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 @Sean Ye 发表过一个观点:一个公司不能折腾事的时候,就开始折腾人了。8 ~6 Z% r! z8 R5 ^
折腾人,对于管理者来说有几点「好处」:
; m: |& { C$ Z5 Z1 `: L一是可以劝退部分员工,降低裁员的成本。
9 u# e5 h' ~( P# o% F- i虽然《劳动法》经常被讽刺味 txt 文件,但真要遇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员工,裁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公司一般需要证明员工的确不能胜任岗位且经过转岗、培训依然不能胜任的,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还要提前 30 日通知,不然就需要支付 N+1。 要是以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由大幅裁减人员,还会引起负面舆情和劳动部门的注意,在当前稳就业的呼声下,主管部门肯定脸色不会好看。这样说来,让员工忍不下去,主动自愿提出离职,不是正合心意了吗?
" |* P! l' H6 ^, s) e5 L" a# {0 h3 U, I, J# v6 I
5 E0 _3 i- K6 H二是可以进行服从性测试,筛选出任劳任怨服从指挥的员工。
2 F, x p! U6 }# \$ f从聊天记录来看,这位老板已经是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了。既有严重的滑坡谬误(把自己做饭和自己种地类比),也有违背常识之处(让别人送饭,不管是让家人送还是点外卖,都要去自己取,这不比在工区走到微波炉面前更耗时间?)- ^: P0 e0 X2 e+ y, f! K G2 K7 Z
我以小人之心揣度,也许老板关心的并不是扔掉微波炉能不能提升工作效率,而是关心有哪些人还听自己的话。如果这样荒谬的主张都能找到一批追随者,那不用说,之后更加是言出法随将令如山,听起来还挺爽的。- o7 v& \, `5 a! r: {" u
7 D) a" v' O6 |# }) t+ M! ?( a
T4 t3 Q; Q5 [- y# N' b+ x" N说起言出法随,还有一点,可以说是求锤得锤。
8 }/ n5 D, ^; ~- r; L这位许老板说,不希望贰贰网络是一个即将「捶死」的公司,那我来锤一下,确保锤了但不会完全死。* X* Y' R3 ^# a0 k4 K
! o f8 f4 T" k) R
) X5 V- i$ h, i; V' f通过在天眼查检索公开信息可知,这家公司社保参保人数有 27 人,看上去还真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3 N$ Y$ n8 r9 h$ b, g3 S
但是,这家「小公司」的胃口却不小,有 462 个岗位在招聘:# p$ g; f3 v6 Z5 E
% [ D, E$ o* s( |& V, v
0 ]% G9 n4 h- b: @9 |+ _ N从媒体报道来看,这家 27 人缴纳社保的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拥有 37 名优秀员工,超过了参与社保的员工人数。
* J9 m/ b; q, Z" l# T+ q7 q8 [8 m- q: n" Q+ X: D
% E+ ]# J8 n* B, P% w9 f以上,叫做锤,接下来展示一下,什么叫没有锤死。
. Q$ [, T1 v( S( ^2 f/ k- |参保人数远低于实际员工人数,这未必就说明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有的企业可能通过劳务派遣或者劳务外包的形式来控制自身用工成本。派遣和外包有一个共同点:这样一来,为你干活的人,严格意义上就不属于你自己的员工,自己无需为他们缴纳社保。# x# ]4 i6 q% X8 m& s
需注意,企业不能无限使用劳务派遣,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四条,「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q# d7 _3 V9 Y+ _3 `* d3 a+ @$ q
至于贰贰网络是否遵循了这一规定,不造谣不传谣,大家自行判断,我只是基于一些公开信息展示了一个合理怀疑的方向,也供各位求职者帮助自己做出判断,避免踩坑。如果一家公司大量食用劳务派遣或者外包,有可能意味着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员工福利体系不完善,需要慎重选择。. I' ~! ?9 J- G j" l7 p
对了,问题描述说「如何看待浙江一老板禁止员工在公司热饭」,我觉得可能表述有误,也许这些被禁止热饭的人,根本不是许老板的员工呢? 反转了,没想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