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年,还不如几份大厂实习经历?读书真的无用了吗?

[复制链接]
查看2439 | 回复0 | 2022-6-11 14: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学一年,还不如几份大厂实习经历?读书真的无用了吗?-1.jpg
! B9 r( P3 l! `! w
青锋
" J8 S9 F7 K3 V5 s" ]读书改变命运。这曾经激励无数人,几千年来鼓励寒门之子改变命运的真理,似乎要被当下就业给颠覆了。' W3 m9 S7 G/ d* T
中国新闻社《“海归”硕士自述:留学一年,还不如几份大厂实习经历?》的报道,以在英国读传媒类研究生的“95后”男生李鸿卓的亲身经历披露,他原本从北京某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有过运营新媒体的经历后,为改变命运,想靠提升学历到大的公司工作,便到世界排名前一百的英国老牌名校读研究生。岂料即将毕业之时,不断被告知,他的“实习经历有些单薄,如果有一些能够证明自己的经历和项目,最好是知名企业的”,才有可能将他纳入未来的考察范围之内。8 x" J1 ?$ u; ]$ X! g
无独有偶,几乎与中国新闻社报道披露李鸿卓困惑同时,中国经济周刊以《名校毕业、花百万留学,为什么还要回县城?》披露了几位留学或者名校毕业最终回到县城的同学的经历,似乎也在用他们的经历说明,读书并没有改变他们想走出家乡的命运。: e0 z( d* c/ c) e8 t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从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的98后女生陈奕澄,回到老家江西省靖安县开了一个淘宝店。尽管据她本人所说,现在已逐渐走向了正轨,但仍然有人问她花了100万在外面读书,回县城要多少年才能赚回来。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2 E8 N2 m( B( I5 P
不管怎样,陈奕澄选择了自己创业,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而202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到浙江一个陌生的县城担任初中老师的李桓宇,为了稳就业,当初将目光放在了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的江浙地区且成功实现目标之后,现实和他想象中的落差,让他“对县城所呈现的人情社会不适应”外,“语言不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不同,这个地方处处都在告诉我,我不属于这里,我格格不入”,并“没有从这份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4 x' C" [% `, `& Y, E1 n9 d
到县城当老师的李桓宇感到失落。在当下就业难,大学毕业、甚至博士毕业都纷纷将眼光盯向县城入职公务员的人来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中国经济周刊以四川省紧缺选调生的身份入职蒲江县商务和物流局的、大学时期有两年军旅生活,后来入党、研究生毕业的杨壮的经历告诉大家,理想与现实同样有些落差,“沉浸式”的方言环境让他也有不少的工作困难度,陌生的环境也让一心“想做点什么”的杨壮,感到有些手足无措。2 a8 m3 q( F# A' J6 h& m; ?" P. J
每一代年轻人有每一代年轻人的理想。每一代人就业之时也都有自己的困惑。尽管互联网时代给了当下年轻人就业巨大的空间,但事实证明,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大。以至于花百万元到名校读书,到国外留学,也没有改变他们就业的难度。这是否真的意味着,读书改变不了命运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