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

[复制链接]
查看6048 | 回复20 | 2021-11-18 01: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10月24日——修改), D# T8 H$ ?1 ?5 o! I4 L8 i
原答案写于2014年6月,那时我还在读大二。两年转瞬即逝,没想到这个样本不足,又缺乏逻辑的答案会得到这么多赞同,感谢大家的支持。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又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生活中也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打算花一些时间,修改、完善一下之前的答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更有价值的回答。8 v0 J8 O4 j) I& D6 }5 h0 k) J;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e: \& m0 W% U2 }3 J
(知乎长篇处女答)
, G& B) s9 H" v( ~( x我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不知名小县城,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涯。2012年,我参加了高考,并有幸被清华大学录取,进入某工科专业学习。大一时,我们系大约有105人,北京和河南的各有8人。我所在的班级有2个北京的同学,一男一女。) B4 W5 O8 q- s8 f8 ~4 J' N5 ^
学习方面:
, U; ~, U- D4 ^5 ?7 a3 J如果单从学习角度考虑的话,我们班那位北京的女同学可以算是非常优秀。从大一到大三的六个学期,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年级前五。但她成绩不算是最好的,因为还有很多比她更厉害的人。(相比之下,那位北京的男同学的成绩要稍微逊色一点,但也是二十名左右。). _& n8 J: p. U+ C- ~% y. M% {% G
大学前三年的学业成绩,前十名里的北京同学只有她一人(约是第五名),其余同学来自辽宁、天津、河南(两人)、浙江等非“北上广”地区。
* j! u5 ~+ g) c, P后来,我又陆陆续续认识了几位其他专业的北京同学,大致的感受是,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好坏,跟他是否来自北京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班的北京女神之所以成绩这么好,并不是因为她来自北京,而是因为她确实在很用功地学习:从不翘课,从不迟到,上课永远靠前坐,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作业做得认真,不会就问。但这些品质并不是北京人更容易具有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三年综合成绩,前十名里也只有她一个北京同学而已。( p) P. p# s& h: P2 Z: G7 g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学习方面,我印象很深的几个细节:- p) D% G, O0 ~$ i% d
1)据说北京女神一门课有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课上记,课下再整理到另外一个本子上。
0 B& Z; q  {1 X2)据说我们班的某位大神,在大一上数学课的时候,习惯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录音下来,课下再听一遍。
0 |% V8 g+ p8 {) Q4 E3)从大一到大三的所有专业课,那些成绩特别好的人,永远都坐在最靠前的位置,上课从来不看手机。即使第一节课在早上八点,他们也几乎不会迟到,因为这样就坐不到前面的位置。我了解到他们其中的几位都是早上六点半起床,不管前一天晚上几点睡。5 {+ c* z+ v9 U& f6 k8 k+ z
4)有一天晚上,我快十一点的时候到宿舍楼下,看到几位大神骑车出去“刷夜”,因为第二天有一门专业课的考试。
, z5 j( w) j  i: L! {1 N9 h一些外省同学的例子:
1 O( ~6 Q" L+ e! \0 x" O1)我自己。
/ I1 [& f" l; ^6 K, B大一时,没有目标,消极松懈,翘过课,课上睡过觉,整个人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状态,好像考上清华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之奋斗的事情了,整个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第一年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排名中等。大一暑假思考了很多,大二开始做出改变。还记得大二上学期,自己每门课都会跟着去抢前面的位置,几乎不迟到,也没再翘过课,主动去找老师答疑,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最后挤进了前五名。这样一直坚持到大三结束,不过因为大一落后的太多,最后三年总排名也只是第十一名。9 g; ?2 U! j; [3 m* e
2)我室友。
- W5 L8 y; y; b' t我的三个室友都不是来自“北上广深”这些地区,但就学习而言,他们刚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状态。
. f  t" D4 q5 I9 T. o室友A:从大一开始,到大三结束,没有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过,早上却是我们宿舍起得最早的。有几次我凌晨一点多起床上厕所,看到他还在看书写作业。室友A三年综合排名前五。  [2 G( o3 Y' o
室友B:B属于那种踏实认真,但又没有极致刻苦的类型。不熬夜,不懒床,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也不会去主动追求额外的学习目标(觉得那样太累)。室友B三年综合排名大约第十五。
; N7 `5 U# m( ?" c4 m9 l室友C:浮躁,爱玩游戏,不认真学习。作业都是到要交的时候才开始做,往往都是抄别人的。有时候路过他桌子,会看到一本书摊开,旁边放着他写的笔记。过了几天,再去看,几乎没动。经常迟到,偶尔翘课,上课往往坐在后面玩手机。挂过几门课,三年排名应该在后百分之二十。
' A' j/ ~+ H1 ~! i' t4 r7 A3)我隔壁寝室。* p- f- e" b# T6 ^: N* G1 v6 p0 u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隔壁寝室的四个人经常联机玩游戏,大半夜熄灯之后,还能听到他们在隔壁尖叫狂吼。几乎不去上课,很少出寝室。他们退了很多课,也挂了几门,当时听辅导员说他们中的几个人有劝退或者退级的危险。9 T& k& @8 u0 _% T1 i* _3 a# g
后来到大三,他们宿舍被辅导员拆散了,四个人被分到不同的宿舍去。从结果来看,有一个像是退学了(大三之后就再没见到过),一个延期毕业了,另外两个勉强毕业,但相比之下,出路都不太好。4 W) T! S$ U2 j  D, L. q8 R  E
所以,如果题主所说的“水平”是指学习的话,那么我认为北京同学和外省同学是没有差异的。
+ p* Q' @$ u9 |2 }# Z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清华(或者在任何一个学校),成绩优秀的同学并不都是北京的。只要你踏踏实实,努力付出(像室友A和B,还有那些大神们),最后就一定会有回报。但如果你贪图玩乐,不管你是不是“北上广深”的,结局一定不会好。7 P  ^* }6 X5 c1 b7 y! E7 W
事实上,我在大学里见到的那些自制力差,虚度光阴的(比如沉迷电脑游戏),很少有北京的同学,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解释是:来自高考大省的同学,高中时被压抑太久,到了大学,没有了外界约束,被压抑的开始反弹,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到了大学就应该放松。而北京的同学,高中时相对来说并没有这么多的外界抑制,可能游戏早就玩腻了,更早地明白学习才是发展自己的硬道理吧。
* o' B! W+ M  k( e5 m( }' l, L但如果“水平”不仅限于学习的话(其实大学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学习),那差异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北京(或者“北上广深”)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确实更强。
2 u. I! c& E' y$ `2 C& C举几个例子,来解释这方面的差别:
' {5 l$ T4 G; M1)坦白说,我上大学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托福、雅思、GRE”,直到大一下学期还傻傻分不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但是,很多北京的学生,可能在高中时,就已经考过托福,而且不止一次。他们的目标可能并不是“清华北大”,而是美国的“常春藤”。就算那些来到“清华北大“的同学,在刚进入大学时,他们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出国目标(而我还处于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这是很多中西部偏远省份的同学很少能想到的,因为我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信息,更没有这样的远见。( {7 Y, h4 Q1 {. T4 X
2)大二暑假我报了托福补习班,在北京上课。课上老师经常举例子,说他带过的某某某同学(在北京读高中),考了四次托福,在他的指点下,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听到这,我经常苦笑。像新东方的培训班,在北京的话,最低也要2500左右,当然高的要10000+。除此之外,单单是托福考试的报名费,一次也要1500。如果考4次的话,那就6000了。对于任何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同学,6000应该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吧。
. E2 [. |0 s$ i. M/ P3)室友B曾给一个清华教授的孩子当过家教,那孩子初中就在美国山了,只是利用假期时间,回来补习数学。我也认识几个在清华附中读书的北京同学,得知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出过国,去过欧洲许多国家旅游。要知道,我在大三之前,也还傻傻分不清“护照”和“签证”的区别。
. B+ q8 U+ D1 `+ }6 r    4)学期中,清华有出国交换的项目。假期里,清华也有很多出国交流的项目。但其中公费的项目很少,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一般都会视而不见,就算很想去,也会谨慎做出选择。但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基本就是就是随性而为,喜欢哪里就申请哪里。之前课上遇到过一位北京的学姐,大三去瑞士交换,暑假又去了以色列。之前提到的北京的那位男同学,本科毕业后去了斯坦福自费读硕士。3 @4 V0 \" q+ J% x
5)生活方式/衣着品味上,京津沪及沿海地区的同学,确实要比中西部地区的人高出一大截。例子我就不多举了,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有所体会。有时候走在路上,但凭一个人的穿着,就能大致判断出他来自哪里。3 G/ J* F2 P" ?/ r
6)英语口语。我认识的北京同学,英语口语不约而同的好,而且更多是表现在他们“敢”说,不像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大多是时间都是在自娱自乐。2 t2 {4 i3 D8 |! `9 C; F; ]% ?
7)展示自我的能力。综合我大学四年的经历,那些在课上敢于回答老师问题,敢于举手提问,主动上台做展示的,除了长得好看的,大部分都是较发达地区的。4 N$ F8 b2 n* y$ m- H" z
8)兴趣爱好。我当时上的小学和初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和一节美术课,还经常被数学/语文老师霸占。到了高中,干脆就取消了音乐/美术课。体育课一周一节,但没有体育老师指导,大家在操场上乱窜。可我认识的北京同学里,有“主持特长生”,有“大提琴特长生”,有在大学组建乐队的,有表演音乐剧的,有钢琴弹得很好的,有健身很多年的,很多很多我第一次接触到的东西,已经成为他们的“特长”。
8 `$ z# n/ A' Q' [2 M所以,“京津沪广深”这些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就学习能力而言,与中西部同学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除去学习,其他诸如 兴趣爱好/阅历视野/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等方面,这些地区的学生还是要领先中西部的同龄人的。他们的确见多识广,有超出中西部同龄人的视野和追求很多我在清华、在北京才了解到,认识到的东西,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很多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做的事情,他们早已下定决心。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始”地更早,效率更高。而我则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去习惯这种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环境的变化,去思考这四年该用来干什么。7 P1 ^& ^. x* h8 }1 m
客观上,清华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一视同仁,不会说因为你来自较发达的地区,就会在某些项目的选拔中就优先录取你。但实际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的同学往往更容易把握 / 获得住机会,想想那些需要经济条件以及各种成绩/经历做支撑的活动和项目,你应该就会明白。
) g. }! A( L" U7 s, ~5 c(下面的内容与题目没有直接关系,是我在答题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c- \6 W: f" F" S" q
其实,大一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心里也挺愤慨的,因为当时的自己太过于在意与别人在“先天条件”上的差别。为什么我高中的时候,要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晚上九点半回家,每四个星期才有一次周末,学校完全无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了高考科目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素质教育的课程,我付出了这么多,才有幸考上了清华。如果这算是一种回报,为什么那些北京的同学能够比较轻易的得到这种回报,而且在得到这种回报的同时,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去发展自己?于是我开始觉得自己的奋斗没有意义,所以每天漫无目的。2 v* b% N' e  j0 u* f0 s8 I
但如果四年的清华生活教会了我什么的话,就是让我找到了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假设清华是在第100级台阶上,北京的同学可能是从第50级开始向上走,而我觉得自己是从第20级开始的。虽然大家最后都爬到了100级,但有的人上升了50级,有的人上升了80级。上升50级的人,因为走的比较慢,所以有更多精力去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爬了80级的人,就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但这并不是他自己的错,所以他不该责怪自己,而是应该相信,如果他也能和别人一样从50级开始,那他一定会爬得更高,学得更多。
0 d1 Q7 [! t) F) S0 a( w换言之,要“积极地”接受生活的不公平。接受你的起点,不管你从第几级开始爬,应该做的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台阶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这样你的人生才有意义。
, E1 u/ `: p7 r" }' J0 h  k& W5 @& K' E# P! c$ q4 ]7 ~0 y
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1.jpg 4 y' E" Y. M2 J: f3 C5 g9 L

2 d8 P# j  U% @# X
强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强于曾经的自己。9 v: ?# ^$ e+ f6 @+ ~
——海明威

. n: [* j! K# |% J6 F8 E8 e后记:8 Y+ S/ Z9 X9 K% M" b) [7 \
大三的寒假和暑假,我在父母和学校的支持下,有幸去到另外两个国家学习。这段经历,结合后两年的种种思考,让我做出了出国读博的选择。目前,我在美国的一所工科学校读Ph.D。从河南的小县城,到清华,再到美国,感谢自己在很多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坚持,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忘了吧忘了啊唤 | 2021-11-18 06: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10月24日——修改)
4 h' Z/ |1 Y6 |1 G, |( W原答案写于2014年6月,那时我还在读大二。两年转瞬即逝,没想到这个样本不足,又缺乏逻辑的答案会得到这么多赞同,感谢大家的支持。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又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生活中也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打算花一些时间,修改、完善一下之前的答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更有价值的回答。: R2 a4 ~: w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H0 Y8 [4 q, f/ [8 D) O0 B' O(知乎长篇处女答)# u0 d  z4 j2 n( |1 r& W/ f
我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不知名小县城,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涯。2012年,我参加了高考,并有幸被清华大学录取,进入某工科专业学习。大一时,我们系大约有105人,北京和河南的各有8人。我所在的班级有2个北京的同学,一男一女。
" e% H8 S/ C5 x# T* E2 X学习方面:" ^. q/ u9 ]( |! T. s/ O$ I: Q4 F
如果单从学习角度考虑的话,我们班那位北京的女同学可以算是非常优秀。从大一到大三的六个学期,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年级前五。但她成绩不算是最好的,因为还有很多比她更厉害的人。(相比之下,那位北京的男同学的成绩要稍微逊色一点,但也是二十名左右。)7 ]! y" v3 k! q4 O
大学前三年的学业成绩,前十名里的北京同学只有她一人(约是第五名),其余同学来自辽宁、天津、河南(两人)、浙江等非“北上广”地区。
" o5 G: B1 W" C6 m$ g' N后来,我又陆陆续续认识了几位其他专业的北京同学,大致的感受是,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好坏,跟他是否来自北京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班的北京女神之所以成绩这么好,并不是因为她来自北京,而是因为她确实在很用功地学习:从不翘课,从不迟到,上课永远靠前坐,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作业做得认真,不会就问。但这些品质并不是北京人更容易具有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三年综合成绩,前十名里也只有她一个北京同学而已。
/ u7 J1 s0 x& F4 o. M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学习方面,我印象很深的几个细节:
' A, s3 i& l( {; w$ Y& c% j1)据说北京女神一门课有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课上记,课下再整理到另外一个本子上。
4 p0 X% ^( t$ Q8 d# H+ B( p9 F$ D2)据说我们班的某位大神,在大一上数学课的时候,习惯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录音下来,课下再听一遍。
1 a( B+ X8 E& W7 q3)从大一到大三的所有专业课,那些成绩特别好的人,永远都坐在最靠前的位置,上课从来不看手机。即使第一节课在早上八点,他们也几乎不会迟到,因为这样就坐不到前面的位置。我了解到他们其中的几位都是早上六点半起床,不管前一天晚上几点睡。
) G( F& I- Y  q7 ?6 D. k& F4)有一天晚上,我快十一点的时候到宿舍楼下,看到几位大神骑车出去“刷夜”,因为第二天有一门专业课的考试。
9 S8 M) x0 |$ [( t9 v一些外省同学的例子:7 y: J5 j+ s4 M4 n7 ]6 `2 Q' Y5 e
1)我自己。( s5 {* C! E+ c% Z9 O" w
大一时,没有目标,消极松懈,翘过课,课上睡过觉,整个人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状态,好像考上清华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之奋斗的事情了,整个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第一年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排名中等。大一暑假思考了很多,大二开始做出改变。还记得大二上学期,自己每门课都会跟着去抢前面的位置,几乎不迟到,也没再翘过课,主动去找老师答疑,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最后挤进了前五名。这样一直坚持到大三结束,不过因为大一落后的太多,最后三年总排名也只是第十一名。6 d0 g0 q7 z6 x, l' j" H
2)我室友。
7 V8 L7 v+ M. h" W我的三个室友都不是来自“北上广深”这些地区,但就学习而言,他们刚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状态。
. C( F9 ?& ^+ \5 ?室友A:从大一开始,到大三结束,没有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过,早上却是我们宿舍起得最早的。有几次我凌晨一点多起床上厕所,看到他还在看书写作业。室友A三年综合排名前五。
6 L5 |) F1 f$ I1 \室友B:B属于那种踏实认真,但又没有极致刻苦的类型。不熬夜,不懒床,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也不会去主动追求额外的学习目标(觉得那样太累)。室友B三年综合排名大约第十五。
6 @2 ^" R0 {) y+ }! I. |$ h9 P室友C:浮躁,爱玩游戏,不认真学习。作业都是到要交的时候才开始做,往往都是抄别人的。有时候路过他桌子,会看到一本书摊开,旁边放着他写的笔记。过了几天,再去看,几乎没动。经常迟到,偶尔翘课,上课往往坐在后面玩手机。挂过几门课,三年排名应该在后百分之二十。
6 y& f' Z; a% V: f/ V7 r5 v3)我隔壁寝室。
( S- z) f# G1 {- K- C* S  Q, e大一大二的时候,我隔壁寝室的四个人经常联机玩游戏,大半夜熄灯之后,还能听到他们在隔壁尖叫狂吼。几乎不去上课,很少出寝室。他们退了很多课,也挂了几门,当时听辅导员说他们中的几个人有劝退或者退级的危险。
& [" J; e: v/ m1 l8 [  e( @0 S后来到大三,他们宿舍被辅导员拆散了,四个人被分到不同的宿舍去。从结果来看,有一个像是退学了(大三之后就再没见到过),一个延期毕业了,另外两个勉强毕业,但相比之下,出路都不太好。( J) u. C3 N. n4 I+ x
所以,如果题主所说的“水平”是指学习的话,那么我认为北京同学和外省同学是没有差异的。% A6 C# r* ~* C+ n: ?( |+ Z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清华(或者在任何一个学校),成绩优秀的同学并不都是北京的。只要你踏踏实实,努力付出(像室友A和B,还有那些大神们),最后就一定会有回报。但如果你贪图玩乐,不管你是不是“北上广深”的,结局一定不会好。. I0 f! e0 u: ~
事实上,我在大学里见到的那些自制力差,虚度光阴的(比如沉迷电脑游戏),很少有北京的同学,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解释是:来自高考大省的同学,高中时被压抑太久,到了大学,没有了外界约束,被压抑的开始反弹,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到了大学就应该放松。而北京的同学,高中时相对来说并没有这么多的外界抑制,可能游戏早就玩腻了,更早地明白学习才是发展自己的硬道理吧。/ G6 E! v" B; z
但如果“水平”不仅限于学习的话(其实大学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学习),那差异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北京(或者“北上广深”)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确实更强。
6 I& G# ?" j0 `( n! Z. R' V举几个例子,来解释这方面的差别:- G/ {- U, X. c4 v6 S; u
1)坦白说,我上大学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托福、雅思、GRE”,直到大一下学期还傻傻分不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但是,很多北京的学生,可能在高中时,就已经考过托福,而且不止一次。他们的目标可能并不是“清华北大”,而是美国的“常春藤”。就算那些来到“清华北大“的同学,在刚进入大学时,他们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出国目标(而我还处于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这是很多中西部偏远省份的同学很少能想到的,因为我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信息,更没有这样的远见。: i# `+ H/ n' l, m: Y. J
2)大二暑假我报了托福补习班,在北京上课。课上老师经常举例子,说他带过的某某某同学(在北京读高中),考了四次托福,在他的指点下,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听到这,我经常苦笑。像新东方的培训班,在北京的话,最低也要2500左右,当然高的要10000+。除此之外,单单是托福考试的报名费,一次也要1500。如果考4次的话,那就6000了。对于任何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同学,6000应该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吧。
/ L. ], G. d; R* e( E6 R3)室友B曾给一个清华教授的孩子当过家教,那孩子初中就在美国山了,只是利用假期时间,回来补习数学。我也认识几个在清华附中读书的北京同学,得知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出过国,去过欧洲许多国家旅游。要知道,我在大三之前,也还傻傻分不清“护照”和“签证”的区别。% A) j7 E. C( e& o6 Q) p
    4)学期中,清华有出国交换的项目。假期里,清华也有很多出国交流的项目。但其中公费的项目很少,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一般都会视而不见,就算很想去,也会谨慎做出选择。但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基本就是就是随性而为,喜欢哪里就申请哪里。之前课上遇到过一位北京的学姐,大三去瑞士交换,暑假又去了以色列。之前提到的北京的那位男同学,本科毕业后去了斯坦福自费读硕士。
0 Q$ I/ A: m, V% H: [7 M5)生活方式/衣着品味上,京津沪及沿海地区的同学,确实要比中西部地区的人高出一大截。例子我就不多举了,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有所体会。有时候走在路上,但凭一个人的穿着,就能大致判断出他来自哪里。
: Y3 P) s8 y9 S6)英语口语。我认识的北京同学,英语口语不约而同的好,而且更多是表现在他们“敢”说,不像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大多是时间都是在自娱自乐。
+ ~( U. R' s3 N  Q/ f; V7)展示自我的能力。综合我大学四年的经历,那些在课上敢于回答老师问题,敢于举手提问,主动上台做展示的,除了长得好看的,大部分都是较发达地区的。
0 A2 t1 `7 F+ R2 x- t) z% q9 V8)兴趣爱好。我当时上的小学和初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和一节美术课,还经常被数学/语文老师霸占。到了高中,干脆就取消了音乐/美术课。体育课一周一节,但没有体育老师指导,大家在操场上乱窜。可我认识的北京同学里,有“主持特长生”,有“大提琴特长生”,有在大学组建乐队的,有表演音乐剧的,有钢琴弹得很好的,有健身很多年的,很多很多我第一次接触到的东西,已经成为他们的“特长”。
7 e# I& v. v4 ]& E8 a  J所以,“京津沪广深”这些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就学习能力而言,与中西部同学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除去学习,其他诸如 兴趣爱好/阅历视野/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等方面,这些地区的学生还是要领先中西部的同龄人的。他们的确见多识广,有超出中西部同龄人的视野和追求很多我在清华、在北京才了解到,认识到的东西,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很多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做的事情,他们早已下定决心。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始”地更早,效率更高。而我则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去习惯这种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环境的变化,去思考这四年该用来干什么。
% R4 B; E4 L6 C- t客观上,清华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一视同仁,不会说因为你来自较发达的地区,就会在某些项目的选拔中就优先录取你。但实际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的同学往往更容易把握 / 获得住机会,想想那些需要经济条件以及各种成绩/经历做支撑的活动和项目,你应该就会明白。5 k% m& r+ R0 E# ^
(下面的内容与题目没有直接关系,是我在答题过程中的一点思考)4 t8 G: f$ F* A
其实,大一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心里也挺愤慨的,因为当时的自己太过于在意与别人在“先天条件”上的差别。为什么我高中的时候,要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晚上九点半回家,每四个星期才有一次周末,学校完全无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了高考科目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素质教育的课程,我付出了这么多,才有幸考上了清华。如果这算是一种回报,为什么那些北京的同学能够比较轻易的得到这种回报,而且在得到这种回报的同时,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去发展自己?于是我开始觉得自己的奋斗没有意义,所以每天漫无目的。1 x1 U( |9 x$ N
但如果四年的清华生活教会了我什么的话,就是让我找到了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假设清华是在第100级台阶上,北京的同学可能是从第50级开始向上走,而我觉得自己是从第20级开始的。虽然大家最后都爬到了100级,但有的人上升了50级,有的人上升了80级。上升50级的人,因为走的比较慢,所以有更多精力去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爬了80级的人,就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但这并不是他自己的错,所以他不该责怪自己,而是应该相信,如果他也能和别人一样从50级开始,那他一定会爬得更高,学得更多。
6 ~' n2 g8 X4 ~; K换言之,要“积极地”接受生活的不公平。接受你的起点,不管你从第几级开始爬,应该做的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台阶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这样你的人生才有意义。0 W1 v$ d. t8 d
3 H8 f2 N/ S0 Y4 F
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1.jpg 5 \' W( z+ `7 b& b2 B9 J/ q
4 Z- M. C  |8 h1 l
强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强于曾经的自己。5 i  _0 [& k# q
——海明威

' `7 {1 s! I# K. B& t后记:. n0 E' N) ^; T) L5 H
大三的寒假和暑假,我在父母和学校的支持下,有幸去到另外两个国家学习。这段经历,结合后两年的种种思考,让我做出了出国读博的选择。目前,我在美国的一所工科学校读Ph.D。从河南的小县城,到清华,再到美国,感谢自己在很多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坚持,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心在当下 | 2021-11-18 1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来自网络
6 T, \$ o0 B, z, ^1 O  b
7 u$ S$ ^$ d. O; V. Z 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1.jpg
最恨注册裂 | 2021-11-18 19: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 L% \0 Q) A4 a! k( n$ ~5 f" b
! C- X. B8 ~* k! A2 ~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1 ]3 |" {6 O* S1 U4 H, J$ w" U$ z

. c7 X$ q. n" _5 a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维护这个制度,谢谢。: M/ A. x( T% p9 @% ^- b/ z
+ m3 I3 W, s/ ]1 F' {+ @9 F
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学生,特指就读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0 k( x4 C4 G* G. T. V5 e. S2 q
: k4 m, a' D5 o. ^1 G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1 u: K+ X1 A( U4 u" F4 U5 _" h1 `2 t$ h2 ~) D5 o2 t6 N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7 q1 h, C$ B5 Z' o( X5 J: Z
7 a" |3 J3 N* f) o$ {3 N& h! y5 {) x: a! ^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 I* y& d3 L- _9 m

. x# u1 H8 W2 {别的答案、评论里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生活,让人快乐起来。
% j, h: O4 Z- ]3 _8 j' Z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 {- @' n1 H; d/ j! L7 T) V
6 a( I. w" V) ~: f2 ]) v
评论区里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0 i  {9 Z& e# f
% G7 l. G0 Y- s( R/ h
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但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9 e, j2 q$ X, N# h7 l5 [9 v
3 f4 \, x7 F4 @( `- r0 x" }" U
而北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H( l* v# |' G9 [/ V/ z6 |
视野、才艺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就不说了,只说学业。
, u% x$ P8 d$ U( |" v8 k. o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1 E) }- M, P8 l  F) w
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教学机构长期辅导高中生参加物理竞赛,也带过多年的家教,北京优秀的中学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5 b2 ]4 k2 \' `3 \1 m2 c而且我发现,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 ?9 \4 I8 B- {3 j/ |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讲,尽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远高于外省,但是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而言,清北还是那样遥不可及。/ u# m$ L# b5 L/ F! ?8 N1 r/ y
我甚至可以讲,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 F$ @, `5 i5 r/ m0 V' r2 Z
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
, l- G$ i/ R0 I6 Q8 z$ A+ F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继续发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学生家长这个群体相比外地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是不断扩大的。
5 c$ v; ]0 ~# v5 I1 i% x0 ?: x% J* N" W8 C( B% x
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
$ `9 _$ l9 W0 p- T( a4 d* f/ ~/ h/ V我当年在做物理竞赛的时候,老师把很多题目讲的绕,而我吃透这些题目后就非常简洁直白的做了出来。我在给我的学生讲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题目原来这么简单直接。& p  H5 _, v9 L! `1 @
其他的答案、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北京高考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训练的题目,难度绝对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较高的老师往往把难的东西讲解的很简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简单。
2 M* d7 O1 f% `7 V. }
; }0 ~. `  F# O" p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
, u# d: X. W/ _$ b$ a/ ?: P0 N2 c7 y/ {; T  a
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
" q  p6 T$ v+ S% ]8 }2 f
7 }" u0 D6 P7 V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  p' T; o8 {1 Z- X4 f: `
$ w+ q1 K( P! Z
我再补充三点:
, X' D; m/ D5 \$ i$ z+ O7 N1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我并没有表达”北京人考清华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
9 L4 @: A5 r1 V5 X( V+ r0 E$ [7 F0 G
2   我扫了一眼评论,发现有一些人热衷于用开国领导人举例。的确,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开国领导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没上过名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识字率之低,文盲数量之庞大,战乱、饥荒之频繁,而他们能在学校念书,并且在念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这说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们的起跑线真的领先绝大多数人太多了。
7 g) ?0 |/ X# T  X( ^同理,那些认为科举给了寒门弟子机会造就了社会公平的人都没有认识到,古代农耕社会下,能读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的人,普遍来自士绅阶层,他们的家庭条件比绝大多数人优越太多了。所谓的寒门弟子,也是和皇亲国戚相比的。把科举理解为现在交百十块钱就能参加的高考,实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了。0 P% `$ ?4 Q+ [8 S/ X

, g5 O8 `; ?8 u, J5 G: l/ P3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但是这段黄金年代即将成为历史,落后地区和大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
9 s. x# I& j4 o# a我的父亲当年在陕西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教授。3 W/ W+ p) W- C, u$ j5 o/ _2 g
为什么?7 o6 v2 M5 }* y3 l! ]+ Y, a& b
文革。
( v: s! s- s1 m4 u7 ^: y( B6 \文革的确迫害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很多本来大有可为的知识分子,被迫劳动改造,但是颇为黑色幽默的是,这又让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误打误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亲。8 }2 U4 G3 f+ G  q7 j
在那个政治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亲这样落后地区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读书的时间,并且在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g2 N2 R. J/ Z9 E( {. F
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G* i" Q$ l$ Y' c4 o/ {+ ~
而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
+ S- H# a4 k6 x) v  P) K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I2 J1 T0 d# q. V  W& @4 l

, w& @/ s9 u# F( e5 d" x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 u3 Q& ~0 n. Z" g+ [, i. p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9 e6 D5 v# V( ?. p- R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2 ^3 U+ @8 Z1 D# a' `; k& e! y# X
奇迹之后,再无奇迹。
可乐泡面可q | 2021-11-19 05: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三那年看到了这个问题,转载了以前在贴吧收藏的@坚定chenheyan的文章,那时觉得很震撼,很亲切。$ I( x0 z7 @5 l% f$ {, O( }
前几天见有新的评论,突然又想起当初的心境,感慨万千。
, M. t5 c9 P: H5 q# z最后去了复旦,继续努力向前,向坚定学长看齐。# H$ M( X# j/ \% @) s
这篇文章算是年代久远,可能与现况有矛盾,大家看看就好。
1 W- ?- k0 v1 Y+ O ——————————————————————————————————————————' V( F% X' ^4 J5 C
每每看到“凭什么北/上高考500分就能上北大”之类的帖我就不禁点看看楼主的言行有多幼稚,但也深深地同情和理解。因为我也高三过,我也恰好就是在那些高考大省的四线城市非重点中学,最重要的是我也这么抱怨过。每每这时我妈妈就会跟我说:“教育的确不公平呀,可是听说大城市的孩子素质跟高,所以北大更喜欢招他们”“素质高?能高到哪里去?难道我不高吗?我又不是只会读书的呆子,什么我不会?他们高得到哪里去,屁嘞。”满以为这一切都只是幌子,大家都是人,能有啥不一样。我妈也答不上,只好作罢。(觉得默默中枪的请不要说出来)6 y5 N! b$ Y( i" L
可能比其他人更幸运的是,我居然也有机会来到了北大。坦率的说的确三观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对原来的看法有了更完整更清楚的认识。因此希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分享给大家,回答我妈给不了解答的问题:“凭什么我们省高考考北大要670/680/690+,北上只要600+”
, Q; j0 l3 w, s# R3 H- i# V6 O我相信我的身世和来历应该和大部分吧友类似。非北上广非江浙,非省会,非超级中学,非保送,非省部级高官,来了北大后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没听说过的头衔:“凤凰男”。大概是有“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麻雀窝里飞凤凰”的意思吧。我来自湖南娄底,娄底一中。光这两样让我开学的时候就纠结了好一阵。新人一般都会被问家乡,我就说湖南娄底。“娄底?哪两个字?”“在哪?”。有些人会说:“啊那你是长沙四大名校的吗?”我也只能说不是。有一个师兄对我说:“那你肯定很厉害!”我问为什么,他说:“下面考上来的,能不厉害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二中微的老师当着我们组员的面问我后说:“啊,娄底,我知道,不是那个什么国家级贫困县吗!”在旁边十多个江浙沪同学的暴笑声中(当然他们和我很熟也不是嘲笑)我脸红地给老师解释不是这样,娄底是一个地级市。原来我的家乡在全中国的眼里大概是这样一个位置,不过我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有点疑惑:真的会比那些大地方的,差很多吗?" t+ ^1 G/ v% `
刚来时看着餐厅里吉林某超级中学90多个新生被师兄师姐接风请吃饭,我这边是一位大了一轮三届,仅仅是因为同一个初中班主任教所以才有点瓜葛的师姐来请我吃,她还是高中去了省会长沙。谁叫咱学校前5年都根本没有清北呢(事实上之后到如今也没有)。她就给我开起了洗脑模式:出国流程啊,托福GRE啊,找老师做助研啊,学期交换啊。我可以给你们模拟一下她当时的原话,你们可以体会一下我的心情:“我是大二下去刷了一学期红宝和男朋友一起考了g,verbal还行上了600,他就只有500多但是对理工科够了,数学倒不是很care。现在申了几所,有econphd也有healthphd,还有几个master。如果有了offer我才去ad得考虑。如果你以后想出经济,就得申phd,master只能当跳板。当然如果出金融的话又得分msf还是mfe。不过如果要出msf就得考gmat,mfe还是要gre。这些还要看实习。” 说真的我不知道我耳朵听到了些什么,只是觉得很高端很高端。有好几次我想打断她问一下phd是什么意思,又没好意思问。她所有的英文字母我都不知道代表着什么。而她说的那么连贯自如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9 Y& p# e+ y1 z- A+ {我相信大部分吧友和当时的我一样,仅仅是耳闻过托福,对gre是闻所未闻。很不幸我的一未天津同学大一就把gre考了,而一位上海同学高二就把托福考了,并且上了100。当时我真的不太理解托福上100是什么概念,直到两年后我亲自上场在考场里快哭出来才知道。
6 V! G( A1 `& V% L5 q9 k6 Y- X8 h$ ?大一一开始英语分到大英四,我还挺得意,觉得英语还可以。结果第一堂课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包括评分标准,作业设置一些安排都是英语说的。我一句也没听懂,只好下课又用中文去问。课本正文里的每一句话我都需要查单词,连贯起来看了3,4遍都读不懂意思。于是我真的拼了命地去学英语。期末之前我去找老师答疑,老师看着我书上满满的笔记和划线问我这是3手书还是4手书,我很不好意思地说是一本新书,上面都是我自己的笔记。最后的结果没那么立志,期末最后我得了80分。上海的同学们都在讨论谁谁谁下了90,然后一个人懊恼地说,这么低,才88。
: z$ N5 y" [) S' |6 ?也在大一期末考完4级,一场我在考试当场才知道作文那张卷子会提前收上去的考试。后来听到一个北京同学跟我抱怨她作文好低,作文是她硬伤。我本想安慰她几句,被她一句话又咽了回去:“所以导致我总分才630多,好低”。我想想自己550出头的分,也就不说话了。可是她又来问我。看我的样子就问:“上600没有?”我摇头。她就露出那种难以掩饰的不可置信的表情,不过没把话说出来,又问:“那……550呢?”我点点头,她就笑着说,那不就行了嘛,四级不重要。
5 \7 ?1 \- E! B6 ^- m0 Q  B- ^6 ^过了些学期听说这位北京同学要去考托福。她说她上新东方是高中上的而且都在写自己的高中作业,还有20天就要考了好着急。我想的确是有点着急。接着些日子就听同学们在谈,这个女生托福裸考116,只是口语扣了4分。
, i& n4 Z. G6 Q/ @& d/ C3 j8 C1 {再后来我对这个女生了解多了些。纯正北京人,高二去英国生活了一年,原来参加央视英语风采大赛夺冠后不想继续因为觉得对手太弱比着没意思。一直在人人美剧字母组。
! a& B. k# ~+ ?& A# b看到这也许有人会想:“不就是英语好嘛,偏科。”那我告诉你,她是北京理科探花,高考裸分699。
2 y+ `- a* P8 W; \7 M; Q1 }7 V学习什么不想说了。前面被江苏浙江大牛垄断,北京不相上下。露珠我作为湖南前几,大一的时候真的被伤得很惨。为什么我那么努力拼命,到头来还是80多,别人一个学期都不摸书,课也不去,为什么人人门门90+?映像最深刻的是大一下高数,我去图书馆借出了一九七几年的几米多维奇(可以理解成五三),疯狂地刷了一个学期。期中满分,考前还没有什么题不会了,考试当场也觉得做的很高。最后高数85,其他认识的人都90+,一个天津女生悄悄问我她92会不会太低。
+ a- f: U) W7 l6 e; F" l: g! P/ x  l0 _整个大一我都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现在我倒是想清楚了。中国地域差距太大,别人的基础比你这种小地方来的实在好太多太多。你努力了,不过就是斜率大点,可截距基本是0呢。人家和你差了几光年,就别去争了。
% @7 O5 }2 v% C3 u- f3 a' l说到这,大家会说不就是会考试些嘛。那我就隆重给大家展示展示发达地区孩子们的“软实力”。说实话这些是露珠一辈子没见过没听说过想都想不到的事,可这都是那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G+ g& D9 O! |! p
暑假和一堆咱院高帅富和白富美去berkeley暑校,让我三观再次有所拓展。玩的最好并经常在一起的是一位浙江白富美和一位天津高帅富。浙江白富美家里是当地一霸,当年市文状。天津高帅富父母都是为国家核事业做贡献的机密人员,其父北大毕业,早年也在berkeley留过学。% L7 t6 W+ @4 m9 k
(写到这里我就开始无比的心酸,因为我是进了北大才听说过berkeley。人家的爸爸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过我现在的生活了。我也就比别人晚了一代人而已……)- ]$ F% x8 J4 r; x
一到美国白富美高帅富人手一张信用卡,我只有现金,因为家里人从来没有听说过需要信用卡这件事,即使我家里还算是公务员,和经济搭边,在当地还算有脸面有文化的人。刚开始几天我不敢一个人在路上走,因为怕回不来。在商店买不到东西,因为无法讲英语对话继续下去。错过了无数重要事件,因为英语通知实在无法引起我的注意。
- ^+ F" v# P" h$ G# H9 u此时白富美和高帅富带着我打闹三藩。他们带我坐公共汽车去码头,在码头租自行车去金门大桥,然后从yelp上搜附近美食去吃海鲜大餐。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来过,他们说,不是有地图嘛,不是有路人嘛,不是有网有手机嘛,这有什么难的。
, m6 P7 J+ D8 H' C$ l1 y( @- h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他们策划的去LA的周末之游(露珠承认他们说了快2个星期的LA这两个字母我才意识到是说洛杉矶= =)。露珠高考前没出过湖南,长沙都很少去,对旅游的概念就是跟团走。来看看白富美和高帅富的行为:4 ~" N8 p( k* d" ]' N1 d
白富美用信用卡在网上订好了2个晚上分别在LA不同地方的宾馆,一个靠近Disney land 一个靠近universal studio。要的是双人间她跟我说可以到了后加床。高帅富在网上订好了delta航空公司的来回飞机,并且联系到在LA一个有亲戚关系的叔叔,要他第一天晚上当我们的司机。. t: V# E9 e! P8 v3 b) n# d
出发一个地铁坐到三藩的机场,结果飞机晚点3个多小时。我当时心想晚点就等好了我再叼丝也是坐过北京飞长沙飞机的……谁知白富美非常愤怒,于是冲上去和柜台的空姐argue能不能换成早一点飞的另一班(我在国内都从来不知道更不敢做这种事情)……白富美和美国空姐对彪英语的语速和词汇让我实在无法向大家描述原文,只知道结果是空姐给我们都换了新的飞机票,只等了半个多小时就上了一驾刚落地的飞机。
$ `) y8 D  ^* a( V8 P- h飞机到了以后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从来没有来过,全部都是英语。于是高帅富掏出手机来一个电话打到宾馆叫他们开shuttle来接我们去宾馆。等了十几分钟还不来,高帅富一怒之下又一个电话过去把那边领班骂了一通(当然全部是英语),一会来了辆车把我们接走。我甚至都担心会不会被拐了,可是他们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到宾馆后白富美开始各种check in以及叫他们加床,我在一边傻着大气不敢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就像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出去玩一样。6 X1 F, |" g7 M1 ?: {" h7 r
玩了两天的确非常好玩也很开心,只是我不敢一个人走,怕迷路怕丢(我在美国也没有手机因为原来的破手机不识别美国的t-mobile),也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因为很怕很怕无法把英语对话自然的进行下去。 6 T) P) ~  O. R7 r- Z+ j
回来三藩后其他同学很羡慕我,纷纷问我行程路线,我就都说给他们听。一个人问我:“那你什么都没有做他们为什么还带你?”我一想也是就去问白富美,白富美说:“没关系呀你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嘛!”
! {' V4 y3 @0 }  D一想也是,我比较喜欢说话开玩笑,平时不卑不亢,又很爱坚持努力,淳朴老实,也许他们就是喜欢我的善良吧。
* t+ X1 S% m5 R  n3 [在美帝和白富美他们接触多了,越发的有些自惭形秽,和由衷的佩服。一次我窝在宿舍看日和,然后去跟他们讲里面黑日本历史名人,有个什么叫松尾芭蕉的老是被黑好好笑。此时白富美漫不经心地说:“松尾芭蕉?那个日本俳句大师?他是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了!他最擅长十四字俳句,他最有名的《月光》我超级爱!”然后就开始背了几句他的俳句。
/ k: g9 o% C& R' h( h真的震惊了。我突然就觉得我们的谈吐不在一个次元。她的知识面真的真的太广了,随口说一个什么事都能娓娓道来,我真的非常佩服。+ i3 j% C7 }2 l5 G7 e: G
后来还有一次白富美谈理想,她说她好想以后一个人去北非支教,她好想去帮助那些人民。换作其他人我知识觉得在说笑。可是她,我真的觉得她是认真且有能力做到的。想想我在北京还混不太定,觉得自己真的需要向她看齐。6 @# k! A' n) B4 ]) w) u3 p
最近和一个同系女同学讨论这些,她是河北小县来的,大概的经历和体悟和我差不多。她跟我说:“别人这二十多年天天过得都和你不一样,凭什么要求你和他们一样出色?”
& L/ W. G0 ^8 c* f+ K; s! Z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差异随着年级的提升,也逐渐有所变化。事实最后还是努力的人机会更多。所以想告诉各位,别把时间浪费在追问“凭什么我要考更多的分”,而多想想“我要怎么努力赶上他们”。; k: r  p2 Q5 w% F6 Y
北大是个蛊,里面都是精。随便拿一个出来能把人吓死,放进去就是汪洋中的一滴水。努力把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才配这个头衔。
' f* N8 h( |! u2 M吞了我一楼好长的在美国对白富美和高帅富的见识啊!!怒!!
+ O- m* j. M7 ^. a4 T) P补充一下好了。在berkeley交换由一个浙江白富美和一个天津高富帅带去LA玩。他俩在网上订好一切飞机宾馆后带我去。在机场白富美和空姐argue为什么我们晚点,要求换航班,最后提前了3个小时上了飞机。下了飞机高帅富一个电话打给宾馆要他们派shuttle来接,十多分钟后没来又一个电话过去把那边骂了一顿就来了。当然都是英语,在洛杉矶,一个谁也没去过的地方。
  P% r, ^. \, A  U( U" ^我写了好长好详细居然吞了。。. z! ]: C# q9 X* H7 c
=====================================================================% C! v4 {1 Q8 h
正文部分算是完结啦,因为似乎描述刚进那一段时期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已经差不多讲清楚了。
2 l: A5 T$ s( x5 P) b北大压力是非常大,都是些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奇葩中的奇葩。我也觉得非常幸运能有机会看看当代和自己同龄的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到底是个啥样子。2 H% U4 G% [  P
读北大要付出很多,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不被外人理解。像不同省份间到底差多少,不体验一番是没有感觉的,但说给别人别人也不信。加上外人的嫉妒和一贯的定势思维,总让人觉得很封闭。我大一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苦水给高中同学倒,他们一致觉得是因为我自己太不努力,玩得太多,因为他们不相信有我所说的那样的人。大多数人也都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说,谁要你读的是北大。不过,这些真的让一个人成长,理解很多古训。我终于懂了井底之蛙这样似乎生活中用不到的成语为什么能成为成语,也懂了为什么李白杜甫之类会发出各式各样的感叹。
+ E# E. w" T" f, P6 o2 D好些时间后我妈妈跟我讲,哎呀早知道这个北大这么难读,当初别去读就好了。我跟她讲,是很苦,但是就算再选一遍我还是要读,因为,你们连这个苦都没机会吃。
美通老虎 | 2021-11-19 14: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高考的根本目的是在一定量的人中选拔出少量的,按照处理特定问题解决能力排序显得突出的人,亦即可以认为智力上比较高的人进入比较好的大学。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剩下的人是达不到完成优秀大学学习智力水平的人。事实上我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十参加高考的人是可以完成国内顶尖大学学业的(参考德国和美国即可知晓)。结论是,高考只是人数管控而已,与大学学习能力没有关系,上大学学得好也不一定要多聪明,所以即使在极端困难的问题上外省人可能有智力优势,由于大学要求的普遍水平并未达到这一程度,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体现不出来。相反,若是在小时候能在自己未来所读的专业方面有所涉猎,反而有助于大学学业,这一点外省人反而是劣势。
  `4 `& `1 \/ d/ V" ~, h一个结论或许是,在基础自然科学领域,外省人可能有便宜,在人文科学和新兴学科领域,则或许有劣势,不能一概而论
勒例妻 | 2021-11-19 22: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7 k3 D& U+ k! g8 X- ~! v4 o! M
直接回答问题:$ S, Z0 @& s' d# A
水平差异,如果指在学业方面表现,没有;
) M4 i6 h1 H2 k6 n7 X如果指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更没有,京沪的学生甚至更强。/ d, r; T0 G5 R. D
' `4 z4 X1 H: `7 n% a# ^
如果在进入北大清华之后,地域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个体的发展高度是否意味着现有的选拔制度是合理的?
- c8 m% A( u/ B2 q+ N% z/ B不能说明。
6 k, Q6 e7 Q5 V6 Q% t5 u% _/ N! K% L: f* W. I) G4 A- k, R
解释:: x, O7 t! Q  w8 P7 Z: L0 h
基本前提(在本答案中不服不辩)-1:各地域之间上清北的难度有量级上的差别,京沪考生通过高考进入清北的机会要远远大于其他省份。
. z& _5 z  Y' g; l' Y* i0 V8 |基本前提2:现行高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来反应学生的智力、体力、执行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9 R  _$ G% r) \& Y  ?& C
基本前提3:进入大学以后,比起中学时代,评价一个人的维度与标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h' M" W! M+ s/ h- w2 L, x, \, r
下面展开。( P  {1 s+ A" G* j  F7 k0 B
目前的高校选拔依然几乎完全依赖高考,一考定终身,高压考试政策保证了广义公平和效率的同时,却在信度上有很大偏离。这种信度上的偏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H% C' f+ E  d8 `, F5 a1. 偶然性。大量考试发挥失常&超常的人进入了与其实际水平不符的学校。; Y1 C: U' h8 A* y
2. 考试制度的偏差性。“应试能力”可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可以被视为一项单一的能力。有些人天生能在肾上腺素爆发时迸发出难以想象的状态,而有些人则水平更为平稳。
8 _. b  }$ Z3 p5 D. E5 r9 x  U3. 录取制度的偏差性——本题的重点在这里。
. }. u+ |! ~  B1 f基本上所有考试,都是以梯度设计来进行的。以全国高考(满分750)为例,一个人把其稳定分数从650提升至680所需要的努力远远超过500提升到550,虽然后者分数的提升更大。而非京沪考生,尤其是高考大省的考生,若要以清北为目标,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是惊人的。: \7 ~; _  S5 h5 J& h# a
而一个650的考生,和一个680的考生,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2 ~/ c  ]- C# w8 l/ r+ g
对考试的熟练程度,对于技巧的应用能力,以及是否有一科不是很严重的偏科。0 B- l! f" e7 b" d2 `
总体知识水平?架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这些在今后更能够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指标,有本质差别吗?
9 i! X2 A6 A  R: c# `+ X' d( }, N也就是说,非京沪考生在高中三年准备杀入清北的备考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换来了什么?& ~" n) I- ?, i
一点对于今后不是那么有用的分数,一些对于今后不是那么有用的技巧,而已。0 z5 h3 v+ s7 s# i& U
这就是录取制度造成的后果之一:无论是衡水中学,还是湖北黄冈,无论是江苏启东,甚至是我的母校,哈尔滨三中,多多少少,都会因为高考录取制度上的“歧视”,而将学生往极限去压榨。压榨的后果,就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太多本来可以去做更有用、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被拿来去研究完形填空的瞻前顾后,研究38324在各种推断题中的变形,研究一个电子在进入电场磁场之后的轨迹。
: A6 q/ n& ?* }3 E再次强调:不是说这些东西没用,而是过度把这些用练习题的方式反复练习、在试卷上用一道不明所以的习题体现,边际效益太低。
0 e2 O2 b& E  f5 ?也不是说京沪的学生就不用做如此低附加值的工作以进入清北,而是京沪考生花费在这些上的时间,少很多。3 O/ B3 e5 _: d

, i5 [5 |  j, E: g6 U这就意味着,京沪考生可以凭借着其录取上的超然地位,配合其远较其他地区发达的经济基础,获得更为全面,更适应高考后大学乃至社会上的竞争与生活。
+ x; [5 H* [3 ^9 P说句大白话,河南考生不想练钢琴吗?河北考生不想画画吗?江苏考生没钱出国吗?四川考生不知道英语口语重要吗?湖北考生不想参加社会实践吗?/ X5 f) W3 l0 E6 e/ e- v! @6 Z
有钱的没时间,没钱的也没时间而已。& ^9 G' w, M6 f) b- A
仅仅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不是京沪的考生占了便宜,而是京沪的教育方式更为正确;或者更准确地说,扭曲得不如其他地区那么厉害。0 X- d; D' i9 z1 q" }& B( W
个人看法:! C  L) F2 L' D) H
就整个社会需求而言,高考录取率如今不是过高,而是过低;: v* f1 ~) B) c) h5 B! X0 i7 i& m0 f
中国目前除了985之外,绝大部分211和以下的高校教育水平过低,低到及格线以下;
7 v& |* [# U9 T  \  h. s7 U以京沪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教育的突破口——有钱了,才有资格谈素质教育。5 m# z- N: I" X/ C, P
毕竟,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得让玩素质教育的学生,能考上好的大学,然后才能展现发挥他的素质。+ b, L7 V" k3 A! t  p$ {
竞争压力太大,一素质教育,“一玩就脱线”,都去做题刷分了。
充满让人肿 | 2021-11-20 0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本科,谈见闻。
  k5 h0 I& J( n首先,只论进入top2本科后在学业上的表现,各地生源的情况会不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会,但影响并不大。
# ?# @4 J4 q0 Y" C" W& j5 e' _其次,北京生源在top2学校中学业上的整体表现是否达到了明显突出,高于其他省市的程度?——没有,这点上面的优良毕业生统计是个论据,而据本人实际观察,一个系里的北京学生在学业排名上的分布仍然是正常的,并不会出现垄断前几名的情况。
# M$ q+ h( w% G+ o北京学生有顶尖的,有过得去的,也有相对普通的,在分布上并没有明显违背统计规律的现象。当然有一点是,北京学生出现在最顶尖群体的频率比较高,比如各个系前几名中可能都有北京学生的身影,但毕竟北京学生的录取基数本来就是最高的,所以这也是正常的。
6 U6 P2 U  x# h3 k- `& X9 U8 ?但北京与其他地方生源有不同之处吗?——有。北京生源的一个主要特质是,把学业和课外兴趣爱好分别对待的意识很强,这跟他们过去的教育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 {# I5 y0 @2 S# T% E, U# O在北京生源里,优秀者能在靠自己天赋或努力取得顶尖成绩的同时,兼顾其他事情,比如社工、读书、文体,并有能力把它们同样做到优秀。
. f) B& `, u; C! k7 o& ]而不那么优秀者,可能学业成绩有限,但他们同样会在其他领域投入精力,而不会受成绩过度的左右。6 g$ j% l) M$ j9 b
这与北京生源所经历的中学阶段教育密不可分,毕竟唯高考论指挥棒的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学生中准备出国拼软实力的比例很高,所以对于进入top2高校的北京学生而言,他们会把成绩看得重要,但不会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而很多地方学生,过去受的就是唯成绩教育,考入名校后其实还是在被过去的成绩意识左右,所以他们或许会继续惯性般埋头苦读,或许会选择放弃而最终堕落。) U/ q3 h/ {+ u' U* n$ T
另外一点不能忽视的,也是top2中北京生源相比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家庭$ W: Y. c4 i2 b8 u
相比其他地方,北京学生并不是在作客他乡,并不只有多人宿舍这一个居所,这个优势确实不得不承认,太得天独厚了。按本人观察至少就有下面几点:& ~( V) i8 o; _/ m0 p
1. 本地社交圈能够维系,我身边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全没离开清华园的甚至都不少见,这种天然的社交优势在大学里对人心理的帮助确实是很明显的。而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对很多地方学生而言是挥之不去的困扰,他们会更容易因此而沉迷于网络中。/ q* k* e/ r* [7 b& A
2. 没有假期离校和返校的概念,在学校资源的利用上没什么假期概念。假期里他们仍可以在学校做实验,或是参加社工、文艺活动,或是利用北京丰富的机会做实习,无非每天多走段路而已。但对外地学生而言,做这些就只能牺牲回家的时间。# v" ?! x! q: @, ?
3. 由于有家庭这个备选项存在,受多人宿舍氛围的影响更小。名牌大学里学生堕落的根源,很多时候就在于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环境后,内在孤独感与外部负面风气共同影响导致的行为上的彻底妥协。而北京学生确实鲜有真正堕落的,一方面家庭的监督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回家对宿舍生活的调节作用也非常明显。所以在我身边游戏风气极高的宿舍里,北京同学却往往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毕竟宿舍里玩得最火爆的时候,北京同学本人往往并不在场。
8 a6 \  V' E+ I  l2 Y6 W% A当然要论这点,这里的“北京学生”,应该也只限于北京市区内生源,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这些地方的生源和上述还是有所不同的。
一个断肠人2017 | 2021-11-20 11: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标浙大,可能跟北京本地的没有比拟,但是肯定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外地人VS本地人8 E: {6 a' D0 S/ J+ @9 F
本人是当年本省区考入浙大的第一名,成绩可以上北大,郁闷了很一阵。/ U9 v" F/ ?4 [' T
到了浙大顺利考入竺可桢学院,相当于北大的元培,清华基科班# L( m" U  z. X6 t; n
我一直以为浙大的浙江人只是二流,外来的学霸肯定还是可以慢慢爬出来的。
$ h' R6 a2 a8 N9 F; F! m结果。。。2 f4 Z8 p( j1 D4 N+ H+ ?% {4 h# M
被浙江本地人彻底给秒了,浙江本地人的英语基础,计算机基础,人脉,熟悉程度大大的高于我们外来学霸。我们有几个中学物理一等奖的,到了大学物理挂科。* L  D3 ~/ t, _* }5 M" C
我大一看到浙江本地人流利的和外国人对话,看到浙江本地人轻松的做出了大程序,打飞机啊,俄罗斯方块啊,还有大一时候清一色的英语天书课本,吓得我这个所谓的县城学霸一下子就下去了大半分。! W2 R) N$ b: l; k/ E; K
PS:在此提醒各位县城来的大学生,大一那些都是忽悠人的,别吓着了,这些人经过1,2年的训练,你只要努力是可以赶上的,当然需要一定的努力。外地来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计算机和英语,因为这个需要非常好的老师来教。* }, g9 P! _4 t3 d

1 _' h+ u. i8 b: B0 w; L某一年,前几名,清一色的本地浙江人。
/ R, U( u8 P+ ~- F& w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人脉和关系,找工作找实习非常了不得。有些人本来没啥牛的,就靠师兄带,就可以得什么数学建模一等奖。
" l* g2 z+ ^& x( p另外浙江人本地有钱的多,很多事情也不好办。
. ]  A. _5 i, Q4 K* B1 s! J对于专业上学不过还可以理解,但是到了场外的一些事情搞不过别人,那就是很伤自尊了。: Q$ ~6 w3 t& R5 C) b$ b9 B
在浙大堕落的外地学霸一把把
. Z! f; D" P3 u: [5 P- U, W有句话说,很多清华北大人最大的一辈子辉煌就是高考,对浙大也是适用的。* W( n) B9 D; _  Y8 p
我在浙大的四年几乎是被本省学霸整得死死的,直到。。。。。我离开浙大- C. R. ]1 ~- ]6 x3 t9 A* Q: @9 J$ y
我到了一线城市工作,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浙大训练的基础让我在外面有了很好的基础,而浙江人一旦离开浙大到了一线城市,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显示不出优势了,即使当年他的成绩比我好。一下子我就翻身了,当年在浙大挂科的物理一等奖,现在也有了很好的工作。干得一点不比其他人差
" R1 u, t9 E6 a/ Y现在我到了美国,又有了新的问题,美国本地人的优势 ,印度人的优势,又跟当年浙大的情况一模一样了。主场优势,不是说着玩啊。。  C# d: H+ y: O3 h+ O' X; H
有点我还是幸福的,毕竟我还有个中国可以回去,墨西哥人回不去了。即使一线城市呆不住,我老家经济也还可以,还是有个地方可以回去的。$ J5 D0 w- }& F$ ?" Z3 @
PS:上海的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别大不大?有没有复旦交大的来说?
星光闪耀312 | 2021-11-20 2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院前几名长期被人大附的人把持着,其他北京中学来的成绩也都不错,更让人由衷感佩的是,他们不仅是GPA大牛,还都是大权贵,社团学术才艺诸项都完虐其他省份的人几条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3 元