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志愿军回国后如何安置?杨勇上将提出建议,中央:同意

[复制链接]
查看7112 | 回复0 | 2022-5-24 18: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三方在板门签订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0 m) J2 v% v6 H% v  u9 T; G2 |
志愿军将士们原本应该第一时间回到国内,接受人们的欢呼和掌声。

" {5 ~3 K* q* `8 |9 d
然而这时,一个难题浮现在众人眼前。
# R/ V( t+ N, v( M, Q. \/ x7 E
入朝作战的将士足足有130多万人,尽管在这期间衣食住行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一下子这么多人回国,该如何安置他们才最妥当呢?

% Y0 }! o6 j0 m$ q
因此中央一道命令,让他们在朝鲜驻扎了5年时间,一直到朝鲜的建设基本完成,才陆陆续续撤回国内。

- X/ k) l* u8 Y3 |! B$ m& Y
中央为了解决这件事连续召开几次会议,就在众人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杨勇上将提出的一条建议,得到了中央众人的一致认可。
2 Y' s" E0 ^+ j" x  M: `/ I$ ]
那么他究竟提出了什么?这些将士最终又是如何安置的呢?

7 p/ R) k$ ~' o" B# g' [$ k7 p' g3 r  ~
1 G$ u' e/ q6 Q) P3 {0 D

6 }1 ?/ K7 Z5 L2 L) J
杨勇上将

6 D. M) M, E' [7 i9 H* Q4 n+ m# e* x战争结束,如何安置成难题* Z: D4 v4 C/ r7 ]0 E1 }4 a4 I' K
' z; d3 s7 Q, \* h& p
1953年7月27日,随着中国、朝鲜和美国三方签订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将士们无一不摩肩擦掌,准备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有的人甚至已经规划好了自己回国后的计划。

! `: }0 \, T# }( |. {7 i
但是中央领导人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决定,让这些将士们继续留在朝鲜。
! i& Y, h9 P7 W$ d; c. N4 Z* F, G. z
这让所有人感到十分疑惑,战争明明都已经结束了,这么多军队驻扎在其他国家算怎么回事呢?
8 y% X+ B- W& x( U
实际上,中央这么做,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李承晚并没有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场战争对于南朝鲜而言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时不时地就会派遣特务,潜入双方划分的非军事区域搞破坏。

* j  L$ w, Q9 w% I3 O, W7 Z
同时美国和南朝鲜签订了协议,以帮助南朝鲜恢复经济建设的理由驻扎在南朝鲜境内,这对北朝鲜而言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志愿军撤出朝鲜,李承晚借助美国的力量再次挑事,届时中国再想要进入朝鲜作战就处于被动了。

1 i: A% A, Z. ^( d
. A- v0 @4 J5 Y/ L2 K9 N) n
3 n- r* K. N1 r: n
所以志愿军留下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朝鲜民众重新建设家园,保证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 B9 B) S4 |) G) o# `  k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人数太多,130万大军忽然回国,在吃穿住行方面无疑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对还没从战争中恢复元气的国家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 G- F, A/ {& Q4 E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安排好英雄们的去处,中央便决定让他们暂时驻扎在朝鲜境内,提防着南朝鲜的再次进犯的同时,也为如何安置他们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案。

. q; E9 z9 M4 a+ {' T" n, @
就这样,数百万的志愿军将士毫无怨言地留在了朝鲜境内,这一留就是5年时间。

' p) z& z; d" F+ Q1 F3 i; T3 J
在这期间,志愿军一边严防死守南朝鲜死灰复燃,一边积极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 _3 {1 s  u) Z( \
志愿军放下枪杆子之后,又搬起了砖头,投入到房屋、桥梁的修建工作中。

7 J0 ]- O% W3 c5 M( o; h
根据不完全统计,志愿军在这5年间帮助朝鲜人民修建铁路桥梁共4000多座,修建了4.5万间的民房,还有几座关键的大型水库,保证了朝鲜人民的基本生活。

5 z% G+ s+ ^. h( y8 z6 w% x0 O6 ]) f6 U. S2 M" J! ?

3 w7 A2 h8 L2 e0 ]. w
1954年朝鲜遭受天灾闹饥荒的时候,志愿军省吃俭用出几吨的粮食,和朝鲜人民共同度过了这个难关。
* p- a, w( r( v  ~! k
同时为了防止南朝鲜再次进犯,志愿军在北朝鲜修筑了一系列的防御工事,后来朝鲜的防御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造的,可以说朝鲜的再次兴起,志愿军功不可没。
( O1 e: |% ~$ g+ g. N) [
在建设期间,中央陆陆续续安排了大部分的志愿军分批撤回了国内。

0 x; H  C( i3 L" [  Q
所以到1957年年底的时候,停留在朝鲜境内的志愿军队只剩下了二十多万人。
" O- O# j5 ~8 [+ l4 l& F
金日成提出意见,志愿军全面撤离
. L4 R6 j5 f% _/ N. Y* y0 E3 ~" e6 I$ x
原本中央还在为他们的去处做考虑,但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此时率先提出了让志愿军撤离朝鲜的事宜,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 q/ \) m  Q+ \4 m# p. H
4 A9 ~* L& M9 ^2 y
# A1 }  U( c7 \5 S/ w
因此在金日成在前往莫斯科参与会谈的时候,毛主席和金日成就志愿军撤离这件事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 Y; L, Q% T  z
后来双方专门通过书信的方式,就撤离朝鲜境内所有志愿军这件事达成了协议。

4 |  Y0 o8 ?6 [# Z0 z! x) G) _
但是此时又有个问题横亘在他们面前,志愿军撤离之后,如果美军突然进犯该怎么办?

  ]) Y8 _$ p% |" l" z6 J6 D; N! d
毛主席和金日成经过商议,决定利用外部舆论的压力,迫使美国退兵。

- E: \7 |( C" M" u# }) S8 y# t; ]
回到朝鲜后,他先后两次致信毛主席,商议应该以何种理由,既能保证志愿军体面地撤离朝鲜,又能对美国施压。
. d1 {5 A# b7 S
对于这件事,金日成一共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由朝鲜政府提出撤兵主张,一个是交由联合国处理。
' x1 x, @8 C2 }
毛主席思量再三之下,给金日成回信,认为如果通过致信联合国撤兵,那么将会把中国立于和联合国敌对的局面,这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局势十分不利。

2 `- A" u8 d8 N8 m  O  B0 a+ n: a. T* y' E, {# X: n1 I3 x
2 E+ i; ^  Q  K& J! n' r6 e
所以两人经过商议,决定由金日成率先提出撤军请求,然后由中国派出代表团出访朝鲜,两国共同发表联合声明,这样既能够煽动外界的舆论,又能保证中朝两国的友谊。

0 j. k& B+ V* q3 v  n7 Y志愿军去向如何?杨勇提出建议" h" C5 }6 }$ F- g4 S; y+ s

2 v) ]" T& T. F/ w+ ^
撤军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当时停留在朝鲜境内还有25万志愿军,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安置好这数十万的大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中央不得不为他们的去向,再次展开讨论。
* U7 o8 `% Z- J( g9 g# Y$ ]
1958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决定由总参作战部以及志愿军总部安置将士们的去向。
1 s1 J! T0 r# q$ I0 F+ X" ]6 z2 |
身为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彭德怀提交了报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t) U9 f0 {9 Y" J' ^9 z% L+ L
他提议,应该在3月中旬撤出驻扎在前线的第16军和23军,扩大志愿军撤军产生的政治影响,借机观察“联合国军”的行动。如果他们的行动没有异常,再继续撤离其他的部队。
$ I) m# {( E' t
( `) l4 i# k  m0 z
% O) o* @. T" U4 K3 a7 C# h
对于撤离部队的去向,杨勇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r# C+ k* _4 Y+ U
济南军区现在人员较为匮乏,建议第19兵团并入济南军区,充实济南军区的机构,关于原志愿军司令邓华曾经提议,可以在长春设立吉黑军区,这完全是可行的,这个地方距离朝鲜较近,方便观潮朝鲜的局势,如果再次开战,也方便及时支援。

/ q! m3 ^8 p6 i
同时志愿军一级指挥机关经验丰富,机构健全,可以并入武汉军区,作为机动的指挥机关,也可以应付某些意外的发生。
0 }" ]0 e2 e2 R$ z
尽管刚开始毛主席并没有立即同意这个方案,但是在经过更为细致的修改之后,最终“先前沿、再西海岸、后中间”的撤退方案终于确定下来。

4 O. J  F+ S, i" K  L
第一批前线的部队留驻东北,继续盯紧朝鲜方面的动向,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准备再次入朝作战。其他的部队则是退往山西、河南等远离朝鲜的内地,分别由北京军区、武汉军区接管。
* e0 v* k+ p* t( o
在双方达成一致后,1958年2月,周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团,亲自到访朝鲜,就撤离志愿军这件事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展开磋商。
: ~9 {6 Y4 S9 v* ^" P5 F) j; F9 r
最终中朝双方公开发表联合声明,于1958年3月开始陆续将志愿军撤离朝鲜。

& C7 s2 v7 ?( a: o
5 i" z0 N3 D7 j- A+ `2 n6 ^

8 d  F9 R. q0 U& q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中央严格实行保密计划,撤退的时候使用的全部都是油罐车,地板上只铺了一层草,到后来撤兵计划就逐渐公开了。
1 q8 E* K( \: _% K
按照当时的计划,撤退的志愿军一共分成了3批,第一批撤退的有8万人,第二批10万人,第三批7万人,总人数为25万人。
. u: N3 Q0 ~+ |! P4 m
根据杨勇司令员的提议,最后一批的志愿军撤离时间定在了10月25日。这一天是志愿军出国作战8周年的纪念日,对志愿军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7 s. _' ?. J4 c" A$ T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临别的时刻将近,杨勇和王平成等人俨然成了朝鲜人民的焦点,这段时间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有大量热情的朝鲜民众围绕着他们。

- h. R% B, i1 N# s: ]  ]/ Q- J0 f8 F
其中一些人为了亲自送别志愿军,更是不辞辛劳,跋涉千里。

  A; \/ ^9 b7 T! `& N; b* m
姜金石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翻越了好几座山,找到了4棵人参,然后将最大的一棵送给了杨勇,衷心地祝愿杨勇能够健康长寿,杨勇也对老人的馈赠表示了真挚的感谢。
: o+ e" A) Y2 f4 D( r( F
还有些老人亲手做了鞋子,不辞辛劳地赶到平壤市,亲手送给了志愿军。
; c- w, S& ?  a( c7 Y8 m: v

! |; v: \4 H, _9 D4 g' ~

  N& M& ?4 e6 N
在双方的交接工作完成之后,杨勇等人又参加了金日成安排的盛大的告别宴会。
/ w# E, w1 _# j) D+ `4 ]$ j+ G
在晚宴上,杨勇亲自发表致辞: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早就有了深刻的体会,美帝国只不过就是一个纸老虎,它们侵略成性,至今还盘踞在南朝鲜没有离开,如果有朝一日他们敢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那么比朝鲜战争更惨的失败将会降临在它的头上!
1 @+ K% q& ~. {) M
在一片觥筹交错间,杨勇为中朝两国的友谊做出了美好的祝愿,然后在一片鲜花和泪水中,坐上了回国的列车。

/ w' g7 ~" F2 e8 B: j. r; J
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班志愿军列车在一片“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中缓慢启动,杨勇和将士们看着自己曾一起战斗过的土地,曾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朝鲜人民,又想起为了保家卫国的理想,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双眼不禁一片模糊。

. J0 X+ t7 y8 R5 d4 h
/ u( Y6 _: i( M% `

; t8 p$ n' I5 O- I
在金日成的安排下,志愿军列车一路畅通无阻,在10月26日中午一路穿过鸭绿江大桥,穿过凯旋门,辗转几天,到了北京车站,受到了周总理以及20万民众的热烈欢迎。

0 Z2 W+ Z6 U4 S# p5 f, ~# T
回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志愿军都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他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将被所有人永远记载心中。
) r8 M$ i, e" A' v+ Z" E" q
正如朱德所言:“志愿军为我们赢得了荣誉,值得所有人称颂和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