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上是可行的,但是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1 H% S) d+ A+ |( E1 J3 j5 r4 z; t如果孩子学习好的话,孩子自己能考上比较好的学校,还是要尽量在北京上学。; f. b8 U2 q9 _; [
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错,可提升空间其实是不大的,去外地上学不知道能不能达到想要的上分目的,又何必为了这个不确定性而放弃与本地同学相处的时光呢。
# f) |1 h& n2 G' b x e$ B孩子上学其实不只是为了考学,还有积累人脉,在北京,好学校里的学生其实是两类人,一类是家里很有钱的,一类是天赋比较高的。& B0 ?6 @8 `; f, r& N/ Q9 b
孩子如果天赋不错,学习很好,就有机会与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成为同学,将来在工作和事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 D/ |! _, \( z O8 M9 q, v7 c人脉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很多人每年花几十万去名校上EMBA的课程,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去听老师讲课的吗?
/ ]0 C: Q- c) R7 J4 L从去年高考就已经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个这个趋势了。
% V! s% S1 v, X! F) `8 C9 y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所在郊区最好的高中一年能有十几个清华北大的,可是近年来一直是挂零。7 G( ~- N2 Q- H& w" y3 D4 G
再看市里的高中呢,人大附中占了清华北大录取率的几乎一半,然后西城和海淀的名校分享另外大部分名额,剩余的星星点点名额被其他极个别高中获得。% B; y" R/ |0 x9 t0 N8 q' R/ g
是的,教育不均问题,不只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同一省市也是不平衡的,要不怎么会有学区房一说呢。2 }7 L7 `3 Q2 X
当然啦,天赋异禀的孩子是不会被这些所束缚的。
4 F S& q. z, H' E& ?我记得几年前驾校学车的时候,有个教练是郊区的,但是他打算花几十万的借读费,将自己孩子送到海淀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小学,给出的理由就是让孩子能够积累一下人脉,多见见市面。
& o0 W, c" o* x. }1 r7 Y* ?7 E- P1 ~$ G: h! D7 ?9 D
4 s1 V! s7 E" X5 U$ k8 ]如果孩子学习非常一般,甚至是比较差,孩子自身无法考上好学校,家里又负担不起私立学校的费用,那么去外地上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 |5 Z: C4 t# k: e2 M5 |+ e& x孩子学习不行,去教育大省卷一卷,如果是个军事化管理的学校,能够板一板孩子的性格。
: A# u6 S3 t; G- h- X2 J学习成绩大概率比在本地能好一些,然后靠着北京的高录取率上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这个是可行的。
0 l* D3 O0 g3 m$ Q& {, F/ o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北京本地也上不了什么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啥的也好不到哪去,更积累不到优质人脉,不如出去锻炼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