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

[复制链接]
相看两不恹宋 | 2021-5-27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1.jpg         许多家长都逐渐意识到打孩子长远看是没用的。打孩子只会起到一时的警戒效果,随着打的频率增多,效果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打孩子会带来一连串的潜在问题。+ g8 e6 D9 k) S7 X/ ~
没有恐惧 有爱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
% j% N4 A: X# ~' \        小时候的你是不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呢?那时候的世界一片美好----没有批评,没有责任,还不需要工作----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父母没有时间整日盯着,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喜欢的时期。那个阶段可能是你学的最多的时期,也是你人生最难忘的时期--金色的童年,也是你长大后面对不愉快最想回去的时期。! K/ |2 p+ v7 T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体罚所引发的恐惧会对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就是在这个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阶段,许多儿童都遭到过父母的体罚。
6 Z6 R! t9 s; F8 |, ~        马萨诸塞州麦克林医院的研究员马丁.泰切尔博士指出:“我摸发现,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
, @7 r+ T, A0 M6 T9 i        没有父母是有意想要自己的孩子大脑发育异常的,然而,打孩子的父母却会在无意之中造成这种恶果。
: k, z/ j- t7 u! a/ H. ~. d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0 B1 w9 D% f+ Q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打孩子的家长如何教育子女不去打他的兄弟姐妹呢?你的言行不一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如果孩子因为挨打才听话,你给他的教训就是“用拳头说话”。我敢跟你打赌,他会从你这里学会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当你的孩子长大以后组建里他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你是希望他用对话的方式还是用武力去解决他和配偶或孩子之间的矛盾呢?& H" e% s9 ]! ~
       那些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父母由于管束不了孩子而采取的暴力手段,结果导致子女也变得有暴力倾向和具有攻击性。这种暴力行为发生的越早,性质就越严重,后果也就越可怕。从小在关爱和鼓励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最低。      
6 P! |7 |9 N$ {. f' X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   
1 d5 i  o8 @: f8 Q4 G        有些体罚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把握分寸和注意方法,体罚就没有关系。他们说:“永远不要带着怒气打孩子。”这等于是说,只要父母能足够冷静,就尽可以伤害孩子。但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父母打孩子的力气会越来越大。当轻微的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家长们会下意识的使用更大的力气和更多的武力,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容易受伤。' b  n5 O: I: p7 Q
家长之所以捍卫自己打孩子的权力,是因为暴力为他们提供了发泄失望和愤怒的渠道,而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世上根本不存在打孩子的恰当时机和安全方法,因为暴力行为的本质决定了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级。
8 C. J9 p) e4 E! i$ j) o打骂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 p9 Z% }9 n( J' u0 p        你还记得自己被打之后的感受吗?你是不是感到愤怒、悲伤和困惑呢?你甚至可能觉得爸爸妈妈并不爱你。尽管父母们并不希望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感受,他们的行为却往往会造成这样的后果。0 U& a  @: n5 ]" d6 O
         很多人会说:“我从小就挨打,现在不是很好吗?”或者说:“我当时太淘气了,确实欠揍。”固执于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不愿意承认一直保护他们的父母确实做错了事。
0 S3 a: k" K  h, Z% |0 M* D! p2 K        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年人叫殴打,而伤害孩子却叫作管教呢?8 T/ K- B  A4 f, S& U. u; a
    随着长大,孩子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优良品质。如果你小时候挨过打,但长大后依然成了一个优秀的人,这绝不是得益于你所受的那些体罚。很多成功杰出的人士小时候都挨过几顿打----但并非所幸如此,而是所幸没有造成恶果。
$ w: m0 C/ n: ]       用耐心和爱去浇灌孩子,静待花开。
% Q1 A$ b# v8 t" L4 Q8 }+ u, G       我是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关注我,有更多的育儿知识分享哦。
灰色女巫心誓 | 2021-5-27 23: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宣称打孩子就代表父母无能的人,一部分是割韭菜的教育砖家,一部分被洗脑后,为彰显自己优秀教育理念的吃瓜群众,仅此而已,并且这也是小部分人,并不是主流群体,从来没有过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即便在教育砖家跪舔的美国教育,有过打孩子行为的美国父母也占70%。7 C" g/ Q1 j9 O: P3 N, i
凡事不极端不盲信,不鼓励打骂孩子行为,但父母的教育行为,也不能沦为一小撮人秀优越感的舞台,这群人的行为,远比父母的打骂更恶毒,他们是在给一群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洗脑。+ |' p: H- j8 \. z2 H3 x0 h8 r
如同欧美一直谴责中国人权问题,欧美谴责人权问题,真是为了中国人民着想?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
7 o1 D# O5 y1 b: e# j$ s* ]8 _' {谴责父母教育方式的人,真是为别人家的孩子着想?世上有雷锋,但不是人人都是雷锋。( k2 W0 p5 x& \0 @
中国的内政何时轮到欧美来秀优越感?家庭的教育何时轮到旁人来秀优越感?父母要是连这点都不能明白,还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123459406 | 2021-5-28 11: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被许多父母当成教子的“座右铭”。但是随着新一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家长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想法,美国有句谚语是“把你的棍子闲置不用,就会宠坏你的孩子”,就是说,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打孩子可是一门学问。
, O& y2 j- E6 A1 ~# `! \: F$ p1、打孩子不能带情绪,因为你有情绪。
7 i$ ?& {: `2 y' w# r  T( R9 g  X: d" i, V1 }) ~3 L. i# k
这时候打孩子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误伤孩子。当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改。' \. V- z; g. Q; d5 @; [
2、打孩子前要交流。( Y9 N- R$ y) ?, q/ e) W$ F
+ ^2 i2 A# X! b
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W9 O& z/ H1 o; I: O8 _2 X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专物专用”。& T  m2 A% n9 f9 d

# A/ x4 s9 B! c; Y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两点点好处:第一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产生震慑力。4 A: j/ |( {+ S* X9 `0 |9 ?
4、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 l  X% j8 L( z( T6 q& G  d% S) V- r& l2 g) i  U% u
因此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所以,依照爱打孩子的原则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罚。比如惩罚孩子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因为这件事过去强调得少,导致你犯了错,被惩罚,所以爸爸也要自罚不吃晚饭。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恐惧。
$ U& E1 e9 |# G0 T5、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5 O4 z% a1 y4 _; q
5 m/ ?" \7 g" t* ]. _1 ]( r
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s+ w* \# S; g  ^& a3 X
6 i6 c  W2 a+ _$ B( L+ [

& s- O! D& e0 t& Q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1.jpg ( a1 O% c' j& N4 q6 y- v& B- E, u

; @- k1 ?3 d( K# S8 z+ M3 P9 g' z5 T6、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0 u: x  \* p* e$ _
; Z- |& R( G6 j0 e, s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 M: B) E' R, V% k7、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K% K. l; A3 I" }4 g
- S- f4 z  u+ C
6岁后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8 D2 b: y5 _8 z2 J/ a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我们深谋远虑,但事实上结果却不是我们所理想的。1 _9 |- J$ K0 \* u
好的心态能带来好的情绪,假如你的孩子很顽皮,淘气,不听话,请大人们不要急着给孩子“扣帽子”,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再下定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 A# ?+ f7 i8 W; Q: O. B% l5 i* t2 S7 p: l, i2 |9 z. m

2 Q6 H# k( N9 g* u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2.jpg , c( z8 x- z& e
1 [% S" d1 g& Z/ S- L/ [
家长们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彻底了解教育原理、认真学习、真心付出和自我完善的家长,才有可能教出优秀的子女来。
有為青年沂 | 2021-5-28 15: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是我们的情绪所致。真正的教育,“打孩子”是想好了的。这里对“打孩子”讲的很清楚!7 J0 z- m( {4 F% Y; X# I5 V
第一课 什么是家庭教育 https://web.tianqionggongcheng.com/#/familyEducationDescription?pushId=305270&agencyId=15
123459921 | 2021-5-29 01: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大家都是老人要善待,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的忍不住?
& ^0 Q$ D2 v- a- P换个角度,豁然开朗。5 c% E( C  X% j1 @/ K& o
教育归教育,体罚归体罚。自己气不过,控制不好自我情绪,拿孩子撒气就很迷,要打也得打自己啊我寻思.....
/ f4 s+ h$ d3 h  k1 B研究发现,人的愤怒情绪爆发后,不到1秒就会达到顶峰,让人丧失理性的思考,行为濒临失控。如果家长能够及时觉察到愤怒的发生,它的威力就会降低。  I! D! e6 w, `5 p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变化后,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知道,我生气了,我需要做些什么。”. w% i, ]. l0 W  L
一个人的怒气一般持续12秒左右,就会自然地消解一些,这是愤怒情绪发展的一个规律。但实际当情绪上来的时候,人们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一些难听的话或做一些攻击性的行为,不仅阻碍了愤怒的自然消解,还加剧了怒火。4 p! @, X9 I% v5 j* `
因此,作为家长,觉察到自己生气后,要暂停下来。可以运用“三步法”,合理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 j* o* G( y: g: r* n第一步,说事实。就事论事,说明引起愤怒的事情。
/ S. k/ _6 M7 K2 o' Q7 }第二步,说感受。以“我”开头表达自己此时的情绪状态。
3 z" D/ ~( e2 M第三步,说希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9 l2 L: {0 X& v* Y愤怒情绪本身,是没有错的。当家长与孩子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矛盾很容易会被激发,这是亲子关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3 C  S2 [8 ^, L6 |, d5 T. [正向、积极、沟通。找到真正触发自己愤怒的点,这些触发点一定是有共性、有规律的。当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会提前预知自己的反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规避。
1 {- ]9 t0 R# O% `) k绿萝心理|运用“三步法”学会表达情绪以上。
屠夫kono | 2021-5-29 0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打孩子可以赚钱,一次三万多。& Y: q3 ]/ `8 G  r- C
简单说一下吧。去年夏天,疫情缓和学校刚刚开课,说要测验一下同学们网课学习质量,我们家小子倒数第三,回来一路上跟我bb后面两位多么糟糕,说人家完蛋了完蛋了不行了不行了说了一路。我那个忍啊,结果进了小区忍不住了我面包车大的拳头已经燃烧了,但是最后一瞬间理智上线,于是我打到了旁边的灯杆上。金属的灯杆直接打断你能信!而且是朝着打的方向慢慢断下去的,我骨折一个指头。小区物管来找我赔,我让他们赔医药费。没谈拢我就开始举报工程质量,我照了相,也录了音。结果当天晚上就来了,说3期马上要开盘了,买断我录音录像,4万干不干。我说好的,我这就删了。他们转钱了以后居然要我手机。我于是给了他们手机。当我面砸个稀碎。
5 _) H, E3 o5 w( \" x8 R' S我儿子认真地学习着,并没有吱一声,因为在灯杆慢慢倒下的过程中,我想他成长了一些。
游遍能 | 2021-5-29 1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气的忍不住其实是父母自己的课题,因为打孩子之后家长很少解释因为什么?为什么要打,打的边界在哪里?因为打的主要目的,是家长忍不住。打完了,情绪转嫁给孩子,还解释什么呢?
梦翼曦 | 2021-5-30 07: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你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不能打并不意味着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做教育。只是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水平,不能让孩子有被强迫或者被压迫的感受。而是让他从内心深处知道,和当下的方法相比,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 g& M, c# y: i7 a
你可以试想这样一个场景,该写作业了,孩子就是磨磨唧唧坐不下来。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就是不肯动笔。当你提醒孩子几遍以后,如果孩子还是雷打不动的和你转圈子,我相信,你的肾上腺素一定会瞬间爆发。觉得这孩子不打不行了。
2 }* i2 v9 \/ Z: J( U' f5 R& l- }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1.jpg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这时候真的对孩子动了手,以施压的方式让他把作业完成,会给孩子留下一个什么印象?8 \' d4 |" I& z" o( A% X
凭什么你说的我就一定要听。你这是专制。你除了用打还会什么?为什么你一定要让我不开心?你根本就不爱我,你爱的是作业。学习是个坏东西,会让我挨打。。。。。
. K- a6 Z9 e9 T4 ]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2.jpg 当孩子产生以上的想法时,即使完成了作业又能怎么样呢?$ l! w. z3 E$ D3 O" `" x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矛盾?不能打,又必须管,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在这里我给你提供两个参考建议,希望你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的方法。
1 U' J' D4 I( Y, v5 M; K/ B: ~! K第一个建议叫做“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c7 l, W8 k' Y  q
首先你可以和他约定一个协议,哪些时间是自己的,哪些时间是固定的。自己的时间包括课外活动时间以及放学后吃饭睡觉以外的时间,固定时间就是吃饭睡觉课堂等一定要在固定时间进行的时间。
& L* V* U# a7 f7 L( D1 b然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麻麻相信你有能力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所以,你自己的时间我不会再干预,但是固定时间也请你不要影响别人。
/ R' _  c9 d9 Q/ X8 a  k* b( \之后给他足够的自由空间,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干涉他的任何事情。也许他会不写作业,也许他会放纵自己。不要管,耐心等待自然后果的发生。比如他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异样眼光,小伙伴的远离等。等后果出现问他感受,然后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 ^$ P9 G1 \& r! @- E: N7 x
如果你觉得给他足够的空间自己会受不了,那就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和孩子好好聊一下。然后告诉孩子,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快乐,被大多数人喜欢的。我觉得好孩子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欢。所以我才会对你的要求比较严厉。但和成绩相比,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有时候我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一定不是我的本意。当我发脾气的时候,你能提醒我一下吗?告诉我,等情绪稳定下来再和你讨论问题。
2 V4 ^3 Y( m0 t1 X然后等你真的觉得无法压抑自己的怒火时,可以自己告诉孩子,因为这个事情我很生气,我需要发泄一下情绪,然后和你聊聊。然后你可以用撕报纸,摔枕头,捶打沙发,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6 \( B# \" r; j, {& J1 f) ^' T' ?4 `
也可以在孩子的提醒下去按照上面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 v' u7 D1 J; r! m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3.jpg 当情绪发泄完毕以后,一定要记得“灾后重建”。告诉孩子你是爱他的,在他需要的时候,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他。同时告诉孩子人人都可能会有情绪,当情绪发生,可以用不伤害别人的方式发泄,但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情绪发泄完还是要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果咖钨 | 2021-5-30 12: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过很多类似问题了,贴个近期回答的吧& G  l$ j3 e* b' L$ x) m
打屁股教育小孩子这种方法可取吗?
一条道跑到黑幻 | 2021-5-30 23: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药、安眠药以及各类抗生素药都有副作用,但当你生病受不了,该用药的时候你还是得用。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或者进行着不良的行为,你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制止的时候,如果暴力有用,即使有副作用你该用还是得用。比如说孩子有盗窃的行为,或者取消别人的坏习惯等。但是如果你想通过暴力让孩子实现进步,比如每天做作业从两个小时变成一个小时,或者背一首古诗从1个小时变成半个小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暴力在止恶的时候可能有用,但在扬善的时候无效,既然无效,为什么要去做这种只有坏处没好处的事情?# i6 N1 E4 R, w% i$ ?
如果你想让孩子实现进步,你得从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开始,同时辅以动机管理的方法。4 E& x' Z/ G4 ~. R" `+ G) P* b
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
! J0 g3 i8 h; e6 Q首先你要先明确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通常的行为方式是怎么样的,包括哪些行为习惯。通过一层层的剖析分解,就会形成一个行为习惯清单体系。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个清单列出你孩子目前的现状,策划让孩子持续的进步的行动计划。只要各个方面都能够保持持续的进步,假以时日,他就一定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D4 p1 I$ e5 S& c. t  n
2003年,英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聘请戴夫·布雷斯福德担任其新的绩效总监。在他受命之时,应该职业自行车手已经碌碌无为了近百年。自1908年之后,英国车手在奥运会上仅获得过一枚金牌。与以往教练不同的是,布雷斯福德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制定的“边际收益聚合”战略。其基本原理是:在你所作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布雷斯福德说:“从根本上看,我们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就是把有关自行车的整个环节都分解开来,然后把每个分解出来的部分都改进1%,在你把各个部分的改进汇集起来之后,你会发现整体上的显著提高。”随着数百个小改进的积累,收效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布雷斯福德接手仅五年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公路和赛道自行车项目上,应该自行车队出尽了风头,并夺取了该项目60%的金牌。
1 b) @6 k2 u0 d( M在你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相当长时间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直到某一天,你突破了临界点,跨入新境界。在任何探索的早期和中期,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如意的低谷期。你期望日新月异,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让你感到沮丧的是,在最初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变化。你觉得一切都是在白费功夫。这是任何复利进程的共同特征:最有力的结果总是姗姗来迟。这是人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人们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过了一段时间后没有看到任何效果,于是决定放弃。关键问题是,要想实现有意义的改变,新养成的习惯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突破并无明显变化的平台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