
8 X3 _- V- N2 e8 X( J: N( E% Z: j0 H( J/ W& X6 @
>+ i0 j6 E, M" ^5 V
& _" K6 u6 ]' z j* r# L
0 n `& M. _ ^ M
1 K8 X) X2 x3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