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

[复制链接]
查看4100 | 回复16 | 2023-2-28 1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l  D9 e" L# G4 y

6 k1 l& P/ p- _/ T/ m4 {) F/ t0 o9 |& a前言( x. N+ V% A% V; l1 C  h

( K. B$ |9 j; b6 X0 h* v3 n; Q$ H
1978年,知青回城的热潮开始在全国的各个农村蔓延开来。

% v/ S6 |: L& a/ x2 ^2 @# p
四川省南江县山村的青年张志远,也面临着这个艰难的抉择。
. F" }4 Q* P8 D5 W8 U; n+ R  T3 N' T
这里有他辛勤耕耘的土地,有陪伴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草木,还有他无比珍惜的家人。

1 Y! ~2 A8 m+ o' t$ b8 g1 Y
四年前,20岁的张志远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之事,他竟然娶了村子里一个31岁的寡妇胡庭秀。
1 T  m! \- \. T6 I
四年过去,家里的六个孩子还等待着他抚养,胡庭秀也还需要他照顾。

5 H) ]1 X: Q! D2 s; {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狠下心肠,抛开这里的一切,心无旁骛地回城。

! f2 P0 V3 W' s6 @$ N6 y; j. `
在这个足以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转折点面前,张志远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_- |- w) r( t7 ~' x, L
20岁那年,他又为何一定要娶回31岁的胡庭秀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 G" s  I3 b( S2 }) j8 _" ^
1 P8 d, w# U0 R4 x) k5 m: C+ }& [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jpg

, c& {6 T/ {/ C& ?. [直面流言,做出决定
7 x* m5 ^1 l7 l+ I# V8 `! T9 L9 t4 V5 w9 C* K( |" u
“你们看你们看,张志远那个20郎当岁的大小伙子,又往人家寡妇家里跑,也不嫌害臊!”
1 ]: T( ?3 F) |3 P" {
1974年,四川省南江县一个山村的大树下,几个村民坐在一起,聊着些闲言碎语。
. R: j- X+ P& {* o! K3 }
他们讨论的主人公张志远,是这个村子的插队知青,今年20岁。
" n/ A: Y% t/ }/ f# R
而他们口中的寡妇,则是一个名叫胡庭秀的31岁的女人,她还带着4个孩子。

2 L3 T  W* u2 K9 z5 h/ P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是对女性的压迫与嘲弄,但在落后的山村地区却被大多数人奉为真理。

4 `- i: A, p7 I
一个插队知青和一个寡妇,经常来往,难免会被别人评头论足。
0 G1 o8 }3 a8 F- i- Q2 |; I6 O
而作为事件的中心,张志远并不在意。
! V, i4 F- P) q+ Z4 U0 i* d
- C, Y/ x9 U# u1 E  `8 d; Y% A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2.jpg
& c+ a1 L8 ~- R2 C* \
他仍然如同往常一样,一有空就去胡庭秀家里,帮着这个没有男人的家庭做些体力活,修修补补各类家用,也算是为胡庭秀减轻一些负担。
; r# w& T8 G9 A' j8 R
他平时省吃俭用,一个馒头恨不得掰成两顿吃。

3 E/ |2 \* a9 }5 m
出门干活的时候,他又特别卖力,拼命地挣工分、挣粮食,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

  B% U* @* Z+ M8 D
省下来的这些口粮,他全都送到了胡庭秀家中,给这个可怜的女人和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补贴家用。

- m1 C. M( h& h: X# h2 m$ J, ^9 v
每当胡庭秀拒绝时,他总是说:
( t2 U! g) \0 X' s- S8 Y- b
“你就收下吧,我一个大男人,总归饿不死,总有办法的。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可也得想想,孩子们还在长身体呢,正需要营养。”

7 ?; H" l/ E% ~1 V0 S. K* T2 f; v
4 e* r8 p- N, A, J% p0 e& b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3.jpg

4 w! k& Z' L' ~  T
张志远之所以对胡庭秀母子五人如此尽心尽力,是因为他打心眼里把她们看成自己的亲人。

: y; f$ D: x% O3 v0 F& p& c: s
他知道,外面的村民怀疑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
9 m9 b/ D8 B5 D2 a: ]
不过,他行得正坐得端,他也知道自己对胡庭秀从没有过非分之想。

4 R) R7 f$ J# O2 ]+ G
作为弟弟,照顾自己敬重的姐姐和爱护的小辈,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 t9 k& [# O& u' i7 c; X2 f
可三人成虎,流言蜚语的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可怕。
3 E5 T4 j- w& b! T6 R
张志远一意孤行,引来的不是村民们的收敛,而是村子里愈演愈烈的谣言。

5 \: W. [  S5 F# r8 U+ E2 V
有时候,就连胡庭秀家的孩子出门和小伙伴玩闹,都会被同龄孩子脱口而出的话语伤害。

+ D8 a& H: |( Q
孩子们或许不懂这些,可大人们的言语,总归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 k9 V9 ^* o! F5 m( N

% X6 L2 b6 R1 Y4 Z- Z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4.jpg
6 k2 _$ U3 }, y3 I/ h: s
再者说,张志远才20岁,还没有遇到喜欢的姑娘、没有成家。
! ~0 p# {8 C: \$ D2 p, ~
现在他因为谣言和胡庭秀一家紧紧捆绑到了一起,以后谁还敢嫁给他呢?
% @$ d: R: b8 ]3 L2 ^( W  B
胡庭秀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更是一个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女人。

, D" z, ^( y' X, }9 K
在张志远又一次上门之后,她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说:
6 s* W2 O( m8 P. i
“我带着这几个孩子,日子虽然辛苦一点,但总归还是能活下去的。你以后啊,就尽量别来了。”
0 }- C- o+ k7 s0 K
张志远急了,他以为有人恶意中伤胡庭秀,连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1 u- k5 K* F" O  }! [+ Q9 a
胡庭秀回答道:“你清清白白一个小伙子,名声全被我们给拖累了。以后你还要成家的,你得为自己考虑考虑。而且……”
! a. f+ F/ d+ k) G1 u# P! l! c2 r# C1 F
胡庭秀话没说完,但张志远却明白了对方的难言之隐。
" o. ?! r, H$ l1 O7 Q7 M
( V0 e, M. M# m- E" ^0 I; v3 Y% ?3 B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5.jpg
# P4 F$ d* \4 h8 K1 j2 {  J5 Y) I& B
她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这么多年,未来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她不可能不被流言蜚语所影响。

( k- v2 E! f7 p! }: C) w2 n
就算是为了胡庭秀,两个人也应当避嫌才是。
" N! {* W& U) u8 c  n8 c
但张志远突然想到了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N5 A- C+ `. I; x) y/ p' _
就因为这件前尘往事,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下孤儿寡母,更不能为了避嫌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

. U+ `- ^  u' T# ^3 H6 @6 z0 H
事到如今,有且只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够让张志远名正言顺的照顾胡庭秀母子,又能够消灭村子里的谣言。

3 l* v. t- V9 C! ]5 g: m
这个办法就是,他和胡庭秀结婚。

  r/ o- q8 w% Q5 b  y: Y) e1 e* |) i$ |' u* ]4 Z" C( E! I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6.jpg
  }5 d$ E$ c1 r% ~1 ^3 t' j9 Y& q
“不行,我绝对不同意。我们已经拖累了你这么久,难道还要继续拖累下去吗?一旦结了婚,你就会被我们绑在这个穷山村,我和孩子们绝对不能这样自私。”
. o' ^. N6 M* U) v3 o- m
听到张志远的想法之后,胡庭秀断然拒绝。
3 F# Y/ z) H6 ?5 M9 a  @; K
可是,不管她怎么劝阻,张志远都一意孤行,甚至还拿出终身不娶的借口来威胁她。
) {9 y$ q" Q' c1 e
没有办法,两个人只能在1974年登记结婚,成为合法夫妻。
# P' P! B3 _( E, a0 G. N' c: z5 X- X
这个消息传到村民们的耳朵里,简直让大家难以置信。

1 q+ Q+ }: D& P) b3 j8 k
他们一会儿怀疑张志远得了失心疯,一会儿又怀疑胡庭秀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 g3 R" o& P( t; P
) e- v& r4 Z1 C6 h- B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7.jpg
5 I( P  Z7 h4 k6 H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一个20岁的有着光明前途的男知青,和一个31岁的拖家带口的寡妇,是无论如何也不相配的。
4 R6 e( G7 h9 D" X9 I  |
不过由于他们二人已经变成了合法夫妻,所以村子里的谣言也就失去了传播的根基。
4 ^7 e! c) C5 A$ i& m
久而久之,那些伤人的恶语也就渐渐平息了下去。
; X  I7 ~# C+ h
每次见到年轻的张志远为这个家忙里忙外的时候,胡庭秀都非常愧疚。

+ w, n! x5 {, W: Q* p6 C
可她不知道,张志远一诺千金,从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 ?5 t7 d, Q! P, @/ n# Q. x6 l1 Z4 ~9 p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8.jpg
% R% [6 p$ j/ K7 {$ W- V
受人照顾,决意报答9 N1 ~' X/ P+ o  V" W

0 g0 r8 k' J. u) C1 K
他们二人之间的缘分,还得追溯到1972年,张志远刚刚来到南江县插队之时。
8 i3 e9 j, e$ I- O2 K+ U7 b
那时候的张志远是一个细皮嫩肉的城市青年,从小认真读书,渴望着凭借自己的本事报效祖国。

. c/ q2 h7 F" p# s" m5 C
在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之下,他勇敢报名,加入了这个轰轰烈烈的行列当中。

+ u6 x0 ]( m* o+ A+ I
任何一个年轻人在开始一件人生大事时,总是会满怀期待和抱负,张志远也是如此。
  A/ o' `# r0 y7 r2 U1 e4 V8 G
在前往南江县的火车上,他不禁开始想象自己未来的插队生涯会是如何。
# k6 }% a4 R$ F! C# B
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6 h8 [. [3 ?3 w. |, Z
当他真正到达南江县,看着眼前贫瘠的土地,看着村民们落后的生活条件,看着山村恶劣的环境,突然感受到了一阵无所适从。
& e5 ~, k  i2 |3 h5 F6 v! N
这里将会是他未来漫长生涯需要去适应的地方,他也必须学会接纳遇到的一切,学会尽快融入到环境当中。

" m: c- Q7 D" K4 S* ]3 }3 H' _, \. g: w8 p2 s. v2 h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9.jpg

7 A5 I' C/ W, X1 o3 M2 N
当时的他身材瘦弱,也没有干过任何农活儿,所以跟随大部队一起出工时,总是事倍功半。
7 s, K1 V9 C$ K- B+ [& `
每天累的不行,工分却没有挣到几个。
8 v. M% ^9 v% p4 [/ G3 l+ L( x
他的窘境,都被同村的一位大哥佘林海看在眼里。
4 a9 r: {4 |% Y- j& j
佘林海比他大了12岁,所以总是会将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照顾。

+ W# ]& I# j( Q. V: ^
每天上工时,佘林海总是会主动找到他,教他干活的技巧,有时候甚至会上手帮忙,替他把该干的活儿全部干完。
6 u6 y+ d% \+ d. z! G
晚上下班后,佘林海见他一个人可怜,总喜欢把他叫到自己家中,粗茶淡饭,简单吃上一点。
5 }) [1 C% k/ ]+ w& ^0 a) O
虽然佘林海家中的伙食条件并不好,但是坐在他的家里,张志远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6 p% f! K5 R/ R% n, {! g* l
  ?$ x" q: Y+ O1 O/ Z& \) f+ B- d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0.jpg
8 F% h: }, E' n0 }# z6 q
大哥脸上好客的笑容,大嫂督促他多吃一点的温声细语,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的身影,都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 _: o0 n" [& X6 z; p
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最愿意拥抱温暖,所以佘林海一家人慷慨给出的温暖,张志远将会永远铭记。
7 o" _; m, M6 L% b* c5 F+ {; J
他暗暗发誓,就算自己以后结束知青生涯回到城里,也绝对不会跟大哥大嫂一家断了联系。
. O9 V6 Y* Q: A4 C( }
他会尽己所能去报答他们,报答这份点亮了他黑暗世界的光明。

9 b" n# O& L3 v4 B2 v- p
可还没等到他有所作为,佘林海就出事了。
) A) }9 t- d" E- _4 O
“大哥,你怎么了?怎么好端端地躺进医院了?”
) I: i, l- U- g
张志远发现佘林海好几天没来上工,找村民们打听,这才发现他的大哥已经躺进了医院。

) q7 |; D" D& J9 F
而面对张志远的关心,佘林海只是一个劲儿的报喜不报忧。导致张志远真的以为他只是患了普通疾病,很快就能痊愈。
8 C  }! H$ l0 p" s0 e
; j- b1 S* g: q5 U0 ~+ F2 N/ D; D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1.jpg
8 z& J. g' Z7 y- u
可谁知,他等来的却是大哥病危的消息。
  p( C& P* P' B; g
在临终之前,佘林海提出了一个看似有些强人所难的要求。

3 q4 y$ M- O+ I2 I" W( E( e6 v; X
他对张志远说:

' A2 `" a5 k, ~
“我走了以后,你嫂子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你如果有能力的话,麻烦帮我照顾照顾他们,最起码别让他们活不下去。”
4 t5 s( w* [+ c9 n: J4 ?2 k# ^0 L
在生命垂危之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佘林海也知道自己其实是在道德绑架。

/ Y$ [3 d- Y% J+ J" v
可是张志远没有二话,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 W' V3 F3 ~8 B! o* K' h) f0 D
正因为有之前的全家照拂之恩,才会有之后的全力照顾的报答。
# D+ R* S% x7 C$ T
2 D  r5 D. G) a$ x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2.jpg
5 D% l0 M, A% [/ |4 t2 ]- Y9 c0 ^
大丈夫一诺千金,张志远答应佘林海的话,他一定会做到。

2 A2 m+ o* t- P0 {
因此即便是顶着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也一定要和胡庭秀结婚。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的照顾这一家子孤儿寡母。
# _& y3 P) B$ ]( |, ?3 W7 M
结婚之后,两个人之间也有些隔阂。毕竟他们没有感情基础,所以有时候相处起来反倒更加客气。
) O, \; x0 z8 }5 |/ _0 A
直到胡庭秀亲眼看到张志远为这个家的辛苦付出,她才终于放下心结,敞开心扉,真正把张志远当成了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人。
! ~. H# A1 z: G. X/ k+ L
家里原本就有四个孩子,胡庭秀后来又生下了两个孩子,六个孩子的养育重任就都压在了他们夫妻二人身上。
3 Q' v, d( m5 j
' t/ [; X9 X( R, J. u. x$ H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3.jpg
0 R# t  z" a# S2 V+ {) H/ [
放弃回城,留守山村; X' ^1 ^" Q$ m. h0 Q$ Z0 S
# L6 X/ S; g8 Z1 `  Y0 K( F# K
1978年,上工的张志远听到了一个消息。
/ w6 w3 T! t  |
别人说,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组织知青回城,而且政府还会为他们安排城里的工作。

0 V: b! ]9 S- F9 o
有人还对他开玩笑说:“你也要回去的吧?你们这些知青虽然辛苦了几年,但是真是前途无量。”
9 |1 G% g- y/ i0 b. `
决定回城,就可以完全脱离这里贫困的环境,可以抛下一切负担,一心一意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

& W  L, F2 C1 t
可如果决定留下来,就会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可能再也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 v4 I' U7 l- T( j
在这个两难的抉择面前,张志远没有犹豫,选择了后者。
8 F6 o( g+ ?; N% o
& N$ Q# a/ _" v4 K) w, i) t) x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4.jpg
" B3 F9 y/ V) A
出于道义来说,他既然曾经答应过佘林海会照顾胡庭秀和他的孩子,那就绝对不可能食言。

, |: Y2 a% f* }* A
出于个人情感来说,现在的他和胡庭秀已经培养了感情,他在这里也有了两个亲生的孩子。
' M) \' z# J) L: F( O% r( _, J6 J  T
他的妻子,他的六个孩子,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所以他没有办法抛下这份牵挂,自私的为自己选择一个看似光明的未来。
+ _1 {% ]* }0 @2 Z$ L, F: [( k
但胡庭秀得知此事以后,劝他:“不要放弃这个宝贵的机会,不要让我们成为拖油瓶。”

% s" A1 q9 l. r( }
可在张志远的心中,母子七人并不是拖油瓶,而是他在大山深处最大的慰藉。

' J3 Q4 K9 z( o# [! O5 Y. X# ]
因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回城的名额,全心全意的在南江县扎根。
& `  Y3 w! T5 m8 C; @) {

) t3 j( f% i/ o$ n5 k1 ~3 m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5.jpg
9 n4 a( N2 L) B+ C
知识青年是他过去的标签,而现在的张志远,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农民。
4 p) k5 \  `  t
不过,他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过,所以他也知道读书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4 R$ j& d9 \6 }; D
他对胡庭秀说:“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很苦,因为我打算把这些孩子全都送去读书。咱们省吃俭用,但是不能让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

7 o5 V6 T# N* k4 }: Z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夫妻二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要拼尽全力把孩子送出大山。

6 k" _( V* j, r- q3 p+ z8 {
踩在父辈的肩膀上,孩子得以仰头望见更广阔的天空。
8 L* y0 B: G2 v5 y

: @. |3 y) Z, I  q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6.jpg

, D6 R' u% S6 h& v3 E' o
主动放弃了回城机会的张志远,用一双有力的臂膀将孩子高高托起,成为了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 M* m! R4 E, p/ W
有人问他,你后悔过吗?

! H$ B5 R; t/ R! w
张志远听到过许多次这样的问题,但他每一次的答案都是坚定的否认。
8 ~4 @' F! `' x- e- c  c* `
对他来说,如果当初放弃这里的一切,执意回到城市,那自己的下半生或许会在无边的悔恨当中度过。

. s# c; |; Q1 `% F; \/ D% p
与其如此,不如抓住当下,珍惜身边人,珍惜上天馈赠的一切温暖。
$ B* C! d$ r3 X  q2 l$ X, ^2 T
* d. T  K2 _: a) T$ z8 c% Y
1974年,20岁知青为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娃放弃返乡,留守大山-17.jpg
- W+ s( }2 I/ S, t9 l
结语
4 W0 i% D$ P$ J4 W3 w8 w- T4 Z; j1 P9 k
每个人对于幸福和成功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幸福是走出乡村,是出人头地,是光宗耀祖。
% D% t5 g; W9 e) x; m6 E- b! t
但也有人认为幸福是踏踏实实守在家人的身边,是不悔初心,不负诺言。
  I& T: a: l5 y5 h% ?7 L' w
很显然,张志远就是后者。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捍卫了自己认知当中的幸福。
平凡人的眼睛 | 2023-2-28 12: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志远是一个有情有意的真正男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家的脊梁!他的一生不悔初心!不负诺言![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狂顽石 | 2023-2-28 14: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本身就是悲剧!时代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神笔书生王拾捌 | 2023-2-28 1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好人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聚富长盈 | 2023-3-1 0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不错,张志远的精神可嘉!如果选择招工回城,只要对这个家庭不离不弃,孩子及家人才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享受较好的生活。此文虎头蛇尾,没有叙述六个孩子最后都有怎样的前途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恰恰雨滴接 | 2023-3-1 1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一诺千金!难得的好人张志远,幸福健康平安会围绕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竹轩聆雨浇 | 2023-3-1 17: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没看到结尾就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当今象这样的青年能找到吗?年轻的朋友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恰恰维尼 | 2023-3-2 0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有点虎头蛇尾,应该把后续的故事写完,几个孩子如何努力考上名牌大学,事业有成,孝敬父母,还如以前知青的孩子结婚成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等待风归来和 | 2023-3-2 1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有情有义,淳朴善良讲信誉的张志远点个大大的赞![赞][赞][赞][祈祷][祈祷][祈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