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退守台湾是谁出的主意?之前谁在管理台湾?

[复制链接]
查看7540 | 回复0 | 2022-9-14 07: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B) ^0 \. ~$ }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宣言。" I% W, [& J; G

6 ?! D) \1 H: s, H! F与此同时,蒋介石正龟缩在广州东山梅花村的陈济棠公馆,通过广播收听着来自北京的实时转播。1 k3 a2 s: ]: i1 N8 o

0 l4 Z" T5 Y( K& Z9 e- @听着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声音传来,这一刻蒋介石心如死灰。
# L( h3 n5 K% u% q2 b- p8 ~  K, v. [# j& O
但是很快他就振作起来,继续图谋国民政府“东撤台湾”的计划。7 b" E3 |. \5 q( L, \* K
那么,这一计策究竟是出自谁手?在老蒋入主台湾省之前,又是何人在管理这方土地?! ?& K3 n+ v/ B' ]# z
3 o) p! F) K6 M
7 w& e* U6 z; L: C9 U  V* s
国民政府败退已成定局
# X0 N) K1 p. M7 g9 N: _5 q: d6 n3 f. r2 U# w+ B
1949年初,国民党在经过三大战役以后,军队有生力量损失大半,在大陆的统治岌岌可危。# H8 A0 Z# ?$ S" V9 X
# r8 Q% o6 Q" V# E$ D* G; }% k
蒋介石一方面命令部队在长江沿岸严阵以待,誓要与共产党解放军在长江一决雌雄;另一方面,蒋介石也在为日后战败的出路做打算。7 b; e' j! t1 n5 y+ _6 p4 V& V. `5 f

$ ]3 c$ c, J# n- x8 O$ q4 i5 X解放战争伊始,蒋介石还壮志酬筹地想要在几个月内实现统一,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年时间,不光一统中国的美梦破碎,甚至连自己的政权也危在旦夕。
% `0 F0 e& w- Q6 H
- s  m9 l! C3 K2 J2 w蒋介石从未想过自己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然而当下的局势已经让他不得不开始思考以后的退路。
1 ?& R) x& C0 y. L' n4 Z7 X
1 i  E$ j* G! P" V7 p- O9 q0 z
1 `: i" `, i  T/ B* R0 [
- H, x7 x9 ~7 \5 A$ H
国民党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蒋介石,让他夜不能寐。- h; y5 t- I2 e8 Z* {( G5 w: |  P, T
各部政府要员接连为蒋介石献计,共商存亡大计。1 E8 ~! y" j1 e" z
综合大家的意见,国民党政府一旦在长江防守中失败,能够退守的就无外乎三处地方,分别是西南川渝、海南岛、台湾岛。+ l, M7 J# t$ U. P, F$ Z% V

4 m4 Z7 E8 q* E, J- R8 ]( m# W" b

, N) Q) w* E6 N% Z! K+ L4 Z+ C# {; K/ b4 h% I7 n1 c; H% Z& R
很长时间以来,蒋介石的内心都是更倾向于以川渝为中心,严防死守,与江北的共产党政府形成对峙之势。& _1 t. [/ G2 P' A) Z/ N
2 P+ g8 Z9 D5 y& R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是因为蒋介石不甘心就这样败给共产党,离开大陆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
! N* }5 k; o" S! v( S) c! h4 ?& P# I3 [- T6 }
二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被日军攻克之后,国民党便移师重庆,将此作为抗日基地,最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h; x# J: x' n. N* q% _; d+ [; n3 v
% g& e3 P' S' s
9 Q2 p# _! t( R; D7 ?, R
不光是蒋介石,国民党大部分幕僚也都凭借着过去的经验,坚信退守西南是最好的选择。
4 c) S! Y  [7 U  g
$ n  R* s0 [* B/ ?4 u; V2 d, |0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彻底让蒋介石打消了西撤的想法、改变了国民党的命运、也奠定了海峡两岸现如今的格局。" e' w. W0 |7 ~5 d. n
7 }+ Z  n& L% h6 K. W
此人就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祖师——张其昀。5 t8 R- x) ?* x9 \

+ q6 h6 {/ T8 U) p% C/ X3 L

) h8 {2 F2 e* {- y* b6 \' ~4 `: c张其昀190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罕见的同时在地理学和历史学都颇有造诣的一位学者。8 |% j! Q2 X8 H/ t: q% T* |
& @8 ]) h! X% M& M
1935年,张其昀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中央评议会评议员,抗战胜利后他又成为了“制宪国民大会”代表,是国民党内部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头脑的人物。9 E. E( E: n' e3 ~$ K* ~

& j# ?1 ~% p- T2 d  x: z. \% {& |" q) J4 o
7 y& t: t9 B1 x0 e# I* I+ N
% D% Y) k1 t! p  p- S% \/ j+ f
有一天晚上,蒋介石又在为国民党日后的去路而夜不能寐,苦苦思索到天亮也未能下定决心。+ ?$ @/ W# l5 J0 \8 i" j$ U2 J6 e
于是在天色微亮的时候便找来了张其昀,想要听听他的意见。: @5 A8 c8 O1 s9 `  p

$ H" W0 T1 v6 O蒋介石一脸忧心忡忡,说出了内心的苦闷。
; O) ]. @2 x6 A5 v. z张其昀此时身在总统府,自然明白国民政府当下的处境,他平静地点点头,然后说了一句让蒋介石有些震惊的话:“我们只有退守台湾这一条路可以走。”
7 r9 _% u! S* w
: h! `8 m4 K: O  Y看着张其昀严肃的表情,蒋介石意识到了此事的危急性,立刻邀请张其昀进入书房详谈此事。5 m: P' z. Q, F* i. S, V
. E$ R( m" |8 o% j0 V
3 i" E. t  _) E0 _
退守台湾是上上策; m/ G! q; n. J

' q! p5 b, c  d4 U- j张其昀首先否定了国民党内部一直看好的西撤方案。% D0 R8 g. B# |. f4 I3 X+ a# e
( j& C( X4 k& b$ f' v4 P
他认为,以川渝为中心的西南,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北有秦岭山脉、南有横断山脉、东有长江三峡,地势凶险、屏障繁多。' H' Z- X; H2 u. {9 _3 {
! O- H4 |, p* g
在抗战历史上,当年南京和广州失守后,中枢机构和抗战基地都是迁移至此,因此这里确实是一个好去处。
3 y6 S6 b: r7 U: M' k- I! H4 V' o% D7 r
但是,西南与内地紧密相连,屏障虽多,但缺少不可逾越的天险,难以让人安心在此建立政权。
) k/ {0 H( m5 A( y2 x8 D8 {
, m" r: K& M: W) _; h# l

# S, w( Z6 s- _9 b. j# s/ \# b; n* n) F; f& `0 E2 k3 ]
此外,西南本地的武装力量仍在摇摆不定,民心同样捉摸不清,这些都是日后潜在的风险。
- R, T% H7 ?7 @+ {/ {8 W6 w/ F6 w& Q% s9 |5 h# I( o) P  l+ Y
最关键的是,张其昀意识到,不管是以长江为天险分割天下,还是龟缩西南一隅苟延残喘,这都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想法。
' h7 l7 W) O: `  W/ e3 Q
: T, t. @4 ^0 z势如破竹的共产党是不会允许国民党政权的存活的。& Y8 U, m/ G6 Y* l' u  H' d! O
  [/ I: Q; W/ [! ^$ r
所以,退守西南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倘若国民政府未来有一天真的移师西南,那最后也只有被共产党剿灭的下场。8 U' r, O8 L5 R  S% D& H" J  n( D

# m; v3 H3 f. |" g
! e  c% n5 q. {8 \' ~

/ q/ f$ w; P0 N同样,海南岛也缺少足够让人望而却步的天险,一条窄窄的琼州海峡并不能成为国民党固守一方的依仗。
2 G& [. L# m  h- g* F
, m$ W! b5 W8 V3 o$ m再说,如果已经打算从大陆撤离,为何不选择距离大陆更远的台湾岛呢?7 H$ r' \" s5 X9 |) C7 _2 o
5 b2 d' @  ^8 y7 P9 C# R
台湾是块风水宝地,与大陆相隔一条台湾海峡。
. h8 B5 j8 g/ u$ ]* `. n1 _
$ B" r+ d; f+ E# t9 |6 G凭借海峡天险和国民党手下的海军、空军力量,国民党军队退可守、进可攻,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商务海、空力量的共产党武装。
0 N# y" }7 W" b2 b, m0 {3 a: G4 }" \, j1 ~8 ?
即使无法长久抗衡,也可以争取时间、积聚力量,等到国际形势于己方有利,或是自身力量足够强大,他日再反攻大陆。# X, z6 \) ?* {9 n
- a- _% }. l3 ?* \

# w2 i8 `5 @$ c$ A/ x& c' s6 U1 q( F
见蒋介石听得入神,张其昀进一步向他介绍了退守台湾的利好之处。& ~4 F: T' N* K( k) {! {

, |0 J6 y$ S1 L首先,台湾海峡海阔浪高,解放军现在的武装力量渡过长江天险尚有可能,但想要凭借木船、竹筏渡过茫茫大海,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E% R# I4 y) M$ G
% Y& G4 @. a& X, J0 j9 c( i: }
可以说,国民党只要退往台湾,共产党的乘胜追击一定会被打断。( h! \# d# y) K# q* C/ t; h7 T8 Q

% N8 }9 Q  c( z6 I  k

, m( O, q+ q6 {* x
6 {* p! ~) T* T8 b' r$ d, |再者,台湾岛在位置上位于太平洋西岸,扼守太平洋西航道之咽喉,与美国在远东的防线相衔接,战略地位尤为重要。0 E1 C+ F7 _* o& Q( _# _
& S  N! \) o2 O4 T% S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扶持,也不会对台湾岛这一战略位置弃之不顾。
3 g  H7 |9 w: o) P) C7 P( X' j  y- H5 }
一旦国民党进入台湾岛,就有了美国这张保命符,届时台湾的防守将会万无一失。
6 E! L, Z& P% o+ |
4 `5 \+ M" D1 u9 [4 z' x. j
8 Y* n! ^9 D5 m! x$ Y5 u1 X, c
0 g; w$ F- p' Q
而且,台湾自甲午海战战败后就被划给了日本,直到抗战胜利才被收回中国。- ~# |9 W& p1 C( Q
2 }( w# a. T" t! F: n' k. K
可以说,日本人在台湾岛上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在日据时代留下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上,台湾的发展具备很大的先天优势。
% r/ r- e! t9 T* {$ b) z  i8 ~$ ^' H: Y- P1 V! h4 ?# h
再加上台湾地处中国东南部,主要气候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1 ~! X8 h$ @4 o

9 p$ A5 q( k3 s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动植物的生长,因此台湾素来物产丰富、植被茂密。, n: F" t6 R+ k; Q" _
尤其是可以实现一年三收的水稻,很好地满足了庞大的军需。& r8 J0 |- ?( w: n
! u3 P( H1 x  k$ c- }
而在政治上,台湾本土民众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欺压多年,回归祖国怀抱后,对于国民政权会有很高的接受度,这非常有利于国民党展开对台湾岛的控制。8 z0 W  j+ ?* u4 P
7 w1 S6 x/ E0 i5 d

8 W* x* d( |9 h1 o! @/ L( M
3 J$ e$ U( m3 }7 Q7 a7 z除此之外,台湾岛与大陆长期隔离,中国共产党在台湾岛的力量可以说几乎没有。
. y% S* E" _- H( V/ Z  v+ o6 C更别说共产党人员渗透,非常有利于国民政府展开统治。
. \, ]& p/ S: N% U/ N8 g  k1 x3 Y; N# z8 j3 T) }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岛内在未来产生动荡,台湾岛四面环海、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当局也很容易镇压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v$ j- _7 Z; p

+ j* h2 m  L/ u" i* M0 ~# a
3 U1 e0 k0 f. B
+ @& ^9 L3 Q- t, \  F, m8 j
张其昀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逻辑严谨、有理有据,深深地打动了蒋介石。
9 T: L. Y8 j3 k- E$ J' B+ `0 K/ V" D& ~. v* c6 I% a& a$ b
虽然当时老蒋口头上仍未做出决断,但内心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东撤台湾”的方案倾斜。. Z5 R, O) a9 A0 r) a
; p% _& s- a( \: r; p8 s$ M
后来,二人针对此事又进行过多次交流,最后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前往台湾。. f  M( R; \* \. x9 E) f1 v. C

- y8 [) Y4 f" \9 D1 R& O那么,此时的台湾到底是由谁在管理着呢?6 k' T! I/ r) m9 z% U
& M9 T2 J! y& A+ x+ A
3 g1 E# ]- t  H( I7 l+ y- ~( d
台湾由何人管理?# m0 R* i6 u# V0 d' O$ q' H& u

( H2 C5 }) g1 }5 v- H, i- N0 p9 e自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便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S1 M* K8 U6 F
' b- ?4 N4 X  {6 W- [. T
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被列为第15受降区。
" l1 H: O0 h3 v+ g; M
5 f" b, G( y) V, V7 Z同年8月29日,蒋介石任命国民党军将领陈仪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同时兼任台湾省警备司令。
& m$ _& j$ e$ G: W5 P. s& m8 k: r5 r7 }
此外,蒋介石宣布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10月5日正式进驻台湾省,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日本方面投降。$ L7 R7 m7 V( f9 c8 o$ A
! |. A# E. h; y5 D( I' f" d
  a6 W' d9 h3 F8 I/ H1 @
10月25日上午,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举行。" S/ p+ F+ b6 ]' Y0 _. E
" u$ Q" v' `( ^
这天一大早,公会堂门口就站满了欢欣鼓舞的台湾民众。: o* X! F( u5 m5 Q* Y6 Q0 g" C8 [9 G

2 K7 _1 k) \$ i0 e自上午9时起,各界代表陆续入场,共计250余人参加了这次受降仪式。
! T) h/ g3 u' ?& V1 `
, c4 ]" B, R# d  T& q9 J1 M9点55分,中方代表入席,中方中方最高统帅陈仪站于长桌正中,会堂奏乐。5 u  n6 X& S# Y, t
( X. l. S  }$ u+ l
两分钟后,日本投降代表安藤利吉一行人入场,向陈仪敬礼,依序就坐。( \8 ~, C. u0 J& s: g
0 @, m" n8 e- h  \( i+ U+ ~2 t
* F5 Q/ ]4 `  [$ j  P
. ^5 q0 `5 v9 S0 |6 f
10时整,在一片礼炮声中,典礼开始。
# C. p& K+ S4 v7 q; T1 l; l) V9 l陈仪宣读受降书:“台湾日军于民国三十四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本将奉命担任台湾受降主官,交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将军受领降书。”
: z$ w! b8 G* v
; t2 j* [- m  j5 F/ f降书宣读完毕后,脸色沉重的安藤利吉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随即退出了投降典礼。1 N7 g5 ?& J5 a; g% B' G2 C
紧接着,陈仪通过广播宣布:# o2 H3 a# ^/ r$ m/ \* W- L

" o- T% V7 J5 O8 S4 g3 e6 E“从此刻起,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重新回归中国怀抱,台湾一切土地、人民、政事尽数归于中方管辖...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50年历史至此结束。”: s6 ~2 L; p/ i  ?
) k0 B& W- [$ x8 M# v' k
) I( a* R% H! a& W" |
受降书宣读完毕的那一刻,会堂掌声雷动,场中国人群情激昂、热泪盈眶。
2 B: e0 p' D+ W5 ~" i' K3 \4 q! q7 t1 z, d
当日,共计40余万台湾民众参与到庆祝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日子的活动中来。
, ?, w! {8 ~3 b9 J- H. V' ^7 S
4 C9 m9 a4 S- e; A1 N晚上,台湾当地家家户户通宵庆祝、焚香祭祖、告慰先人。( b0 b, H9 n  d. q) k' ^

# S) }$ U- ?# H此后,台湾一直处于国民政府方面陈仪的治理之下,直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
5 G) S, I( i! h# L' w# ?( G2 e/ z. `& l( i4 V3 g3 s. @

1 z% c% s! _; G9 B: w1 W  X$ J, f4 g8 Q, s3 z7 U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卫员在台北天马街坊缉查私烟时,对一个名叫林江迈的烟贩肆意殴打,招致众人围观。
0 E4 [7 G9 k- \6 a0 O+ z" s6 x( W1 r6 b
警卫员本想开枪驱逐观众,却开枪误伤一个名叫陈文溪的人,此人于次日身亡。
8 e. ]& w9 G, a4 U, s消息一经传出,引来台北市百姓众怒。' {% v5 b- E, o$ g: S3 x: P, X
% |6 C& g& H9 P' u8 @) y) i
市民们走上街头,游行请愿政府交出作案警卫员,但遭到了陈仪方面的镇压。
1 N8 h- U7 _5 }  b- U% r2 o( Q; Q9 P8 U9 Q- s7 Q- }; K
随后,台湾爆发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台湾大部分地区被暴动民众占领。' m6 D* p2 |7 |2 s" m" `/ p  V
陈仪只能向南京方面请求援助,在国民党21军的介入下,暴动才被镇压。8 _' |2 b* n8 {* h, [* z' N% O
1 G. _* {3 r7 g

& e5 e& \$ n& K' L  A( N
/ `& F- X2 m' O/ K+ O0 A此次事件是台湾省人民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一次群众运动。7 V$ U- V# U5 Y2 K

% o7 c9 |5 d  t因为这次运动影响过大,陈仪在事后被蒋介石撤下,同时台湾行政长官一职也被取消,转而将原本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
& v5 _( r5 m0 F0 A1 X9 T" J
, A1 \- c& j2 a0 H. m9 m" N% H蒋介石心腹魏道明出任台湾省主席,总领台湾各项事务。
+ E# \3 a! Y  B, ~3 _4 D1 b1 R* p( u2 V( D; b! V- h/ {
魏道明组织的省政府,下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四厅,设有13位省政府职位。" N; G7 D5 m0 L# o2 Q' }3 q% S
: n8 m, V  s. u1 B# O9 p0 H
其中台湾省本土人士占据了7席,台湾省形势有了极大的缓解。
# ^/ E0 {& |# S7 b
" I9 w* X* N/ i$ h  H* d3 y
6 G( K1 \  v1 x' E- n% _6 m
% S2 d% J& L/ c3 e0 ]" m7 o
进入1948年,蒋介石的目光就开始更多地转向台湾。2 p/ K2 y9 I  b- @! a- F

! L/ _  K- ?1 q: x1月份,蒋介石召见台湾省主席魏道明,就台湾省未来的经济发展、财政问题进行了探讨。' z; i9 b2 V- d. P
6月份,蒋介石考虑到当下与中共作战的形式需要,计划打造“江、浙、闽、台”核心堡垒。
2 Y# t  S+ u/ a& c* F0 J3 g& T0 v! C5 Y, J* [
而随着1948年底和1949年初国民党军在三大战役中的溃败,蒋介石开始做出“缩小范围、另起炉灶”的打算。
* z- v0 Y/ c# R  K& X: o' K$ `6 }

4 I) A2 c# j8 `4 t- }1948年12月25日,蒋介石准备将儿子蒋经国调任为台湾党部主席,让心腹翁文灏出任台湾省主席。& x: A2 m% O, H- Z, w2 M

- X6 @' ~3 E; Y3 ]# H2 y但是后来考虑到二人都是文官,不放心他们在台湾的治理,于是蒋介石又将目光瞄准了自己一手培养的陈诚。" F" W# j/ x4 c: O: x# M* i* P
: u$ e, Y7 @( }4 R# o9 R
" \+ s4 f( X1 g& o
2 `9 T3 i  T0 t$ L
彼时,陈诚作为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正在台湾省养病。
- @" F& E$ _9 n, A) Z6 Y; Y+ P* h% w# \
12月29日,陈诚接到了魏道明代替蒋介石传达的上任指令。9 @5 N8 v; L* H: ~" V4 L
- o4 B/ |1 Y. y
形势危急之下,蒋介石仅隔4天时间,又亲自发了一封给陈诚的电报,称:“若再延迟,恐夜长梦多,全盘计划,完全失败。”
4 `7 f, d: N! Z) b  `$ R. K8 F
+ _$ U- }2 Z: g$ @& Z" h" b
  W; n2 g6 c0 @2 S/ y
次日,陈诚带着伤病走马上任,成为台湾省新一任省长。
) I; {: }% t& P
& @+ `( m9 z( u; q: Q* R0 b1949年3月,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开始着手研究政府机构的迁台计划。2 {, U, e/ d& U" s) D9 W% |1 B
6 y* q5 }& u. p1 H9 g) y7 \) n
5月,蒋介石飞抵台湾高雄,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控制和指挥台湾省一切事务。5 ?/ A% K& ^$ v) z' \
同年年底,国民党军大部队正式迁往台湾,蒋氏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正式宣告覆灭。/ ^: A7 d2 |" Z" Z
& }+ X/ y5 V2 m: C( Q; `* i
; a0 b" X% B$ }) x$ ], w1 k  S9 F8 q
后来果然不出张其昀所料,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50年6月命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k6 n1 Q5 |3 p* a0 {: b' g
5 ?# ~- I7 t( Y% _# h* f5 U
这一举措使蒋氏政权暂时避免了灭亡的厄运,也使蒋介石得以在台湾继续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同时也造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格局。' F9 j. S7 p; v( I' K, Z  k* h

3 m1 h0 x( h$ t1 H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海峡两岸终会走向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