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挤破头进房地产行业的现象?

[复制链接]
信手续续弹院 | 2021-7-13 0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土木行业,进地产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了。) `. x- M9 e$ K% |! |- d- [; C
- _+ A% h, E" M) w* v& q
不过还是一句老话,趁早摆脱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已经很难再给新人机会和利益了。
1 q( A5 q7 `( Z2 i40岁往上的那一波人,基本上掌管着整个行业,拿走了行业的大部分利益。倒逼35岁左右,没有升上去的人都要想办法另谋生路了,真心不知道新人还涌进来干什么,当韭菜被割吗?0 D$ A6 a% \- ?2 g  x5 ?
35岁左右的人基本上是赶上了行业的黄金期。硕士的话,25岁毕业,08年入行。一般会在房价低的时候买到了一套或者两套房子。本身经济压力不能说没有,但是尚能支撑。
" W) T) h+ K, T  ^6 i9 g但是新人进来能获得什么呢?行业萎缩,工作量加大,收入降低,发展前景堪忧,这都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了。
. y8 S/ K$ P) @  u% W1 J$ f设计院有毒,施工单位有剧毒。这两个现在是共识。但是对于地产,主流观点是觉得不错。
- B+ M+ c; n, ]1 k2 E* Z地产公司由于开出来的薪水,特别是校招的薪水跟BAT差的不是太远,让后又有碧桂园之类的企业,部分岗位确实开出了了高薪。但是未来呢,未来会怎样,危如累卵的地产行业远远不像当下光鲜靓丽的房价。7 G8 ]% H4 s4 M" b% @, e, l
我个人是看空整个大土木行业的!!地产亦不例外!
淘金玉客 | 2021-7-13 1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简单的,因为待遇啊。今年硕士的话。某桂圆超碧24万,绿都之类的小地产20,还有中万龙这种的大平台,基本都是15向上。施工就算了,就问图个啥?真听某些辅导员之流的进施工?
6 a/ [1 v2 F/ P再说设计院,据我所知,大型的建筑设计院(恩,某西南最大的设计院之一,坐标成都,第三年到手20),当时去实习的时候,人员各种流动,基准之类的累到吐血给个18?桥梁之类的其实差不多,可能略高一点吧。# v  u6 _, L; F3 N, K, }
给大家看某学生工作者的忽悠6 B; C2 X4 u3 F3 O  S% n  f. J

+ ~4 a& _: \$ H8 K1 b 如何看待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挤破头进房地产行业的现象?-1.jpg ; k$ ?) ^7 f( z
然后这位就自己去某地产当人力了。真是打脸。/ h2 z2 D  A3 U: I4 m
ps:本人如果运气好博士能毕业。都准备去地产了,高校实在是僧多粥少。待遇也就那样,所谓的隐形福利实在不如钞票划算。
123465292 | 2021-7-13 18: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行业,工作压力确实大一些,但身为甲方,整合资源,宏观调控,工作的业务层级更高,除了自家领导,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工作在室内,冬暖夏凉,穿着得体,虽然偶有加班,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有周末,有足够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有更多的精力去经营家庭,晚上回到家,陪老婆孩子一起吃个饭,饭后躺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该是多么充实的一天。, @3 R+ i5 v- x) I. i5 u# I: b

% f2 A# v1 R& w/ @3 w5 c* u设计院,工作压力并不比房地产小,甚至更大,但随着建筑市场的萎靡,一些名气和实力不大的设计院面临困境,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很大,每天被甲方催促,各种心酸无人理解。
' v4 j/ r1 E- L# d. W1 s+ U$ N
施工单位,没有个人时间,没有个人生活,即便成了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家人,工作很辛苦,风吹日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质检站、安检站、派出所、执法局、环保局、档案馆、甲方,都是爹,工作地点不固定,家庭不稳定因素太多,没有社会地位。" u! \; T# t5 V0 e" G

( L1 z0 l$ r1 B/ d6 M1 {社会地位:地产>设计院>施工单位( W1 |3 N+ S4 [7 w: b4 p

# x% i% o3 P2 T7 q. L工作压力:设计院>地产>施工单位
0 k% G; N9 E* m1 z! Y$ n6 e& Q
/ D4 `# S# A6 k/ o工作强度:施工单位>设计院>地产
" {3 t0 y2 ~% f7 p/ ~& Q! a. A& A5 i6 j0 T: r( l
收入待遇:地产>施工单位>设计院
$ ?9 }0 ^2 i7 S- Z3 S5 {2 \" G) h" q; I4 d( K3 @
光鲜程度:地产>设计院>施工单位
- D: u+ W/ r1 U8 I; Y+ K" J( {2 U3 x0 c1 ]
稳定程度:设计院>地产>施工单位. n3 O( M. L4 U* w; A
0 I, X$ T) L' _- e: c% v7 X
归属感:设计院>施工单位>地产
; y; v) _  Y7 t8 M+ s+ ~. ?6 U% }/ }: ~3 i! t7 s
接触群体文化素质:地产>设计院>施工单位' x+ m8 r9 T7 V; n5 P

) d- }% Y) U4 O. N1 r+ f' h' W应聘难度系数:地产>设计院>施工单位
2 v) m# |, _% H5 O) }: c+ I: k. G8 {  {3 a+ l2 _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地产归属感不强,想要发展可能要频繁跳槽,设计院工作压力大,总体收入不算高,施工单位没有社会地位,四处漂泊,不稳定。
2 }4 |5 g8 M; |& @9 J; Q# ]! J/ F& l
但总而言之,对于那些还未走出校园的高材生而言,地产绝对是最佳选择。
9 f  k! ]; ^+ R% L/ t6 i6 O) r- J3 d, h% d& C( g9 l
中海的“海之子”、万科的“新动力”、龙湖的“仕官生”、碧桂园的“碧业生”,他们的发展是要远强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基本上,从他们进入公司的那一天开始,公司就给了他们足够高的定位:未来的企业高端管理人才。( ~3 r# O* O4 ~- C
- B& B0 D" N% n. \: d
而那些在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辛辛苦苦奋斗的,可能十几年的努力和付出,都赶不上那些地产行业应届生三年的成长。
1 z+ t% S" n1 r  y% N( j' J; x" r" f" P, i4 J# u8 d; ]
平台,是地产行业给予那些将要步入社会的求职者最大的诱惑和吸引力。1 |! S9 m& [1 v; q
( H- K7 r3 b" \4 F
同一批毕业离开校园的职场新人,海之子、新动力若干年后的成长速度和发展轨迹,对比那些进入中字头的央企施工单位应届生,绝对能用“秒杀”、“碾压”来形容这种巨大的差距。
; R1 K7 ?3 P  e- d# g7 ]
* D( a  [2 w1 `0 c+ I% [很多人会说“工作前几年应该去一线锻炼一下,有了施工经验,就有实力去其他岗位了”
6 w: T* I7 E+ x6 B  F. l1 F
% O2 v( A0 p1 R1 C7 Y放你娘的狗屁!4 w3 e. ^" `' I. {2 s/ m0 r0 Q0 V
4 `, x% j+ F9 s" V. g4 F
谁再说这样坑害万千学子的毒药言论,我一定掐死他。
* s6 x, t/ a, Z+ N! D' @# [& ^/ f; O5 O0 P$ F
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削尖了脑袋、挤破头皮也要去地产。
2 m" \. X. z/ b5 h# |
) o$ u  ]! D) i假设你是一名NBA的新秀,能有机会去湖人、凯尔特人这样的豪门球队,有詹姆斯、史蒂文斯这样的顶级队友和教练来调教自己,而且球队还承诺你会是未来的核心以及重点培养对象,你会不愿意去?然后自己去选择魔术、太阳、黄蜂这样的球队?
) a8 z" r0 m' d4 h! q% P2 @% \7 l/ l! \" C, g7 B) F: J# `% B
该不会是脑子瓦特了吧
玩仍切 | 2021-7-14 01: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1 n& q* i" t" ]! H( M8 i
什么样的学历学力就该匹配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何况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有着不同的薪酬待遇。/ k2 @; |; @" `1 b) F9 z0 U8 g
我个人认为:
8 Z0 S% b9 C# p" _为什么存在土木行业劝退现象?特别是进了施工单位的?
$ p8 L+ d  F$ k# ~————学历与岗位严重不匹配!
  N' i* n$ s3 [0 |; R在工地上放线,验钢筋,看砌墙,和工人斗智斗勇,新人需要什么学历?中专就好。  a% g0 c1 ]1 L
在施工单位搞资料,编进度,做个小施工员,新人需要什么学历?大专或者普通本科就好。4 _+ s/ j- Z: j, {
在施工单位做技术负责人做项目经理,全面管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资金,需要什么学历?需要的不是学历,是工程师,是注册建造师,是要有管理经验有技术水平的管理者。毕业生学历再牛,哪怕博士毕业,老板也不敢将一个大项目交付给你呀。
7 O' k6 z: b+ I# Z  d7 G0 ^中专毕业生收着5-8K一个月的工资,在工地包吃包住,很满意。* a: I2 V6 E9 q" }! s; z: B' [. ^
大专或普通本科毕业生收着8-10K一个月的工资,在工地包吃包住,一般般。
( D6 Z# j& F5 r  ], X$ u: S土木工程硕士毕业生收着10K-15K一个月的工资,在工地包吃包住..............很不满意!
7 q& s  ^5 G0 [
/ C) k2 e2 N) f4 A辛辛苦苦读个硕士出来,给了个大画饼,进了施工企业......) p. b, j% k5 t0 _, _* e) M, j
如果辛苦两三年,升到高工总工级别,至少是项目经理级别,搞一个上亿的大项目,甚至是几十亿的,年收入几十万,手下有上千人马.......其实想想也挺爽的。/ m: m3 _$ v- B5 D# D. c# R
可惜不是啊!; C. L% A) x& H+ F5 v4 l
算资历,要花两三年的时间弄个工程师职称,要花两三年的时间考过一级注册建造师。
4 ?0 _1 j. `( u$ x; y算经验,起码要搞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吧,可随便起座楼房练练手就要两年哇!4 D) c. d' j6 k3 U* l; y
资历和经验够了,还要恰好有个大项目,还要恰好上级赏识你。+ e4 k) z& I% q) [8 I+ [) X5 G

) _& m# e( v3 W# M" d在我看来,硕士和博士级别的,本来应该在高校或科研单位搞科研的,或者进大设计院搞高深难度的专业设计(画图就没必要了),但房地产公司薪酬高嘛,进房地产也挺好的。
4 ~1 d3 Y: @( i9 p9 I( C) T' [真有情怀想进施工企业的,还不如在设计院等蹲上几年,拿到一定资历了,直接应聘施工企业的技术副总之类岗位,何必从低开始?又除非施工企业肯定将你安排到“港珠澳大桥”这类的国家级项目中去,像这种大项目讲讲情怀也无妨。6 l; D1 j% t, F$ C
企业讲“人才储备”,可储备过头了就对“人才”不友善了。本来这岗位工作本科做就够了,非要招硕士作储备,结果双方都不满意。- J9 W$ n/ o- h( q( t

* R8 c* S0 Q. N8 Q; q; M所以说硕士进房地产企业是好事,什么样的学历就匹配什么样的岗位,起码匹配什么样的收入。
. L: h) Q+ e! R+ Y  k& \建筑这行业,从农民工到教授都可容纳,各有各的位置。希望各位硕士毕业生不要搞什么“降维打击”,你抢了中专生本科生的工作,那他们就更苦了。要知道,说是在工地搬砖,但其实他们是抢不过农民工的。
老胡牌推土机 | 2021-7-14 07: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的要选,肯定是是去房地产啊,读完硕士应该不会想去施工了吧,我觉得本科毕业也不要去,工作环境差,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质量没保障。至于设计院房地产,能去房地产吃肉为什么要去设计院喝汤?1415地产不景气的时候,设计院也是没钱在疯狂裁人,1617设计院开始好转的时候,房地产开始了暴富,别谈什么情怀,在CAD pkpm 面前,在甲方爸爸面前,在设计院领导面前,你只是一台画图机器……
$ C9 S5 {1 k& B我最近在想着转行,总觉得地产设计院怕是过几年日子真的不好过,不过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抉择吧,愿大家早日跳出坑/ ~. O. J3 T( j

1 \7 j. E6 G  R& r5 N; @PS:我也曾是个天真的有情怀的人啊啊啊2333,从施工也可以到设计院房地产到博士,再到刚入学没两个月,想退学去考隔壁金融硕士,现在筹划转行,不知道下一步在何方2333。。前段时间因为报CPA咨询朋友,她截图发给我看,,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像黑历史,,,我……不删,,,看着一路过来的想法,感觉挺有意思的哈哈哈哈
7 L) m! A0 B7 @5 X* P6 G0 _% @
9 w& Y. y- B; X7 X 如何看待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挤破头进房地产行业的现象?-1.jpg & n2 |: A% ~9 h. u' c

7 C! n& G  n3 {9 J9 F 如何看待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挤破头进房地产行业的现象?-2.jpg
那弦的旋律律r | 2021-7-14 08: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16,17年搞房地产太太赚钱了
* H- c" O( G4 l3 ], t有人说互联网赚钱,金融赚钱,
. b, U& G$ z/ u但16,17年搞房地产也超级赚钱,而且房地产因为扩招,需求量很大很大
5 }% ~% [' Z% Y5 Q6 T, d
0 H- |6 b/ H5 j2 s- C3 G; C* g3 L房地产这个行业和金融和互联网不一样;
% O  o1 \# T; h0 `( A4 D3 J" B房地产是有许多灰色收入的;+各方面福利的
: F' b+ r- i% P. i/ ]8 R5 ?
- O- o7 e3 `2 ]1 Q- p  [5 d
0 A; |& e$ H0 e: r! O  y5 G因为房地产这几年发展太火,扩张太厉害,
' X  y4 L# _7 l1 d很简单,我需要人就用大力气去招人啊,自然给的钱多;1 Y6 f% e& W9 H
加上各项补贴,远比设计院钱多, G6 u# m: k$ i! S9 {7 t* G

% o+ r% T9 A# a3 s. t
0 A. x4 u+ v! _) g4 V3 t比如,不是流行茶水费吗?
  q4 W9 y  A; h7 z# E  _你以为都被房地产公司收了?
7 i/ W/ h. {" Q8 E" [1 R: u其实有些房地产公司根本没有收到,
, G: K; k" _$ c, o$ `是下面员工自己去卖号子,通过中介卖或者直接给熟人;
: }& g0 e2 K- I0 g! O& M一个号我卖几万,中介赚一点
2 U4 t; b( ], n* E2 e$ `一年卖2,3个号啊,不难吧?2 K6 w) k) c; U  @/ f
你混到中层一点也不难' i6 }& Q+ A4 B+ X) _9 N% K

; b, H+ U# W6 _- d6 F
0 b* S2 d, r0 z5 O但现在我不建议你去房企,也许你会死的很惨的很惨的,
" O* H) M) O) g6 i) q/ I9 e1 e搞不好会被裁员
- B/ R1 B& e9 W# K万科说活下去,
3 J9 A: {$ u0 l
# P; m  ?% k  N5 @" z3 U) i5 C  n其实代表房企这个行业会裁员!!!!
3 b0 ]' k' P, v而且是大规模的裁员,0 H/ ?0 ?; z# u! v' W
  u' c1 m+ E' q6 u1 y0 U
关键是房企还是一个比较无赖的行业,许多人被裁员也不会给被裁的费用
林木木LXB | 2021-7-14 14: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现象很正常,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老板给白领开的工资也高一些,当然大家就会趋之若鹜了。
  B8 D- E1 F( \7 }8 K4 H这在经济学里叫市场自动配置资源。市场经济里,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原料设备,会自动往利润高的行业流动。( R3 N. l0 H. P; Q0 ]2 k' B2 P
资本主义学者吹嘘,市场自动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这里说的最有效,是指能让资本家的利益最大化。* ^# [' g1 A' |! [( x" c8 G
而公有制计划经济里没有市场,没有利润,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所以就不是靠市场自动配置资源,而是靠人工配置资源,广大人民最缺什么,最急需什么,资源就优先往什么上配置。. r( f4 F. n2 V( \0 M( U0 i
因为两种制度资源配置的目的不同,所以资源的流向也就不同。例如,广大人民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但是他们很穷,买不起衣食,市场经济里,资源就不会往衣食上配置,而是往高利润行业配置,例如生产豪华汽车别墅,生产奢侈品。但是公有制就会优先把资源往衣食上配置,不生产奢侈品。所以富人、某些干部对公有制不满。+ l3 P" C  m- L8 Q. E
现在百业凋敝,唯有房地产、基建还算可以,谁不往这上挤呢?但是好光景能维持多久?0 M4 }& f6 y  m+ E( B
不过看起来能维持到永远。昨天才看到新闻,国家正要“补短板”,查漏补缺,几万亿的投资要发往落后地区,大搞基建,公路铁路又要大力建设了。希望靠这个再拉动经济一把。
我要战胜困难怨 | 2021-7-14 17: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无法和趋势做斗争;
% }$ f) B: {* k6 \
- A5 q; D: M4 Y. f7 W# x% b
# g; e0 v; x2 B1 D9 ~& N 如何看待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挤破头进房地产行业的现象?-1.jpg
& x. a" r( G4 o6 T$ t' J
, h' l# Q: p$ N! e9 H9 g借用陈光老师的一张图
6 h* W+ N' R; U& e
, Y5 [0 z# P5 Y9 e; g短短的十多年,设计行业(工业民用类建设设计)的势头已经从非常吃香(人傻钱多速来),转换到现在的日渐式微(人力饱和收入下跌),请参看:2 v1 ^/ Z; r7 g/ K$ P4 j1 T: c
: u& Q7 S% O4 M0 v
sonicwlq:时代变了脸,设计更艰难sonicwlq: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愿意去改变世界?5 ]6 n8 I6 e5 @5 Y8 h4 ]
相当部分的从业人员能感受到这份艰难,收入性价比下降都还能忍,但偏偏给附带了很大的职业风险,有一种用人肉换猪肉的感慨:0 G  Y, F. s9 o0 a0 r

4 l$ [" R/ n% Dsonicwlq:不是猝死就是坐牢?活人还真给尿憋死了!) n& t8 F- j9 e# q" w% z: l
现在能感受到,沿海的设计院在向西南内地渗透,或是随一带一路向外输出,一线的大城市机会很多,但可能不属于这个行业的人,在不久的将来,大城市越来越不需要这个工种:
- `9 d% |( a9 {( g8 N& w( A; m# R2 ]! K) [% @
sonicwlq:设计人,你与一线城市的距离已经渐行渐远# \" K4 g, n0 r+ U
十多年前进设计院就听过--女人当成男人用,男人当成XX用,这不是玩笑,在今天这是残酷的现实,尤其对于部分女同学:# C- v% Y5 A" u: {

, m* s9 ~9 a( psonicwlq:倒霉行业,辞职就是终生失业
. j+ s+ b# O, T3 }* @从个人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做单一的乙方技术工作,由于从业人员饱和,行业竞争激励,即使很努力,也比较难快速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单一技术的积累难以实现迁徙,时间成本就非常高了:
- x7 e8 ], \# B8 d; R+ V) Jsonicwlq:最怕就是,你会的,一大把人都会。。。
, [3 F4 X7 B8 ]4 p在此大背景之下,逃离设计院,或者如问题所说,直接选择产业链的上游,无疑是非常能理解的明智抉择:! y8 @- {3 Y4 c" X( Q9 M5 @
& H& t+ U$ l! h' Y# D4 u& ]
sonicwlq:真的很想去房开sonicwlq:不想一辈子做设计,不想成为无趣的人sonicwlq:从设计师怒转公务员sonicwlq:转行秘籍:从入门到放弃sonicwlq:设计转医院基建科,启动她的开挂人生
# v& ~* X7 @7 }5 ?地产虽然是上游,但行业在下行,白银不知道几时就会变黄铜,所以,即使去了甲方,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8 C4 B4 N6 d, t# @. o# o

# S  i$ k2 y/ H# n+ A- f# Nsonicwlq:去地产,你肯定不是为了更轻松吧?sonicwlq:设计,就是个死跑龙套的sonicwlq:“结构师压根儿就没风光过”sonicwlq:去了地产,领导老觉得我技术不行。。。sonicwlq:拿到地产offer的他,竟如此焦虑2 ]: |# ?& T" o
从地产设计管理角度,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这个行业仍然有许多活力在呈现,同时,在地产,技术+管理的跨界组合,仍然有巨大的价值创造:0 F, U& j0 d# M/ I: C! u" X
2 W1 ]% g. s8 n* Y9 G) I9 c# d( L) v
sonicwlq:血腥清洗之下地产设计人的逃生门sonicwlq:血腥清洗之下地产设计人的逃生门sonicwlq:让”砖”家飞一会
0 N& L% E0 S' }8 k趁着这一波技术更新,行业升级,也许还是有发展的机会:
4 e; A0 ^- M5 ~+ S9 K5 o6 B1 @; J* b# r2 ^( P/ _
sonicwlq: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可怕的是未来已来sonicwlq:装配式建筑,闹够了的话你可以消停了sonicwlq:学习运用到失业-设计管理之方天画戟之信息化0 K/ S& D% F, G3 b% F' e
趋势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创新,或许就能带我们突围:
3 _* B$ b% c$ s8 Q0 b) v& a: \
" M: Q  V7 ~7 Psonicwlq:讲真,谁再吐槽设计行业就打屁股!sonicwlq:这一次,老司机向苦逼设计行业开炮改变自己,从认知开刀,设计人脑袋不笨,甚至很聪明,只缺点观念上的转变而已:‘
7 q0 v0 p! ?+ |/ j8 J* w' N$ e: e4 T. E1 M. B: U. M
sonicwlq:技术人搞人脉?死都搞不定sonicwlq:认知错位才是设计人最大的壁垒
3 n/ I" c+ w# e9 a8 {% ^只要有进取的心,只要心中的悟空不死,一切都还来得及:
1 i0 [' a- \! p2 V
2 _" I9 b. E$ fsonicwlq:不!要!掐!死! 孙悟空sonicwlq:为中年吹过的牛B奋斗到老% R( Z" C, B. J+ \$ G0 e0 r
出身于设计,但不囿于设计,选择改变,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1 n( [: h4 O8 N7 x1 e! @; H# G) K: k7 Z: P0 M3 v+ a% n8 _+ F% ~( ?
sonicwlq:改变,从选择开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几乎全往房地产挤?: s) D3 z! |$ _5 |1 k
我想,那是因为在目前的背景下,地产更匹配这群朋友的才华。
周伴许彩雷 | 2021-7-15 0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甲方乙方本质是不同的,乙方都是技术型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甲方都是管理型公司,管理技术型公司。大学毕业前,老师说“先去施工单位锻炼锻炼”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在施工单位接触的事情多而杂,就答主本人而言(预算),三年时间做的一个项目,接触到了前期策划和备案,中期现场成本控制和后期结算。政府,分包,业主,材料商,食堂老板等等三教九流都能接触到,对施工工艺都了解过,看起来转哪一行都容易,似乎去哪一行都更占优势。但是老师们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他们还是从技术层面来考虑一个人的成长。甲方其实未必需要懂现场,只要掌握管理方向,大可以拿合同和乙方交出的汇报材料压乙方。并且如今第三方机构那么多,花一笔钱请个第三方审计,在成本上远比多养几个专业预算划算,成效还可能更好。何况甲方还有曾经的乙方来担任高管,本就可以在制定合同,设计管理模式上入手,从源头把乙方想要搞事情的想法扼杀。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市场调节。为什么甲方越来越肆无忌惮,还是因为乙方竞争压力大,都在恶性竞争,那我甲方就可以肆意压价,强迫乙方签订不平等条约,你乙方无可奈何。反正这活你不做,有的是人来做。总之,大家要记住,管理远比技术重要。(以前吵的不可开交的“读书无用论”本质上就是管理层和技术层的矛盾)% t) _* O" E/ t9 y
当然,市场是可以调节的。如今大规模转甲方,大量中小乙方倒闭,势必造成未来乙方市场占优势,那个时候就算甲方很懂,也无可奈何,因为合同条款太差,乙方说不做就不做了,甲方还找不到人来做。这一天到来的日子也应该不久了,诸位愿意熬一熬的,5年内应该能初见端倪。
阐木盒子子p | 2021-7-15 06: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废话,难道还往施工单位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